1. 简单百科
  2.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于1939年在四川省乐山市成立。学校设有皮革科、造纸科、农产制造科、纺织染科和蚕丝科。开办初期因校舍不足,学校将蚕丝科委托四川省立南充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现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代办、皮革科委托华西大学(后更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现四川大学)化学系代办,其余各科均办在乐山,学校办到建国前,共培养了两千多名学生。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前夕,一些有识之士,欲谋振兴中华,主张举办实业,倡导“实业救国”。国民政府准备在南京筹办一所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专科学校,正在筹办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为此,该校选在大西南的后方乐山成立。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简称中央技专)于民国28年(1939年)1月创建,同年秋招生。设有皮革科、造纸科、农产制造科、纺织染科和蚕丝科。开办初期因校舍不足,学校将蚕丝科委托南充蚕丝职业学校代办,皮革科委托成都华西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化学系代办。其余各科均办在乐山市

民国29年(1940年)秋,中央技专租用嘉属联合中学校舍(当时联中迁夹江杜公场)和华新丝厂(现乐山丝厂)茧库作为校舍。收回了外校办的两个科。校本部、造纸科、农产制造科、纺织染科、皮革科设在嘉属联中原校舍内,蚕丝科设在丝厂茧库,各科实验室设在江云庵。

民国31年(1942年)秋,由于皮革科报考学生少,教师也奇缺,学校决定停办皮革科,增设了化学工程科(简称化工科)。此时学校仍设5科,学生约500人,教职工200余人,各科学制由原来两年制改为三年制。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国立乐山技艺专科学校”,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校址仍在乐山岷江东岸。1952年10月撤消乐山技专、校名改称重庆纺织专科学校;次月,校名更改为四川纺织工业学校,并交由西南纺织管理局领导。1955年7月,学校更名为纺织工业部成都纺织工业学校。

1984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仍保留成都纺织工业学校。1993年学校更名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历任校长

刘贻燕

(民国28至29年,即1939-1940年在任),英国格拉斯歌大学理学士,曾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安徽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经济部专门委员。

周厚枢

(民国29年至民国30年,即1940-1941年在任),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曾任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河南大学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曾赴美考察。

张仪尊

(民国33年至民国34年,即1944-1945年在任),国立东南大学理学士,里昂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

马杰

(民国34年至民国36年,即1945-1947年在任),美国欧海欧大学化学博士,金陵大学化工科主任,中南工学院教务主任,自贡工专校长。

赫颖举

(民国36年至37年,即1947-1948年在任),美国普渡大学电工学士,哈佛大学研究院电信工程硕士,北平辅仁师范、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

裴鸿光

(民国37年至民国38年,即1948年-1949年在任),里昂大学理工硕士,曾任河南大学和铭贤学院教授。

郑愈

(民国38年,即1949年至建国前在任),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曾任四川大学教授,川大理学院院长、总务长。

教学科研

教学

中央技专各科都分别有严密的教学计划,课程设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行课时和学分制相结合。该校所设专业和开设课程,都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轻纺工业的理论和技术。因开设的课程较多,学制虽是三年,与四年制大专相差不大。担任教学的教师除聘请的专任教师外(学校先后有百多位教授、副教授担任教学工作),并聘有武汉大学和四川大学(抗战期间迁峨眉山市)的教授来兼课,因此教学质量较高,毕业的学生,多数能在对口的工厂和科研单位担任专业技术工作。

实验

学校还特别注意实验、实习和科研工作,并注意为发展生产服务。校内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工厂、场地每年都有充实和发展。蚕丝科附设蚕种场一个,每年春、秋二季共制“改良蚕种”3、4万张,发售到乐山市、峨眉、夹江县洪雅县眉山市一带,对当地蚕丝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农产制造科实习工厂对“全华酱油”和“乐山里香”(一种米酒)的酿造和研究,都作了一定的贡献。造纸科以嘉乐纸厂为实习基地。纺织科以“川南保险伞制造厂”为实习基地。这对当时学生学用结合,培养专业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