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排瑶
排瑶习惯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族叫“瑶排”,所以被称呼为“排瑶”。八排瑶是对聚居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排瑶的专称。八排:分别是指油岭排、南岗排、横坑排、军排、火烧排、大掌排、里八峒排、马箭排。其中岭排、南岗排、横坑排原为连州市所属,在东边,故称“州属三排”,“东三排”,或作“外三排”(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相对而言),而军寮排、火烧排、大掌排、里 八洞排、马箭排则原为连山县地,在西部,故统称作“县属五排、“西五排”,或“内五排”。
二十四冲
香炉山、大莺、新寨、锅盖山、上坪、望溪岭、马头冲(以上属州属三排,以下属县属五排)、天堂、大坪、山猪豹、社下冲、新寨、八百粟、茅田乡、平安冲(龙水尾)、鱼赛、六对、上坪、下坪、龙浮、水瓮尾、龙会、鸡公背和牛路水。
节日
世居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汉族,都十分讲究礼节,他们的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而且每个节都有特定含义。归纳起来有几种类型,一是名称与汉区相同的节日,二是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是个别区域或房支特有的小节日,四是间隔多年举行一次的节日。
春节耍年
畲族同汉人一样,也过除夕和春节。每年农历12月15日始,各山寨吹响牛角,敲起铜锣,以示迎接新年的来临。从即日起,至正月十五期间,债主不得追债,违者罚酒,供全寨人饮用。20日起,各家各户开始备年货。添置新衣新鞋袜,宰猪杀牛,将肉割成一块块吊在火炉塘上薰烤,并动手蒸酒。除夕那天,家家宰鸡杀鸭,磨豆腐,炸糍粑,祭祖先,在门前贴春联和各种色纸,燃放鞭炮。当晚,山寨响彻牛角、鞭炮、铜锣声,人们吃喝唱歌至天亮。年初一开始拜年,探亲访友,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未婚男女青年上山谈情说爱。南岗、油领、三排、金坑等地的瑶族民间艺人,组成牛角队、长鼓队、铜锣队、金狮队走村过寨表演,迎春娱乐,每到之处,主人包“利市”相赠,备酒肉款待。到年初八拜年活动才算结束。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汉区操客家话居民及瑶族习惯过此节,一般以鸡、猪肉等奉祀祖宗、神庙。在汉区,凡在节日前生男孩者,须到祠堂“上花灯”意示“添丁”。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旧俗于农历十二、十三、十四日连续三晚举行“舞火狮”活动。有趣的是,十四日晚间可随意到菜园偷菜,称为“偷青”,任何人不得干涉,到十五日,“偷青人”被主人“痛骂”,才算吉利。寨南地区罗姓人因照顾妇女十五日吃斋,提前在十四日过节。汉区旧俗于十五日晚吃糯米汤圆,兆意全家团圆吉利。
开耕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为排瑶“开耕节”,又称“清明节”,意为一年春耕开始。畲族当天杀鸡、磨豆腐、敬奉土地神和祖先神灵,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些瑶排则请先生公选择吉日良时,作排内的“开耕节”,到了择定日辰,全排人同时出门,鸣炮开耕。一般开耕节后不准晚上去“讴莎腰”唱情歌。
起愿节
农历三月初三时排瑶的节日。这天,瑶家各户都做糯米糍粑,杀鸡、买猪肉、磨豆腐敬奉祖先。各排亦派人到盘古庙杀牲祭祖许愿,祈求祖先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称为“起愿节”,也称“回娘节”,所谓“回娘节”即上年出嫁的,第二年“上巳节”新郎新娘必须回娘家帮耕种。
尝新节
农历六月初六为排瑶“尝新节”,也称“媒婆节”。此时早造稻谷快成熟了,农家于此日买回猪肉,或杀鸡,并采几串稻穗,到盘古庙祭祀,表示对谷魂和祖先神灵的感恩。过了此节,正式进入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汉区操四会市方言的居民也习惯过此节。
开唱节
排瑶的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盘古王的生日。盘古王是瑶家始祖,他开天辟地,造人丁五谷,造瑶经瑶歌。为纪念盘古王,排瑶这天大唱《盘古王歌》,赞颂盘古王的哺育抚爱之恩情,因此称为“开唱节”。节日除祭祀祖先、喝酒吃肉外,还选出两位能歌善唱的老人,在排顶的盘古王庙轮流唱歌,年轻人在下面聆听。这样瑶歌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流传于世。过了此节后,到次年的开耕节,畲族可以随便在山寨唱歌。开唱节前,为避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一般不准夜晚在山寨“讴莎瑶”唱歌。
盘古王节
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盘古王婆诞辰日,又相传盘古王于这天仙逝,故称“盘古王节”。时值秋收结束,有的排又称“收割节”或“还愿节”。是日,排瑶各寨均在盘古王庙举行以姓氏为单位的隆重的祭祖还愿、庆祝丰收的民俗文化活动,还推选数位老歌手唱《盘古王歌》。各户皆以酒肉、豆腐、糍粑等丰盛食品过节。过山瑶于上巳节择日,一般选择农历十月十六以后的吉日举行还愿活动。共活动三天两夜,每家捐大米6斤,黄豆2斤,香纸钱4元左右,每人捐猪肉2斤,由推选出来的“总理”综理一切节日事务。还请师公4—6人做法事。第一晚及第二天做请神、拜神、念经等法事,第二晚男女对唱山歌,唱《盘王歌》。在唱歌过程中,有歌师、歌领唱,还有16岁以下的未婚少年三男三女对唱对拜。歌词主要内容是向盘古王还愿,叙述瑶族迁徙时过州漂海历程的艰辛,唱感谢神灵及祖先的庇佑等。排瑶人民绝大多数都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择日举行“耍歌堂”民俗文化活动。
排瑶情人节
“情人节”于每年春节的初二至初四举行,排瑶语称之“温沾”或“温东”,是排瑶一个特别有情趣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各山寨的未婚男女青年都盛装打扮,兴高采烈地汇集到一个俗定的山坡上,嬉闹、对歌,无拘无束,纵情玩乐。
节日期间,小伙子可以随意用“戈帮”(一种用深山里砍来的小竹子制作的劈啪筒)追打自己相中的姑娘。一些美丽而勤劳的姑娘,往往引来一群群小伙子的追打,而姑娘则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伙子。当小伙子打戈帮时,姑娘不喜欢他,就用头帕或花伞挡住;如喜欢,则站住让他打。两人相识后,就双双走到树荫下、花丛中,逗趣取笑,对唱情歌。两人通过对唱了解情况,建立感情后,姑娘就送一只绣花袋给小伙子,而小伙子回送一副银质的项圈或手镯给姑娘,作为恋爱的信物。
排瑶青年的恋爱是热烈的,也是自由的。“情人节”过后,他们就将自己的恋人告诉父母,在一般情况下,父母亲都不干涉儿女的恋爱,绝大多数的男女青年都能实现自己的意愿,结成美满幸福的婚姻。
也有个别青年人,由于老一辈之间的宿怨或贫富悬殊等原因,最终被迫分手,违心地嫁人或娶她人。但到了“情人节”期间,她们可以不受家庭的约束,自由地到山坡上对歌叙旧,互诉思念之情,别人绝不能干扰和非议。节日过后,这种婚外恋的相会又被禁止。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开禁节”或“玩坡节”。这种独有特色的节俗,至今仍在排瑶地区流传。
区域姓氏节日
⑴ 四月初八
南岗排房姓人的节日。相传四月初八(简称四月八)是房姓祖先的忌辰,因而称为“四月父母节”。据说房姓始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海公、次子名腰公、三子名打公。海公溺死,腰公被竹子刺死,打公因脚裂流血不止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各家各户备酒肉祭祀。
⑵七月十三老君节
老君节盛行于南岗排。该节原是先生公供奉太上老君的节日。这一天,先生公的徒弟们到师傅家拜太上老君,并与师傅聚餐。后来,逐步演变成各种小团体的吃喝节日。如有些人合力兴修水利,受益的人家每年交的一定数量的钱或稻谷,
由兴修水利的人轮流收用;有些人合资买牛、宰杀后出卖,用所得的款放高利贷,第二年又用收回的利息再买牛;有些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开荒种黄豆,收获后就把黄豆磨成豆腐分配。这些小团体都称为老君会。每年七月十三日,他们就利用收集、所得或收获的款物聚餐一次。
⑴ 八月初九
八月初九(简称八月九)是南岗房姓祖先海公的忌辰。相传海公原名铁鬼子,后因跌下海淹死才改海公。南岗房姓都是海公的子孙,故这一天房姓人都要备酒肉拜祭海公,并请亲朋好友来家吃喝。
据说,从前房姓每隔27年就要在八月初九举行“耍歌堂”,把海公的偶像抬到有其子孙发布的村寨巡游。有一次过河时,偶像掉下河里被水冲至同灌口村,于是就在那里建立庙宇,祭祀纪念。
文艺
1、长鼓舞
长鼓舞、是排瑶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舞蹈。每逢春节,上巳节,十月十六盘王节、耍歌堂,或其他喜庆场合,排瑶的男子都喜欢跳起长鼓舞来庆贺。
长鼓,瑶语叫“汪嘟”,约四尺长,鼓身细长,两头大,呈喇叭状,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鼓面。在表演形式上,分单人舞,双人舞或群舞(有时数十人一起跳,场面非常壮观),有36套和72套多种表演程式,内容丰富多彩。在打法上,又有油岭南岗的一领众打法、军寮大坪的齐奏法两种不同形式。舞时,长鼓横挂胸腹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咚啪咚啪”之声。舞蹈动作刚劲有力,粗犷洒脱,时而腾空旋转,时而如猛虎扑地。尤其是双人表演,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妙趣横生,把瑶族人民上山下岭,勤劳勇敢和雄劲刚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连南排瑶的长鼓舞又分为油岭排《歌堂长鼓》、南岗排《欢乐长鼓》、军寮排《团圆鼓》、大坪排《十二姓鼓》、大掌排《砍种树鼓》、、大麦山《斗鸡鼓》等。
在排瑶,女子是不跳长鼓舞的,只有男子,才是这种别具特色的舞蹈表演者。排瑶跳长鼓舞,有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盘古王的女儿房沙十三妹从天庭下到凡间,热恋着一个勤劳而又英俊的阿贵唐冬比,两人结为夫妻。冬比的哥哥是个贪婪狠毒的坏蛋,他想方设法要害死冬比,霸占房沙十三妹。后来阴谋败露,十三妹战胜了冬比哥哥的野法,使冬比哥哥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十三妹私奔人间的事给盘古王知道了,便责怪她在人间惹事,把十三妹召回天庭。十三妹和冬比怎么也舍不得分离,可又不能抗拒盘古王的意旨。临别时,十三妹向冬比传授了上天相会的办法。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嘱咐,不畏艰难险阻,爬山涉水,战胜了途中的毒蛇猛兽,来到南山,寻得琴树,做成长鼓。等到十月十六日盘古王婆诞辰这一天,他打起长鼓,跳了三十六个旋圈,终于使自己象山鹰一样向天庭飞去,得与十三妹团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十三妹和冬比的忠贞爱情,把长鼓舞世世代代相传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长鼓手除在瑶山村寨跳长鼓舞欢庆佳节和迎接宾客外,还组成长鼓队,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州市、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及附近汉区演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排瑶长鼓舞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民歌
连南瑶族十分喜欢唱歌。歌唱活动浸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恋爱、结婚、丧葬、祭祀、待客、劳动等,无不以歌唱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若逢喜庆或节日,寨寨摆歌堂,纵情歌唱,通宵达旦。排瑶的民俗音乐,内容十分丰富,种类主要有:
古歌。古歌是排瑶史诗性的叙事长歌,歌词的格式长短不一,不拘押韵,诗体自由。内容主要叙述本民族历史来源和迁徙过程中的苦难遭遇,歌颂民族英雄等。流传较广的有:《水淹天》、《八排来历歌》、《甘基王》、《里八峒》等。
歌堂歌。(又称“优精”)。歌堂歌是排瑶男子集体在“耍歌堂”活动中唱的歌。油岭等排称之为“优海歌”,以歌唱中的衬词“优呵海”而得名。歌词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盘古王,以及反映瑶民获得丰收后“耍歌堂”的喜悦。歌唱时,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并伴之牛角号声、口哨声,气氛非常热烈。
情歌。排瑶的情歌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白天在山野外唱的,被称为“行路歌”(又称“讴波咧”);一种是夜晚在姑娘家窗门口唱的,被称为“天黑歌”(又称“讴莎瑶”);还有一种被称为“格乐堂歌”,只在油岭和三排一带流传。“格乐堂”是一近似风车的玩具,歌名以此而得。未婚女子将彩色纸花插在小竹杆上,让风吹着转动,唱着“格乐堂歌”去寻找心爱的男子对歌。情歌的歌词,主要是互相表示爱慕和互表家庭身世等。
劳动歌。一般在山野劳动时唱。主要有《打猎歌》、《伐木歌》、《收山禾歌》、《气节歌》等。
风俗歌。流传较广的有《嫁女歌》、《敬酒歌》、《哭丧歌》、《贺喜歌》、《妇女养小孩歌》;还有先生公作法事唱的《祭祀歌》。从声乐角度分为放声歌唱、吟诵哼唱两大类。
重大节日
排瑶“耍歌堂”瑶族“耍歌堂”是连南排瑶世代相传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瑶族“耍歌堂”瑶语叫(挨歌堂),“挨”是做的意思,“歌堂”是唱歌的地方。“挨歌堂”意谓举行一次唱歌活动。学术界译作“耍歌堂”,现已成为专用名词。“耍歌堂”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排瑶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排瑶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活动天数,各区域,各姓氏不同,有的八天、三天不等。大掌排十二天(前九天为“小歌堂”、后三天为“大歌堂”),大麦山九寨一带则一连两天两夜。间隔时间也不尽相同。九寨沟县、大坪军寮和火烧坪是五年一次;大掌是三年一次;三排南岗是五年一次的为“大歌堂”、三年一次的为“小歌堂”。上述均为全排性活动。尽管活动时间和间隔时间各地不一,但具体日期、内容及程序等都大同小异,具体活动如下:
内容与过程
择日,“耍歌堂”当年,先要择定举行“耍歌堂”活动的具体活动日期。择日一般在六月初六(南岗是二月初二),由掌庙公和先生公(师爷)商量决定,然后把日期通知大家,以便筹备并通知亲朋好友。每届日期不尽相同,但多择在农历十月十六期间。
修庙公。择日后,接下来就是修大庙,将祖公偶像重髹。每户要编织二张茅草排,以将大庙上盖重新换掉。偶像油漆时,如发现有霉烂破损的,还得请先生公择日,用樟木重新雕刻。
打旗号
耍歌堂”的日期定后,从当年的农历九月二十日起开始“打旗号”。所谓“打旗号”,即是用一根长竹杆,顶端绑上一稻草扎成的假人,外穿姑娘们用红绒线绣成的衣服,然后竖立在大庙高处显眼的地方,以便让大家知道当年本排或本姓氏要“耍歌堂”。
抢公
抢公”是“耍歌堂”第一天活动的前奏。所谓“抢公”,即使在规定的时间内(从零时至早上八时),各房、姓的人把本房的祖先偶像从大庙抬回本房祠堂内(对供奉在大庙的偶像,不管是善鬼、恶鬼,出于对鬼的敬畏心理,人们绝对不敢把它抬进屋内),同时也可以把其它房或姓的祖先偶像抢先抬回。按惯例,当其它房、姓的偶像被抬到本房祠堂后,若未放铳炮,则可抢回;如已鸣炮,被抢回的一方便不能用强硬手段夺回,只能老实地用酒肉和糍粑向对方赎回。为避免祖公被别人抢走,故各房、姓的都尽早把自己的祖先抬回来。一般来说,“抢公”仅是一种喜剧性的谐趣活动,目的在于增添节日的热闹气氛,未闻有因“抢公”而引起纠纷。
告祖公
“告祖公”是“耍歌堂”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耍歌堂”第一天,主持仪式的先生公、掌庙公齐集大庙。大庙的神上,供奉着盘古王及各房、姓始祖的偶像及历代祖先牌位。神龛前有一拜桌,上摆有鸡、肉、酒、五谷及一个水牛头等祭品。到了择定的时辰,在大庙门口鸣放三声铳炮,便开始“告祖先”。
先由掌庙公点燃香烛,总先生公(公认道行最高的先生公)祷告祖先,祈求保佑村寨平安、人畜兴旺、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然后由四位先生公在神龛前念诵《歌堂书》,数名长鼓手则在大庙内起舞,没有长鼓的村落,则击鼓打锣。整个仪式历时约一小时。
游神
告祖公”仪式完毕后,便开始“游神”。“游神”的队伍,由四位体强力壮的小伙子擎着二支竹幡(竹幡长十几米,竹尾带枝叶,顶端挂红布,若干色白纸条,玉米、谷物)开路。四位先生公跟在竹幡后面,分别拿着经书、神杖、道鞭、邪刀、钱格印等法器。随后是一罗伞幡和一面大红旗,旗上书“XX年XX排耍歌堂敬祖先”等字样。红旗在后面,跟着各房、姓参加“耍歌堂”的队伍(按抽签的顺序排列)。游行队列主要是身着盛装的各房、姓的男女老少。其中一位成年男子拄着拐杖,扮成老人,有二位年轻人搀扶。几位妇女,用襁褓背负婴儿,以纪念祖先迁徙的艰辛。此外还有长鼓队、芒笛队、铜锣队、牛角队、风车队等。
“游神”队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真”。他被两人用椅子抬着。传说法真瑶族的英雄,打仗时很勇敢,刀枪不入,遭朋友嫉妒而被害。他死后变鬼,经常显灵,保佑族人打胜仗,故后人把其当作神明敬奉。游行时,“法真”手捧一只鸡,一口将鸡头咬断,让血沿路洒滴。
“游神”队伍浩浩荡荡,少则500人,多则1000人以上,沿着例定的路线,巡游街巷。沿途锣鼓喧天,牛角声、芒笛声、炮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游神”队伍最后来到“歌堂坪”(村外田野或开阔地)。稍休息,整理着装后,即开始唱歌。按例先由二位长者领唱,然后其他人和唱。若没有长者带头,其他人是不能唱的,这叫“长者开场”。与此同时,各房、姓的长鼓手击鼓起舞。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围观的姑娘唱歌,显示自己的才能,以博取她们的欢心。整个“歌堂坪”完全沉浸在一片愉快、欢乐的气氛之中。
“歌堂坪”活动完后,“游神”队伍将祖先偶像抬回村寨祠堂,供“游神”队伍,即参加“耍歌堂”的人们供奉,第二天也如头一天。
退公。“退公”是“耍歌堂”最后一天,人们在歌堂坪载歌载舞,尽兴娱乐之后,总先生公宣布本届“耍歌堂”圆满结束,把各房、姓开始退公,把祖先偶像抬回盘王大庙,按原位供奉,所谓“退公”即整个“耍歌堂”活动宣告结束。
排瑶“耍歌堂”活动历史悠久,是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活动,成为连南排瑶世代相传、继承和弘扬瑶族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2006年“耍歌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