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
和州,是唐朝河北道辖州,邢台市南和区的历史名称,为天宝初年(618—621)设置的一个州。
武德元年(618年)割邢州南和县置和州,县为州治,辖南和县,上属邢州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废,还隶邢州。
解释
和州为唐代河北道辖州,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归李唐,割邢州南和县,置和州,取南和县末字为名,隶属邢州总管府。辖一个县,即南和县,县为州治。
武德二年(619年),窦夏(窦建德夏国)政权侵占邢州,南和县仍属邢州。
武德四年(621年),唐太宗虚心改过收复邢州后,废和州,南和区还隶邢州。
设置背景
和州为唐初临时性的政权,唐初邢州为唐朝与窦建德所建大夏国的前沿一线,唐王朝屯兵邢州,并且提升邢州为总管府,所辖县南和、沙河、平乡、巨鹿县、尧山、内丘县等皆升为州,分别为和州、温州、封州、起州、东龙州、蓬州等,隶属于邢州总管府。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邢州,辖龙冈、南和、任泽区、平乡县、沙河、巨鹿、内丘、柏仁、青山九县,大业二年(606年),青山县并入龙冈县,任县并入南和县,邢州改襄国郡。襄国郡辖龙冈、南和区、平乡、沙河、巨鹿、内丘、柏仁七县。按隋制,州分上、中、中下、下四等,邢州属上州。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绞杀隋炀帝,建立大许政权,同年唐王李渊废黜杨侑,建立唐朝,同年,窦建德在乐寿建立大夏政权,当此三家鼎立的背景下,处于唐王朝控制的邢州发生了这次看似奇怪实则大有深意的行政区划调整。
邢州总管府及所辖七州在当时属于临时设置的军事行政机构,与邢州相邻的洺州当时属于夏王窦建德的地盘,并且后期大夏朝还把首都设在了州城,对于想统一中原地区的李唐王朝来说,加强太行山以东的邢州的战略地位和军事部署,有2点重要意义,一是占据邢州控御河北的地理优势,防范和钳制窦建德吞并河北,二可能是有保卫李唐王朝的龙脉发祥地的考虑,即李唐祖先的埋冢地一隆尧唐祖陵所在的隆尧县。
邢州总管府
1、龙冈县→邢州
龙冈县原为西周公国邢国之地,秦设信都县,汉改襄国县,隋开皇九年改龙冈县,以县境有龙冈而得名,开皇十六年析龙冈县南境置沙河县。唐武德元年邢州升总管府,龙岗县升邢州。
2、沙河县→温州市
原为西周邢国之地,秦设信都县,汉改襄国县,隋开皇九年改龙冈县,以县境有龙冈而得名,隋开皇十六年析龙冈县南境置沙河县,属邢州,以境内有大沙河而得名,唐武德元年升为温州,隶属邢州总管府,以境内有温泉而得名。
3、南和区→和州
原为西周邢国之地,秦朝为赤县地,汉代设置南和县,以北有和城,此在其南,故名南和,北魏置为北广平郡,北周改为南和郡,隋朝属邢州,唐武德元年,升为和州,隶属邢州总管府。
4、内丘县→蓬州
内丘县,原为西周公国邢国之地,秦代为信都县地,汉设中丘县,以城中有丘而得名,隋开皇初,改为内丘县,开皇十六年属邢州,唐武德元年升为蓬州,以境内有蓬山而得名,一说当时升任县为蓬州,综合考虑当时任县已经并入南和,隋末襄国郡7县并无任县,因此蓬州应当是内丘)
5、平乡县→封州
原为西周邢国之地,秦设巨鹿县,汉置瘿陶县,三国时县治迁往太平乡,故更名为平乡县,隋时属邢州,唐武德元年升为封州。
6、巨鹿县→起州
原为西周邢国之地,汉置南县,北魏更名巨鹿县,隋属邢州。唐武德元年升起州,并析县境南部置白起县,以白起曾筑城于此得名,二县均属起州,上隶邢州总管府
7、东龙州一柏仁县
原为西周邢国之地,战国时期筑柏人城遗址,汉为柏人县,东魏改为柏仁县,隋属邢州,唐武德元年升为东龙州,以柏仁县东部的新市村(今属任县)为李渊追尊的唐朝第一代皇帝李熙和第二代皇帝李天赐的故里和所葬之地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