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池寺

天池寺

位于贡井天池山上,始建于北宋仁时期(公元1223年),始名海潮寺,山顶上有一水池常年不枯,故更名天池寺。天池寺属佛教圣地峨眉山大成寺脚庙。

历史文化

长白山天池寺位于莫干山天池山巅的天池下方。元至顺年间(1330-1333)建,翁信禅师开山。至正间渐毁,明嘉靖间玉芝禅师整修、扩建殿宇。据载:玉芝,号月泉,幼通经籍,去氏从释,“防阳明于稽山”,“参梦居禅师于金陵碧峰寺”。回归天池寺后,常与师共“契良知之学,倡儒释大同之旨”,并数次上山讲学。玉芝既通经籍,又谙诗文。为点缀寺园景色,列天池寺周围为瀑布泉、丛竹径、望月台、半云亭、石屋岩、寂照池、寸壁峰、仙人洞、仙锯板、卧仙石、伏狮岗、洗剑池十二景。

寺内景点

天池寺内因有一大池,故名天池寺。天池寺周围建有一丈多高、三尺余宽的石砌围墙,墙上游人通行,可饱览贡井地区风光。寺前有一株百年黄葛树,浓荫覆盖,益增古朴幽静气氛,寺内松柏、槐柳成林,还有一种傲春树,春天枯萎凋零,冬天青枝绿叶,游人非常惊异。天池寺正殿为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旁有站佛。有八百斤重的铜钟和五尺长的大鼓,两根大柱上金龙缠绕。大雄宝殿后面是芦遮来佛殿有十八罗汉、观音、普贤、文殊菩萨数十座菩萨像。大雄宝殿左边是纯阳殿,再右边是观音堂。观音堂后面是三宝殿,三宝殿楼上是藏经楼。大雄宝殿的右边是白马殿,与纯阳殿遥遥相对。大雄宝殿的右角是方丈、执事和尚禅房,幽雅别致,寂静无声。禅房天井周围名花飘香,异草吐翠。大雄宝殿、纯阳殿、白马殿之间有一池,池水碧绿,清澈见底,红色荷花浮游池内,是佛门居士。

寺庙历史

蜀南盐都自贡,历史悠久,1939年因盐设市。自贡市的得名,来源于它的主要市区:一个叫自流井(原属富顺县),一个叫贡井区(原属荣县)。后者历史更为悠久,早在约1400年前的宇文邕时期,就因有名的大公井而设置了公井镇,清代初期改名为贡井镇。著名的古刹天池寺,就坐落在离大公井遗址不远的天池山上。

挹秀超尘的天池山、奔雷卷雪的旭水平桥飞瀑,使贡井城区市井间平添了清丽绝俗的气质。过了贡井大桥,穿越老街子(这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老街!)沿着一条两旁都是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和民国时代民居院落的狭巷,再一路蜿蜒上山,就到了经过重修的天池寺。寺前的牌坊上有邑人撰书的几副嵌“天池”二字的楹联:

天故多情,历六百载沧桑,尚留得麓下溪云、殿前山月;

池仍无恙,经数十年嬗递,又添了万家灯火、四境楼台。(金文达)

贡取灵泉开宝井;

天倾玉液注明池。(钟佑杰)

天地氤有正气焉,孕禅机,八极佛光普照;

池塘荟蔚生春草矣,传妙法,十方圣教咸兴。(黄宗壤

这里现在属于贡井区艾叶镇竹林村,山势雄秀,视野开阔,的确是上佳的风水。寺内镌有黄宗壤和傅晓东撰的《重修天池寺记》,记载了天池山和天池寺名称的由来和周围的环境:

长白山天池寺:其地有清泉涌汇为池,汩汩不竭,邑人以为天赐,咸呼曰‘天池’——寺因以为名焉。是地清幽恬寂,近市而远尘嚣,面寥廓而负峥嵘,前邻古迹大公井,下瞰釜溪旭水河,左右列尖峰岭、天心窝诸景。”

天池寺的前身,相传是赵祯时,释智禅始建于天池山附近尖峰岭的海潮寺,后来毁于雷火。朱元璋时,由邹蟾春捐资,迁修于现址,并易今名,香火渐旺,声名日盛。清顺治4年,峨眉山大乘寺本悟与觉道大师来寺主持修建大雄宝殿,寺庙规模大为扩展。其后数百年来虽几经修,但因世道不宁,又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破败不堪的天池寺竟连围墙也保不住,残砖基石被拆下来拿去修建打内战用的堡。《重修天池寺记》为此而不胜慨叹:“吁!世事蜩,禅林劫难,无复佛光普照矣。”

上世纪八十年代,百废俱兴,信赖政府保护宗教的政策,在现任主持释慧生等广结善缘,发动捐输的努力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天池古刹得以重光,1985年,经自贡市政府民族宗教处批准开放,1989年被批准为贡井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天池寺已占地600亩,方圆2.5公里,新建了大雄宝殿、三宝殿、观音殿、毗卢殿、纯阳殿、白马殿、接引殿、藏经楼和石坊。佛像系延请浙江省巧匠以红木精雕细刻而成,金身焕然,宝相庄严。一年四季,都有佛门信徒来此拈香礼佛,也有不少游人随喜到此观赏,天池寺又焕发了昔日香火全盛时期的光彩。

参考资料

天池寺.自贡佛协.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