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澧浦老街

澧浦老街

浦老街位于今天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境内,为澧浦镇地名及镇治发源地。自宋代末年成为“递铺”,逐渐发展成商业街市,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随着社会变革,这个曾经繁荣一方的商业老街逐渐退去了往日的繁华,归于寂静。但老街街道上保留的近千年历史痕迹,仍然为当地保存着不朽的记忆。

基本介绍

一、澧浦老街——地理位置。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与义乌市之间,金华江南岸,今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境内。澧浦老街即隐藏于今天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镇内。

二、澧浦老街——地名演变过程。

为今天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的发源地。澧浦街道,原名“李铺”。早年李姓居民聚居最多,至宋代,驿路邮传在各交通要冲、河津码头设立递铺,澧浦地处金华与义乌之间,是宋代较为繁忙的递铺之一,至此,以李姓为主的村落始名“李铺”。“李铺”一名一直沿用至清代康熙末。到了清朝光绪年,李姓作为当地曾经的大姓,随着时代改变而逐渐褪去了昔日的繁华,而地处富春江上游,金华江南岸的“李铺”,依赖水运河流的独特优势,商业逐渐繁华,集市贸易逐渐扩大,外地商贾云集,“李铺”成了周边繁忙的集市贸易货品集散地。

靠水运发达,给地方带来兴旺的“李铺”人,更愿意依水借势,进一步发展当地的商业贸易。当地有人认为“李铺”已经成为过去,而同音异字,以水为主的“澧浦街道”更能体现此时当地依赖水运带来的繁荣与富庶。“澧”,有甘甜之泉的美意;“浦”则有水流岸边之意。“澧浦”意指“甘甜之水的岸边”,当然指得金华江给澧浦人带来的甜美的生活。从此以后,“李铺”逐渐易名为“澧浦”,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三、澧浦老街——历史变迁。

澧浦老街的前身是一个始于北宋年间的小村落。据民间流传,当地共有蒋、方、杜、汪数姓居住于此。而到了北宋末年,朝廷受北方金兵的压迫,官员一路南逃,直到最后临安区(今天的浙江杭州)成立南宋政权。宋朝南迁的过程中,一路南逃的宋朝官员,带着家小向南迁移,就这样,朝中的一门李姓族群迁居于此。李姓的落居,使这里有了一番新气象,以后,成村设铺,逐渐繁荣,始称“李铺”。从“李铺”成街见市,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近一千年的历史。

四、澧浦老街——结构与规模。

留存至今的澧浦老街,全长大约200多米,街道宽约3米,呈东西走向,“丫”字形结构。当地人习惯将老街分之为上街、中街和下街三部分。下街在西,上街在东。上、下两街街首原本都有一座庙宇。下街庙宇因一场火灾而消失,今天已不知名,只知道后来留下来一个“本保殿”,其中供奉的是哪一位大神也不得而知。现在,我们光顾澧浦老街,连“本保殿”也看不见了。上街庙宇供奉的是胡则,名“赫灵庙”。赫灵庙建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赫灵庙将下街和沈阳中街“一”字形街道从中间一分为二,形成“丫”字形结构,庙宇于当街平地筑高台,庙堂高筑于土台之上,正好迎着中街和下街。赫灵庙也是我们今天仍可以见到的,香火依然旺盛的古老庙宇,内外雕梁画栋,颜色鲜艳夺目,一看就知道这里香客不断,香火旺盛。

五、澧浦老街——集市贸易。

澧浦老街的繁荣与其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澧浦南通温州,北达宁波市绍兴市。因金华市江与其通联的金华、义乌、东阳市兰溪市永康市自古商业气息最浓,民间贸易极为活跃,以此带动了澧浦集市的商业繁荣。清代中期,澧浦老街的商业种类几乎囊括了人民百姓生活的全部内容,如米、麦、豆、油料、布匹、丝麻、油桐、农具、锅碗瓢盆、猪马牛羊、京广洋货、南北货品,几乎无所不有。货品买卖的丰富进而促使集市贸易的繁荣。至民国年间,澧浦集市一度隔两天逢集一次。当地商户约定俗成一、四、七、十逢集,逢集当天不长的老街人头攒动,挑担提篮的都难于通行。赶集的人肩扛手挽,卖菜的,卖农具的,卖鱼虾的,桶的,修鞋的,还有外地贩菜、收割的民工群体,直将老街挤得水泄不通。到了解放前后,逢集的日子不得不改为了隔天一集,商业繁荣的景象为今天所难于表述。

六、澧浦老街——庙会。

有庙就有会,这是中原地区传统的习俗。澧浦老街上的赫灵庙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其中供奉的是胡则,胡公大帝的生日是每年的九月初六。因此,每逢一年中的九月初六这一天,澧浦老街周边的十八个村,各自都要组织自己的传统节目,齐聚老街赫灵庙。老街庙会的具体内容是斗牛和唱戏,多年不变。庙会上午举行斗牛比赛,下午唱戏。斗牛由各村保选送,最多时有四十多头牛参加斗牛比赛,当地万人空巷,老街附近人山人海。唱戏则在街东赫灵庙的庙台上,直至天晚散会。

七、澧浦老街——灯会。

灯会则是每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灯会同样由澧浦周边十四个村组织,每个村组织一个板凳龙灯。灯会先齐聚赫灵庙,聚齐之后先拜胡则,拜完胡公大帝开始盘灯。十四个村组成的各自不同的板凳龙灯,个个要依次到盘灯基上盘灯,随着节目进入高潮,场外的爆竹、锣鼓声响彻一片。盘灯结束开始扫街拜店。扫街队伍先由赫灵庙出发,由灯头带领,先一路向东出街,再折而由街南向西由下街入老街,从下街开始挨门逐户扫街拜店。队伍每到一家店铺,店铺都要事先摆上香案果品迎接灯头,旁边鞭炮齐鸣。灯头为店家祈祷神明保佑,一年大吉大利平顺安康,最后,店家再递上一个红包,仪式结束。如此反复,一家挨着一家直至来到上街的赫灵庙,才结束一天的灯会活动。

澧浦老街的灯会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不断变革,电视、电影、录放机等家庭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逐渐增多,澧浦老街的灯会便没有了过去的热闹气氛,渐渐也就没有人领头举办了。

八、澧浦老街——老街的古建筑风格。

澧浦老街虽然不长,但是留下来的古建筑却不少。除了在历次变革中损毁的几个大的建筑,如“五份厅”、“朱厅”等。目前,澧浦老街上的存留的店铺门房,从外形柱、础、门楣、角替仍可以看出当年澧浦老街上这些店家富有的程度。特别是这些门面房,面向街道的上的木质角替,雕刻细腻、精美,工艺复杂;采用浮雕透雕等传统工艺,每家一样,各家有各家的特色。有人物、花鸟、牛、鹿、树木、花草;有云纹、回纹、卷云纹等;内容除了古色古香的传统构造,还有丰富活泼的八仙过海图,儿童牧牛图案。可惜,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严重影响,不少珍贵的角替被削去了部分图案,有些则被用木板钉上暂时遮住了它原来的模样。通过这些古老的建筑还可以判断出,当年这些店家的富裕程度各不一样。老街上的这些建筑上的角替,有不少并没有雕刻上丰富的图案,有些只是用简单的牛角状的木构件作为支撑,简单实用,依然不乏古色古香,但细想这些店家的当年一定是没有充分的财力精雕细琢这些门面上好看的构件,从而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只用简单的木撑代替了屋檐斗拱下的角替。

九、澧浦老街——现状。

目前的澧浦老街随着时代变迁,它已经完全褪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它依然存在今天金华市澧浦镇的闹市中,只是,闹市已经不在这条老街上了。老街静静地留在原地,过去的店铺门房还在,甚至,有些商店的老字号还在。虽然街道上留守的住户,不少已经将过去古旧的房屋进行了翻盖,出现了不少现代砖瓦建筑,但老街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尚在经营着的商业有小百货、日用杂货、理发店、算命卜卦,其它的多数作为住家保留。那些原本热闹难得的店面,虽然还有门板排列,但灰旧的色调让人一看就知道,它早已没有人在此做买卖了。

目前,街上正在做着部分改造,特别是老街西南首的积槐堂,这座建筑在澧浦街道人的记忆中非常深刻,里面有戏台、天井、三进厅堂,可谓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随着地方对人文历史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澧浦老街终有一天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时候的澧浦老街将会游人如织,再次回归它过去的繁荣和辉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