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里
郑军里,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2年在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人物画研究班深造,201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挂职,任院长助理。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全国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个人简介
1986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举办画展。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美术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机构收藏与陈列。
作品曾搭载神舟七号飞船驶入太空后随神舟十号于2013年返回地面。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教育部授予的“教育世家”称号、广西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广西八桂学者、俄罗斯苏里科夫荣誉勋章获得者,当选2008、2010、2013年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的人物画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先进人物。
出版个人画集、专著五十余部。
代表作《华夏风流人物系列》、《少数民族人物系列》、《舞蹈人物造型系列》、《甘南苍茫系列》。
艺术年表
艺术评论
行行重行行
徐恩存
“行行重行行”,取自东汉《古诗十九首》,意即在路上行走的远行人,不停歇的前行;“行行重行行”中的四个重叠的“行”字,其效用在于传达一种执著坚韧和持之以恒的理想追求。
我们把画家郑军里多年的艺术行旅,概括为“行行重行行”。因为,当我们步入郑军里的艺术世界,便惊异的发现,他的艺术理想与求索是伴着远行人的风尘渐行渐远的,并因而收获了丰硕果实;面对喧嚣繁华的艺术现实,郑军里默默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臆想玄思”的异度空间之中。他用自己的作品营构了华夏大地上多民族的文化风情与心灵之美,作品中氤的热情与气息,不断牵动着画家与我们对西部大地“人与自然”风情的憧憬与向往,它联结着画家某种超越现象世界的精神寻求与艺术表达的自由向度。
在早期,郑军里以桂西南丹写生而令人惊叹其用功之深和目标之专,其时,画家笔下的西南山区白裤瑶族兄弟姐妹,被写意表现为豪爽、激情、粗犷的情绪化意象,此时,他创作了120幅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英雄仪态,礼赞他们的丰功伟绩;1996年,他又到贵州沙地区写生与采风,当地苗族的风情与生活习俗,给了他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冲动,而创新与立意是他此次写生的关注点,他将没骨画法与线面融合,形成了简洁与单纯的技法创造和极其个性化的形式风格,并完成了数百幅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整体构思与主题性创作,这批作品充满激情与鲜活性,以其诗意的风格和笔墨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30余年的学院生活历炼,军里在学院氛围陶冶下,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在岁月的熔铸中,他成熟为学者型画家,其作品日渐呈现为一种沉思与学术研究的特点,并以纯正的写意精神、笔墨技法、审美追求与现实生活气息整体观照的不同凡响,而令人瞩目。近期,他的200余幅舞蹈人物创作,都取材于学院的教学生活,这些作品漾溢着时代感、现实精神和鲜活的形神气韵。
显见,他深受黄胄先生的艺术影响。黄胄先生以表现现实生活的浪漫诗情与“以写生入画”见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军里曾有幸受教于近现代中国画巨匠黄胄大师,获益匪浅,在理念、认知与感受现实生活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和笔墨齐下,元气淋漓的艺术张力,在黄胄先生指导下,他的艺术日益显示一种内心怀有明确美学追求的审美取向与艺术走势。
郑军里自此开始了对现实生活中形神与气韵之美的叩问、找寻与发现。他曾经说过:“黄胄大师让人最着迷之处是他作品中透出的现实生活之美和由衷地浪漫情怀,尤其是在率性而为的笔墨之间的韵致深深影响了我,这是我一生中永不枯竭的艺术动力与资源”。从黄胄先生的笔墨之美、诗意之美,到郑军里的意象之美、韵致之美,其中贯穿的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表现形态,是“行行重行行”中的诗性发现和形神韵致美感的传达。
显然,郑军里的水墨人物画秉承了黄胄先生动态的“意象之美”的经验和传统;作品表明,在他那里,“意象”既是指创作构思中的心象,又是指作品中物态化的符号形式,它含有“神与物游”形成的“意中之象”的“主体性意象”之意;又含有笔墨写意过程中的 “迹化性意象”之意;而“物象”与“意象”都是人们感官意识的记忆,但“物象”只是现实客体的客观显示和再现,它是一个常量,因而,其局限性在于意义即本身;“意象”是指艺术家内在情绪或思想与外部对象相互熔化、融和的复合物,是客观物象主观化表现的结果;在郑军里的人物画创作中,意象并非“意”和“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意和象的交融、契合中凝聚了画家对物象“性态”的“类属”的识别与选择能力,以及与“意”对应、融合的审美联想和艺术创意,唐诗人王昌龄《诗格》有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从黄胄先生作品到郑军里作品一脉相承的是——“略形貌而取神骨”,目的是消解“象”的清晰性、指向性和单纯性,造成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以表现画家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或精神意绪。
在中国画的千百年历史中,虚化处理在画面上完成的是,使不存在的东西成为“存在”的显现,又因为“预见”的先验性,水墨画的目的就是用灵魂的心语,去表达先验的“预见”,譬如,“留白”。军里善用“留白”。在作品中,他以人物的身份、行为、性格与气质去暗示“留白”的属性与所指,故以运用“留白”的手法去对“思与所思”给予艺术的显现;军里把“留白”的所指在笔下以虚写方式,审视时空中“存在”的所有“不存在”,并在有限的画面中,让“无”成为“有”,又让“有”成为某种依据的合理存在,使其能够越界到笔墨的片面性之外,产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
“留白”也好,“虚无”也好,在多样性的演绎中,作品的精神世界,是从某种可能性,再到一种具体的必然性的宿命:即,在现实生活常态中,预先要表现内在的心迹,只能借助于某种内在质素做为起点来完成,而不是靠外在感官的经验。他的民族题材之画,正是以诗性意识,借助诗意的帮助,让笔墨和意象,成为关于意象的空间意识,并笼罩上诗意的色泽。
质言之,处于“行行重行行”中的郑军里,正是用水墨画的内在意识表达了这一意识的本身,从而显现了他在心灵层面的关于自我言说的潜在能力。
这正是东方艺术诗意与自由表达的特点,它与心语独白的寄托方式相关联——既不能用理性的思辨来表达艺术自身,又不能仅用感性的外部景象来代替艺术自身。而中国画水墨表现的“自身”,是高于抒情思维的特征与形式的,因为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精神与美学风骨并存,也隐约让我们看到整体结构中自带的浪漫幻影。
“行行重行行”,军里以把自我的“身”与“心”主动地置身于甘南藏族自治州风情之中,在“寻言观象、寻象观意”、“言近旨丰”中,创作了民族系列画,且笔墨精致化、优雅化、简洁化,实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形神统一的规律性要求;作品《诗和远方》、《岁月》、《无垠》、《暮色归牧》、《故乡之云》、《家园》等,都是“寻言观象、寻象观意”的典型之作,笔墨精炼,意求简净,在“适其宜”中,切合内容需要;正如清人顾炎武所说,“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又说,“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即是说,表情达意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繁简适宜,以达意为旨归;诚如,明人金圣叹所说的,“不会用笔者,一笔只做一笔用,会用笔者,一笔做百十来笔用”,军里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时期以来,画家们视古典美感之简净为保守和落伍,有人甚至论证了古典美感已失去了艺术生命力,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以和谐、简净为宗旨的中国艺术美感,最为贴切的吻合了人类的生理状态,在视觉和心灵感受上,唤起人们精神愉悦、身心舒畅的感觉,所以说,只要人类文明仍在健康地发展着,立意的优雅、意象之优美,就不可能失去它的生命活力。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简净的优美仍是人们审美化生活的基本形态。显然,受现代西方哲学的误导,使理论家和艺术家对优美怀有极大的偏见,优美在审美王国里日益被边缘化,这正是当代中国画难以产生传世经典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简净的优美作为一个艺术目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前辈艺术家们已将这种美感发展到极致,想要超过前辈的业绩谈何容易!正是出于这一点,那些孜孜以求优美境界的画家,尤为值得敬重;军里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他明确表示,他的艺术旨在挑战中国画领域审美缺失的倾向;可喜的是,军里以他的作品表明了优美的魅力仍然迷人,可以告慰其先师黄胄先生的是,黄先生独创的“以写生入画”的中国画不再孤独,军里接续了他的艺术精神和思想,同样把从鲜活生活中提炼美感当成自己的审美目标,并带入作品之中。
可以肯定的说,军里水墨人物画是优美的,如同音乐中的架子鼓与长笛,军里的作品是长笛,婉转悠长、空灵优雅,只有真正的写意作品才具有此种匡正极端的意义,既有湿笔淡墨的轻描淡写,又有点线运演的干湿浓淡和意到笔不到的效果,加上偶而为之的“浓墨”点染,确有“居高声自远”的高远境界。军里的作品,因而浮现的是灵性唯一可见的方式和心灵里显现的东西,并显现于先验的可能范围,上述作品的魅力就在这个范围的边缘;从严格意义上看去,这些作品具有可心观的结构形式,有别于单纯眼见客观实物的叙事性特征。
值得指出的是,“以写生入画”的绘画理念,强调的是从寻常生活中取美感形式,此即心语的笔墨转换,这是画家个人性与情绪化的、自生的、独有的表达方式,如果用当下思维、观念,来取代心语的不可替代性,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荒谬感。水墨艺术与心语有缘,它们都在含蓄、内敛、蕴藉与情绪性表达中显现了互补性和共同性。
军里的水墨人物画,是符合水墨艺术自身品质与格调的,因而,画面上漾溢着优雅与简净、纯正与温暖的气息,当然在其中必然徘徊着优美的身影。
郑军里的艺术视野是“居高声自远”的,无任何限制的,散点透视地观察方法往往不构成客观的叙述特点,而是通过“留白”与“虚拟”的展现,表达主观化的、诗意的想象和平面意象符号的自由姿态,整个作品世界构成了开放、宽容的文本。
艺术的发展象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每一位艺术家就像是接力选手一样,将艺术传统的精华通过自己画笔向未来传递。军里是虔诚的接力选手,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努力恢复久违了的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与结构,再通过自己的创作传递下去;在他的作品中,民族风情的呈现场面宏大,人性的张扬在画家笔下的渲泄中得到浪漫抒情诗意的表达,这是无需节制的群体性情感融汇,它们浪漫、随性而又无拘无束,体现的是真正的人性本色,更是天地之间生命活力与情调的呈现,也是对留存至今的淳朴的远古遗风的咏叹。
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也是一种回忆。可是商业化的脚步使很多艺术家常常变得健忘不愿面对现实,这是值得深思的;“瑶民侗寨”、“草原藏民”、“苍茫寥廓”,是人们共同拥有的感觉和记忆,代表了一种群体审美认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区及牧民的强悍、坚韧和勇敢,桂西少数民族的乐观豁达是画家郑军里绘画美学的人类学参照和对比,成为他书写辽阔、悠远、苍茫甘南草原境界的内在动力;显然,这里也是画家生命激情勃发和灵感孕育之地,画家的作品表达了一种非常难得的西部大地的韵致和西部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质。
在一个趋利的年代,郑军里居然能如此专注于传递中国画的形神与气韵,以嬗变和几近完美的风格,创作复杂环境中良性的水墨态势,并向水墨艺术的深层与本质抵近,且矢志不渝,是令人心生钦佩的。
民族风情画是写意生命情调的一道优美风景,而郑军里本人也因此成为水墨画坛一道靓丽的风景!
(徐恩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
画派-郑军里.中华美网.2023-06-09
郑军里.雅昌艺术网.2023-06-09
郑军里-良庆区当代人物专题.博雅文化旅游网.2023-06-09
我的简介-郑军里-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网.2023-06-09
当代广西网 -- 意笔生辉、淋漓酣畅——郑军里人物画赏析.当代广西网.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