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是2009年由中国学者首次从真蜱目体内发现并报道的一种新型RNA病毒,也叫大别班达病毒,因为蜱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又叫“蜱咬热”“蜱虫病”。

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是蜱虫叮咬,除此之外,牛虻、蚊、白蛉及牛虱等咬伤,或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及患病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也会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主要为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

背景

2009年上半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率先从河南省一份病人标本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布尼亚病毒。

2010年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开展了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

生物特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属于白蛉纤细病毒科班达病毒属,该病毒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核糖核酸病毒,呈球形,病毒基因组由大、中、小三个片段组成。该病毒对温度敏感,60℃,30分钟可灭活病毒,对脂质溶剂或去污剂敏感,对强酸、碱、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等敏感。

病毒来源

真蜱目携带的病毒分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类,新型布尼亚病毒是高致病性病毒的一种,这种病毒可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属于奇螨目,蜱总科,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寄生昆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携带的病原体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立克次体等。

蜱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是真蜱目叮咬,除此之外,牛虻、蚊、白蛉及牛虱等咬伤,或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及患病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也会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

危害

新型布尼亚病毒会造成骨髓抑制,导致出血,该病的死亡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胃肠道、颅内或其他脏器出血,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起病急,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上,一些重症患者可达40℃以上的持续高热,最长可达10天以上。除了发热、出血,恶心呕吐、乏力胃口差、腹胀腹泻等也是常见的病症。大多数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但重症、危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也高达60%至70%。

临床表现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0℃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患者多合并神经、精神症状,预后较差。

传染性

新型布尼亚病毒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接触确诊患者,或者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甚至近距离接触患者尸体,都存在被感染风险,极个别情况下,也存在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技术、血清学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但效果有限。抗生素可预防或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特别是有真蜱目叮咬史的患者,替加环素或新喹诺酮类可预防蜱虫叮咬传播的细菌性感染,此类抗生素的益处除了杀菌或抑菌作用外,还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

预防

1.避免蜱虫叮咬,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这类地区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

2.做好个人防护,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外出返回时仔细检查衣物与体表是否有真蜱目附着。

3.做好蜱虫控制工作,保持居住环境周边卫生,定期清理禾本科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虫的药剂进行防治。

4.及时主动就诊,如有蜱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建议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有野外活动史或蜱虫叮咬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蜱虫叮咬史。

流行特点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5~7月为流行高峰,疫源地常为有蜱等病媒分布的丘陵、山区、森林等植被覆盖丰富的地区;病人多为疫源地居民,尤其是从事农林业生产的劳动者,或到疫源地的旅行者,40~70岁年龄组的病人居多,低年龄组也有发病,部分患者有蜱叮咬史。

应急措施

真蜱目常附着在人体的头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等部位,一旦发现被蜱叮咬,不要用手生拉硬拽,可用镊子间接取出蜱,以免损伤皮肤。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无水酒精(碘酒、碘伏也可)棉球浸润皮肤上附着的蜱,待其麻醉后取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乙醇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上的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或是皮肤被蜱挤破后的流出物污染,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参考资料

巴彦淖尔市全面监测“蜱虫病毒”.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2024-12-24

虫子进入活跃期,被咬一口很要命!又一例新型病毒确诊.今日头条.2024-12-24

浙江一老人高热不退,疾控人员上门后惊了:家中竟发现近两百只蜱虫!.今日头条.2024-12-24

家养猫突然死亡!杭州阿姨一查,自己也被传染了这种病毒.今日头条.2024-12-24

紧急提醒!传说中的夺命之虫来了,多人致病,三人致命.今日头条.2024-12-24

江苏37人感染新型病毒 专家:夏季易发生 警惕人传人.新浪网.2023-12-10

铚卞挰鐥呭厓鍑堕挛瀹泛细鏂板竷灏间筜鐥呮瘨.新浪网.2024-11-15

李德新小组揭示蜱虫病致病机制.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12-24

注意 | 严重可致命!蜱虫活跃期,外出要警惕,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今日头条.2024-12-24

警惕!已有人因此发热不退,严重可致命!.今日头条.2024-12-24

躺草坪火了!警惕潜伏其中的“杀手”,被咬严重可致命.今日头条.2024-12-24

警惕这个“小黑点”,最近非常活跃!有人被偷袭后紧急送医.今日头条.2024-12-24

小黑点,大危害!苏州疾控提醒:警惕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今日头条.2024-12-24

被它咬一口,十堰女子多器官损伤险丧命!医生紧急提醒.今日头条.2024-12-24

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科普(二)自然疫源性疾病.今日头条.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