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妈的战歌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妈的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创作背景
书中的教育观点涉及到了“圈养”和“放养”孩子的讨论,蔡美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了其中的苦与乐,失与得。其中有关严格要求女儿学习音乐的内容,引发西方的热烈讨论与关注。然而西方媒体更多是管中窥豹,没有认识到蔡美儿这本自传性书籍的良苦用心,没有注意到在书本的后半部分中她所作的深刻反思与适当改变。总之,这本书已经引起了中西方关于教育的再一次议论热潮。
出版历史
2011年6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作者是蔡美儿。
内容情节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华裔妈妈,和两个女儿、两条狗故事。
她身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在这本书里,蔡美儿坦露了自己抚养两个孩子的心路历程,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两个女儿在妈妈的严格管教和倾心培育下,承袭了华人的优秀传统,在学业、音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誉为音乐神童。
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激烈的文化冲突,执着付出的华裔妈妈,叛逆聪慧的女儿……使得这个故事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作品影响
《虎妈妈的战歌》迅速推广了“虎妈妈”的概念和术语,成为了一个新词,用来描述一位严厉、严格的母亲。蔡美儿在书中讲述了她努力给予孩子们传统、严格的“中国”儒家式教育的努力。她宽泛地定义“中国母亲”,包括其他种族背景的父母也在实践传统、严格的育儿方式,同时也承认“西方父母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父母都必然实践严格的育儿技巧。
在一项对48名中国移民母亲的研究中,绝大多数“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最好’的学生,认为‘学业成就反映了成功的育儿’,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那么家庭中‘存在问题’,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Chua将他们与她所称的“西方”观点进行了对比——即孩子的自尊至关重要。
特别引起争议的是“小白驴”的轶事,Chua描述了她如何让她不情愿的小女儿学习一首非常困难的钢琴曲,并在过程中采取了极端的教育措施。这个轶事以描述她的女儿最终掌握了这首曲子并“想一遍又一遍地演奏”而结束。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引发了积极和消极的巨大反响。美国政治学家查尔斯·默里认为“到处都有许多有才华的孩子会受益于Chua的方法,而不是浪费他们的天赋”。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一项关于Chua对读者回应的民意调查中,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投票认为“要求严格的东方”育儿模式比“宽容的西方”模式更好。《每日电讯报》的艾莉森·皮尔森评论说:“Amy Chua的育儿哲学可能是严厉的,不适合胆小的人,但你要问自己:它真的比那种常常被误认为是育儿的放任和让孩子靠看电视来照顾自己更残酷吗?”
时代杂志的专栏作家安妮·保罗描述说:“在2008年的《懦夫之国》一书中,心理学今日杂志的特约编辑哈拉·埃斯特罗夫·马拉诺提出了支持Chua的方法的证据:‘研究表明,那些被保护不去应对困难任务的孩子不会形成心理学家所说的“掌握经验”……那些拥有这种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掌握感的孩子更加乐观和果断;他们学会了他们有能力克服逆境并实现目标’”。《Slate杂志》杂志的安·赫尔伯特评论说Chua对策略的“震惊的诚实。她写的是通常由前神童自己在后来上演的揭露……[Chua]是一只咆哮而不是咕噜的老虎。因为她指出,没有孩子天生就渴望‘坚持不懈的练习、练习、练习’,这是掌握所需的。”
MSNBC表示这篇文章“时而读起来像是一本指南,时而像是讽刺或哀叹”。MSNBC的批评回应继续指出“这篇文章对西方读者——包括许多亚裔读者——听起来如此不可思议,以至于许多人认为整件事都是讽刺……但她文章的某些方面深深地触动了许多人,特别是美国华裔,不一定是以好的方式”。在《金融时报》上,伊莎贝尔·贝里克称“虎妈”式的育儿方法“与西方自由主义所珍视的一切完全相反”。
《纽约时报》的大卫·布鲁克斯在一篇名为“Amy Chua是一个‘懦夫’”的专栏文章中写道,他认为Chua“溺爱她的孩子”,因为“管理地位的竞争、协商团体动态、理解社会规范、导航自我和团体之间的区别——这些以及其他社会测试对认知能力的要求远远超过任何激烈的辅导课程或耶鲁大学的课程”。《华盛顿邮报》虽然没有那么批评,但建议“在一个孩子只有15岁时结束一个育儿故事似乎为时过早”。
其他人指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只摘录了书的开头部分,而没有摘录Chua在书中描述她对所谓“中国”育儿方式的退让的后续章节。作家艾米·古特曼认为许多人误解了Chua的书,她将其描述为“成长的过程”,并表示书中的有争议的例子“反映了Chua的起点,而不是她今天的样子,基于这些例子对她进行评判对我来说有点像对简·奥斯汀的《爱玛》因为她对贝茨小姐的粗鲁行为而进行评判一样。像爱玛一样,Chua的叙述有一个弧线。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成长的对象是父母”。
旧金山纪事报的乔恩·卡罗尔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摘录未能代表Chua书中的内容,并表示“摘录是由《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和出版商选择的。编辑们想制造轰动;出版商想卖书”,但“它并没有讲述整个故事。”《华尔街日报》的一位女发言人告诉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说:“我们与Amy的出版商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就像我们在书摘中总是这样做的,他们事先签署了所选摘录。” Chua坚持认为《华尔街日报》“基本上是把书中最具争议的部分串联起来。我并不知道他们会给它加上那种标题”。
2011年3月29日,《华尔街日报》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虎妈妈的回归”的活动。这个活动讨论了育儿的不同方面,以一种比之前引发争议的书更加细致和理性的方式。Amy Chua的丈夫杰德·鲁本菲尔德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参加了这个活动。鲁本菲尔德,已经被称为“虎爸”,表示他不认为虎妈的教育方法代表了中国教育,而更像是一种更传统的老式风格。他和Chua表达了与《华尔街日报》文章相比更自由的态度,同时仍然强调了孩子早年纪律的重要性。
这本书在2011年1月30日至4月10日间一直位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
Chua在印刷品和书签活动中公开面对了批评。
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后续文章中,Chua解释说“我的实际书并不是一个如何指南;它是一部回忆录,讲述了我们家在两种文化中的旅程,以及我作为母亲的最终转变。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我决定从严格的‘中国’方式中撤退,因为我的小女儿在十三岁时反叛了”。
在接受Jezebel采访时,Chua谈到了她为什么认为这本书在父母中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共鸣:“我们父母,包括我在内,都对自己是否做对了事情感到如此焦虑。你永远无法知道结果。这是一种潜在的焦虑。”在接受《Die Zeit》采访时,Chua谈到了她的书:“我绝对不会烧掉我的孩子的玩具动物——那是夸张,是夸大。我已经加剧了许多情况以澄清我的立场。”她补充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治疗,是在我遭受巨大失败时的治疗”。
2011年1月17日,《纽约邮报》发表了一封来自Chua的大女儿Sophia Chua-Rubenfeld的公开信。Sophia的信为她的父母的育儿方法辩护,并表示她和她的妹妹并没有被一个“邪恶的母亲”压迫。她讨论了一些被批评为过度严厉的事件,并解释说在上下文之外,它们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糟糕。她在信中结束说:“如果我明天死了,我会觉得自己活了整整一生110%。为此,虎妈,谢谢你。”
“纽约最受欢迎的家教简历”,是CollegeHumor上Ryan Max Riley的一篇幽默文章,明确讽刺了Amy Chua的《虎妈妈的战歌》。文章中描述虎妈妈是“最知名的老师”,除了许多其他成就外,“她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了从完美到完美的分数,没有太多的擦伤和流血,但同样多的羞耻”。“学生在钢琴上变得如此娴熟,以至于他们在音乐会表演中可以嵌入隐藏的求救信息”。
2016年1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一次演讲中赞扬了“虎妈”,他在阐述他解决英国儿童贫困的策略时称赞了“虎妈”,他说:“无论你有多聪明,如果你不相信持续的努力和专注,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从失败中恢复,你就不会发挥你的潜力。这就是虎妈的战歌:努力工作,努力尝试,相信你能成功,站起来再试一次。”首相还批评了那些奖励所有孩子的学校文化,并坚持说“孩子们需要高期望”。
作者简介
蔡美儿 (Amy Chua) 1962年(虎年)生于伊利诺伊州香槟(Champaign),八岁时搬到柏克莱。
1984年以极优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
1987年以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在校时是《哈佛法律评论》主编。
曾供职于华尔街,并曾在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及斯坦福大学任教,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蔡美儿的祖辈是中国福建人,大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乘船前往菲律宾,寻求更多的机会。蔡美儿的奶奶精明能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做塑料制品的买卖,主要为强生生产塑料容器,赚了一大笔钱。从此家族开始变得富裕。蔡美儿父亲是蔡少棠(Leon M. Chua),颇有数学天分,厌恶家族中的商业环境,反抗家人为他作出的人生安排,努力前往美国开拓人生,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64年与蔡美儿的母亲结婚,目前他是柏克莱加大电机系教授,被称为“非线性电路理论及细胞式神经网络”之父。
蔡美儿是家中四姊妹的老大,其中二妹蔡美文获得哈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任教斯坦福大学,近年查出患白血病正在积极治疗。
蔡美儿嫁给耶鲁大学法学院授Jed Rubenfeld(美国犹太裔),目前住在康州纽黑文,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索菲娅(中文名:蔡思慧)现年18岁,学习钢琴并卓有成就。
小女儿路易莎(中文名:蔡思珊)14岁,自幼学习小提琴,后来兴趣转向网球,显露一定的天赋。
两位女儿都曾参加多项音乐比赛并获得奖项,得到众多名师指导,被传为“音乐神童”。
蔡美儿以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有一本书自传体性质的书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发行销售。
中文版译名《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又名《虎妈战歌》或《虎妈妈的战歌》,由中信出版社于2011年1月份出版。此书在亚马逊上市首日非虚构类排名第1名。《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中外媒体相继报道转载。
书中的教育观点涉及到了“圈养”和“放养”孩子的讨论,蔡美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了其中的苦与乐,失与得。其中有关严格要求女儿学习音乐的内容,引发西方的热烈讨论与关注。然而西方媒体更多是管中窥豹,没有认识到蔡美儿这本自传性书籍的良苦用心,没有注意到在书本的后半部分中她所作的深刻反思与适当改变。总之,这本书已经引起了中西方关于教育的再一次议论热潮。
编辑推荐
《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作者蔡美儿系耶鲁法学院终身教授,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其家庭成员分别毕业于哈佛大学、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尚未出版就引发激烈竞价大战的成功家教案例传记,在拥有最先进教育经验的国度:美国、英国、丹麦、意大利,《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都以最大的关注、最快的速度被授权引进。
现在的爸妈们困惑于:不知道孩子究竟是该“放养”还是“圈养”。西方家长认为,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的个性;东方家长则认为,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帮助他们尽早为未来作打算、培养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两种理念都有各自的土壤,然而,蔡美儿用自己的故事则告诉中国父母,以正确积极的东方式教育,辅以适当的技巧和坚定的信念,东方式教育在西方土壤也能开出成功的花朵,让西方人为之钦佩。
参考资料
虎妈战歌.豆瓣读书.2024-07-18
华裔母亲严厉教育在美引发轰动 登《时代》封面.新浪网.2024-07-18
蔡美儿《虎妈战歌》美国引起轰动 热议随《时代》周刊参与掀高潮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2024-07-18
中式悍母教育为何震动美国? 哪种方式更成功.中新网.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