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苗族乡
花山苗族乡,简称花山乡,位于余庆县西南角,是余庆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54千米,总面积106.05平方千米。花山苗族乡东、南靠构皮滩镇,西南与瓮安县天文镇相连,西北与湄潭县石莲乡、龙家镇、敖溪镇隔河相望。明、清时期,花山苗族乡属于黄平县五区太平堡。1992年7月,建立为民族乡。截至2019年末,花山苗族乡户籍人口14823人。截至2020年6月,花山苗族乡辖4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洞水村。2011年,花山苗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截至2019年末,花山苗族乡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花山苗族乡是贵州省列革命老区乡镇,余庆县西部重点旅游景区。
乡镇概况
花山苗族乡是余庆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地处余庆县西南角,与遵义市湄潭县石莲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天文 镇接壤,贵州省最大河流——乌江环乡而过。全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08.9亩(其中田15900.8亩,土30308.1亩),森林覆盖率为53%。年平均温度16℃,海拔高度在460M至1344M之间。
经济发展
花山苗族乡辖4个村128个村民组,总人口为1.5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0.83万人,占总人口的54%。以前,花山由于地处偏僻,一直是“干部拿补贴,群众吃救济,商品难进来,货物难出去”的贫穷民族乡镇,全乡四个村均属贫困村,其中万里村、回龙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洞水村、花山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花山乡党委政府以“自加压力、锐意进取、永不言输”的苗乡精神为基础,结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了“产业富乡增收入、项目强乡改环境、科学教育兴乡添活力、和谐稳乡保平安”的发展战略,明晰了“近抓烤烟、中抓茶畜、远抓旅游”的产业发展步骤和“北茶南果中畜蔬,全乡烤烟环江游”的产业布局,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财政收入连续3年以8%的比例增长,人均GDP达3650元,是“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基数最小,单位贡献率较大”的“两小一大”乡镇。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8268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7833万元,年均增长23%,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353万元上升到2010年1021万元,年均增长38%;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7元,是2006年2286元的1.7倍,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12元,是2006年6863元的1.5倍。
2013年,全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452.1万元,增长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4万元,增长4.2%,完成税收收入668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141%。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2个,到位资金2.6亿元,增长60%。工业总产值达945万元,社会消费总额81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20元,比2012年增长810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可支配收入达15143元,比2012年增长1163元,同比增长8.3%。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7833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35357万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6.57%;财政总收入1424万元,较“十一五”期末增加403万元,同比增长39.4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950万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250万元,同比增长52.5%,是“十一五”期末的3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4元,同比增长11.6%,是“十一五”期末的1.74倍;城镇化率达35%,比“十一五”期末上升10个百分点。
公路建设
花山苗族乡花山村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长期以来,山高坡陡,森林覆盖率高,所辖村组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通组公路普遍存在窄、差、陡的典型现状,严重影响群众物资运送,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十分困难,阻碍脱贫致富进程。按我乡规划,结合构皮滩镇库区蓄水和水口码头的建成,维护库区移民稳定,花山村半坡至营盘山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后,可直接改变项目区农户的交通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进而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魅力花山
花山是“神奇花山”
虽然是新建乡镇,但乡内水电通信电视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乡政府所在地集镇扩容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建街道已进入审批阶段;村级设施配置较为全面与先进,村风村容村貌变化较大,苗族“牛角、”特色。
虽然区位偏僻,但乡内交通四通八达,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
虽然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但遍布的溶洞值得利用,民族歌舞傩戏值得发掘,飞龙湖最宽湖面最长湖岸线的风光值得开发。
虽然产业单一,但烤烟一直处于全县强势地位,近五年来年收购量在280万斤左右。茶加工场、规模养殖场已 建成并蓄势待发。旅游产优势十分明显。
虽然观念保守,但民族风气淳朴重教重和谐,在外花山籍名人能人较多且关爱花山;教学成绩五年来一直居全县前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五年来一直居全县前列。
虽然移民纠纷较多、较复杂,但几年来基本稳控有力,没有出现大的维稳事件。
虽然不临党建百里长廊沿线,但服务型党组织网络健全,设施齐全运转有力,各民族牵手帮扶、党员信用证管理、党员政治生日等创新工作切实有效。
花山是“锦绣花山”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厚爱下,花山乡举全乡之力,大力发掘旅游资源,提出了“游飞龙美湖、拜朝阳福地、观民族风情”的旅游发展思路。目前,以飞龙寨为核心区的“一洞一泉两景两廊四园”(“一洞”即花山朝阳洞,“一泉”即大型滨湖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两景”即80米高的天下最大的“飞龙湖”巨型汉字石刻和88米高“飞龙湖”巨型生态字,“两廊”即999米长的天下第一巨型龙型长廊和400米荷花池步行长廊,“四园”即民族风情园、荷花观赏园、黔北民居园、农耕文化园)规划正有条不紊地启动;民族风情通过“学”的形式已成形近十个苗族舞蹈。通过“挖”的形式,基本发掘出地方傩戏《祭祀传奇》;通过“传”的形式,基本部署完毕民族歌舞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寨、进农户工作。
花山是“欠开发、欠发达的花山”
无论在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在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状大、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等等方面仍有很多困难。但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厚爱下,全乡干部群众一定能把花山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旅游资源
八龙山
八龙山位于花山洞水集镇以东,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此山东面与构皮滩镇齐坡村交界,西面与瓮安县天文镇的平坝村交界,其山海拔高度为1262.8米,是花山苗族乡的最高峰。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阴阳先生识地追龙,当时追龙时有9条龙,将龙追至此山,其先生就在此喊叫,其中只有8条龙被先生叫应了,另一条龙只走到了余庆县的龙家镇就回去了,所以就取名为八龙山,而另一条龙人们称之为“梦龙”。原花山苗族乡的英武村名叫回龙村,言之意是希望梦龙能回来。
八龙山形似龙状,面向乌江河,头向天空昂然而立,每当清晨乌江河的云雾上升笼罩山顶,遥望八龙山,犹如八条龙在云中翻舞,忽隐忽现。山的东、西两面各有一条小溪形成很深的峡谷,峡谷宽约30米,长约2000米,两侧是悬崖陡壁。相传很久以前,八龙山并没有峡谷,每年的春秋两季,八龙山的大龙都带着洪水席卷洞水村的良田,农民的庄稼颗粒无收,洞水村有免粮坝之说,人们认为是龙在作怪,于是就组织村民用锄头、铁撬在八龙 山的前方深挖河沟,意欲将龙脉挖断,可是每当村民第一天挖出的沟第二天准备再挖时,又被龙喷出的水将泥沙推至沟里,将沟填平,第二天再挖时,第三天仍然补水将泥沙推至沟里填平,人们无法挖断龙脉,农田就永远不得收成,直到有一天,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经,到此地参与村民一起挖沟,因孙悟空挖沟累了躺在地上睡着了,直睡到深夜,睡梦中,看见土地神对他说“不怕人们千把锄、万把撬,只怕铁钉钉龙的腰”,于是第二天,悟空就组织人们不在龙头前面挖沟,改在八龙山的两侧挖,并挖出一道深谷,同时,当天傍晚,他就用金棒,变成银针,往八龙山的腰身钉去,两股血水喷山而出,于是就出现了两条小溪,每当洪水来,洪水就顺着小溪流下,农民的庄稼年年都有好收成。而今,八龙山的储存有少量铁矿之说,走到山腰,原建有辉煌雄伟的玉皇阁,玉皇阁始建于清朝年间,按四合天井的格式修建,分为玉皇阁正殿、偏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神像,神态自然,做工精细,每当行人到此,一方面可观赏玉皇阁的建筑,另一方面可作暂短的休息,但在解放剿匪时期被毁坏,现只留下阁的遗址。阁的旁边有一水井,清凉可口,长年不断,但又从不外溢,每当行人喝上一口,顿感精神百倍,一切疲劳烟消云散。爬上山顶,地势突然平坦,站在顶峰,尤如身在云中,凉风撩撩,回望四周,群山正在你的脚下,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向远方眺望,可看见湄潭县、黄平县、瓮安三县县城的全景,令人心旷神怡
八龙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价值昂贵的野生天麻药材。而今的八龙山,当地人们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分别在1965年、1972年、1974年在山的两侧修建了四座水库,即红岩水库,白沙沟水库、黑神庙水库、泥撕沟水库(属瓮安县管辖),累计灌溉面积良田5000余亩。同时,将红岩水库的水引至洞水集镇,解决了人畜饮水2000余人,将原来洞水村的免粮坝变为今天的米粮坝。
飞龙洞位于余庆县花山苗族乡花山村境内以西约2公里的狮子山麓,距余庆县城65公里,洞口面向东方,每当旭日东升之时,阳光正好照耀着洞的天堂,因而当地老百姓称其名朝阳洞。
飞龙洞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民间传说公元六世纪,唐僧从西天取回直经后,释迦牟尼和燃灯古佛便落身于飞龙洞中,从此,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清朝咸丰、光绪年间有乐善好施者,通过捐赠集资先后修建了飞龙洞正殿和偏殿。1933年,信男信女又筹资建了玉皇阁和山门,于是宏伟壮观的飞龙洞便成了远近闻名的佛教殿堂。遵义市、湄潭县、瓮安等县的信男信女,每逢6月19日是都到这里进山拜佛、烧香许愿,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二十世纪中叶五十年代初飞龙洞建筑被毁。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洞不在深,有神则灵,尽管遭受如此毁损,但她那圣洁壮观的形象,却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可磨灭,前来朝山拜佛者,仍一如既往。为了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结合构皮滩镇电站库区旅游业的开发,花山苗族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和余庆县民族事务宗教局多方筹集资金10余万元,于1999年5月至2003年12月修复了飞龙洞山门和正殿。塑造了大雄宝殿、观音殿、财神殿、圣水殿各殿的神像,硬化了洞内道路,还修通了花山至飞龙洞的公路,可以通过5-10吨的载货车辆,同时兴建了山门外2米宽的石梯83步,视为天梯,每当行人到此,感觉一架有形天梯直攀云宵,同时在山门处建有房屋一栋,设有接待室,售票室和僧人住宅3间。
开发后的飞龙洞,风光绚丽,景色迷人,每当有行人下车后举目就可见到阶梯工程纪念碑,碑上刻着“脚踏石梯八十三、走进洞水见奇观,积善积德添福寿,求缘求财保平安”。登完八十三步阶梯,便到了山门,门前山神待卫左右,恭迎各路嘉宾。走近天门,首先给人一个印象是:啊!真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洞的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可容纳15000余人,洞口分别左右两路通往正殿。正殿前,一对雄狮护守关门,神形别致,拜台前一对天然的鸳鸯幼狮虔诚地接待川流不息的香客,步入正殿,抬头仰望,只见释迦牟尼、药师和阿弥陀佛静心端坐,神采奕奕,香客们无不肃然起敬,空旷的洞厅,香烟缭绕,冷风拂面,暑气顿消。
正殿右边斜下,经过石观音就是暗阴河旁边的匐地金钟,钟顶上端的石缝中,有一股绵绵不断的观音圣水,据说,这股圣水 乃苍天雨露,清凉可口,喝了不但使人精神振奋,而且还治病驱邪。所以,凡朝山拜佛者都要争相爬上金钟顶端,狂饮一顿,然后再装一瓶带回家中。
正殿左边是溶洞,在通往正殿的桥梁下,设有圆拱的洞门为关,溶洞曲折起伏,长约1000余米,是新开辟的洞天福地。迈进洞门,一根石柱迎面而立,犹如一支天然美妙的迎宾神烛,举目就可看见一根顶天立地的竹节式的擎天玉柱,撑开一幅洞天,还有一根石柱破土而出,顶端渐次缩小,像一支仙家批用的倒竖毛笔。旁边就是妙趣横生的弥勒佛望月,这就是迎客厅。迈过迎客厅,就可看见一根奇妙的双龙抱柱,天平上是如诗如画的莲花宝顶,左边是善歌跳舞的仙女楼台,地上有数以千计,高低不等的人形石头,各展神姿,这就是孙悟空当年的“沙场点兵”。旁边的石瀑布如动梁一般,仙人葡萄举手可摘,真令人叹为观止。第三厅叫罗汉塘,塘中直立岩石若干,尤如罗汉沐浴;塘边有一奇石斜卧于地,像是罗汉们下塘洗澡,鲤鱼受惊弹出水面的情景。这里还有金銮宝殿,天宫瑶池、观音坐莲、仙人海角、仙女玉等。无奇不有,进入第四厅,就到了世外桃源,里面有观音居住的紫竹林,园里有仙女散花,金塔倒挂,老君神仗、老君炼丹炉、状元笔、文峰塔等,形象逼真,简直是移步换景,步步奇景,真使人流连忘返,故人们称之为“极乐厅”。攀上南天门,穿过水帘洞就到了最后一厅,这一厅是仙家们修身养性的宝地,故人们命名休闲厅。厅口左边的天平上,下垂着好几十片笔直的钟乳石,片宽1米,高达5米,观其形,像蜜蜂属列一般,也像手风琴,敲其体,会发出钟鼓琴瑟之声,精通音乐者,敲其体会奏出美妙的音乐歌曲,真令人心旷神怡,依依不舍,妙不可言。厅内,还有那一弯弯的水池与人间梯田别无二致,旁边堆金积谷,享用有余。重天地之气,合万物之灵,躬耕陇亩,体察民情,食点人间香火,这恐怕是仙家们的最高境界吧!
飞龙洞的旅游开发一刻也没有停留过,2004年、2005年花山人民团结奋斗,努力开拓,结合构皮滩镇旅游的开发,又自发捐资近20万元修建十二殿,殿殿有奇特,更值得人们一游,现在人们可以说如果到花山不去飞龙洞是一大遗憾。
所获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参考资料
政府工作报告(2011).余庆政府门户网站.2018-04-22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余庆政府门户网站.2018-04-22
政府工作报告.余庆政府门户网站.2018-04-22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的决定.国家民委.201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