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乙酰胺
为有机内吸性杀虫剂,又名敌蚜胺、氟素儿等,其同类产品有氟乙酸钠(氟醋酸钠)、甘氟。呈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丙等,无味、无臭。原粉含氟乙胺90%以上,溶液含10%、50%,喷雾液或毒饵含0.2%。民间自行配制的毒鼠药:如一步倒、千里光、王中王、邱氏鼠药,均含有氟乙酰胺。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氟乙酰胺
中文别名:敌蚜胺
英文别名:Fluorkill;FLUOROACETAMIDE;2-fluoroethylamide;Fussol;Fluoroacetic acid amide;
CAS号:640-19-7
分子式:
分子量:77.05770
精确质量:77.02770
PSA:43.09000
LogP:0.14150
物化常数
外观与性状:晶体
闪点:110.4ºC
折射率:1.362
稳定性:稳定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酸类、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密度 1.136g/cm3
熔点 106-109℃
沸点 259°C at 760 mmHg
闪点 110.4°C
蒸汽压 0.0133mmHg at 25°C
生产方法
由氯乙酰胺氟化而得。氟化反应可在二甲苯,四氯乙烯等溶剂中进行;也可采用干法(无溶剂法),即干燥的氯乙酰胺和氟化剂KF加热反应。干法较简便,没有防爆要求,收率也较溶剂法高。将干燥的氟化钾和氯乙酰胺按1.5:1(摩尔比)放入球磨机球磨半小时,把此混料放入预热好的卧式氟化釜,减压病下加热反应,得含量为95%的氟乙酰胺,收率72-75%。
主要用途
氟乙酰胺用于防治棉花,大豆,高梁,小麦,苹果等蚜虫,柑桔介壳虫及森林螨形总目等效果很好,尤其对棉花抗性蚜虫特别有效。也用作杀鼠剂。氟乙酰胺对消化道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口服中毒除出现消化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烦燥不安,肌肉震颤,反复发作的全身阵发性和强直性抽搐,部分患者出现精神障碍,该药易损害心肌。我国从1982年6月5日起禁止使用含氟乙酰胺的农药和杀鼠剂,并停止其登记。我国早在1976年就已明令停止生产,1982年,农牧渔业部,卫生部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中明文规定:不许把氟乙酰胺做为灭鼠药销售和使用。
药物毒理
氟乙酰胺属高毒农药,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人类口服半致死量为2~10mg/kg。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干扰正常的三羧酸循环,导致三磷酸腺合成障碍及氟柠檬酸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及精神症状。
中毒症状
按症状分为神经型、心脏型。潜伏期30分钟~15小时,严重者能即刻发病。
轻度中毒
突起头痛、头晕、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对光反射迟钝、疲乏无力、四肢麻木、肢体小抽动,恶心、呕吐、口渴、上额部烧灼感、腹痛、窦性心动过速、体温下降等。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分泌增多、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肢体间歇性痉挛性抽搐、血压下降、心电图出现低电压、QT间期延长、ST低平、出现U波及心肌损伤表现。
重度中毒
出现昏迷、惊厥、强直、瞳孔缩小、肠麻痹、大小便失禁、紫、急性呼吸衰竭、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
诊断要点
(1)潜伏期一般为 10~15、小时,严重中毒病例可在 30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
(2)神经系统是氟乙酸胺中毒最早也是最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无力、四肢麻木、易激动、肌束震颤等。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反复发作,常导致呼吸衰竭而死。部分患者可有妄、语无伦次。
(3)消化系统一口服中毒者常有恶心、呕吐、可出现血性呕出物、食欲不振、流涎、口渴、上腹部烧灼感。
(4)心血管系统早期表现心悸病、心动过速。严重者有心肌损害、心律紊乱、甚至心室颤动、血压下降。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ST-T改变。
(5)呼吸系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
(6)实验室检查可见①血氟、尿氟含量增高;②血钙降低、血酮增加;③口服中毒患者,从呕吐物或洗胃液中检测出氟乙酰胺。
急救处理
(1)皮肤污染者,用清水彻底清洗。更换受污染衣服。
(2)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继之用 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彻底洗胃,再用硫酸镁或硫酸钠20~30g导泻。为保护消化道粘膜,洗胃后给予牛乳或生鸡蛋清或氢氧化铝。
(3)乙酰胺是氟乙酸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成人每次用0.5~5.0g,每日2~4次肌注,首次量为全口量的一半。重症病人一次可给5~10g,一般给药5~7日。
(4)乙醇治疗,在没有冰醋胺的情况下,可用无水乙醇 5ml溶于 100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每天2~4次。
(5)对症与支持疗法重点是控制抽搐发作,可选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钠等止痉药物。昏迷患者应注意防治脑水肿。心肌损害者用1,6-2磷酸果糖10哈静脉滴注,或用能量合剂。
安全信息
A级无机化合物剧毒物品
B级无机剧毒物品
A级有机剧毒物品
B级有机剧毒物品
参考资料
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