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贵族
工人贵族(labour aristocracy、aristocracy of labor),或译为劳工贵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的术语、工团主义的特殊形态、以及革命性工会的缩影,如世界产业工人(IWW)。
基本介绍
工人贵族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用语,19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变,特别是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部分和熟练工人,其经济收入有比较大的改善,这样无产阶级在实际上发生了分化。"工人贵族"指的就是工人阶级中收入有较大改变的这些阶层。"工人贵族"的出现使无产阶级运动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他们不主张用暴力斗争的方式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附和第二国际的改良主义观点,是第二国际改良主义思潮的社会基础。
在卡尔·马克思理论中,"工人贵族"是指那些压榨开发中国家的赤贫工人,并从中获取超额利润的已开发国家工人(无产阶级)。卡尔·考茨基在1901年让这个词流行,而列宁在其论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对其进行了理论化。列宁认为,已开发世界的公司剥削开发中国家的工人,给他们较低的薪资,这些增加的利润使这些公司可以付更高的薪水给他们的员工(此处指的是已开发世界的员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减少了他们倾向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动机。这种现象加强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并导致贫穷的扩散。
劳工贵族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是有争议的。虽然这个理论被大部分列宁主义者接受,包括共产国际,但很少有组织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在美国,这个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十年中被尤金·德布斯的美国社会党和世界产业工人广泛使用。在英国,包括大不列颠岛共产党和革命共产主义集团在内的多个组织接受了劳工贵族的理论,许多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包括托洛斯基本人,以及第四国际的早期代表大会也接受了这一理论。然而,其他人如曼德尔和托尼·克里夫则认为此理论有一些错误的论点或受到了第三世界主义者的影响。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恩维尔·霍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工贵族的发展给出了解释。他指出,西方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对于共产党内机会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的理念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美国资金注入,欧洲得以快速重建工厂、厂房、运输和农业,从而迅速扩充生产。这样的发展开辟了许多工作机会,吸收了所有闲置的劳动力,甚至还创造了劳动力短缺。这种情况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允许他们稍微放松自己的荷包,软化了一定程度的劳工冲突。工人的生活水准有了明显的进步,生产的迅速成长来自于工业与农业的重建、技术与科学的革命,以及劳动力的完全就业。这些现象开启了一种关于资本主义能够避免危机、消除失业等现象的观点。在这个时期,工人贵族的新阶层明显增加了,也开始对政党和领导者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通过引入改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观点和想法。在这些境况的压力下,共产主义政党的计划越来越多地转变成民主和改革主义的最低计划,而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想法变得越来越遥远。
米哈伊尔·巴枯宁在1872年首次创造了“劳工贵族”这个词。他写道:“对我来说,无产阶级的精英,劳工贵族,就是那些最有教养的人,赚的比其他工人多且活得比其他工人舒服的人。”在美国和英国,“劳工贵族”这个词被当作对劳工工会的含蓄批评,因为那些工会只收高收入工人,但没有兴趣收中低收入的工人,即使他们知道招收没有组织的人可以增强工会,他们还是不收。这些有争议的工会也愿意继续当“劳工贵族”。例如,专业运动员的工会会去提高高薪工人的特定阶级的工资,但拒绝去组织其他工人,包括他们工作团队的其他员工。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演员工会和少数其他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的成员也常被指责符合工团主义的劳工贵族的型态。为了保护这些工会,AFL-CIO的管辖规则禁止工会组织特定职业阶级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