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汉

陈汉

陈汉( 英语:Han dynasty,1360年-1364年),是元朝后期由陈友谅建立的割据政权。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天完红巾军统军元帅陈友谅,在天定元年(1359年),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自立为汉王;次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年号大义,以邹普胜太师张必先丞相。陈汉与明夏韩宋朱元璋西吴,分据南方,与北方的元朝分庭抗礼。

陈汉坚持抗元、又与朱元璋作战。大义四年(1363年),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中流矢而死。陈友谅驾崩,张定边等人在武昌区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府,陈理降,陈汉灭亡。

国号

徐宋天定二年(1359年),陈友谅徐寿辉,移都江州城(今江西省九江市),自立为汉王;次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

历史

起兵反元朝

陈友谅,仙桃市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子。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元朝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yuàn],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元朝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府,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元朝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府。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省南昌市)、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府、吉安路(今江西省吉安市),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府。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省南城市)。九月,破赣州市。十一月,破长汀县。1359年(元朝至正十九年)三月,破州府、襄阳路。十月,遣部将王奉国攻信州府(今江西省上饶市)。

建汉称帝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马鞍山市)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池州府,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府。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市,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市、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元朝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府赵普胜在雁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徐寿辉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

1360年(元朝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仍然决定迁都龙兴府,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府。江州府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府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四月挟持徐寿辉自枞阳县攻克池州府,随后张德胜的援军收复了池州府。五月,进攻太平府。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府,杀守将花云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称帝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没能按礼仪行事。

汉吴争霸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省、湖广之地,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江西省上饶市)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双方战于龙湾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城郊),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府,逃至江州府。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府,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部将张定边再次攻陷安庆府。

1361年(元朝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府,长驱直入抵达江州府。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府。朱元璋攻克江州府,乘胜攻占蕲州府,又攻占安庆府。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兵败鄱阳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1363年(元朝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市云梯攻城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抗浪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县,拦截其退路。

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后主降吴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理的父亲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中箭身亡,陈理的哥哥皇太子陈善儿被擒,陈友谅的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府。陈理回到武昌府后,登基,改年号为德寿。同年冬天,朱元璋亲征武昌府。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再次亲征武昌府,陈理的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府前来援救,暂驻洪山。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击败并擒获他,将他绑在城下示众。张必先是一名骁将,在军中号称“泼张”,深得重任。他被擒之后,城中将士惊慌失措,许多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朱元璋便派遣陈友谅的旧臣罗复仁入城前去招降陈理。陈理于是投降,大汉政权灭亡。陈理进入军门,俯伏于地不敢抬头。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便将他扶起,握着他的手说:“我不会将你治罪的。”府库财物任凭陈理选取,随即返回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封陈理为归德侯。并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大哥陈友富为归仁伯,二哥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命有关官员立庙祭祀,并将五弟陈友贵附祭。

陈理住在京城,一直闷闷不乐,有时还口出怨言。朱元璋说:“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欺骗诱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应当让他远离京城为好。”

迁居朝鲜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将陈理与归义侯明升一起迁居高丽,让元朝降臣枢密使延安市答理护送他们,并赏赐高丽王罗绮,让其善待他们。朱元璋同时将陈普才等人迁居滁阳。同年五月十九日,陈理和明升一行二十七人到达高丽,受到高丽王颛的接见,当时陈理二十二岁。六月初六日,恭王赐给陈理苎布九匹。陈理到了高丽之后,被称为陈王。但生活过得过得苦。

明朝建文三年(李朝太宗元年)闰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

明朝永乐元年(李朝太宗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李芳远赐给陈理一名婢女以及米豆。

明朝永乐二年(李朝太宗四年)六月初七日,李芳远赐给陈理米四石,酒十瓶。

明朝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驾崩。有一子陈明善。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

帝王世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