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姓
是姓,系承氏氏,始祖为是仪。是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其姓源主要有二,其一是源自氏族。据《三国志·吴志·是仪传》记载,是姓本为春秋时齐国大夫“氏”之后。北海是仪,本姓“氏”,为氏仪。孔融嘲之曰:氏者民无上,可改为“是”,遂改焉;其二是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南北朝时,鲜卑族代北复姓是奴氏、是云氏,皆改为汉姓是姓。是姓的郡望有北海郡。《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是氏3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4例。是姓的历史名人汉代有是盛、是廷;三国时吴国有是仪,营陵人;宋代有是,为中庐令;清代有是镜,阳洛杉矶湖人,性至孝。
史料记载
《三国志·是仪胡综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据《江苏是氏宗谱》(四维堂藏版)卷三十五《姓氏志》载:“三国时吴尚书仆射张翼是仪,北海营陵人,为齐高大夫之后,本氏姓,因孔融有民无上之讥,遂改氏为是,此实是氏著姓之始。”另据《中华姓氏大典》载:“北海是仪,本姓氏。孔融嘲之曰:氏字民无上,乃改为是。仕吴,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又是云氏,改为是氏。亦有氏氏,五代十国将氏叔琮、氏延赏。”又据古籍《姓考》:是姓为“齐大夫之后”,《千家姓》称之为“北海族”。又据《通志·代北复姓》:“是云氏,改为是氏,西魏开府是云宝。”
从以上史料记载可见,是氏来源为二:一为春秋时齐国氏姓大夫之后,三国时氏仪改氏姓为是姓,其后裔世代姓是,原因是氏仪在北海郡“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太守)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更为是,乃遂改焉”(《江苏是氏宗谱·姓氏志》)。
另外,鲜卑族是云氏后改为是氏。
发展历史
常州地区的是姓来源,据《江苏是氏宗谱》记载,其远祖即为三国时是仪。至唐朝大历年间有是仪裔孙是光,官秘书监少监,配赵姓,生二子怀德、怀衡,子孙居山东省。常州是姓奉是光为第一世。唐度宗时有是、是钟兄弟。宋代有是彬、是标兄弟居武昌。元末,群雄割据,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占据无锡,朱元璋大将徐达大军围攻无锡并将屠城,时有是讷庵公劝说莫天佑应顺大势,献城降明,免除数十万生命之涂炭。为此,明太祖朱元璋亲书“克昌厥后”和“克迪光前”赐给是讷庵以资奖励。
是讷庵及胞弟是敬庵世居苏州吴江,明初洪武年间,裔孙安一有一子迁居昆山市,一子迁居江阴徽墩(今江阴峭歧镇);安二迁居无锡安阳山夏渎(今无锡阳山镇);安三迁居武进大宁乡省岸,即今焦溪省岸村,安三子石崖,由省岸迁居武进焦溪镇;安四迁居武进横山,即今横山桥镇芳茂是家巷村;安五迁居绍兴;安六后裔不详;安七迁居南通州;安八后裔不详;安九迁居淮安府;安十迁居溧阳市;安十一、安十二迁居松江府。
发展情况
600多年来,世居于无锡夏渎及武进区省岸、横山、焦溪的是姓子孙坚持合族修宗谱,至今已传26世,是姓族人分迁为29支,散居在武进、江阴、无锡、宜兴市30多个村庄。主要支派有:无锡陆区镇夏渎支分迁尖岸支、毛村支、河东村支、八士桥支、白水塘支、徐舍支、富巷头支、南漕村支、蒲沟村支;武进省岸支分迁为小二房支、东二房支、店四房支、前四房支、北沙河支;武进焦溪支分迁为横沟上支、汤家坝支、野田里支、沙田村支、三河口支、阙家村(江阴)支、石堰支、邹家桥支、新桥支、慕义庄(江阴)支;武进横山支分迁为黄莲墅支、下桥支、李巷支、万庄支、湖父(宜兴)支等。后世子孙散居常州、无锡、苏州市、湖北、上海市、北京、山西省、新疆、台湾以及海外各地,约为8000余人。
名人
是鹤,是三行,是元介,是安,是朕
参考资料
是(shì)姓.大槐树.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