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儒家思想史

新儒家思想史

《新儒家思想史》,张君劢著,初以英文著述在美国出版,后译成中文先后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出版。

书籍简介

作者张君(1887-1969),原名嘉森,字君劢,一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宝山区人,著名政治活动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初,张君劢旅居美国后,有感于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儒学的隔膜与误解,遂发愿撰写一部关于儒家哲学的著作,这便是此书英文版成书的主要动因之一。书中所谓“新儒家”,是相对于先秦原始儒家而言,系指自唐中叶以迄清晚期约千年之久的儒学新思潮,而其中以宋明两朝六百年间儒学思想为重要,亦即通常意义上的宋明儒学复兴期。在这部论著里,张君劢的政治哲学思想得以集中体现。

张君劢从厘清儒学发展流变入手,比较中西文化异同,衡定儒佛关系。他通过分析若干重要概念,探讨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指出新儒家在本体论、宇宙论方面,明显受到佛教体系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形上学思辨色彩。故认为儒释融合、援佛入儒这种先例,对现代儒学复兴仍有借鉴意义。因此,他借助西方哲学方法梳理儒学发展脉络,将中西哲人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找到中西哲学的共通点。尤其是以伊曼努尔·康德与新儒家作比较,发现康德强调道德意志比理论悟性更具有优先性,在这点上也就更接近于中国思想。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哲学有用与否,并不单是表现在理论架构上,而重在如何使德性更完善地落实于人生层面上。张君劢通过分析比较,认为中国哲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对道德价值的重视。“对中国人而言,道德价值比逻辑、知识论或任何纯粹抽象知识具有更重要的功用。”二是强调道、器合一。“凡是形而下的都可以归溯于形而上的;凡是形而上的都应该用这世界的现象来加以解释。”三是对“心灵的控制”。中国人关注于“内生活”或曰“心性修养”,以不为物欲及偏狭所蔽。四是注重知行合一。人若有志于道,就应“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以及对国家所尽的义务中具体地表现出来。”这四种优长是中国文化重塑的根本。张君劢在继承传统、涉猎西学的基础上,以蒋梦麟为本、兼采唯实之长,阐发了自己的新儒家哲学思想。

此书英文版于1957年在美国出版上册,1963年刊行下册。书中要点亦曾译为中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生》杂志陆续刊载。拟将全书翻译成中文,初始系由程文熙着手进行,1980年译事告竣。以后江日新再对程氏译稿作校订,终于1986年付台北弘文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印行。弘文馆中文版书前刊有张君劢后人就中、英文成书经过以及出版过程所写的简要说明。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版的各种“新儒家”著作,对张君劢此书多为节选。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儒家思想史》,是大陆出版的相对完整的版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