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蒋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市人,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蒋梦麟是中国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有《西潮》《孟邻文存》《谈学问》《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新潮》等著作传世。
1898年,蒋梦麟入绍兴中西学堂就读,结识任学堂监督的蔡元培,此后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就读。1908年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12年毕业获教育学士,之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17年3月获博士学位归国。1919年7月,蒋梦麟代理北京大学校务,9月任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总务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曾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第三中山大学(后改为浙江大学)校长,1928年担任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长。1930年,蒋梦麟辞去教育部长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直至1945年6月任行政院秘书长,辞去北大校长职务,离开教育界。此后他担任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10月,蒋梦麟迁居台湾;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病逝于台北市。
蒋梦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对旧的教学秩序和科研制度进行整顿,大力实施以“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为核心的改革举措,使一度衰败的北京大学重现生机与活力;在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他主持制定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蒋梦麟的推动下,台湾地区在土地改革、技术革新、人口控制等方面加快发展,为农村的复兴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出生于余姚市黄家埠镇,幼时进入私塾完成启蒙教育,学习了四年时间,他却对中国传统教育所讲授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深感乏味。1898年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就读,接触到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并为之吸引,时值蔡元培任学堂监督,受业于蔡元培,师生之谊深厚,此后便成为他的坚定追随者。
1902年,就读于杭州教会学校的蒋梦麟受学生运动影响被迫退学,为避免对以后求学造成不利影响,他将原名蒋梦熊改为蒋梦麟,顺利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学习;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
出国留学
1908年,蒋梦麟自费赴美留学,先于1909年2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农学,就读半年后,他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仅在于农业,各个领域均需学习西方,便决定放弃农学专业,同年秋季转入社会科学学院主攻教育,以期教育救国;1912年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获教育学士。
毕业后,蒋梦麟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教育家约翰·杜威研习教育学和哲学。1917年3月,他撰写毕业论文《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将上千年中国教育制度与西方教育发展相比较,探讨了不同教育环境对国民素质和国家命运的影响,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投身教育
1917年6月,蒋梦麟回到中国,他先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兼任江苏教育会理事,又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社部总书记,担任该社刊物《教育与职业》主编。1919年创办《新教育》杂志,致力于新教育思想的传播。
“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而辞职出京,1919年7月,受蔡元培之托,蒋梦麟代为主持北大校务,两个月后蔡元培复任校长之职,蒋梦麟受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哲学系主任、总务长,此后凡蔡元培离校出访,他均代理北大校务。1920年,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蒋梦麟与胡适共同发表《我们对学生的希望》。1923年,蔡元培辞职,蒋梦麟第三次担任代理校长职务;1924年,蒋梦麟发表《知识阶级的责任问题》。1926年,蒋梦麟因发声谴责镇压学生的暴行,被列入政府通缉黑名单,被迫离开北京大学转赴上海市、杭州市。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梦麟先后担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第三中山大学(后改为浙江大学)校长。1928年,蒋梦麟出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同年大学院改为教育部,蒋梦麟成为第一任教育部长,在任期内他主持制定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和相关大学规程,出台了针对中国教育工作的全面方案。
1930年,蒋梦麟辞去教育部长职务,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梦麟积极支援抗战,与文化界人士一起支持政府对日交涉,在肯定和保护学生抗日热情的同时,他也反对学生放弃学业,而进行游行抗议等活动,以避免无谓的牺牲。1933年5月4日,他受聘为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6月14日,他受聘为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委员;1934年,他受聘为隶属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教育委员会委员。1935年11月24日,蒋梦麟、胡适、梅贻琦等平津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发表宣言,斥责冀东伪政府,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局势紧张,蒋梦麟率北京大学南迁,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设长沙市,后移昆明市,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战争环境中培养人才,积蓄力量。蒋梦麟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为三常委,共同负责大学日常事务,保障大后方的高等教育不中断。1941年7月,蒋梦麟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弃教从政
抗战胜利后,1945年6月,蒋梦麟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10月他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自此离开教育界。蒋梦麟在北京大学任职累计二十余年,成为北京大学校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1948年10月,蒋梦麟任中美合作成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简称农复会),主要开展农村土地改革以及复兴中国农村社会。1949年7月至9月,他往返台湾、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甘肃省等地,协商开展农复会相关工作;同年10月,蒋梦麟迁居台湾。
1950年至1953年,蒋梦麟率先提出人口节育问题,并陆续发表《三七五减租面面观》《土地问题与人口》《为什么要限田?限田以后怎么办》等十篇有关阐释土地改革政策的文章,领导和推动台湾土地改革。此后他致力于技术革新、人口控制,为中国台湾农业的复兴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1958年,蒋梦麟因在农村复兴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菲律宾政府颁发的麦赛赛奖。1959年,蒋梦麟发表“让我们面对日益迫切的台湾人口问题”一文,再度呼吁推行家庭计划及节制生育的必要性。
逝世
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因肝癌病逝于台北市,享年79岁。
主要成就
推进北京大学教学改革
蒋梦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对旧的教学秩序和科研制度进行整顿,大力实施以“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为核心的改革举措,使一度衰败的北京大学重现生机与活力。
校长治校:校长治校是一种借鉴美国教育制度 、保障民主办学的策略。蒋梦麟认为中国有许多地方要向西方学习,尤其是美国,包括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 。他主持起草《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北大“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为职志”,设置校务会议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将学术与事务明显划分开来,强化校长权限,除行政事务多由校长决定外,教务方面完全由各院系负责,校长不予干涉,校长对学术范围内的事务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尊重。
教授治学:任职伊始,蒋梦麟着手对北京大学的教师队伍进行整顿,设立了“研究教授”和“专任教授”制度,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加盟,同时改善教师的学术研究条件,改变了过去大学教授为生活所迫,多在校外兼课而影响本校教学质量的状况;为提高教学水平,蒋梦麟要求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破格录用新人,并延聘大批留美学生和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如刘树杞 、李四光、钱玄同等均为各自领域顶级学者;恢复和建立学术团体,推进中外学术交流,陆续出版各种刊物,由著名学者定期举行学术演讲,在当时的科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生求学:他主持制订《国立北京大学学则》,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追求高等教育的正规化;继承通才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理科学生掌握文史知识,文科学生必须学习自然科学;教学方面偏重专精发展,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注重推行西式教育,施行外语教学,灌输西方文化;恢复并改组研究院,设立文科、理科、法科三个研究所,对入学考试、论文答辩、学位授予作出具体规定;重视学生体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环境问题,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等。
完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
蒋梦麟作为一名受过西方教育思想熏陶的教育理论家,在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主持制定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提出高等教育不仅是做真学问 ,还要直接服务社会, 为社会之进化出力,将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并重。因而,高等教育可分为多科综合性大学、多科大学和专科学校三个层次,构筑起既有发展真学术价值的大学,又有直接服务于社会进步的职业专科学校的高等教育系统;他要求“大学须具备三学院,至少须有一学院为自然科学院或应用科学院”,在克服阻力和困难后,终于将系科调整制度化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高校学科设置逐渐趋于合理;此外,蒋梦麟认识到提高高校效能的重要性,从增强学校硬件到提升学校软件都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为高等教育的系统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蒋梦麟推行的这些法规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已走向完备,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深远,直到1952年新中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才被改变,其间高等教育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院校结构和系科结构,使得当时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
推动和领导台湾农村复兴
在蒋梦麟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即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早年所期望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他关注民生问题,坚守为”生民立命“的宗旨,在贴近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出台改良计划;致力于乡村农会的改组工作,使之成为民治、民有、民享的农民团体,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组织;负责建设对台湾农业具有全局影响的石门水库,进一步推动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革新,使台湾农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思想主张
蒋梦麟早年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又亲身体验西方教育制度与教学环境,他引进和介绍西方教育思想,并与中国传统教育相结合,学贯中西,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思想。
教育的本质
蒋梦麟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属于实践科学或应用科学,不能脱离其它科学而独立存在,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其基本特点是:教育为全生的科学,目的是享受人生完整而圆满的幸福,教育就是达成人类丰富生活的方法。教育为利群之科学,这是达到全生目的的方法之一,即儒家所说“明德”“新民”“已欲立而立人”,有健全的个人,才有健全的社会;同理,社会越开明,个人的生活越丰富。教育为复杂之科学,人生不论个人或社会,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颇为广泛,教育之事因此变得繁广,需要以其他各种科学为基础,综合其他科学所得的真理而利用之。
重视个性教育
蒋梦麟反对僵硬的封建旧教育,提倡活泼的资产阶级新教育。他主张,个性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个人,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价值,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独立不移的精神、精确明晰的思考力的个人,这样才能改造社会,即“活泼泼底一个人、能改良社会的人”。他认为,通过发展个性的教育,遵循个人固有的特性而发展,在增进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民主社会,对个人而言,教育是目的;对社会而言,教育只是方法和手段,教育要兼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方法上,个性教育实施的方法是学生自动,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治,通过养成自治发展个性主义。他告诫青年学生,要弄清自己的真正职责与奋斗目标之所在,学生自治的方向应用在有益的活动上去。
注重平民教育
蒋梦麟认为平民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进步不是少数知识阶层的人能够做到,应从下层开始逐步推动。他指出,20世纪应该是平民主义的时代,国家之进步,人类之幸福,赖教育平均之发展,由此他提出必须实施平民教育,对弱势平民子弟给予平等教育的机会,以启蒙知识、提高水平,进而增进社会文明程度。他主张以教育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个人,使国人能思、能言、能行,能担当重任,能发扬自由精神。同时他提出平民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积极的个人主义”相一致,即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
开展职业教育
1917年蒋梦麟归国,即致力于职业教育活动。他主张职业与教育不可分割,学校的课程要中国化,教育要社会化,使课程适合于中国社会的需要,适合于学生实际的生活。要求缩小与西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差距,使得国民“操一技之长以求适当之生活”,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针对当时工业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应以教育来解决职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各方面培养急需人才,“施设职业教育、补习教育加增经济之能率”;要分类施教,根据不同职业类别,开展多种教育模式,学校“注重职业陶冶以养成生计之观念”,以达到“养成工业社会之领袖”和“工业社会之良匠”的目的。
学术与政治
蒋梦麟认为学术是一国精神之所寄,中国要想方设法,奖励学术,在全社会营造研究学术的氛围,激发尊重学术的精神,开展学术救国、教育救国。他希望通过发展学术,培养增进中国发展、能产生真正领导中国的人才。他认为学术应与政治联系,不应完全脱离,但要采取分析和区别对待的态度。从历史看,政治是转瞬即逝的历史陈迹,而学术、文化才有恒久的价值。他认为青年学生不应过多介入现实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造就有知识、有能力的有用之才,为国家所用;国家危难时,即可关注国家大事、唤醒民众,但不应忘记自身将来之职责,荒废学业。
科学艺术并重
蒋梦麟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要想使国人获得丰富的生活,就要发展科学和艺术,引导科学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深知科学与艺术是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科学是心智活动的产物,旨在满足知识上的欲望,结果就创造了物质文明。在现代文明里,艺术与科学必须携手合作,才能使人生圆满无缺。”他提出了注重美感教育、体育教育以养成健全之个人,注重科学以养成真实正当之知识”等科学教育目标。在学校教育方面,蒋梦麟要求青年学生必须研究西洋的文学、科学、哲学和美术等,对于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蒋梦麟充满信心。
主要作品
蒋梦麟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孟邻文存》《谈学问》《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等,论文有《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高等学术为教育之基础》《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世界大战后吾国教育之注重点》《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平与教育》《新旧与调和》等。主要著作摘录如下:
人物评价
曾任中国国民党台湾“总统”的严家淦认为,蒋梦麟的成就深受中外人士的钦佩与赞扬,赞赏他“尤其他办学与治事,都能执简驾繁,从善服义。他对人和善的态度,对事明敏的精神,更是使人怀念难忘。”
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陶希圣回忆说:“北京大学居北平国立八校之首。蒋梦麟校长之镇定与胡适之院长之智慧,二者相并,使北大发挥其领导作用。……梦麟先生是决定一切的人。北大六年安定,乃至国立八校六年的延续,没有梦麟与适之的存在与活动,是想象不到的。”
2016年12月7日,蒋梦麟的曾孙蒋梦在余姚梦麟中学落成仪式致辞中说:“蒋梦麟先生坦荡的胸怀、充满真知灼见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成就,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人物争议
教授陈平原对北京大学的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一种观点:在历史学界的叙述中,蔡元培的贡献被过分强调,这导致其他同样重要的校长被相对忽视。其中,蒋梦麟就是一位被忽略的重要人物。
1988年,值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出版了一本名为《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的书籍,意在表彰北京大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独到地位和贡献。然而,该书初版并未收录蒋梦麟。十年后,即1998年的百年校庆时,书籍经过修订,增补了有关蒋梦麟的内容。尽管这样,一些研究者还是指出,在近期的校庆活动中,蒋梦麟的名字鲜少出现。
陈平原也表达了他的遗憾,指出在众多关于北京大学的出版物中,蒋梦麟作为校长的地位显得颇为尴尬。在官方组织的校史编中,蒋梦麟被描述为“典型的中国国民党新官僚”,并声称他在北大并不受欢迎。
蔡元培曾公开承认,在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十年半时间里,实际在校工作的时间只有五年半。在蔡元培不在校内的时候,处理行政事务的任务常常落在蒋梦麟身上。蒋梦麟不仅长期担任总务长的职务,还三度代理执行校长职责,因此当时就有人评论,过去五六年间,北大的实际领导者更像是蒋梦麟而非蔡元培。
人物轶事
应对日本兵
日本侵华期间,蒋梦麟与教育界人士联名发表宣言,声讨侵略行为。日本宪兵找上门来,“请”他去兵营作解释,蒋梦麟与日本军官针锋相对,进行多轮语言较量。日军居然想把他挟持到大连,蒋梦麟冷静地说:“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请便吧——我已经在你们的掌握之中了。不过我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的校长,那你们可就要成为笑柄了。”无计可施的日本军官尽管未达目的,也只好让蒋梦麟平安回到学校。
不管就是管
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三个名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均有各自不同的传统、特长及学风,以学校历史及任职资历而论,蒋梦麟应该居于领导地位。但他为了三校团结,坚决主张不设校长,实行常委负责制,由三人共同主持校务,并推请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主席,主持学校一切日常行政事务;而蒋梦麟负责对外联络,校内事务基本不管。蒋梦麟就此常说: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一旦北京大学师生遇到课程安排、经费分配,以及指导学生等问题或分歧,蒋梦麟总是耐心地劝说大家容忍退让,以大局为重,从而营造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为抗战后国家建设保留难得的学习种子和人才储备。
“传奇”婚姻
蒋梦麟一生有过三次婚姻, 其中第二、三次婚姻都颇有戏剧性。蒋梦麟第二任妻子叫陶曾谷,陶曾谷的亡夫高仁山,不仅是北京大学教育系创始人,而且与蒋梦麟是莫逆之交,因政治原因被杀。之后陶曾谷处境凄凉,蒋梦麟对她呵护有加,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后,即聘陶曾谷为秘书。工作中接触频繁,双方逐渐产生感情。蒋梦麟为了迎娶陶曾谷,决然与原配孙玉书离婚,引起同事好友不解,社会上反对声音较多,思想传统的胡适夫人江冬秀极端反对胡适做证婚人,把家门上锁,为了兑现诺言,胡适不惜跳窗逃脱,完成证婚使命。婚后两人感情很好,生活美满。1958年,第二任妻子陶曾谷因病去世。之后,蒋梦麟与徐贤乐结婚,两人相差22岁,而短短不到两年,蒋梦麟便与徐贤乐离婚,一年后,蒋梦麟在1964年6月19日病逝。
个人生活
蒋梦麟有过三次婚姻,他的原配为乡下女子孙玉书,生有子女四人,长子仁宇,次子仁渊,长女燕华,幼子仁浩。1933年他与北京大学已故教授高仁山之遗孀陶曾谷结婚,而与孙玉书以“离婚不离家”的方式,协议离婚。1961年7月18日,蒋梦麟与徐贤乐结婚,1963年4月10日,蒋梦麟便通过法律诉讼程序,与徐贤乐离婚。
后世纪念
蒋梦麟故居。2012年11月23日,蒋梦麟故居在余姚市黄家埠镇华家村后蒋自然村正式开馆,经过两年修缮,重建了东西厢房、围墙、庭院等建筑,还原了蒋梦麟在小说《西潮》中描述的“故居环境幽雅,小桥、流水、修竹、河埠”的场景。
余姚梦麟中学。占地168.9亩,总建筑面积7.79万平方米,投资6.5亿元人民币,历经三年建设,于2016年12月建成。校内塑蒋梦麟铜像、建蒋梦麟事迹陈列馆。
参考资料
蒋梦麟.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3-21
校长蒋梦麟:带领北大走出艰难(上)(1).光明网.2023-03-22
景星学社社员.《中华魂》.2023-03-29
北大任职时间最长校长蒋梦麟故居在浙江开馆.中国新闻网.2023-03-22
1927年4月18日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人民网.2023-03-22
尘封六十年的《蒋梦麟日记,1957》.澎湃.2023-03-22
历史沿革.浙江大学.2023-03-24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㊺ | 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典范——蒋梦麟.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2024-01-04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㊺ | 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典范——蒋梦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4-04-23
蒋梦麟对北京大学的贡献 .新浪网.2024-04-23
历任校长.浙江大学.2023-03-22
《盛京时报》“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报道研究.人民网.2024-01-13
北大校长斥敌奸.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1-13
蒋梦麟: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部长.凤凰网.2024-01-05
台湾“家庭计划”:一场静悄悄的生育革命.今日中国.2024-01-04
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典范——蒋梦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3-04-17
校长蒋梦麟:带领北大走出艰难(上).光明网.2023-03-22
校长蒋梦麟:带领北大走出艰难(下).光明网.2023-03-22
严家淦先生故里“严家花园”在苏州修复.中国新闻网.2023-03-25
中新社通讯:严家淦之子与严家花园.中国新闻网.2023-03-25
梦麟中学落成暨蒋梦麟陈列馆开馆仪式昨举行.余姚市梦麟中学.2023-04-11
蒋梦麟:北大“功狗”.中国青年报.2024-05-06
蒋梦麟应对日本兵.郑州日报.2023-03-25
尘封六十年的《蒋梦麟日记,1957》.清华校友总会.2024-04-27
北大前校长蒋梦麟故居开馆.中国政府网.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