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景星学社

景星学社

景星学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非政府国际文教组织,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术组织,也是首个中国国人在西方世界创建的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该学社由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于1921年4月在德国创建,旨在研究与传承汉学,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景星学社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逐渐为西方主流知识界所接受。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汉学研究组织之一,景星学社吸纳了当时中西方的一批如卫礼贤林语堂陈寅恪等具有较高声望的学人,成为中外学者交流研讨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被周恩来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典范”;被蔡元培誉为“贯通中西文化之第一名社”。中国台湾著名的“景星勋章”即是源于厉麟似与其所创办的景星学社。由景星学社设立的“景星奖”被称为“文教界的诺贝尔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文纪念景星学社创始人厉麟似,称其“为中国教育发展和中欧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发展历史

1921年4月,为研究与传承汉学,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厉麟似在德国创建了景星学社(德语:Gesellschaft des Brillanter Stern;英文:Brilliant Star Society)。这是中国国人在西方世界创建的首个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开创了国人“中学西播”之先河。

1931年,在国际联盟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景星学社由厉麟似迁回中国,社址曾设在玄武区成贤街43号教育部和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中央大学,由蔡元培担任名誉主席,德、奥、瑞、英、法、美六国驻华公使和国际联盟文化合作组织代表等担任顾问。迁回中原地区后的景星学社已从一个专门繁荣汉学研究的学术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引进国外先进文化并重的中西文化研究、教育与交流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厉麟似归国后一度曾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并得到国际联盟的支持,但其所创办的景星学社既非政府官方机构,也非国际联盟附属文化机构,而是一个非政府国际文教组织。

1949年,早已对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看不下去的厉麟似,拒绝了蒋介石的赴台邀请,在周恩来的挽留下留在了大陆,景星学社也随他一同留在了大陆,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贡献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厉麟似将其所拥有的景星学社的物质资产等大量资产悉数捐给了国家,支持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建设。

主要影响

由厉麟似创办的景星学社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中西方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西两个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厉麟似和其所创立的景星学社使得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欧洲主流知识界的尊重,提升了中国人在西方世界的国际形象,影响了数代西方人的“中国观”,并推进了中西方文明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交流互鉴。厉麟似也被公认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鼻祖”。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金石书画和音乐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中医药学都是通过厉麟似与景星学社最早为西方主流知识界所接受并产生实质影响的。西方世界的第一本专门研究汉学的专业学术期刊——《汉学》也是由厉麟似通过景星学社创办的。

景星学社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艺术、中医药学等多个领域的“中学西渐”方面均起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作用,并对卫礼贤荣格赫尔曼·黑塞等一批西方知识精英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景星学社创始人厉麟似对卫礼贤等一批西方汉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帮助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等汉文化,进而助推这些西方汉学家对汉学进行更为有价值的准确的传播。

景星学社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将大量中医医案、中医古代文献和方药等译介到了西方世界,使得欧洲知识界开始对中医药、中国古代的人体观与宇宙观、经络与脏腑的理论学说以及中药方剂的配伍标准等逐渐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开启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景星学社还参与创办了德国首个“中国学社”的《中德年鉴》、《中国》等数种汉学研究报刊,并参与主办各类中国文化报告会和展览会,内容涉及中国文学、音乐、书画等诸多文化领域。

借助景星学社和自己多年在国内外积累的人脉,厉麟似中原地区吸收和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和优质资源。如,景星学社将西方的优秀教育办学理念、欧洲古典音乐、电影、西医学技术及教育体系、德日军事思想和实践、新闻出版理论与实践、法学理论与实践和德国的自然科学技术等引入中国,同时引介了一批西方知名高校的优秀学者援华授课,还引进、编译了大量的德、英图书和杂志。此外,景星学社也为在国内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中国学者提供支持,为中国学生赴欧美留学提供帮助,如:开办德、英、法文补习学校,在中央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等高校开设德语、英文、法文等课程,组织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讲座等。厉麟似还通过景星学社和在中国的西方汉学家(多为景星学社社员)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地传播了出去。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就是由厉麟似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进而获得荣誉的。

作为厉麟似创办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景星学社在译介日德军事著作、抢救民族文献、开展国民外交并为中国抗战争取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持等方面均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景星学社是民国时期日本文化研究的标杆,引领了近现代日本文化研究,是日本文化研究的权威机构。

景星学社在民国时期国民外交与文化外交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篇章,为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开辟了道路。

厉麟似与景星学社给中国台湾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台湾的影响至今犹存。如中国台湾著名的“景星勋章”即是源于厉麟似与其所创办的景星学社。由景星学社设立的“景星奖”被称为“文教界的诺贝尔奖”。而今日中国台湾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几乎都是厉麟似、郑振铎等人借助景星学社、暨南大学、光华大学和商务印书馆,以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名义为国家搜救的。再如中国台湾现今重要对外交流组织——曾由蒋经国任理事长的“中德文化经济协会”,其联合创始人便是厉麟似。移居台湾省的不少政要学者都是他的学生或亲友故交,如朱家骅、陈立夫、施承志、程天放、陈诚、蒋梦麟、蒋复璁、梁实秋等。此外,厉麟似是中国台湾中央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的一块“金子招牌”,名教授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这所百年名校校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其创办并执掌的景星学社的社址就曾设在中央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具有较高声望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曾经的政府要员,厉麟似凭借其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多方协调,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在景星学社创始人逝世50周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发文纪念景星学社创始人厉麟似,称其“为中国教育发展和中欧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景星学社创始人厉麟似与毛泽东、周恩来等29人一同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资料库”。

主要机构

总部设在德国期间的景星学社下设编辑部、翻译部、出版社、办公室、图书文献处、交流联络处。

主要刊物

总部设在德国期间的景星学社出版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汉学》和内部刊物《景星通讯》。

社会评价

景星学社曾受到周恩来的高度赞誉,被周恩来评价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典范”。

蔡元培评价景星学社为“贯通中西文化之第一名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评价称,景星学社是历史最悠久的汉学研究组织之一,吸纳了当时中西方的一批具有较高声望的学人,成为当时中外学者交流研讨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曾评价道:“厉麟似先生所创办的景星学社为那些对东方文化怀有兴趣的西方学者们开启了一扇窗,使我们受益匪浅。我创建中国学社的想法就是源于厉麟似先生和他所创办的景星学社。”

对于厉麟似与景星学社,《中国日报》曾撰文评价称:“厉博士是连接中欧文化的一座桥梁。他在帮助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西方的进步思想。”

知名社员

景星学社社员均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望的学人,有蔡元培、黄炎培、卫礼贤林语堂陈寅恪徐悲鸿厉绥之陶行知梅兰芳徐志摩厉良玉、沈钧儒、陈叔通、马叙伦、施承志罗家伦何炳松、郑振铎、邹韬奋、程天放蒋梦麟胡适蒋作宾、厉尔康、孙科、周鲠生、傅斯年、张大千、田汉唐丽玲卫德明蒋复璁、梁实秋等。

参考资料

首个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景星学社.中国网.2022-06-08

开“中学西播”之先河的南大人.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06-07

厉麟似三兄弟:抗日战线上的三位传奇英雄.网易.2022-09-27

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06-27

厉麟似:始于国学,终于为国而学.南京大学.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