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稠禅师

稠禅师

稠禅师是僧稠,昌黎人,俗姓孙。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实为师,后到少林寺求那跋陀罗为师。僧稠少时体质较弱,后发愤习武,练得拳捷骁勇,体轻身灵。他理解极快,学佛成绩卓著,被跋陀赞为“帕米尔高原以东,禅学之最!”他后来在嵩岳寺塔讲经说法,影响很大。自佛教传入洛阳市以来,安世高所译经典,均为佛教小乘,而小乘禅法随小乘经典的流传,却潜入僧俗间,起始没有张扬大旗罢了。

人物简介

稠禅师是少林武术名扬天下,早已超越一般佛学的意义,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但少林武术缘何而起因谁而立,佛教界、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先后竟有达摩求那跋陀罗岳飞赵匡胤和十三棍僧等多种说法,因此当安阳市师范学院教授马爱民经过研究认定,武传少林的是少林二祖、来自安阳的稠禅师时,业界反响强烈。它让早已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高僧稠禅,连同尘封1500多年的那段历史,重新被世人用当今的眼光审视研读。

高僧稠禅引领武林传奇

稠禅师生于邺下(今安阳一带),俗家姓孙名溪,原法名为禅师,许是“稠”、“禂”字形相近,古人传抄时误将“禂”写作“稠”,后人便将之称为“稠禅”,但也传说有高僧将法衣挂在稠树之上,生下了稠禅师,此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倒似为稠禅师后来成为一代高僧找到了慧根。

时间上溯到1500年前,正值拓跋宏时期,稠禅师在邺下出生,许是出身贫寒家庭,为躲避兵役或纯粹糊口,小小年纪就出家到邺下武安定晋禅院做了沙弥。寺院开销刚开始是由国家供给,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国家对佛教的尊崇更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庙院被当权者赐以巨额的财富和田产,修行者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不仅免除兵役徭役衣食无忧,还有可能藉此出人头地,许多贫苦百姓不堪生活压力,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寺庙去。

当时的邺下尚武之风盛行,一为禅修之余强身健体,二为深山老林防野兽袭击,三为寺庙间争夺产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寺庙本身拥有自己的财富和田产,往往成为农民起义军抢掠的目标,僧人们需要武装起来以保护寺产甚至自卫。据说稠禅师小时候因为长得瘦弱,经常受同辈沙弥的欺辱,于是学佛之余苦练武功,终于成为拳捷骁武、备通经史的文武全才,史书记载稠禅师“横踏壁行”、“跃首至梁”、“以杖驱虎”,俨然电影作品中内功、轻功、拳术、棍术皆精且德才兼备的武学宗师。

关于稠禅师学武还有一段传说。据说他体弱不堪侵扰,曾跪倒在定晋禅院的伽蓝大殿里,紧闭殿门,抱着大力金刚的脚苦苦祈祷,六天之后终于感动神灵,恍惚中吃了金刚送给的一钵肉筋,果然臂力大增,武艺超群,伸手提起寺前的石兽挥舞成风,原先凌辱他的那些沙弥吓得跪在地上请他饶恕,从此武师稠禅声名鹊起、名冠邺下。如果一定要在当代找一个人比拟稠禅在武术方面的声名和造诣,恐怕只有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堪与一比。

稠禅师离开定晋禅院,先到林州天平山习武修行,28岁到巨鹿景明寺受戒,后又到定州嘉鱼山、赵州漳洪山和鹊山禅修,33岁到少林寺拜少林首任寺主求那跋陀罗为师学习佛法时,已经是佛法高深的禅宗大师。传说为验证稠禅师的定力,佛祖借稠禅师坐禅时偷偷化为绝色美女,从后边将其揽在怀里,稠禅师竟不为所动,可见定力匪浅。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拓跋宏时来中国传播佛教,深受孝文帝敬重。跋陀非常器重这位来自邺下的弟子,曾称赞稠禅师“葱岭以东,禅学之最”,亲自为之悉心度化,他甚至在稠禅师到少林寺不久就甘愿让贤,借口“年渐迟暮”迁居少林寺外,直到圆寂。

稠禅传武少林光大武学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史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市之后,先在洛阳建造寺院,因为跋陀性喜幽静,又在嵩岳少室山下敕建寺庙,即现在所称的少林寺,跋陀是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寺主(相当于后世的住持)。

遥想当年,邺下寺庙面临的困境,嵩山上初建的少林寺同样面临,环境逼迫少林寺僧人需要武装起来。而马爱民教授证实,同样来自印度的高僧达摩和跋陀,所传播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虽同属禅宗却并非一系,且二人本身并不会武功,达摩离开嵩岳时少林寺尚未建成,所谓达摩传武少林的说法应系后世杜撰,而高僧跋陀执掌少林寺时间太短,距稠禅入主少林寺的北魏延昌年间(公元512-515年)只有10多年,而史载稠禅师死后数十年的隋唐时期少林寺已有武僧出现,因此将邺下尚武之风传入少林并扎下根基的,只能是这位武功高强的二祖稠禅师。

论佛法,稠禅师被称为“北方禅法之祖”;论武艺,稠禅师起身可跃过高塔,持杖可以驱赶猛兽,双手可拎起重达千钧的石狮,如此德艺双馨的稠禅师掌门,自然受到少林僧众的欢迎。二祖稠禅师执掌少林先后长达10多年,邺下寺庙禅武兼修的传统在他的主持下在少林寺落地生根,少林寺宣佛法以度恶人、传武艺防人作恶的两面做派,想来应该起源于稠禅师掌门少林时期佛武双修的个人品格。

即便是在稠禅师晚年驻锡龙山云门寺甚至圆寂之后,邺下寺院与400里外的少林寺往来频繁,不少稠禅师在云门寺收下的徒子徒孙,后来又带着一身武艺来到少林寺,成为少林寺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从而让少林寺禅武双修的风尚从未断绝。

少林武术以拳法、棍术和功法(轻功,气功)为主,马爱民认为稠禅师轻功极佳,史载他可以“横踏壁行”、“跃首至梁”;至于棍术,“以杖驱虎”、“以杖截虎”的记载不止一次,没有一定的技法断然不可;拳法方面,则与邺下寺院盛行的“角力”关系密切,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稠禅师创立少林武术套路,但是少林武术套路的形成应该受稠禅师的很大影响。

佛法讲究四大皆空才能出离三界,嵩岳位于群强逐鹿的中原地区少林寺当然也免不了受尘世纷扰,稠禅师一心求法,于北元诩后期离开了少林寺,隐遁深山继续禅修,从此再没有回过少林寺,但是少林寺虽几经磨难尚武之风却从此延绵不绝,后来少林武术逐渐发展成熟,不仅名扬海内还漂洋过海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外国人眼中中华文明的代名词。

僧稠摩崖石刻遗迹

磁县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在磁县西部山区白土镇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北齐摩崖石刻。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北齐时期邺下高僧僧稠的遗迹,距今已有1460余年历史。

此处摩崖石刻位于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山上,山势峻峭,摩崖刻字就在半山腰崖洞中,崖洞需要搭人梯才能进入。摩崖刻字处为一大块磨光石面,刻有八个大字:“故齐稠禅大师隐迹”,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保存完好。大字旁边还有数行小字,大致意思是说稠禅大师在此修行。

“从摩崖石刻字看,我们断定为北齐时期高僧僧稠在此隐迹时所刻。”邯郸历史学会会长、文史专家刘心长说。据《续高僧传》记载,邺西80里的龙山上建有云门寺,为北齐高僧僧稠弘传禅法之地。在磁县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北约2里的山上有一处寺庙遗址,残存有一些古碑刻、建筑石块等,当地人称为“稠禅寺”,至今还流传着关于高僧僧稠的传说。据文物专家推断,这个寺庙遗址有可能是云门寺所在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