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中原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中国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国务院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元诩正光元年改名“闲居寺”,并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700余人。杨坚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李治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据李邕《嵩岳寺碑记》载:“广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逾一千间。”现塔院内大雄宝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惟此塔为北魏时物,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历史文化
学界观点
20世纪30年代,建筑学家刘敦桢到嵩岳寺塔考察后,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笔记》中说:“后来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向中央政府开列一份必须重点保护的文物清单,根据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别标上五个圈、四个圈、三个圈……而在嵩岳寺塔前赫然标上了五个圈。
纪念邮票
2018年9月,《中伊建交60周年纪念邮票》正式发行,邮票图案设定为伊拉克巴别塔与登封市“天地之中”嵩岳寺塔,由伊拉克邮政发行。
文物价值
嵩岳寺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充分证明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嵩岳寺塔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保护措施
嵩岳寺塔南立面、剖面图
1961年3月4日,嵩岳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岳寺塔因长年失修,在河南省文物局争取下,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进行全面整修,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担了整修任务,1989年4月开工,1991年9月竣工,而前期现场调查和筹备从1981年就已开始。
2003年,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郑州市登封观星台嵩丘寺塔少林寺塔林保护管理条例》,并由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调整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申遗期间,国家文物局多次派员和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先后完成了申遗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和展示、环境整治、专项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档案资料建设、遗产监测、社会宣传等工作。
2010年8月1日,嵩岳寺塔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建设历史
嵩岳寺塔,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 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元恪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闲居寺。
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
唐武则天和李治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现在塔前的山门和塔后的大雄宝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近代改建。
1961午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山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价值
嵩岳寺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建筑格局
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柔和丰圆,饱满韧健。
嵩岳寺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造型深受古印度佛塔的影响,塔身各部做“宝箧印经塔”(阿育王塔)式样,并做出火焰形尖拱等,明显具有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
嵩岳寺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形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
郑东新区CBD地标性建筑“千禧广场”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嵩岳寺塔。“千禧广场”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
规模格局
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总高37.045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
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492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基台,平面为十二边形,高0.85米,宽1.60米。现台基已非原构。台体内砌砖以黄泥浆粘合,外部砖壁表面饰白灰皮。
台基之南,砌月台,条砖铺地。月台之南,以青石和青砖砌踏道。台基北面,有一甬道通向塔后大殿,甬道两侧以石块砌筑。与台基相接处以青石踏跺相连。月台和甬道均为后代补砌。
塔身,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层用叠涩腰檐将塔身分为上、下两部。塔身下部高3.59米,上下垂直。上部高3.73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采用两伏两券的砌筑方法,门上有尖拱形门楣和卷云形楣角,尖拱门楣顶部置三瓣莲花组成的饰物。
塔身上层外壁八面,每面砌一座单层方形塔,塔龛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龛上部砌出叠涩檐,正面嵌铭石1方,铭石下辟半圆拱券门,用一伏一券法券砌,有尖拱状门楣和卷云形楣角。门内为长方形小室,室后壁尚存佛像背光图案,故知室内原供置佛像。
龛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座的正面辟门二。门内各有砖雕护法狮子1个,共16个,正、侧、蹲、立形象各异,昂首挺胸,直竖长尾,写实性强,与龙门石窟等中原地区北朝佛教石刻中的护法狮子风格特征相同。在一层上部塔身各转角处均砌1八边形倚柱,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为砖砌覆盆子式柱础。
塔身上部,有叠涩密檐15层。叠涩檐之间,是极矮的直壁。由于诸层檐叠出的砖数不一,叠涩檐弧度各异,各层檐间的壁高自下而上递减,檐宽逐层收分,使之外轮廓呈现抛物线造型。叠涩檐间的塔壁上均辟有门窗。每面正中砌筑板门2扇,门上皆有尖拱状门楣,楣角呈卷云形。
多数门楣下施垂幔。有的两扇板门紧闭,有的则一扇稍开。门两边各配一“破子窗”,每窗多为4根窗棂。唯第十层因壁面狭小,仅一门一窗。除南面第五、七、九、十、十一、十三层及东南面的第十五层辟真门外,其他皆为假门。叠涩檐间共砌门窗492个。
塔刹,通高4.745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及宝珠等组成,皆为青灰条砖平顺垒砌后砍制而成。宝珠与七重相轮上涂白灰层。宝珠上部残为平顶,伸出金属刹杆,刹杆上饰件已失。
嵩岳寺塔塔高近40米,历经1400余年,风雨侵袭,仍巍然屹立。在结构、造型方面是一座很有学术价值的古建筑。窥视全塔,挺拔刚劲,雄伟秀丽,不仅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且该塔造型深受古印度佛塔的影响,塔身各部做“宝箧印经塔”(阿育王塔)式样,并做出火焰形尖拱等,明显具有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我国早期佛塔受古印度塔的影响较大,嵩岳寺塔正是中印古代佛教建筑相融合的早期实物见证。
特色景点
嵩岳寺塔地宫的结构分为甬道、宫门、宫室三部分,以塔体轴线呈东西对称,自南向北分布。甬道砖砌,平面作梯形,里口宽120厘米,外口宽140厘米,长220厘米,甬道底至上口高156厘米。
宫门门扉已失,门楣、门额、立颊、地、门垫均青石打磨,表面阴刻线画,线画为衔绶凤鸟、枝蔓石榴等花鸟主题。
宫室位于塔基中部稍偏西北,墙体砖砌,平面近方形,边长204~208厘米,四面墙体略外弧,残高130~150厘米,其结构应为穹窿顶。
从建筑结构和布局来看,嵩岳寺塔地宫是较为典型的“甲”字型平面地宫,在唐朝以后历代佛塔地宫多依此形制;从装饰风格角度分析,该塔地宫宫门、宫室石制构件上的衔绶凤鸟、枝蔓石榴等主题较为清晰,反映出唐代中期前后的时代特征。
加之地宫壁上开元二十一年的题记,更支持了地宫的建造年代。
在《登封嵩岳寺塔地宫清理简报》(以下称《简报》)中,作者认为“建塔时即有地宫,后人维修塔上部时,也整修了地宫”,“地宫保存情况,主要保留了唐代整修后的面貌”,认为现存地宫为唐代开元年间整修的面貌,隐晦地表明该地宫建造于更早时期,与现存嵩岳寺塔“为北魏遗物”相呼应。
嵩岳寺塔地宫以甬道、宫门、宫室三部分所构成的空间,结构布局完整,序列感强,与北朝至唐朝早期北方地区以夯土和砖(石)砌藏为特征的地宫形态差别甚大,而与泾川县大云寺地宫、陕西省临潼庆山寺地宫、周至县法王塔地宫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表现出地宫发展的成熟形态。
泾川大云寺地宫年代为延载元年(694年),庆山寺地宫为开元二十九年(733年),法王塔地宫为开元十三年(717年),均为盛唐时期。
考虑到嵩岳寺地处中原腹地,排除地域导致的文化传播滞后因素,其建造年代应与三者相近,年代区间定在7世纪晚期—8世纪前半期应不为过。
因此,假如《简报》作者认为的开元年间整修前地宫真的存在,那这座地宫也不会超越这个时间范围。
联系到《简报》中嵩岳寺塔地宫北壁的“开元二十有一年……”墨书题记,笔者推测开元二十一年可能即为地宫的建造年代,亦为现存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至于《简报》中述及的唐朝开元年间整修之前的“地宫”,实际上根本没有存在过。
至于正光年间建造的嵩岳寺塔及其地宫,因缺乏资料,更无法探讨。
轶事典故
相传在很早以前,寺中和尚们住在一起,种菜、煮饭等事情都分工明确,那个最小的和尚专门负责清扫塔房,他每天把那儿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一天,小和尚正在扫地时,突然感到自己的两只脚慢慢离开了地面升到了空中,然后又徐徐落到地上。
以后,他每次去塔房清扫都要升空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心花怒放,以为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为得到西天古佛超度的出家人。
因此,他每次腾空时都双手合十,低首敛眉,默默感谢佛祖的恩典。
当小和尚快升到最高一层塔棚的时候,他心想:我从小进寺,师父待我最好。现在我比他先升天,应当跟他说一声啊。
于是找到师父把情况告诉了他。老和尚一听,觉得挺蹊跷,便说:“你在这儿升一下给我看看。”小和尚在师父面前又振臂又踮脚的,可就怎么也飞不起来,他只好说:“这儿不行。您若不信,明早跟我到塔房去看看好啦。”老和尚更觉奇怪,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塔房,不一会儿,果然见小和尚两脚慢慢离地,身体越升越高。小和尚开心得大叫:“师傅,快看!”老和尚却没吭声,只是留神四处观察。
当小和尚就快升到最高一层时,老和尚顺眼一瞧,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塔棚口上,一条巨蟒正张开血盆大口,把小和尚往肚子里吸呢!他大喝一声:“黑蟒!”黑蟒受惊,一下子缩了头,小和尚“扑通”一声落在了地上。
老和尚把吓瘫的小和尚往肩上一扛,背出塔房,回身急忙把塔门锁上。
老和尚招来众和尚,把情况一说明,当下一合计,决定用火烧来除掉巨蟒以绝后患。
大伙说干就干,不到半天工夫就到山里砍了许多柴来。他们打开塔门把柴火堆得老高,熊熊大火烧死了黑蟒,也烧掉了塔棚和木梯,从此嵩岳寺中便只剩下一座没有塔棚和木梯的空塔了。
历史地位
“嵩岳寺塔也是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无上崇高的地位。”
上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来考察后,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笔记》中说:“后来的唐朝方塔,如小雁塔、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向中央政府开列了一份必须重点保护的文物清单,根据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别标上五个圈、四个圈、三个圈……而在嵩岳寺塔前赫然标上了五个圈。
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说,嵩岳寺塔用糯米汁拌黄泥做浆,小青砖垒砌,这种选材及用料在世界上是首创,也是独创。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
交通路线
从河南省郑州市出发,沿郑少高速到登封东收费站下高速,沿少林大道行驶到阳城路环岛,右转沿阳城路、太室路直行,在少室路右转,进入景区大门。可驱车上山直到“神州第一圣地”牌坊时,左侧为嵩岳寺路线,右侧为嵩山大法王寺路线。直行500米到达嵩岳寺塔。
参考资料
嵩岳寺塔.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1-0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