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Songyang Academy),是中原地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位于登封市区北侧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全院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是4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嵩阳书院在北魏初建时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隋朝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柴荣改为太乙书院,为儒学活动中心;宋代景祐二年重修时,赐院额嵩阳书院;金、元至明代中期,嵩阳书院讲学活动处于低潮;清康熙,广纳天下名儒,倡导理学,扩建学舍,购置书籍,书院面貌焕然一新,至此,嵩阳书院建筑规模基本完善。嵩阳书院为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保存清代建筑26座108间。
1999年嵩阳书院被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2001年嵩阳书院被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格局紧凑,功能完善,作为中原地区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学说、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对儒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名称由来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历史沿革
嵩阳书院的前身是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等,先后是佛道教的活动场所和李唐皇室的游嵩行宫。拓跋宏太和八年(484年)创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7年)更名为嵩阳观,为佛道二教活动场所。唐弘道元年(683年)春、冬,李治李治同武则天两访嵩山,以嵩阳观为行宫,日奉天宫。
五代时期(907-959年),连年兵乱,社会动荡、官学遭到严重破坏,嵩阳观依然保持了唐朝的盛况。后唐清泰年间(934-936年)进士庞式和南唐学者舒元、道士杨纳等人,在嵩阳观聚课生徒,为书院在此创办打下基础。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世宗柴荣(954至959年在位)将位于太室山麓的嵩阳观改称太乙书院,由此拉开了近千年的发展史。
北宋初年,国家采取“右文”政策,重视文治,嵩阳书院得到了长足发展。赵光义至道元年(995年),赵炅亲自向太乙书院颁赐印本九经书疏作为教材。至道三年(997年)五月,宋太宗御赐“太室书院”匾额。景祐二年(1035年),赵祯下令西京(今洛阳市)官员重修书院,并赐名“嵩阳书院”,时任县知府的王曾奏准设院长掌管校务,宋仁宗还赐田一顷作为学田以维持常年经费。从此,嵩阳书院在赵宋王朝的支持下,步入最兴盛时期。
金、元至明代中期的嵩阳书院讲学活动处于低潮,空余北宋盛名。完颜雍大定年间(1161至1189年)嵩阳书院改名承天宫,又有了道教传道的影子。明朝初叶,政府发展官学,重视科举,四次禁毁书院,在这种形势下,嵩阳书院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成化年间(1465至1487年),书院才又逐渐兴起。嘉靖年间(1522-1566年),登封市知县侯泰在嵩阳旧址复建书院,聘师聚徒,又恢复嵩阳书院名,并建造二程子祠。明末兵乱,倾圮殆尽。
清代,由于书院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望,康熙十三年(1674年),知县叶封在明嵩阳书院故基上,修建书院。不久,叶封升迁京职。康熙帝十六年(1677年),登封明儒耿介,以病辞归,致力兴学而扩建学舍,自康熙十六年至康熙二十八年间,建造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观善堂、辅仁居,并在叠石溪旁建造川上亭、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学道林尧英建讲堂,巡抚王日藻建造规模壮观的藏书楼。康熙二十八年,巡抚阎兴邦建道统祠,知县张埙建博约、敬义二斋,王又旦建三益四勿二斋。嵩阳书院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余册。但乾隆初年,嵩阳书院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都有倒塌之势,乾隆后期便日趋衰落。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书院遂改为高等小学堂。
公元一九三六年九月,蒋介石赴洛阳市做五十寿辰之先,来到嵩山游览。游嵩阳书院时,见此处山野水源缺乏,当即命河南省建设厅长张静愚调机井队,在嵩阳书院内凿一眼百米深井,名为蒋公井。这是嵩山有史以来的第一眼深机井,现存完好。
新中国成立后,经全面整修,曾作为登封高级师范和党校校址,现为4A级游览区。
建筑布局
嵩阳书院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保存清代建筑26座108间。先圣殿内祀孔子及四大弟子象,道统祠内有周公、大禹、尧帝像。藏书楼原为存放儒家经典的书房。在讲堂之后有泮池,为儒家弟子中举之后回来绕行怀念宗师孔子的地方。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此外,嵩阳书院内还有《汉封将军柏碑》、北宋黄庭坚的《诗碑》、明代的《四箴碑》及《汉封将军柏图碑》《石刻登封县图碑》等50余通。书院除道统祠为歇山顶以外,其它建筑均为硬山卷棚布瓦顶,具有河南省地方建筑风格。另外,嵩阳书院还保存有东魏以后石刻15品、古树14株等文物遗存。
书院概况
藏书情况
嵩阳书院在古代有大量的藏书,并建有藏书楼和书库,委派专人掌管。藏书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皇帝赐书。一些帝王为了显示自己崇儒重教的文教政策,鼓励和控制嵩阳书院,因此常赐书给书院。如:赵光义至道元年(995年),太宗赵匡义亲自向太乙书院颁赐印本九经书疏作为教材。赵恒大中祥府年间(1008至1015年)又一次赐书院九经、子史,并设置学官。第二、各方捐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河南巡抚大中丞王日藻慷慨捐俸银,为嵩阳书院建造规模壮观的藏书楼。楼成全国各地驿送经书,以充楼藏,供学者阅读。第三、购置书籍。嵩阳书院利用平时节约下的经费,购置大量书籍。第四、刊刻书籍。大凡书院都有刊刻书籍的传统嵩阳书院也不例外。嵩阳书院在清代藏书已达几千册,颇具规模。
教学内容
在嵩阳书院的教育史上,儒学教育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儒学的创立者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奠基的教育和教学理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阎兴邦的《嵩阳书院新建道统祠碑记》云:“古今有治统,有道统,皆君相师儒共为任之者也。以治行道,天于是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立乎上而治益隆。以道佐治,天于是生孔子,以修乎下而道不坠。统之所在,惟孔子为集其成。历千万世,学术以明人心,以正邪说,暴行者不得作,所以为贤于尧舜,而自周公以来未有敢与之并者。”
为继承宋代嵩阳书院传播理学的传统,清代嵩阳书院强调人的品德修养。窦克勤在《嵩阳书院志序》中说:“古之学者实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功,以求尽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伦昼夜孜孜,自幼至老,服习驯致,故能内而明明德,外而新民,以庶几乎参赞位育之极功。后之学者但为诵读口耳之学而已。其于圣人教人之意失矣。”耿介《嵩阳书院讲学纪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十七日,藏书楼落成,王又旦讲学嵩阳书院,他在《藏书楼讲语》中明确提出,建设书院就是要学者“从身心性命处体究,以为圣为贤自期,异日当有用于天下国家,不可徒务章句口耳,为博取功名”。
学规学约
根据耿介《嵩阳书院志·辅仁会约》记载:每月初三日一会嵩阳书院,不另行通知,早晨齐集,依次入座,须“体貌严肃,精神收敛”,出命题作文两篇,要求学生沉静构思,心志专一,文益精妙;集会中崇尚节俭,日用饮食要求“围坐多不过八器”,且不能饮酒,“恐乱清神”;学生所读之书以《孝经》《小学》《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为主,并且要事先定好课程计划,不至于间断。鼓励学生在发愤忘食的学习中,尝到乐以忘忧的滋味;每月十八日一会嵩阳书院,讲课一次,并就一个月以来学生们读书的认识和体会,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启发;注重学生的品行发展,指出,人人都有私欲,但只要“能克去己私,便是光明俊伟圣贤路上人”;“每当会时,凡我同人,一月内言行得失互相点检,善则称美,过则规正”,教导学生严以律己,相互观善规过,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知县张埙等于会业时,还亲自抽批作业、选定吉日讲学,并代表政府进行考课,以选拔优秀生员。
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业,并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耿介制订了《为学六则》:一曰立志,“人生得天地之气以为体,得天地之理以为性”,读书做人要有志向,不能“因循怠惰,随俗浮沉”,愧对天地的馈赠;二曰存养,“志者,心之所之也”,既然在心中立志了,就要“操存涵养”,因为“人之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如果不时时提醒和整顿自己,则易“为私欲所蔽”;三曰穷理,能够做到存养此心,而后“须用学问思辨功夫,穷天下至善之理”,并依此为标准,来辨别天理人欲,义利公私,考古验今;四曰力行,行动不一定非要在穷理以后,在立志、存养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有行动,“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非知之难,行之难也”;五曰虚心,在行动中会有失也会有得,可贵的是能够向师友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则“学问之益,日异而月不同也”;六日有恒,“为学功夫最怕间断",另外,更不能欲速助长”,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圣贤境界。
书院另设有“敬义”“博约”两斋分别管理学生。书院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书院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相处融洽,感情深厚。耿介在《嵩阳书院送李礼山先生归省》一诗中,回忆了共同探讨学问的情景:“有时坐川上,清风披绿筠,有时到叠石,幽壑郁长林,谈道而讲德,荏苒经十旬”,并道出了分别时的伤感“临岐何所赠,把袂不忍分”。
书院名师
主要建筑
嵩阳书院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
大门
嵩阳书院大门是一座面阔三间卷棚式硬山建筑,门额横厦上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原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苏轼的墨宝,现在是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仿苏东坡书。门的两侧柱联是:“近四旁、惟中央,统泰会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渡洛洞,三台风雨作高山。”为清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游嵩岳时所题。联语简要说明了嵩山及嵩阳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四周形胜。进大门后是一座凸形院,构成二门,是为书院的前奏部分。
仪门
仪门为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于《诗经·小雅·车辖》,比喻崇高的品行。仪门旨在提醒学子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失礼。
泮池
相传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时常在泮水边读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以表不忘先师之意。凡嵩阳书院科举金榜题名的学子,都会来这里举行绕池三周的仪式,表示不忘先师教导,永效先师博学品德,安邦治国益于天下。泮池位于讲堂后面,池上有一青石拱桥。因孔子故乡在山东曲阜的泮水之滨,泮池的建筑便成了古代高等学府的象征,儒生考中秀才后才称“入泮”,要举行绕池一周的仪式,然后再去先圣殿拜孔子圣像。
先圣殿
先圣殿大门两侧悬挂对联“孔子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系1989年河南省著名书法家王澄题写,意指至圣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天下人,其道德品行做到了极致,是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先圣殿里立有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回、孔伋、曾子、孟子,殿内还陈列悬挂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
讲堂
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书院的主要建筑,正房三间,是理学大师程颢、程颐讲学的地方。内部陈列的有教学用具、二程(程颢、程颐)讲学图等。这里也是著名的“程门立雪”故事的发生地。宋代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均在此讲学,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10余卷在此完成。
道统祠
古代儒家倡导有道统就有治统,因为“治统得道统而盛,道统赖治统而光”,道统是指儒家传道的地方,祠内陈列有帝尧、大禹和周公的半身塑像,像后悬挂“帝尧巡狩嵩山”“大禹嵩山治水”“周公禹都阳城遗址测景(影)”三幅大型彩色图画。
藏书楼
藏书楼为嵩阳书院现存最后一进建筑,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卷棚硬山顶阁楼式建筑,是书院珍藏书籍之所。藏书楼的有无和大小代表着书院的档次和品位。藏书楼是嵩阳书院现存最后一进建筑,始建于1684年,重修于1739年,翻修于1989年。现楼内陈列有清代存书,共计57册,其他文物展品数十件。嵩阳书院在清代藏书曾多达86万册。
杏坛
清初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子杏坛讲学,在书院除地为坛。讲学期间坛上古杏树一株,传为耿介手植。
文物遗存
嵩阳书院文物遗存主要有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汉封将军柏、二程手植槐等。
碑林
嵩阳书院碑林有唐至清代碑碣70条品,包括《汉封将军柏碑》、嵩山碑王《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北宋黄庭坚的《诗碑》等。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登封嵩阳书院大门前西10米处,于李隆基天宝三载(744年)刻立,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重80余吨,为河南省最大的石碑。碑文由李林甫撰文,徐浩汉隶隶书。主要记述了唐玄宗崇信道教,为寻长生之术,命道士孙太冲在嵩阳观炼丹九转的故事。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碑由三部分组成,碑下部为精雕长方形石座,四面刻有十个石龛:前后各三,两侧各二,龛内十座浮雕武士像。中部碑身上刻碑文。碑首分三层,上层为素面的束腰带座宝珠,宝珠两边,两只卷尾石狮,后脚盘蹬在宝珠的基座上,前爪把持宝珠,狮嘴吞吻在宝珠上面;中层较大,上面浮雕连续的大朵云气图案;下层的四边稍大于碑身,前面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麒麟。
汉封将军柏
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前110年),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除三将军柏毁于明末,现存大将军、二将军。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树洞中可容五、六人。
登封县图碑
位于嵩阳书院内。明代。碑方首。高1.15米,宽0.90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立。无撰书人。碑详细刻制着嵩山地区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名称,是登封文物分布图,又是登封县地图。这块石刻地图轮廓清楚,位置准确,一览此图,对登封县的全貌和文物分布一目了然。明代石刻登封县图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研究登封地理、文物和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岳嵩阳寺碑
现立于嵩阳书院牌坊内小广场的阶梯下东侧,刻立于元善见天平二年(535年),碑高3.05米,宽1.10米,厚0.26米。整座碑设计独特,雕刻精美。碑身下半部为汉隶隶书撰写的《中岳嵩阳寺碑铭序》,全文共956字,有专家称其为“汉后唐前隶书之冠”。碑背面分12层,雕刻佛像94尊,是研究中原地区古代浮雕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中岳嵩阳寺碑是嵩山地区保留下来历史较早的石碑之一,石碑上有许多佛教造像,保留有北魏时期造像“曹衣带水”的风格,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许多造像已经面目全非。
二程手植槐
树高19.5米,围粗4米。虽然树干嶙峋,中空外实,槐冠却丛拨阴浓,新枝簇簇。相传为北宋理学名家程颢到嵩阳书院讲学时亲手所栽。
相关活动
书院的祭祀活动也是书院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宗教祭祀。书院除祭祀孔孟等先圣先师之外,还特别重视祭祀周、程、张等理学奠基人。按照《嵩阳书院志·祀典》规定,每年于仲春中秋节季节,由书院山长率领全体师生举行祭祀。在先圣祠和先贤祠祭祀时,还要宣读祭告文,表示更崇高的敬意。适当的祭祀和礼仪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并坚定道德信念。
自2012年起,“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曾连续多年将会址设在嵩阳书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学者在此论道,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平等对话的中国实践。
2023年6月,由河南省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登封市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题活动暨“豫见·古建”河南古建营造研学活动走进嵩阳书院,感受“天地之中”的独特魅力。
2024年8月2日,2024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遇见河南·文字营活动在登封嵩阳书院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嵩阳书院获得人生入泮礼初体验。
相关文化
艺文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廛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此联为清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50年所题,联语简要说明了嵩山及嵩阳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四周形胜。
程朱理学
嵩阳书院距宋代首都东京汴梁(今开封市)仅一百多公里,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以传播理学著称。宋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曾在嵩阳书院著书讲学。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年少时皆师从理学祖师周敦颐,他们不但通达经学,还对孔孟的易经"等进行注释。二程主持讲学期间,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摄取佛教、道教中有益的成分,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开创了理学发展的新阶段,世称“洛阳市理学派”、与濂溪学派的周敦颐、渭河平原学派的张载、闽中学派的朱熹共称为宋代理学“四大学派”和“理学五子”。《登封县志》记载“两程夫子应期而出,先后提点嵩山崇福宫,昌明正学,于是濂洛关闽递接薪传。俾尼山之渺旨微言,昭昭若揭日月,则诸儒之功诚不容泯灭也。”理学的出现,是理论思维深化的表现,也说明中原地区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程朱理学”自宋到清,对朝廷、对社会影响很大,被奉为官方哲学。
程门立雪
北宋年间,程颢、程颐开创程朱理学,在嵩阳书院著书立说、创立学派,前来求学拜师者众多。40多岁的杨时与好友游酢拜见恩师程颐,见老先生闭目养神、静坐假睡,不敢打扰,也不能不告而退,于是就静静地立在门外,冒雪等候。等程颐醒来,看见门外站立的游、杨二人,吃惊道:“啊,贤辈尚在此乎?”此时,院内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程颢曾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言外之意,他们在嵩阳书院待的六七年,创立了程朱理学。
价值与影响
文化价值
从嵩阳书院的历史沿革、历朝历代的名师讲学典故及对后世人的教育和启示,这其中包括独特的建筑文化、大量的碑碣不仅再现了千余年来中原历史和石刻艺术的缩影,同时又展示给后世人丰富的诗词文化和书法文化等等。嵩阳书院的文化研究同时又给古文化旅游提供了基础,把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变为现实可用的旅游资源。
观赏价值
嵩阳书院较好地保留了清代的建筑,书院建筑群体布置按照中原地区古建筑按中轴线展开排列的传统格局来设计,体现出对中国传统礼乐思想的遵从。整体建筑不仅表现出文人儒士追求庄重的质朴感,更能映射出其反对土木之奢的文雅情趣。建筑装饰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都非常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科研价值
嵩阳书院是河南省遗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书院。嵩阳书院古建筑群、嵩阳书院教育教规、嵩阳书院所形成的学术基础、历代文人和书法家所写碣嵩阳书院诗、游嵩阳书院题记、讲学嵩阳书院记和重修嵩阳书院碑记等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嵩阳书院乃至中国书院史的重要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开发与保护
1963年6月20日,嵩阳书院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至1987年,河南省文物局组织翻修嵩阳书院的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四勿斋、三益斋、敬义斋、博约斋、东西配房等9座共912平方米古建筑,新建东西碑廊30间共200平方米,修筑围墙300米,整理美化院落,改造院前环境,对外开放。
1989年12月2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政文|1989|215号文件批准公布了嵩阳书院保护范围。1999年嵩阳书院被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2001年嵩阳书院被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登封市"登封市"申遗成功,嵩阳书院属于“天中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内容之一。
2020年8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封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保护工程启动。此次项目维修内容主要包括:对生物病害、水锈结壳、人为污染、表面泛盐、表面溶蚀等表面污染类的病害采取表面清洁、脱盐、除菌、除藓与消毒。对粉化剥落、表面片状剥落等表面风化类病害进行封护、加固,对碑体局部缺失采取粘结加固与修复,对碑体的机械裂缝采取灌浆加固等。
参考资料
Songyang Academy ,one of the four academies in ancient China.郑州之窗.2024-08-08
嵩阳书院(4A).郑州市人民政府.2024-08-08
走进嵩阳书院 感受古韵文风.百家号.2024-08-08
【走进中国古代书院】嵩阳书院:理学圣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24-08-08
嵩阳书院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标本.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8-08
【纪检人镜头】洛派理学思想策源地:嵩阳书院.河南省纪委监察厅.2024-08-07
【大河网】一千多年前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南这家书院.河南省文物局.2024-08-07
登封:“读嵩山·写少年”开启阅读文化之旅.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8-07
嵩阳书院文稿.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4-08-07
嵩阳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8-07
发现登封之美 | 千年学府嵩阳书院,这些名人儒士从这里走出.微信公众号.2024-08-07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嵩阳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8-08
“二十四节气·行走茶会”走进登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8-07
登封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保护工程启动.郑州市文物局.2024-08-07
【转载】因教闻名 以文而兴——嵩阳书院.微信公众号.2024-08-08
(寻味中华丨文博)嵩阳书院:古韵悠悠,文风不息.百家号.2024-08-08
“豫见·古建”河南古建营造研学活动成功举办.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8-08
Global Talk丨如何变成宋代学生?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嵩阳书院获得入泮礼初体验.百家号.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