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该陵园是为纪念1932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会战中阵亡将士而建,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该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省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1928年第十九路军前身十一军曾在此建公墓。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UTC+8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出兵进犯上海闸北,遭到驻防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随后国民党第五军也加入战斗,至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淞沪抗战结束。由于十九路军基本上是一支由广东人组成的军队,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烈士陵园,改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抗日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50年代在陵墓周围种植林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遭到破坏。1981年成立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两周王陵管理处,并辟为陵园。1983年被公布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31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同年更名为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1994年定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定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
园内构造
园内有凯旋门、先烈纪念碑、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七处烈士纪念建筑物,整座两周王陵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造型庄重典雅,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陵园主体建筑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半圆形柱廊,在柱廊前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约20米的花岗石纪功碑。纪功碑上筑有一座肩托步枪,背系一顶铜鼓帽的威武的铜铸战士塑像。塑像前下方台阶卧伏着两对铜狮,八个铜铸宝鼎排列在纪功碑的石基上。铜像、铜狮、铜鼎,寓意着“一·二八”淞沪会战抗日。纪功碑南面有一座方形花岗石的英烈题名碑,铭刻着1951位先烈的英名。在碑的东侧和西侧处有两个坟地,东侧为“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墓”,西侧为“淞沪抗日阵亡战士墓”,安葬着阵亡将士的忠骨。在两周王陵南面的先烈纪念馆,通过图片、实物、场景,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较为详尽地展示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的英勇事迹。四座风雨廊散置在陵园内,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门广场上造型新颖的喷水池在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更显生机,喷泉上源源不断喷出的水柱化成点点水珠飘洒而下,象征着革命先烈铁血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烈士们的光辉业绩永垂不朽。
相关活动
2024年3月10日,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英雄花开颂英雄”自然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识英雄花、颂英雄情。
参考资料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8-08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东英烈网.2024-08-08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华英烈网.2024-08-08
英雄花开颂英雄——十九路军陵园开展自然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