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The Yellow River Cantata),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前四个乐章描绘了以黄河为象征的中原地区深厚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的坚强精神,而后四个乐章则展现了中华民族面临国家危机时的悲剧现实和反抗决心。该作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六个版本的修改和演绎。

《黄河大合唱》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背景中诞生的音乐作品。作词家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受到“九一八事变”后严峻的战争氛围和黄河壮丽景象的启发,联合创作了这部富有民族精神的合唱曲。在延安一间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用短短六天时间完成了全部的音乐创作。作品以黄河为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战争中的顽强抵抗和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饱含浓厚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勇毅和抗战精神。冼星海在作品中强调了中西结合的原则,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和技法,如独唱、对唱和齐唱等,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群众、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情感的人物形象。

在奖项方面,《黄河大合唱》在2015年8月26日被评为“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之一,并在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作品也在艺术、社会、历史和国际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又对上海市发动了进攻,被称作“一二八淞沪抗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后来的全面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再次制造了严重的“七七事变”,也被称作卢沟桥事变。这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被激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国抗日救国高潮。

作者简介

青年诗人光未然,张光年的笔名,1925年,13岁的光未然在湖北老家随进步青年参加革命,15岁成为中共正式党员。20岁时进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学习,创办学生剧团,组织抗日救亡演剧活动,撰写救亡文章,1936年,为躲避中国国民党宪兵的追捕,光未然转移到上海市开展工作。

冼星海,出身贫寒,自幼显示出对音乐的异禀天赋。经过艰苦努力,他最终有机会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实现了音乐梦想。1935年年底,结束了在法国五年的求学生涯,满怀音乐理想的冼星海回到了上海。回到国内,他没有忘记自己艰难的过去,以及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困境。冼星海选择了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众音乐作为他的艺术创作之路。1935年,他与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冼星海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加入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他们组织了一系列赴前线及沿途的宣传活动,为群众教唱救亡歌曲。这段时期,冼星海表达了他希望通过音乐激励被压迫的民族,慰藉受伤的战士,团结苦难的人民的愿望。抵达武汉后,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重逢。他们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共事,这里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宣传中心。冼星海担任音乐科科长,强调要利用音乐作为斗争的武器,为民族解放做出贡献。

作者背景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青年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准备从宜川县壶口瀑布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他们经过黄河壶口下游的圪滩渡口,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船夫们高亢、悠扬的号子。这段经历让光未然心潮澎湃,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1939年初,光未然在吕梁山行军时不慎坠马,左臂骨折。他被送至延安边区医院接受治疗。同年2月26日,作曲家冼星海到医院看望他,并向他透露了想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受到冼星海的鼓励,光未然在医院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创作。歌词以黄河为背景,表达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精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在光未然完成歌词后,冼星海于1939年3月,在延安的一间简陋土窑里,抱病连续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

乐曲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创作的一部富含民族形式和革命情怀的音乐作品。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该作品以独特方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将黄河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象征,并通过复杂多变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坚定、伟大和雄壮悲壮的革命情感。作品包括八个乐章,前四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和《黄河谣》,以黄河为象征,描绘了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的坚强精神。后四个乐章,包括《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国家危机时的悲剧现实和反抗决心,用激昂的旋律表现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

该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现代审美表现形式,而且成为了激励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标志着一种“审美革命”。该作品影响了后续的理论和创作,并在许多后来的音乐和艺术作品中得到体现。

《黄河大合唱》作为“康塔塔”(cantata)体裁的作品,具有戏剧性,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通过各乐章展现了矛盾冲突。作品通过展示人与自然的搏斗和中华民族与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中原地区人民的顽强和英勇,强调了抗日救亡的主题思想,歌颂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在展示、激化和解决矛盾的表现中,作品的戏剧性得以充分展现。

音乐结构

《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作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仅由宫音与其上辅助音构成,形成一个三音动机,以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和一领众合的呼应形式为特点。作品充分吸取了民间劳动歌曲,尤其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以动机式的主题核心和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贯穿全曲。该乐章分为三部分,首先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场面,然后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展现了人们登岸时的乐观情绪,最后通过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渐弱,由近到远,显示了中国人民艰苦顽强的斗争继续进行。

音乐运用了简单而强烈的动机,以形成全曲的核心,该动机象征斗争和力量。动机主题富有战斗性和号召力,显然是从民俗音乐中的船夫号子提炼出来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此外,作品还运用了一领众合的呼应形式,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紧张、恢弘的劳动场景。这种形式的使用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形象,并且用其一领众合所产生的单一音色与混成音色的对比勾画出了他们与大自然搏斗的场景,展示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哟/乌云哪/遮满天/波涛哪/高如山/冷风哪/扑上脸/浪花哪/打进船/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哟/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哪/把住腕/当心哪/别偷懒/拼命哪/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哟/哈哈哈哈/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哟/划哟/嘿/划哟/嘿/嘿

《黄河颂》

《黄河颂》的第二乐章是男中音独唱部分,表现形式上具有歌唱性与朗诵性的结合。在内容上,歌曲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稳重的节奏和伸展的气息歌颂了黄河的气势与雄伟;第二部分则以较快的速度,热情和奔放的旋律歌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伟大精神;第三部分回归宽广的音调,以平稳的速度、激动的旋律和豪迈的激情赞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精神。

作曲家以简洁的四音音列为核心,奠定了全曲的基调。这四音音列显示了大调特征的五声性,贯穿全曲,成为作品的主线。歌曲在形式上呈现了三部性原则。A部为单声部旋律,采用2/4拍,音乐情绪表现为力量型的冲击和呼号,充满了活力。B部是四声部合唱,以4/4拍为主,展现出平缓、平静的音乐情绪,主题音域仅为纯五度,这仿佛是船工们在惊涛骇浪中短暂的休息时刻。C部则是A部的再现,但更为紧凑,音乐情绪延续了A部的力量,同时也包含了尾声的意义。在节拍上,三个部分也有所对比。A部除了开头的四小节是4/4拍外,其余是3/4拍。B部则改为2/4拍,音乐情绪更为热情和略带激动。C部音乐转为其他的拍子,气息更为宽广和舒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和伟大。作曲家通过这种设计,力图展现“一唱三叹,一波三折”的旋律发展。尽管将如此长的诗节,用一个主题动机贯穿并写成一首歌曲是极具挑战性的,但通过节奏、节拍和速度的对比变化,作曲家成功地使统一的核心音调在贯穿全曲时,保持了丰富的动力和活力。作曲家将倒影、逆行手法的复调思维用于主题发展的线条中,从而形成了主调思维的一部分。主题中出现的倒影在前半句,以D为轴。后半句的展衍是开始四音音列的逆行,即AGED。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配乐诗朗诵作品,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通过音乐和诗歌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该作品原本由三弦琴伴奏,后来改为由琵琶伴奏。音乐会上此段往往会被略去。这首作品在结构上大致可以分成8个段落,进一步划分为两大部分:前三段构成第一部分,后五段构成第二部分,两部分之间插有音乐过门。

作品中的朗诵部分始终伴随着音乐。不同于美国作曲家阿隆·科普兰的作品,其音乐部分不仅仅是朗诵的简朴衬托,而是与朗诵紧密配合,形成音乐与诗的高度统一。在第二部分中,每一段的开始都以“啊!黄河!”的朗诵为特点,音乐上则是一个由八分音符组成的下行纯五度音程。这种配乐诗朗诵形式要求音乐与朗诵紧密配合,两者不能脱节,体现了作曲家的独特创造。该作品通过朗诵和音乐共同展现了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也暗示了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不敢在水底存身/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实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啊,黄河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 人的残暴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赞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黄水谣》

《黄水谣》是第四乐章的作品,表现形式为女声二部合唱。整体歌曲采用歌谣式的三段体结构,通过三个乐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故事。第一乐段以抒情和婉转的旋律描绘了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和平的生活场景,歌词中表现出丰收和欢喜的氛围。第二乐段表达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后,人民面临的妻离子散、生活颠沛的悲痛情景,音乐旋律呈现出悲痛和压抑的情绪,似痛苦的呻吟。第三乐段描绘了民族在绝望中衍生的希望,但最终歌曲以更为凄凉,速度更加舒缓,悲伤低沉的音乐情绪结束,表达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在演唱时,应注意乐段之间的情绪和音色对比,以及声音技巧与咬字的运用。例如,在表现“烧杀”时,应强调辅音,突出字头,以加强语气,并与后面的凄凉形成对比。整体歌曲在详细和深刻地表达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同情和感叹。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山西省民众痛苦的呻吟/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打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小麦草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河边对口曲》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一首男声对唱及混声合唱作品,通过对话形式和乐段反复的结构,,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手法,鲜明地描绘了国土沦丧后两位逃难老乡的悲惨境遇和他们的斗争决心,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音乐特色。

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关注民族调式的运用,通过对民族音乐语言的把握和创新运用,展示了其作曲能力。例如,作曲家借鉴和发展了民俗音乐中调性对置的手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旋律的统一与变化,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民形象。

旋律和调式

《河边对口曲》的旋律朴实无华,源于陕北和山西民歌,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的旋律结构是两个乐句一问一答,形成对仗,具有山歌的情韵。

歌曲采用了D微调式和A徽调式的对比。上句是以G为宫的D微调式,下句则是以D为宫的A徽调式。通过这样的调式选择和变化,旋律在统一的基础上也展现了丰富的变化。

调性对比和复调

河边对口曲》采用了调性对比的手法,两个不同的音高的宫音相差四度,形成了明显的色彩变化。

在歌曲的结尾,作曲家通过纵向结合两个不同宫音的旋律,形成了对比复调,既协和又各自独立,为歌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乐段结构

《河边对口曲》由两个乐句组成,展现了作曲家精湛的技艺,如富有民间色彩的旋律、问答式的旋律对仗、对应式的调式对置和和谐的复调对比。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省/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梁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地区/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 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一同打回老家去

《黄河怨》

《黄河怨》作为《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充满戏剧性并对女高音的技术和情感表达有很高要求,被视为女高音的“试金石”。该乐章分为四个部分,运用了大小调和变化节拍,音调充满了悲痛和哀怨。

歌曲描绘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和孩子的沦陷区妇女,她在黄河边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苦控诉和对丈夫孩子的深深思念。作曲家利用陕北地区民间哭腔的素材,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展现了妇女的悲痛和哀怨。歌曲的结构被精心设计,分成两部分,并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段落的多段体形式。虽然整体采用了34/拍,但作曲家创新地细分了每小节的第一拍,形成了强拍换位的节奏律动,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排比句,这些都有效地加强了音乐的发展动力和戏剧性。歌曲在音乐表达上也做了精细的安排。例如,在歌词和音乐中,不同的段落对应了不同的情感和节奏。如在控诉侵略者的罪行时,节奏较为缓慢,情绪悲伤;而在表达失去孩子的绝望和痛苦时,节奏则相对紧缩,情感更为激动。整个乐章在展现技巧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情感的表达。演唱者需要具备出色的声音气息控制能力,并能够精准地把握和表达歌曲中的各种情感,以确保歌曲的情感深度和戏剧性得以充分展现。

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亲爱的同胞们/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保卫黄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气势昂扬的齐唱、轮唱、合唱曲。歌曲成功地运用了卡农手法和轮唱形式,以此塑造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此曲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更增添了音乐的气氛,体现了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

作曲家在创作时采用了重复性对称结构,并注意突出了民族风格。例如,歌曲开始的小六度大跳,吸取了陕北地区、山西民歌的旋法特点。通过和弦分解和音程的大跳,歌曲展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和飒爽英姿。歌曲的旋律构造也颇具匠心,采用了严格的模仿手法,使音乐在方向、音程、时间上都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表现出了鲜明的音乐形象:抗日浪潮,风起云涌。

轮唱部分分为三个阶段,逐渐展现了音乐的紧张度和高潮。特别是在歌曲的结尾,通过轮唱的手法和节奏的扩展,歌曲在热烈的气氛中达到高潮。整首歌通过从弱到强的处理,以及从齐唱到二部、三部卡农的轮唱,都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力量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宏伟景象,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风在吼/风在吼/马在叫/马在叫/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怒吼吧,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首混声合唱,也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和全曲的高潮。音乐运用了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通过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展现出具有强烈感人力量的气势。

这一乐章中,作曲家采用了对比复调手法。在一段女声二部合唱的过渡性段落中,两个对比声部都采用了商调式,但在不同的音区和音色上进行了巧妙处理,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成功地将现实转换成了对久远过去的追忆。

乐章中还出现了带有自由声部的模仿复调手法,这种处理方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为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提供了可能。作曲家在音乐中渲染了悲壮的情绪,并通过复调手法的运用,做了情感上的铺垫,为后续的激昂、呐喊式的音调创造了条件。

《怒吼吧,黄河》以其雄壮有力的音乐语言,成功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悲怒情绪。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的澎湃声浪中达到了高潮,音乐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最终在辉煌的音乐气氛中结束。

听啊:珠江在怒吼/长江在怒吼/啊 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原地区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五千年的民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省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长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啊黄河/怒吼吧 怒吼吧 怒吼吧/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配器

参考文献

首演情况

《黄河大合唱》首次公开演出日期为1939年4月13日。地点位于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市的陕北公学大礼堂。指挥是邬析零。合唱队由只有二三十人的抗敌演剧三队组成。鲁迅艺术学院的十余名师生组成了临时乐队。乐器包括:小提琴口琴二胡三弦琴、笛子、锣、鼓等。冼星海还特地用煤油桶制成了低音胡琴,并且用吃饭的20多把勺子放进大号搪瓷缸制造出特殊的音效。

冼星海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合唱队员,强调在演唱时应该有英雄感,将黄河的雄伟展现出来,而不是自我颂扬。音乐会内容大多为新创作的作品,其中下半场为《黄河大合唱》。除了合唱队和乐队的表演外,还有田冲独唱《黄河颂》、李鹰航的三弦伴奏、蒋旨独唱《黄河怨》等。词作者光未然亲自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抗敌演剧三队是所有奔赴全国抗战前线的10个队伍中,唯一一队来到延安市的。

轶事

1956年,在莫斯科举办的苏中友好年活动中,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用俄文唱了《黄河大合唱》。李德伦指挥,有莫斯科的乐队、合唱队和独唱演员及中国留学生参加。

2019年5月23日晚,在延安宝塔山下,“致敬祖国暨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音乐会盛大举行,拉开了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的帷幕。

2019年9月 《黄河大合唱》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演奏。

2021年4月19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制作的《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第二季在中国之声播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延安市手稿真迹在节目中对外披露。

作品鉴赏

创新性

《黄河大合唱》在词曲创作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创新性。歌词充满诗意,通过将诗歌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展现出了庄严而宏伟的艺术效果。作者光未然在歌词创作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歌词充满了文学色彩,并且赋予了歌曲更加丰满和丰富的情感。作品不仅将朗诵、演唱和音乐巧妙地融为一体,还在八个乐章中表现了“抗日救亡”的核心思想。每一个乐章都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紧密地将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思想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联系起来。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使其具有了独特的创新性和统一性。冼星海在作曲过程中也强调了中西结合的原则,运用了多种音乐形式和技法,如领唱、齐唱和轮唱等,丰富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作品既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强烈追求。这种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西方音乐元素的创新尝试,使《黄河大合唱》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了新的风貌。

群众性

《黄河大合唱》以其鲜明的群众性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修辞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接近群众、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如坚韧不拔的纤夫和深爱祖国的青年。这些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情感,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内心的震撼。作品在音乐形式和唱法上的多样性也增强了其群众性。通过运用独唱、对唱、齐唱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成功展现了人物丰富多彩的情感特点,为表达作品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民族特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作品还巧妙地将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声特征相结合,以多层次、综合的方式表现了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黄河大合唱》的最后,作品通过《怒吼吧!黄河》这一乐章,以其号角性和战斗性的音调,为中华民族的最终胜利发出了强烈的呐喊和祝福。这种充满力量的音乐表现,不仅增强了作品的震撼力,也使其更加贴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显示了其鲜明的群众性特点。

时代性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充满时代特色的作品,生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作曲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将他们的才华凝聚在这部作品中,以鲜明的音乐语言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和民族的精神。作品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坚强和勇敢的热情歌颂,也是对侵略者残暴行径的有力谴责。作品的题材内容饱含时代性,作为一部音乐史诗,它在中国近代合唱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品通过音乐和歌词成功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展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气势和力量。同时,也唱响了全国人民保卫家园,反对侵略者的英雄赞歌。

民族性

《黄河大合唱》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和精神。作曲家冼星海虽受西方音乐影响,但他在作品中仍然保持了浓厚的民族风格。他相信中国需要一种新形式的“大合唱”,一种能够以民族音乐语言呈现民族风格特点的合唱音乐。因此,在作品中,他融合了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出了充满民族音乐色彩的《黄河大合唱》。例如,在作品的不同乐章中,冼星海运用了诸如“咳哟”号子和三弦琴伴奏等民族音乐元素,营造出生动形象的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抗战的壮丽图景。各个乐章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表达,如“颂”的方式、女高音独唱、大小调技巧等,传达了悲壮、痛苦、抗争和希望等多种情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意志和决心。《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语言饱含民族特色,赋予了整首歌曲更为饱满的民族情感。作品不仅通过音乐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还塑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巨人般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顽强意志。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成功地传达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并成功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作品评价

刘福瑞在《中国音乐鉴赏》中评价《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作品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他提到,这一乐章生动地描述了全民抗战中此起彼伏的战争态势,歌词“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在不同声部中被多次重复,为整个音乐带来巨大的号召力,展现了作品的前瞻性和回顾性。

封孝伦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中称赞《怒吼吧!黄河》的诗歌气魄宏大,节奏坚定有力。他认为,冼星海通过多声部大合唱和丰富的音乐层次,成功塑造了一种仿佛整个中国人民都已发出怒吼的宏大气势。

张大明在《中国文学通史·现代文学(下)》中,将黄河作为一个意象,认为诗人对它从自然壮观到社会内涵,从历史长流到现实激荡都作了含义深刻的抒唱。他认为,作品主要是对祖国和民族的现实斗争做了深刻的描绘和评价。

作品影响

奖项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此外,2019年6月,《黄河大合唱》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艺术影响

《黄河大合唱》在音乐传播和艺术影响方面表现卓越。自问世以来,这部作品推动了合唱音乐在延安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众多大型的合唱作品。它以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形象赞扬了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人民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层面展现了超高的创作水平,成为中国合唱的里程碑式作品,还在世界音乐舞台上闪耀,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民族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在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方面也作出了贡献。《黄河大合唱》兼具强烈的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作品通过强感染力的音乐场景和巨大反差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不同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作品的作者冼星海在使用西方音乐技法的基础上加强对民族音乐音调的使用,重视音乐表达与歌词思想、内容和意境的结合,这使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音乐感染力,还成为民族民间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创作的榜样。此外,《黄河大合唱》还被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音乐象征,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影响。

文化影响

音乐是一种震撼人心和引人深思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体现在音乐的曲式结构上,也体现在文化的运作方式上。《黄河大合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融合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作曲家冼星海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中西结合,西为中用”的原则,通过保留丰富的民族曲调特色,使音乐作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例如,在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他汲取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通过四部合唱形式,展现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奋斗精神。而号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引起人民群众情感共鸣的载体。此外,在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中,冼星海采用了男声对唱和四部混声合唱,结合民间打击乐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这种在音乐中融入丰富文化元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音乐作品的传播,也更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调动他们参与演唱的积极性。

社会影响

《黄河大合唱》在社会层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继续在新时代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成为连接每个中国人心灵的纽带。另一方面,它也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和演出,持续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作品也激励着全球的华人,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推动着中华民族向着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

历史影响

《黄河大合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首先,它在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人民的士气,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意志,对取得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次,通过歌曲,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汇聚了抗日战争的力量。最后,作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国际影响

《黄河大合唱》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它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品通过体现强烈的抗日和爱国情感,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共鸣和认可。例如,2019年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等地都有演出,展示了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黄河大合唱》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象征,也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与自由的共同歌曲。

版本信息

原始的延安版本

延安版的《黄河》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强烈革命色彩和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该作品在延安创作,延安作为革命的象征和祖国的希望,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然而,由于条件艰苦,音乐创作和演出都面临很多困难。在乐器方面,由于缺乏完整和专业的音乐器材,创作者和演奏者们展现了极高的创造力,例如用煤油桶改造成低胡,用脸盆和勺子搪瓷缸作为打击乐器。演出队伍主要由学生、抗日救亡歌咏队的成员和少量专业音乐工作者组成,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但是充满热情。冼星海是该作品的主要创作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面对主要由业余音乐工作者组成的团队,进行了简单、通俗且易于传唱的创作。冼星海没有得到创作《黄河》的报酬,仅用六天时间完成了整个作品。关于延安版《黄河》的传播,有多种说法,包括由个别人员将其带到重庆市等地。在重庆,《黄河》的曲谱被刊登在《新音乐》杂志上,得到了音乐专家和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该作品在重庆及其他地区被广泛传唱,并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在海外演出。

冼星海到苏联后重新整理、改编的版本

1940年,冼星海赴苏联期间,尽管身患严重疾病和面临战争困境,冼星海还是在苏联完成了《黄河》的修订工作,被称为“莫斯科版”。这个版本对原有的乐章进行了一些修改和扩充,采用了大型交响乐队伴奏,并增加了《序曲》。在创作条件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个版本显示了冼星海对作品的深思熟虑和艺术追求。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版本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完全按照冼星海意愿的演出,但在后来的中苏文化交流中,这个版本得到了展示和传播。而冼星海的音乐和手稿,经过一系列的转移和保管,最终得以保存并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出版了影印版。

由李焕之根据延安版、莫斯科版改编的版本

李焕之与冼星海于延安时期即有深厚的合作关系,李焕之负责《黄河》的乐队排练,并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修改意见。冼星海离开延安后,《黄河》的演出由李焕之担任指挥。1941至1942年间,李焕之和瞿维为《黄河》编写了新的钢琴伴奏曲谱,并在1944年为作品编写了小型管弦乐队谱。1949年2月,为适应新中国成立的需要,李焕之在参考“莫斯科版”并保留“延安版”的基础上,根据演出需要进一步改编,形成了“李版”《黄河》。这一版本在和声织体声部组合、调性布局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此版本成为20世纪50、60年代国内众多合唱团使用的版本,并影响了国内外的相关演出。1985年,《冼星海全集》发行之前,李焕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编和完善。

由李焕之根据“李版”与“莫斯科版”改编的上海乐团演出版

1987年,李焕之以“李版”和“莫斯科版”为基础,进行修订和改编,创作出“上海市版”《黄河》。该版本仅由上海乐团演出过一次。在全部顺序和段落上,“上海版”与“莫斯科版”保持一致。

由严良堃牵头、中央乐团创作组集体改编的版本

“中央乐团版”《黄河》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和演变的。这一版本受到了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主要演出“样板戏”,导致了“留曲不留词”的创作和演出形式。中央乐团的创作组由殷承宗、盛礼洪、刘庄、石叔成等人组成,他们在尝试多次修改歌词后,选择将音乐与原歌词分离,创作了《钢琴协奏曲——黄河》。该版本的形成也得益于李德伦严良堃等早期音乐家的贡献。他们将西欧的作曲技巧与中国的传统曲调相结合,打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封锁,创作出了具有独特特色的作品。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该版本逐渐得到了音乐界的认可。严良堃和他的团队在修订过程中注重和声与音符的合理化,力求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完美。该版本不仅突破了当时的艺术限制,还适应了各种形式的演出需要,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应用。“中国交响乐团版”还被改编成了各种形式的乐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这一版本不仅集众人之长,还因其合理的编排、丰富的表现力和良好的演出效果而广受欢迎。

由瞿维改编的版本

瞿维是一位与冼星海有着深厚学习和工作背景的音乐家,早在延安时期便参与了《黄河》的修改和伴奏创作。20世纪70年代,瞿维参与中央乐团编写管弦乐《白毛女》组曲的创作,并全面了解了《黄河》歌词和钢琴协奏曲的修改过程。瞿维的版本使用简谱,并以钢琴作伴奏,合唱部分主要遵循“延安版”,但也有部分内容如女生合唱在《黄水谣》中沿用了“莫斯科版”。

参考资料

Yellow River Cantata.豆瓣音乐.2023-11-01

保卫黄河: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23-11-01

唱军歌说党史丨保卫黄河:“为抗战发出怒吼”.中国军网.2023-11-01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印象网.2023-11-01

人民艺Show:“黄河大合唱”中央歌剧院交响合唱音乐会.人民网.2023-11-01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3-11-01

《黄河大合唱》唱出保卫祖国最强音.人民网.2023-11-01

百首红歌颂党恩 ②丨黄河大合唱.澎湃新闻.2023-11-01

403 Forbidden.人民网.2023-11-01

《黄河大合唱》诞生记.中国作家网.2022-11-22

这首80年前的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百家号.2023-11-01

《黄河大合唱》诞生记.百家号.2023-11-01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11-01

这段旋律响起,你是否热血涌动?.荔枝网.2023-11-01

黄河船夫曲.qq音乐.2023-11-01

黄河颂 -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01

黄河之水天上来.qq音乐.2023-11-01

黄水谣 -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01

河边对口唱.qq音乐.2023-11-01

黄河怨 -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01

保卫黄河.qq音乐.2023-11-01

怒吼吧!黄河 -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01

“可顶十万毛瑟枪”!抗战时一首大合唱,他六天六夜谱写.大众网.2023-11-01

《黄河大合唱》70载记忆 首演毛泽东连叫“好”——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1-01

“致敬祖国暨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音乐会在延安举行.百家号.2023-11-01

高娓娓: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林肯中心大型交响音乐会新闻发布会在纽约举行.MGM美高美传媒.2022-11-28

《黄河大合唱》手稿真迹罕见披露 融媒体报道《红色印记》第二季开播.央视网.2021-04-19

Forbidden.中国作家网.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