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黄河,全长约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约七十五万两千四百四十二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曲盆地的黄河第一弯,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众多的冲积平原。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最主要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创作背景
根据黄河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河源市、上、中、下游。
黄河源
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
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脉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发源地。
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黄河第一弯是黄河正源。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市的建议。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黄河上游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
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县。“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曲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黄河源头),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5°59′24″及北纬35°01′18″。三股泉流汇合后,串联许多大小水泊,逐渐形成了一条6~9米宽的小河,东北地区流入约古宗列。
穿行在约古宗列盆地的河段,又称约古宗列曲,它串联大小水泊,蜿蜒东北行,穿过第一个峡谷——茫峡(长18公里)进入玛涌。玛涌即黄河滩,自茫尕峡出口至扎陵湖,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黄河滩的西半部分就是著名的星宿海。
黄河流经星宿海,先后接纳西北方向流来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来的卡日曲,水量大增,继续东行约20公里,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出鄂陵湖东行65公里流经黄河上游第一座县城玛多县。
黄河河以上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亿立方米,平时河面宽30~40米。
玛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长2211.4公里,水面落差2985米,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条件复杂。龙羊峡以上,大部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首部,龙羊峡以下受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地壳扭曲,褶皱发育,形成了一系列走向北西或近乎东西向的大山。黄河流经这些山谷或沿着较大断裂发育,其水流方向多与山地走向正交或斜交,河谷忽宽忽窄,出现川峡相间的河谷形态。有最长的峡谷拉加峡、最窄的野狐峡、比降最陡的龙羊峡。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本河段
开始由南向北,至三盛公逐渐折向东流,到河口镇则又转向南流,构成为著名的“黄河河套”。下河沿至石嘴山市一段,黄河流经富饶的宁夏平原,河道长317公里,河宽400~3000米,比降为4.5‱,河床由砂卵石组成。石嘴山至磴口县,黄河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与鄂尔多斯市台地之间,河长88公里,比降2.9‱,河床缩窄,局部地段有砾石基岩出露,水面宽300~700米,河道两岸沙丘起伏,一望无际。磴口至河口镇,黄河蜿蜒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之上,河长585公里,河宽500~2500米,比降1.3‱,水流缓慢,是弯曲型的平原河道。
黄河中游
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比降为8.4‱。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省,因之称晋陕峡谷。
晋陕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市地台向斜与山西地台背斜交界,构造较简单。本河段河道比较顺直,河谷谷底宽,绝大部分都在400~600米。峡谷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水系特别发育,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6条。本峡谷段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15%。区间支流平均每年向干流输送泥沙9亿吨,占全河年输沙量的56%,是黄河流域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
晋陕峡谷河段,流较多,下段的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
晋陕峡谷的末端是龙门。这里形势险要,两岸断崖绝壁,犹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龙门山与右岸的梁山隔河对峙,使河宽缩至100米左右。河津市是连接晋陕交通的古道渡口,历史上靠木船摆渡。解放后西安市~侯马市的铁路和公路,都在此通过,建有现代化的桥梁。
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县,河道长125公里,落差52米,比降4‱。河谷宽3~15公里,平均宽8.5公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滩面高出水面0.5~2.0米。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禹门口至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黄河过潼关折向东流356公里至河南郑州市桃花峪,落差231米,平均比降6‱。其中,三门峡市以上113公里的黄土峡谷,较为开阔。三门峡以下至孟津151公里,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山之间,是黄河最后的一个峡谷段,界于河南省、山西省之间,故称晋豫峡谷。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大支流有南洛河及沁河,区间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汇流迅速集中,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孟津以下,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河段。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黄河流域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气候干燥寒冷,最低气温一般都在0℃以下,黄河许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结冰封河。每年初春开河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到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下游花园口决堤至黄河人海口两个河段,往往形成冰凌洪水,称为凌汛。
黄河这两个河段的共同特点是:河道比降平缓,流速较小,河流的流向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纬度差较大;气温上暖下寒,结冰封河是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是自上而下,当上游解冻开河时,下游往往还处于封河状态,上游下泄的冰水在急湾、卡口等狭窄河段,由于排泄不畅,极易结成冰坝、冰塞,堵塞河道,导致上游水位急剧升高,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决口。
黄河下游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绝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约束。河道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成为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呈上宽下窄的格局。桃花峪至兰考东坝头河段长136公里,系明清河道,两岸堤防已有300~500年的历史。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长236公里,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泛流了20多年后才逐渐修筑堤防。陶城铺以下系大清河故道。
桃花峪~高村河段长206.5公里,两岸一般堤距5~14公里,最宽达20公里,河道宽浅,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乱,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游荡不定,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由于水流受胶泥嘴、险工和高滩崖的制约,河道形成若干节点,对河势有一定的控导作用。过去由于主槽摆动,造成严重的滩地塌。据调查1949~1958年郑州市至孙口河段每年平均塌失滩地53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在高村以上。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长165公里。堤距1.5~8.5公里,主槽摆幅及速率,较游荡性河段小,一般在3~4公里,属于游荡性河道与弯曲性河道之间的过渡性河段。经过整治,河槽已渐趋稳定。陶城铺至利津县河段,长310多公里,堤距0.4~5公里,两岸险工、控导工程鳞次栉比,防护段长占河长的70%,河势已得到基本控制,平面变化不大,属于弯曲性河道。
利津以下是黄河的河口段。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动力较弱,潮差一般1米左右,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
由于黄河将大量泥沙输送到河口地区,大部分淤在滨海地带,填海造陆,塑造了黄河三角洲。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随之改道变迁。历史上利津县以下河道多次改道,1949年后曾经三次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河口段河道长也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流经清水河后逐步淤积塑造的新河道。
歌曲歌词
黄河颂
河源春曲
《河源春曲》
扬眉
雅拉达泽千年的冰峰呦,
散发着远古的幽韵,
撕扯猎猎的天风,
巍峨耸立在青藏高原的腹地;
冰峰积蓄了洁白的雪花,
幻做晶莹的山体,
郎朗日光照耀下,
滴淌着淅沥的水滴,
在光华圆润的石头间。
卡日曲万年的沟谷呦,
涤荡着前朝的气旋,
洗刷苍白的岩壁,
凌乱散落在布而汗布达的山麓;
山凹收集淅出的水流,
汇成涓涓的溪脉,
轻轻月华抚揉中,
弹奏着扬琴般的韵律,
在悬崖峭壁间跳跃。
黝黑的草炭土,
涵蓄了丰沛的山水,
在平缓的山脚下铺展伸延;
黄绿的牧羊草,
伸展细长的腰身,
守护脚下一滩滩潋滟水洼。
那山水穿成了线,
那水洼汇成了泊,
那线泊贯通成溪,
数条溪流汇成了源头,
天是蓝的,
湛蓝的天托着长绒棉似的云朵,
飘游在青藏高原的坝上;
风是清的,
清冷的山风裹着巴颜喀拉的寒意,
吹拂在茶木措的胸膛;
地是绿色,
翠绿的草地枕靠在扎陵湖的臂肘,
抚弄一湖柔细的清波。
悠闲的藏羚,
挺着高傲的犄角,
信步在芳草葱绿的河滩上,
嗅着西红花的香气;
奔跑的伊力骏马,
甩着火红的鬃毛,
踢踏着清凉冰骨的河水,
溅起阵阵水痘。
紫车菊的小花,
散落在绿绒绒的万顷草甸,
散发出苦涩的香气,
熏染着人们的衣衫;
明媚的阳光,
照耀错落的一滩滩湖泊,
拢起淡淡的烟霭,
遮蔽了毡房的屋脊。
顽皮的小尾寒羊,
跳跃在阿尼玛卿山的山麓,
点染着翠绿的草坡,
仿佛是飘落的哈达;
矫健的黄嘴金雕,
翱翔在青海高坡的山谷,
守护水草肥美的家园,
如同忠诚卫士。
哦,黄河河源呦,
原来你是这样的柔美,
柔美的就如这青藏高原上的姑娘,
清新自然、楚楚可人,
我不禁横笛高奏,
高歌这原生态的家园,
这里没有人类恣意的破坏,
一切还都是远古的摸样,
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相处。
哦,黄河河源呦,
原来你是这样的健壮,
健壮的就象这昆仑山间的小伙,
憨厚朴实、落落大方;
我不禁纵马扬鞭,
驰骋在水草丰茂的河滩,
感受着无拘无束的心身,
放飞在和煦的春风中,
自由地享受着大地的亲吻和爱抚。
河套夏情
《河套夏情》
扬眉
奔腾的冰山河水呦,
你在坚硬的片麻岩沟谷间穿梭,
柔弱的身躯激荡起雪白的浪花,
飘忽出细细的迷雾,
幻影着霓彩似的飞虹。
咆哮的草滩溪流呦.
你在松散的沙页岩大川中汇集,
皎洁的身心舒展开清透的身姿,
倒影着湛蓝的天空,
融汇棉絮似的云朵。
纤细的水线,
有着顽强的任性,
穿梭在重山竣岭间,
时隐时现于茂密的森林,
在强烈的阳光下熠生辉。
流光逸彩的水库,
有如颗颗润泽的珍珠,
泛逸着眩目的晕彩,
被的一根纤细的银线穿联着,
组合成美丽的串珠。
狂暴的额尔多斯西风,
带来了细碎的泥沙,
在两岸沉积成广袤的平畴,
呵护你清澈的水渠,
你也无私地奉献出甘甜的乳汁,
滋养着身边的草木。
饱满的枸杞籽,
坠弯了健壮的枝条,
颗颗透着羞红的脸颊;
滚滚的麦浪秧,
翻滚在平坦的田畴间,
飞扬着丰收的喜悦。
硕大的棉铃,
高兴地绽开了厚实的嘴唇,
露出洁白的牙齿;
细长的燕麦,
甩开飘逸的长裙,
兴奋地歌舞在广袤的田野。
有水成绿洲。
正是你甘甜丰沛的河水,
叫这远离海洋的内陆,
享受到了母亲的乳汁。
无风是蓝天,
有风扯黄幔。
正是你众多的渠干,
叫这远离雨露的荒漠,
变成了水草肥美的家园。
远处的蒙古包呦,
和那天上白云一样洁白;
近处的胡杨林呦,
与那地上稻田一样翠绿。
渠岸边的姑娘呦,
羞涩的脸庞和那苹果一样红润;
田梗上的小伙呦,
健壮的身板和那胡杨一样挺拔。
哦,不要说黄河都是咆哮的性格,
在这广袤的宁夏平原上,
她也有温柔的一面,
体现着女人的天性。
哦,不要说黄河是桀骜的脾气,
在这肥沃的河套平原沃土上,
她也有宽厚的品德,
秉承着母性的慈爱。
啊,塞上江南,
美丽的河套平原呦,
你有迷人的绿洲而无朦胧的云雨;
啊,江南塞上,
富饶的河套平原呦,
你无飘渺的云烟却有迷人的绿洲!
壶口秋歌
《壶口秋歌》
扬眉
初秋的早晨,
我站在壶口岸边,
遥望着一川黄水,
流淌在苍凉的秦晋大地上。
那奔腾的河水,
恣意地切割着荒芜的黄土高原,
桀骜不逊地一路狂奔,
升腾起烟霭尘霄在群峦之间,
它呼啸着冲击到壶口,
在壶口的断壁处抬起巨龙的头颅,
眦开暴躁的胡须腾空跃起,
发出狂暴的吼啸,
震撼着中原大地。
啊,黄河
中华民族的图腾,
你从巍峨的昆仑山脉麓淅出,
汇集了众多的泾流,
流经过先祖繁衍的吉壤,
滋润了河滩边的土地,
使一群黄皮肤的部落,
演义出东周列国、贞观之治的史诗。
啊,黄河
中原地区民族的摇篮,
你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
席卷了细碎的泥沙,
流淌过先民生息的家园,
灌溉着高坡上的麦禾,
叫一队队黑头发的队伍,
撕杀出五代十国、康乾盛世的佳话。
我们叩拜你,
你是华夏生命的源泉,
不允许敌寇对你有任何的窥探;
我们礼赞你,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不允许异寇对你有任何的企图;
我们捍卫你,
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不允许倭寇对你有任何的希冀。
近代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
就是一部保卫你
母亲~黄河的战争史!
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就是一部捍卫你
黄河~母亲的奋斗史!
为了母亲黄河,
几百万中华勇士沃血疆场;
为了黄河母亲,
几千万神舟飞船志士前赴后继。
坝可阻黄河的水,
中原地区女儿甘剖开自己的胸膛,
用热血灌注你的血脉;
地可陷黄河的谷,
中华儿女甘愿捐出自己的身躯,
用敖骨托起你的脊梁!
哦,黄河,
我站在你的身旁,
看,倾泻直下的狂涛,
仿佛是千军冲向敌寇抗拒的阵地;
哦,黄河,
我站在你的岸边,
听,震耳欲聋的狂澜,
仿佛是万马践踏残敌盘踞的营盘。
太阳下那腾空跃起的彩虹,
横跨巍峨的群山两岸,
更是英烈们的忠魂,
碧血丹心凝结成的长城!
他向强盗们傲然昭示:
我们欢迎五洲的朋友来做客,
就是不欢迎你们--敌寇!
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请你们快走开!
他向列强们傲然宣告:
我们欢迎四海的友人来访问,
就是不接纳你们--倭盗!
这里是我们富饶的土地,
请你们滚出去!
啊,黄河奔流东去
带着中原地区民族开创新世纪文明的构想,
灌沃着广袤的中原大地;
啊,黄河咆哮而去,
彰显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魂,
迎向那冉冉升起的太阳!
悬河冬魂
《悬河冬魂》
扬眉
广袤的豫中平原呦,
你是中原的粮仓,
不是我不给你圣洁的河水,
我的血水已被那黄土的高原给染黄;
辽阔的山东省呦,
你是礼仪的摇篮,
不是我不给你充盈的汁液,
我的乳汁已叫那沿岸的土地给吮干。
豫中,这曾经是象群出没的地方,
在远古的时期也曾是林茂草盛的乐土,
繁衍出我们的先祖;
而就是我们的先祖,
无度地焚林垦殖,
剥去了绿色的风衣,
露出赤裸的胸膛。
齐鲁,这曾经是猛虎跳跃的山冈,
在唐宋的时候也曾是鸟兽成群的乐园,
繁荣了我们的先民;
而就是我们的先民,
大量地屯恳戍边,
践踏了蓝色的衣杉,
现出羸弱的肌肤。
再没有伐檀的叮叮,
再没有草木的青青,
再没有鸟鸣的嘤嘤,
再没有河水的清清。
血脉里再没有青春的激流奔涌,
有的只是一条高悬空中的河床,
超出百姓家园的屋脊;
有的只是一条突出肘臂的青筋
暴露在草木稀疏的荒野。
眼眶中再没有闪耀的眸光熠熠,
有的只是一具拖着疲惫的身躯,
任由人们抽取几乎干涸的血液。
朔北的大风吹来,
裹挟着漫天的黄沙,
遮蔽了衰老的躯干;
漠北的寒流袭来,
卷带起贫瘠的土壤,
蒙蔽了浑浊的双眼。
长河落日,
冰封千里,
可我内心里依然抱着炙热的希冀:
希望着春风早日到来,
带来如酥的细雨,
滋润干涸的秧苗;
希望着排冰倾泻而下,
卷来冰山的雪水,
使两岸枯涸的土地得到灌溉,
还我废黄河秀美健康的体魄。
悬河上天,
冬魂尤烈,
可我胸膛间依旧酝酿拍岸的狂澜,
期盼着夏雨早些倾泻,
卷来泥浆的浑水,
灌溉枯黄的麦田;
期盼着洪峰奔涌腾越,
用她那巨人的手臂,
揭开淤积泥沙的河底,
还我黄河女儿原本娇羞的容颜!
中华民族的摇篮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资料与夏、商、周的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活动于西起关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即为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这两个文明为华夏文明圈的代表。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华夏族(汉族)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起源并逐渐发展,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传说陕西省中部地区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东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他们都源于原始农耕氏族少典,但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在中原地区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的方式成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黄河中游的炎帝与黄河中上游的黄帝发生黄帝泉论战,炎帝小宗归入黄帝大宗,黄帝从此成为人文道统的始祖。炎黄重新合并成为华夏族,少典氏族又重归一统了。
夏商周是也是大一统,为天下制度,官方有标准的文字和官话。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中国至此进入中央集权制,帝国模式。
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在黄河、淮河。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原地区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晋朝到隋朝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又进入中亚和云南省。
到大明、满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族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地区,清后期为充实边疆,又准许汉族进入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北方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华夏族(汉族)的历史,从炎黄二帝开始,之后是、帝喾、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在周代之前便有“华”或者“夏”的单称。从西周开始出现中原地区的连称。
按照左丘明、司马迁等古代历史学家的观点,五方上帝同根、三代同源。但是,作为一个民族,无时不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众多氏族部落,长期的通婚、战争、结盟、通商等,是一个渗透融合的过程,他们在生活诸方面渐趋一致。所以在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的血缘认同是第一位的,即都是炎黄子孙。河洛作为炎黄二帝的故里,也正是华夏族的发源地。
华夏文明的开端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县文明、半坡遗址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省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集团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代。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华人、华族、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华、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中原地区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市、西安市、洛阳市、开封市四座。洹水帝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市),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
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市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发射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黄河文明
初级阶段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太皞、少昊。据文献记载,他们的族团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早期文明。这时的社会是邦国林立,出现了城郭、农业生产社会化、手工业专门化、礼制规范化。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文化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这时的黄河文明处于大交融的形成时期,可以称为邦国文明,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初级阶段。
发展时期
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大中原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在大中原域内的河洛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河洛地区大体包括黄河与南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西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渭河平原,向东可以达到豫东。在河洛文化圈内,不仅有丰富的五方上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首都。考古发现了属于王朝性质的都邑有登封王城岗 原八方遗址 古城、新密新寨古城、偃师二里头城址、郑州商城、偃师尸乡沟商城、安阳殷墟和北商城以及在陕西和洛阳市发现的西周公国、东周都城遗迹,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均在河洛地区。因此,河洛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性文化,而且是延续约两千年的王都文化,是黄河文明最核心的载体。在这一历史阶段,出现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政权体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家机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出现了比较规范的文字,科学技术、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划时代的青铜文化闻名中外。
在河洛文化周围出现了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等,通过交流、吸纳、融合,给河洛文化注入了活力,在历史的舞台上显得更加活跃。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哲理丰富的《周易风水》等许多不朽之作。影响中原地区几千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学派也如雨后春笋在河洛地区一齐涌向社会,开创了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河洛文化为黄河文明充实了内容,输入了新鲜血液,文明的光芒照亮了亚洲的东方,不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望尘莫及,即使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兴盛时期
黄河文明的兴盛期,是进入封建帝国文明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动着全国科学文化大踏步前进。秦灭六国之战,废封建,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汉承秦制,对这一重大文明创造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推广。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等学说,在历代王朝都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汉学是汉代学者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源远流长,影响很大,他们对经学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后世学者奉为经典。宋代的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东汉首都洛阳市,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历经曹魏、晋朝,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
天象历法、农学、地球科学、医学、水利、机械、建筑、冶炼、陶瓷、酿造、纺织、造纸、活字印刷等科学技术,都创造了历史奇迹;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留传后世的各类史书浩如烟海,记载了古往今来王朝兴替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市,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市,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国际大都市,由此,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这就充分说明黄河文明的确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高度兴盛的黄河文明,其核心的确是在河洛文化范围内。
重要演出
参考资料
官宣!《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正式出炉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央视网.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