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英文名:Small tailed Han sheep)是原产于中国的皮肉兼用型绵羊品种之一。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饲,早熟,生产性能高,裘皮质量高等特点。其经过制后的羊皮可以做成皮草,皮制沙发、鞋子、手套、帽子、手提包等高档用品。经改良的小尾寒羊肉质细嫩,肉味香浓,营养价值高。
小尾寒羊原产地为中国河北省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山东省西南及安徽北部、江苏省北部一带,是由蒙古羊经长时间选育而来。1964年第一次以独立的“小尾寒羊”名称出现在《科学研究年报》上。2014年,其被列入中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
小尾寒羊体型较大,成年公羊体高约91厘米,体重约92千克;成年母羊体高约77厘米,体重约49千克。公羊角大呈螺旋状,母羊大多数无角,部分有角。身体四肢细长,躯体发达,公羊胸深较深,甲高;母羊身躯扁,乳房较大。被毛为白色,四肢和腹部没有绒毛皮,毛形分为三种类型半细毛型,粗毛型和裘毛型。
培育历史
小尾寒羊最早来源于蒙古羊随着牧民放牧迁徙逐渐来到了黄河下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这里有着更多的有利地理条件以及随着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制品和羊毛制品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满足需求劳动人民对迁徙到中原地区的蒙古羊在肉用和裘用方面进行选育,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以前劳动人民用斗羊的取乐的习惯,每年秋收结束后会将优秀的公羊送去比赛经过角斗,将体型大,四肢粗壮、角根粗的公羊选出留做配种。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选育,形成了具有生长速度快、性早熟、抗病性好、耐粗饲、繁殖数量多、遗传稳定、皮毛兼用、肉质鲜美的小尾寒羊。
解放初期学者们将短脂尾的小尾寒羊和长脂尾的大尾寒羊统称寒羊,50年代末才单独提出小尾寒羊,1961年寒羊被编入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养羊学》,1964年的《科学研究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小尾寒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小尾寒羊第一次以独立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
50年代后期到1985年期,小尾寒羊主产区引入大量细毛羊和半细毛羊对当地羊群进行改良这使小尾寒羊的数量锐减,除山东省保种区以外几乎濒临灭绝。根据菏泽市成立的小尾寒羊育种站报告,中国农业部在1980年拨发经费在山东菏泽、济宁市成立保种区进行保种选育,经过连续20多年的选育提高,该地区小尾寒羊的数量有很大发展,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小尾寒羊的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省东部、河北省南部等安徽北部、江苏省北部一带,是中国本土拥有的优秀地方品种,所在主产区为黄河冲击平原,有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等天然条件,年平均气温13度至15度。降水量500至900mm,无霜期160至240天,是小尾寒羊品种形成的重要因素。
形态特征
小尾寒羊成年公畜体斜长约92cm,体高约91cm,体重约92kg;成年母羊体斜长约78cm,体高约77cm,体重约49kg。 公羊角大呈螺旋状,母羊大多数无角部分有角,耳朵大并下垂,头部鼻梁隆起。公羊头部较大脖子短粗,母羊头部较小脖子细长。部分个体眼部和耳根可见黑色或褐色斑。小尾寒羊体型较大,四肢细长前后躯体发达,公羊胸深较深,鬍甲高;母羊身躯扁,乳房较大。小尾寒羊尾部较短属于短脂尾,尾部长度不超过飞结尾下端,有纵沟,尾尖上翘,公羊呈扇形,母羊多为长圆形。小尾寒羊被毛为白色,四肢和腹部没有绒毛皮,毛形分为三种类型半细毛型,粗毛型和裘毛型。
习性特点
小尾寒羊嘴尖,唇薄,齿利,上唇中央有一纵沟,能增加上唇的灵活性便于采食牧草,下颚门齿向外叉有一定倾斜度.可啃食短草,这些生理构造使小尾寒羊可采食的食物种类丰富。小尾寒羊特别喜欢鲜嫩多汁略有苦咸味道的低矮植物,小尾寒羊喜欢吃走草 。专挑各种短草的草叶与草尖 ,边走边吃 。小尾寒羊在自由采食时,采食速度很快一般2个小时就能吃饱,吃饱后小尾寒羊会站立或卧地休息进行反。小尾寒羊喜欢补充盐分,在饲养的过程中可设置盐槽,并放置盐砖供小尾寒羊自行舔食。小尾寒羊有着较强的耐渴能力,且爱干净,被自己踩过的草和其他动物喝过的水,就在饥饿在口渴也不会采食饮用。
小尾寒羊瘤胃比较大,能够很好地适应并消耗粗饲料,不适合大量使用精饲料进行饲养,小尾寒羊的肠道大约是体长的25到30倍,较长的肠道可以让饲料的停留时间更长,消耗更充分,消化吸收率也更高。
小尾寒羊嗅觉灵敏,采食时小尾寒羊通过气味可辩别适合的草料,也可辨别水源的干净程度母畜通过气味,避开污水。母畜还可通过区分气味分辨羊羔是否是自己的羊羔。
小尾寒羊公羊喜好打斗,母羊性情温顺。小尾寒羊行动迟缓、反应较慢,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应激,导致小尾寒羊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妊娠母羊在惊吓后十分容易出现流产现象。此外小尾寒羊体型较大,故不适合攀岩,在放牧的过程中,饲养人员要避免在山区放牧或者长途放牧。小尾寒羊抗病性好、耐受性强、合群,因此适合大规模养殖。
生长繁殖
发情配种
小尾寒羊公羊在4月龄后睾丸开始加速发育,6月龄后可产生正常精子且精子活力强,7至8月即可配种。母羊5至6月龄发情,发情时间在18天左右。发情多聚集在春秋两季,产后40天即可再次配种。在春季3至4月进行配种,生产时间约在8至9月,分娩后的9至10月即可再次配种,次年2至3月分娩,一年可产两胎。
妊娠产仔
母羊配种20天后不再出现发情现象,可初步认定为开始妊娠,小尾寒羊平均妊娠天数在149天。妊娠初期胚胎形成,此阶段妊娠母羊反应较小,妊娠2至3月胎儿形成,触摸腹部与乳房之间可碰触硬块,此阶段母羊营养消耗仍处于正常,采食情况良好,毛色光亮、身体健壮;妊娠4至5月为妊娠后期,胎儿发育速度快,母羊营养消耗极具增加,母羊性情温顺、腹部膨大、窝下陷、乳房变大并伴有行动迟缓。如果该阶段母畜缺乏营养如蛋白质、钙、磷等,或是剧烈运动、挤压腹部、环境突然改变、感染疾病都可导致母畜早产。妊娠后期母羊过胖也会使母羊出现采食减少现象,造成胎儿营养不良。
母羊在分娩前15天腹部明显增大,乳房红润膨胀,阴部红肿松弛;产前2至3天乳头站立,挤压可见少量淡黄色乳汁分泌;产前1天母畜尾部肌肉下陷,并伴有食欲减退、频繁起卧、经常回顾腹部、喜欢趴在墙角、有怒责和鸣叫行为,排尿增加,阴部有粘液排出。分娩前会出现卧地不起、后腿伸直、持续怒责,此时观察阴部羊膜露出,羊水破裂后30分钟内分娩。分娩时羊羔前蹄先出,头部、身体与后肢陆续经过阴部娩出。当第一胎分娩结束后,后续羊羔一般在3至5分钟后陆续分娩,胎衣会在分娩后21小时左右排除。小尾寒羊一般每次可产2至4个羊羔。
正常生产的母羊一般不会出现难产,个别母畜产道较小、体弱、胎位不正会出现难产。在羊水破了后30分钟羊羔未产出的情况下应及时助产。
哺乳育幼
在分娩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即初乳。初乳颜色为淡黄色,质地浓稠,初乳与常乳相比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等更加丰富。能够给予羊羔充足的营养并提高羊羔的免疫力,羊羔在出生后尽早的吃上初乳可以使成活率增加,初生羊羔采食频率在每小时一次。生产母羊在哺乳前期需要大量营养和水分以维持大量泌乳,在哺乳后期羊羔可自行采食后营养需求恢复正常。
羔羊发育
小尾寒羊的羔羊阶段是在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通常是在3.5至4月龄左右,羔羊的生理机能变化速度极快,是一生中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长势可以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该阶段的小尾寒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但因为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差和自身消化系统的发育并不完善,无法进大量食草料以补充营养只能以母乳为主草料为辅,在适应草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消化系统变化对后期成年小尾寒羊的体质也有着较大影响。
饲养用途
小尾寒羊为皮肉兼用型,有着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饲,早熟,生产性能高,裘皮质量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小尾寒羊因产地地域原因不善于爬山,不能很好的适应高寒丘陵山区的放牧式饲养,同时存在前胸肌肉不发达、胁骨开张不够使产肉性能不佳、羊肉颜色偏白口感风味欠佳等缺点。
在肉用方面小尾寒羊发育速度快,产肉量高,作肉羊饲养时6月龄的小尾寒羊最适合屠宰,此时的屠宰率和净肉率高。经改良的小尾寒羊肉质细嫩,肉味香浓,肉中蛋白质丰富,氨基酸种类多样,含量高。赖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尤其丰富,使羊肉质量提高,营养价值极高。
裘用上小尾寒羊胎羔皮,皮张较厚,毛质细腻紧实,毛股清晰,花弯较多且明显,具备倒伏特性。羔羊皮轻盈,面积大。一月龄羔羊皮面积约2552平方厘米,二月龄羔羊皮面积约4366.8平方厘米,六月龄羔羊皮面积可达6101.5平方厘米。小尾寒羊的羔羊皮各项指标都高于正常标准,经过鞣制后可以做成皮草,同样也是皮制沙发的原料还可做成鞋子、手套、帽子、手提包等高档用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
毛用方面小尾寒羊毛纤维,柔软富有弹性,吸水效果好,手感顺滑,保暖性强。小尾寒羊净毛率可达68%,一年可采两次,制作的毛毯、毛毡、羊毛衫等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被收入中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
饲养技术
良种选育
小尾寒羊虽然具有性早熟、全年发情、成长发育速度快、产子数量高、适应气候能力强等众多优点,但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无序繁殖使小尾寒羊的外貌特征不一,个体之间差异明显,产羔数量日益减少,特别作为肉裘兼用品种其产肉性能低,风味欠佳。对此,可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的,断奶重量多的羔羊。选择性状明显的、四季发情,性欲强的、第一胎产羔数量多、三羔以上、初情早、配种早、产乳量大的母羊及后代。选择睾丸大、身体发育好、在炎热或寒冷的季节也能交配受胎的公羊及其后代。优良种羊的繁殖能最大限度恢复小尾寒羊的品种特点并提高小尾寒羊的体积、增加重量、改良肉的品质。
种羊饲养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以供给大量营养的情况下又不过于肥胖,保持强健体况,维持旺盛的性欲以及保证优良的精液品质为主。因为种公羊体积大,运动量也大,对精饲料的需求也高,可添加豆类或谷物类饲料作为种公羊的主要饲料来源。公羊的体质可以影响到配种能力,因此种公羊应该保持充足的运动量,保证常年的放牧活动。配种期种公羊在配种前不可饲喂过饱,不可长时间连续配种。
种母羊的日常管理应该遵守定时定量的饲喂原则,妊娠期前期的母羊饲养人员应该提供其丰富的日粮,妊娠母羊可以进行额外饲喂,妊娠后期的母羊饲养人员应该在中午对其单独饲喂。母羊的运动也很重要,每日要保证母羊进行适当的运动,哺乳期的母羊需密切观察其乳房,避免因乳房堵塞和乳房炎的发生。
在冬季饲养人员应该将早间饲喂延后,晚间饲喂提前。冬季饲养圈舍采用塑料大棚饲养,棚内保持通风,保持一定湿度。棚内应设置饲槽、活动木槽和活动水槽,降低饲料污染浪费,避免饲水冻结和污水。加设补料盆给羊羔和生产母羊补料。
冬季牧场放牧应选择在距离饲养场所较近、朝阳避风的山坳处进行,时间可选择在中午,放牧时长最好在2至3小时,放牧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尾寒羊有足够的日照以及运动,放牧后应进行补饲。
羔羊饲养
羔羊因为自身消化系统的发育并不完善无法进食草料,只能以母乳为主草料为辅,在羊羔十日龄以后可将鲜嫩的青草捆好吊于半空供小羊自由采食。在羊羔十五日龄以后将炒过的精饲料放在盆中供小羊舔食,在此期间可改建羊舍,建立补饲栏并在羊舍内建立小门供羊羔自由出入,小门大小应小于母羊能通过的大小,使母羊无法通过。采用补饲栏喂养可以提升羔羊自身的活动能力,增加养分汲取量,促进其快速生长。
保证羊羔一定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小羊的体质,提高抵抗力、增加体重和适应能力。3周后可与母羊一起放牧,母子同牧时要时走时慢,放牧时要注意训练羔羊听从口令,便于日后管理。羔羊在30日龄以后便可编群放牧,随着羔羊日龄增加放牧时间也要增加。
育肥羊饲养
小尾寒羊淘汰的种公羊、母羊,不做种用的断奶公羔、无繁殖能力的母羔以及部分不可用于繁育的母羊,如直接淘汰,往往价格较低,而经过育肥,即可以增加肉的产量,又可以改善肉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羊只的经济效益。育肥期通常在3个月左右,断奶羔羊可增加到4至5个月。育肥前要对淘汰种公羊、种母羊进行趋使,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和肉的品质,刚断奶的则不用趋使。育肥前还要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育肥期间应减少运动量,降低能量损耗。
疾病防治
小尾寒羊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应该严格的制定消毒制度,定时定点的对羊圈和周围进行消毒杀菌,定期进行仙客来菌蝇鼠蚁的消杀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做好免疫工作,定期接种疫苗,羊羔应该尽早吃初乳,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提升羊羔免疫力预防疾病。
小尾寒羊的蹄壳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变质,造成跛行。蹄叉之间有趾腺被淤泥堵塞后会造成炎症。需经常打扫羊圈保持干燥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体内驱虫,定期进行药浴进行体外驱虫。另外,羔羊期的小尾寒羊抗病能力较差,易导致感染疾病引发死亡,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羔羊的饲养管理。
品系对比
参考资料
共性描述规范.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3-06-18
Report: Ovis aries.ITIS .2023-06-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06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7-29
中国家畜品种志[羊].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3-06-18
大尾寒羊.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3-07-20
湖羊.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