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栖云山

栖云山

栖云山是兰州市榆中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隆山东西两主峰之一,一曰栖云,一曰兴隆。朝阳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海上白云观等殿阁景点。距兰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

清代全真教高道刘一明在栖云山悟道,著有《栖云笔记》,从此栖云山名闻天下。

简介

栖云山因清代高道刘一明而闻名天下。

刘一明(公元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也是继王重阳王常月后的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其所著《会心内集》自述云:年十七(乾隆十五年,1750),身患重病,百药不效。次年赴甘肃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喜遇真人赐方,沉尽除。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在榆中县(今属甘肃省)遇谷老人授以内丹秘诀,遂师之。此后,为求参证,居京师四年,河南省二年,尧都区(今山西临汾市南旧平阳县,为古之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复游汉上,又遇仙留丈人,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始被解释云云。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

他精通内丹、《易》学,兼通医理,撰著有《周易阐真》《悟真阐幽》《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黄帝阴符经》注等,以发挥内丹之道,后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又撰有《道德经会要》、《心经解蕴》、《金丹口诀》、《栖云笔记》,及医书《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沙胀眼科》等行世。

刘一明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性命双修,循序渐进。分丹法为上中下三等,分药物为内外,谓内药生于自身,为元性,外药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并采理学之说,谓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对《周易参同契》《悟真篇》《黄帝阴符经》等的注疏有独到之处,对火候的分别尤称细微,但其说较伍柳一派为隐晦。其内丹学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其《指南针序》以中正之道为"贯通三教之理",谓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他撰《周易阐真》《孔易阐真》,以易学论金丹,以金丹释儒门易学。其《修真辨难》称:"大学中庸,俱身心性命之学,其中有大露天机处,特人不自识耳。至于赞易十传,无非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故其内丹理论中,颇多融合儒释、特别是理学思想的言论。

刘一明道光元年端坐而化后,安放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写了一幅小楷《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以示纪念,他以道家的语言,盛赞刘一明一生对道教理论的阐扬与实践,“同华岳”“并衡岳”,“道气常存于宇宙,慈云普覆于大千”。

后人评价

另有位于饶平县黄岗城北郊约二公里处的栖云山,海拔不详。山上有天然岩洞,宽5米,高1.7米,深5米许,有甘洌清泉从岩洞潺潺流出,四季不竭,遂成胜迹。

参考资料

栖云小镇,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_腾讯新闻.腾讯.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