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竹笋象
一字竹笋象,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e,为象甲科鸟喙象属Otidognathus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中国的陕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安徽、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广东省等省区,越南也有发生。成虫取食笋肉,幼虫在笋内取食,严重危害时,竹笋被害率高达95%,被害竹笋成竹后,虫孔累累,节间缩短,竹材僵硬,成竹不能通梢,群众称其为“烂头竹”。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14.5至21.8mm,雄虫体长12.4至19.6mm;体棱形,雌虫初羽化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雄虫赤黄色。头黑色;复眼椭圆形,黑色;管状喙稍向下弯曲,黑色,雌虫喙长5.4-7.4MM,细长。表面光滑、发亮晶晶雄虫喙长4.4-7.5mm,粗短,有刺状突起,上方有1条沟,沟两侧为2列齿状突起;触角膝状,柄节长约3mm,鞭节7节,末节膨大成靴状,靴底为锈黄色,前胸背板隆起圆球形,正中有1个梭形黑斑,后缘弯曲成弓形;鞘翅目正中各有黑斑1个,前缘近基部1/3处各有黑斑1个,肩角、外角内角黑色。
卵
长椭圆形、稍弯曲,长径3.09mm,短径1.07mm;成虫为害出笋小年夜笋所产的卵个体要小1/3,卵初产为玉白色,不透明,后渐变为乳白色,孵化前下半段透明。
幼虫
初孵化幼虫体长3.1mm,乳白色,体壁柔软,透明,背线白色。3龄后体壁变硬,呈乳黄色,老熟幼虫平均体长20.81mm,黄色;头赤褐色;口器黑色,非常锐利;体多皱褶,气门不明显。幼虫5龄,各龄幼虫壳宽分别为1.0-1.2mm、1.3-1.5mm、2.0-2.3mm、2.8-3.3mm、3.8-4.1mm。体长分别为2.8-3.5mm、4.4-6.5mm、8.3-9.8mm、14.1-17.6mm、20.7-24.8mm。尾部有深黄色的突起,微分为二。
蛹
体长16-22mm,初化蛹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头紧挨于前胸下,前胸背板大,管状喙末端达中、后足间,翅芽达腹5节后缘。
土茧
茧长23.5-27.6mm。泥质,长椭圆形,外壁粗糙,茧壁厚,内壁光滑。一字竹笋象幼虫入土后不再返回地面拖杂草、笋纤维入土,掺于土朝着中,但土茧仍然坚硬。
寄主及为害
一字竹笋象寄主多、为害重。又名一字竹象甲,公据在安吉县竹种园调查及饲养发现,按为害重轻依次排列有:毛金竹、假毛竹、白哺鸡竹、尖头青竹、安吉金竹、浙江淡竹、黄槽毛竹、乌芽竹、建水龙竹、花哺鸡竹等刚竹属46种,唐竹属3个种,苦竹属4个种,南车竹属、箬竹属、茶竹属各1个种,共6个属60余种竹竹笋。成虫在竹笋上啄食笋肉补充营养,被害笋发育为新竹市,竹秆节间缩短、有虫孔和凹陷,材质僵硬、竹材利用率下降;初孵幼虫在竹笋产卵穴中取食,不断将产卵穴扩大变为危害孔洞,有的幼虫在竹笋小枝上取食,将竹笋小枝咬断。虫口密度特大时竹笋被为害致死,一般危害,竹笋生长成竹,造成被害竹虫口累累,竹节节间缩短,竹材僵硬,质量下降,竹林林相破碎,伐竹后竹材利用价值大大下降。在20世纪60年代句容市桂竹林被害,全部断头折梢,没有一株竹高超过1.5M,群众称桂竹为“烂头桂”。在龙游县有约6667亩孟宗竹林被害,产量低,被害毛竹、红哺鸡竹竹笋被害率高达96%以上。2003年浙江龙泉市八都南窖的路边合部堆满被一字竹笋象为害致死的嫩竹,2005年龙泉小梅一处的新竹市全是断头,被害率达100%。
发生规律
浙江省在小径竹林中,一字竹笋象为1年1代,在有出笋大小年夜的毛竹林中,分大年出笋型与出笋小年型,均为2年1代。以成虫越冬,4月底、5月初越冬成虫出土,6月上中旬林是成虫终见。5月上中旬成虫交尾。产孵,卵经3-5天孵化,5月底,6月初幼虫老熟,经10-15天于6月中下旬化蛹,7月羽化成虫越冬。在江苏省与文本分别推迟与提前15-20天。在浙江奉化一字竹笋象危害奉化水竹,由于奉化水竹出笋期在5-6月,故一字竹笋象成虫约5月中下旬出土,其他各地虫态均要相应推迟15-20天。
天敌:成虫有杜鹃、灰胸竹鸡、长尾𫛭红嘴蓝鹊捕食,幼虫常被病原线虫、巴氏蚕白僵菌寄生。
防治方法
营林措施
砍伐老竹,冬季深翻林地,破坏害虫越冬生境,杀死地下越冬成虫。
物理防治
用废塑料袋,当竹笋长到1.5米时,从笋尖套到地,后随着笋的长高,塑料袋何护笋上部不被一字竹笋象为害,防治效果较好。
人工捕捉
利用一字竹笋象假死习性,当成虫出土产卵前,用塑料瓶去底部,将瓶口套在竹竿上,对准竹笋上的成虫,轻轻一扒就掉进瓶里,然后装进塑料袋集中杀灭,减少为害。
化学农药防治
当竹笋长到2M左右时,用50%乙酰甲胺磷乳油,加水1倍,在竹笋基部注人竹腔内2ML,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少,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