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
柳芳,天宝史学家,字仲敷,出生于蒲州河东(今永济市),生卒年不详。他是河东柳氏的后代,曾任唐朝史官。据《旧唐书》记载,柳芳的国史成为了记述唐朝前半期历史的基础,被广泛引用。
人物简介
柳芳,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
史馆中史官修的“国史”,在唐朝高祖时巳开始撰写,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已由史官韦述将唐初到天宝年间的史实加工整理成113卷,柳芳在唐肃宗时但任史官后续写了天宝后期到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的事迹,并连同唐初到天宝年间的事迹,共编成国史130卷。柳芳以后的史官还在继续编写,但再没有人把它整理编定,只是续写而已。在整理编定的天宝国史中,柳芳所撰是最后一个本子。
柳芳在编写国史中,勤于收集史料,并不知疲倦地工作,但由于天宝末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史馆史料散失,同时收集史料的工作又无法正常进行,史料来源缺乏,这样,柳芳对李隆基后期及安史之乱时期的历史主要是根据一些传闻来写的,所以写成后缺漏错误之处很多,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柳芳在李亨朝还担任过拾遗、补阙、员外郎等职,但他在这些任职期间,却兼任史馆工作。
唐肃宗末年,柳芳因事被贬官到黔中(今贵州省地区),当时唐玄宗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也贬迁到那里,他们路上相遇,结伴同行。高力士对他讲了许多开元、天宝时的政治内幕,很多有史料价值,柳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但因他所编写的国史已经上呈了唐肃宗,不便再改动,所以他就用编年体重写了一部《唐历》,共40卷,把高力士提供的史料编写进去。这部《唐历》是柳芳的私人著作,后来李忱认为不错,就让监修国史的宰相崔龟从等写了30卷的《续唐历》。该书接柳芳《唐历》,止于李纯朝。这样,《唐历》和《续唐历》就具备了国史的性质,成为一种编年体的国史。国史实际上成了后来编修正史的半成品,唐以后所修的《旧唐书》、《新唐书》等就是据此为底本改写成的。
柳芳还擅长谱学,曾将李渊武德年间至李豫永泰年间皇室宗枝承系撰成《永泰新谱》20篇。后来唐文宗看过曾赞叹其详尽,并特召柳芳孙柳璟把永泰以后皇室家谱续写完毕。
柳芳贬迁黔中赦免后入朝为右司郎中,后还曾任集贤殿学士,大约终死于该任上。
柳芳是唐朝杰出的史学家,他一生勤于著述,所作颇多。尤其他编定的《国史》,写的《唐历》,为我国正史中的《旧唐书》和《新唐书》的编撰提供了很多可资依据的史料,其功绩不可磨灭。
新唐书本传
柳芳,字仲敷,蒲州河东人。开元末,进士第,由永宁尉直史馆。肃宗诏芳与韦述缀辑吴兢所次国史,会述死,芳绪成之,兴高祖,讫乾元,凡百三十篇。叙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上元中,坐事徙黔中。后历左金吾卫骑曹参军、史馆修撰。然芳笃志论著,不少选忘厌。承寇乱史籍沦缺。芳始时,高力士亦贬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具识本末。时国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为《唐历》四十篇,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为诸儒讥讪。改右司郎中、集贤殿学士,卒。
野史逸闻
柳芳
柳芳尝应进士举,累岁不及第。诣朝士宴,坐客八九人皆朱,亦有赤官。芳最居坐末,又衣服粗故,客咸轻焉。有善相者,众情属之。(之字原阙,据明抄本补)独谓芳曰:"柳子合无兄弟姐妹,无庄田资产,孑然一身,羁旅辛苦甚多。后二年当及第,后禄位不歇。一座之客,寿命官禄,皆不如君。"诸客都不之信。后二年果及第,历校书郎畿尉丞,游索于梁宋间。遇太常博士有阙,工部侍郎韦述知其才,通明谱第,又识古今仪注,遂举之于宰辅,恩敕除太常博士。时同座客,亡者已六七人矣。(出《定命录》)
【译文】
柳芳曾经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好几年都未考中。一次参加朝廷官员的宴会,同座的八九个人,个个都是大权在握的要员,也有的是京城所属及附近各县的地方官。柳芳坐在最后边,而且他穿的是粗布的旧衣服,同座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席上有位擅长看相的人,大家都请他给看相。他只对柳芳说:"柳先生,你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庄田资产。孤孤单单就你一个人,作客在外会有许多的艰辛。过二年该能考中了,以后你的禄位就不能停止了。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寿命还是官禄,全都不如你。"在座的客人都不信他的话。过了二年,柳芳科考果然得中,于是连续担任校书郎,京城辖属县的尉丞,一个人奔走在商丘市、大梁之间。后来,有一次遇到朝中太常博士这一职位空缺,工部侍郎韦述知道柳芳有才学,通晓谱系,还懂得古今的礼仪制度,于是把柳芳荐举给宰相,皇帝颁下诏书,授予柳芳太常博士。这时,当年朝士宴会上的同座客人,已经有六七个人不在人世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