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国瑞

陈国瑞

陈国瑞(1836—1882),字庆云,应城市人,是清末著名军事人物。他早年加入太平军,后来投降清军,参与了对太平军、捻军和苗沛霖集团的镇压。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官至处州镇总兵。然而,因与李昭寿发生纠纷,他在同治十年(1871年)被降职为都司,被遣返回籍。光绪元年(1875年),他因被指控犯法而被流放到黑龙江省,七年后在那里去世。 陈国瑞的早年经历包括加入太平军,但不久后叛变,投靠九江镇总黄开榜。他曾随清军攻陷怀远,开始有了名气。在咸丰十一年,他随袁甲三一起进攻定远县。同治元年,他恢复了陈姓,并因功绩被任命为浙江处州镇总兵,驻扎在正阳关。然而,在同治四年四月,他在与捻军的战斗中受重伤。光绪八年,他因病在黑龙江戍所去世,也有一种说法是被杀害。 陈国瑞的主要作品包括《黄鹤楼联》和《尼山》等。

人物生平

效力清军

陈国瑞,字庆云,应城市人。河南商城大学士周祖培称他为“世侄”。早年参加太平军咸丰九年(1859年)投奔清九江镇总兵黄开榜,被其收为义子,改姓黄。当年,他曾随清军攻陷怀远,颇露锋芒。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又随钦差大臣袁甲三进攻定远县,以守备得技勇巴图鲁称号。同年九月,太平军、捻军由定远围攻凤阳县,陈国瑞随副将吴秀、补用道张学醇等解凤阳之围,升任游击。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捻军进攻扬州市地区,陈国瑞赴援,荆州市将军郭贝尔·都兴阿在奏折中盛称其功,加副将衔。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捻军进攻淮安市地区,漕运总督吴棠袁甲三借将,袁甲三派陈国瑞归吴棠指挥。陈国瑞战于车桥、版、众兴,超副将,加总兵衔。三月,再战于桃源、清河、山阳、宝应等地,又交军机处记名以总兵简放。吴棠倚陈国瑞为长城,如奉骄子,一切顺其所为,增募其众至二三千人。太平天国天长守将陈士明认陈国瑞为义父,投降清代,献出天长,改名陈振邦,随陈国瑞继续与太平军捻军为敌。十月,命赴山东省攻棍、幅各军,归僧格林沁指挥,使陈国瑞之气焰更加嚣张。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攻破长城圩,杀刘兆青等1000余人。清廷谕称记名总兵黄国瑞遇缺先题奏。三月,攻破中村,杀孙化详等。五月,攻州凤凰山,在白莲池诱擒刘双印。七月,完全占领凤凰山,清廷赏给头品顶戴。僧格林沁派陈国瑞赴安徽镇压苗沛霖,陈国瑞请准归宗,不再姓黄。 

镇压沛霖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李昭寿、陈国瑞、詹启纶等部均陆续开往前线,共同对苗沛霖集团展楷镇压。李昭寿派总兵朱元兴带1500人增援临淮,驻扎刘府一带。同治二年七月三十日,清廷发出上谕,指示安徽巡抚唐训方即命朱元兴进攻刘府附近之苗圩,曾国藩即札李昭寿由五河县赴援临淮。同一天,僧格林沁也已派总兵陈国瑞率马、步3000余名由山东邹县开往蒙城县,以解除苗沛霖对蒙城的长期围攻。八月初十日,漕运总督吴棠奏称:“陈国瑞治军严整,兵民服,若使之独当一面,必能迅扫狂氛,可否仰恳天恩饬陈国瑞帮办臣营军务……所有徐、宿、蒙城各军均归节制,责成该员北剿捻匪,南剿苗逆,定能胜任。”慈禧接受了吴棠的建议,发出上谕:“头品顶戴侭先总兵陈国瑞著帮办吴棠军务。”同时,也命吴棠传知陈国瑞“当承恩命,努力自爱,毋稍满假,以期克保令名,长承优眷。陈国瑞率部于八月四日到达蒙城县,袭破红里圩。廿五日,至小涧集会合英翰军攻陷王圩。廿六日,攻破小宋圩。廿八日,攻陷涡北王圩。廿九日,徐州镇总兵詹启纶率劲勇1800名,吉林省黑龙江省马队200名随富明阿由扬州开往临淮。同一天,清廷再发上谕,对镇压苗沛霖集团进行新的布署,谕称:“蒙城一路专归陈国瑞剿办,姚广武等均归调遣。富明阿率王万清等力顾淮北市,并督同陈国瑞力解蒙围后会攻苗逆老巢。、寿各路,曾国藩当饬蒋凝学等归唐训方调遣。淮河南岸,唐训方独任其责。”在南路方面,李昭寿也于九月廿三日由五河卷旗疾趋,乘夜西上,廿七日由长淮卫直进姚家湾,所有剿办一切均咨明唐训方。十月初二日,富明阿奏称李昭寿部出兵已有1000人,请饬李昭寿进攻苗逆老巢,蒋凝学等恢复寿州,唐训方进图怀远,富明阿解除蒙城县之围。慈禧又立即接受了此项建议。初三日至十二日,李昭寿督率朱元兴等破中心渡等数十圩,寿东11圩不战而溃。又攻破距寿州10公里之柏家圩,一时附近苗圩反正者100余处。慈禧命李昭寿攻克寿州之后即进攻上蔡县。在蚌埠市方面,唐训方屡攻不克,掘长困之。十月廿二日,李昭寿派李显爵会攻。苗练守将张士瑞于廿五日愿献出蚌埠,出走怀远。廿六日,李昭寿配合唐训方攻城。张士瑞再作内应,清朝再得怀远。在蒙城方面,富明阿命詹启纶逼近苗垒扎营,与萨尔图·英翰所部联为一气。十月廿四日,僧格林沁到达蒙城县。廿六日,僧格林沁督率陈国瑞、詹启纶、何建鳌傅振邦、英翰、姚广武等发动总攻,苗沛霖暗越长濠,为陈玉成旧部刺杀。苗景开、张建、赵克元逃至双涧集,为副将张从龙擒获。清廷发出上谕:陈国瑞升记名提督,詹启纶遇有提督缺出侭先题奏,补用总兵王万清赏劲勇巴图鲁,李南华升记名总兵,署蒙城知县,贺绪蕃升直隶州知州,赏四品衔。王万清另有赏银1000两。

苗沛霖死后的事情,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李昭寿说寿州、正阳、蔡国颍上县等地,均系他所派之田端书、姚绍珍联络招降,说明豫胜营勇一到立即发献城。僧格林沁根据陈国瑞禀报奏称擒获张建猷、苗景开后,苗景开表示能献出下蔡、寿州,即将张建猷正法。廿九日,宋庆至苗家老巢,苗天庆、苗希林等千余人向下蔡逃去。苗沛霖妻、子均已自尽,逮捕苗姓20余人。宋庆留驻下蔡,派康锦文带苗景开攻寿州。十一月初一日,李万春见苗景开来到即开门迎入。张从龙破童维翰老巢,截杀陈太和等100余人,生擒苗希年父子押往颍上县,令其献城。初三日,李昭寿部大队入寿,杀守门勇丁5名,康锦文等将其逐出,擒获50余人,内有提督蒋立功一名。同一天,李昭寿督兵进攻蔡国,为宋庆击败退去。曾国藩则写信给张渠说:“苗党巨酋不独李万春、朱万隆反复可虑,苗景开、苗春年、李华东等均未就戮,皆系陈镇(即陈国瑞)收留部下,后患正未可测。而邸帅(即僧格林沁)部将宋庆等气焰殊甚,杀李世忠部下提督朱元兴、杜宜魁数人,反以李部攘功争斗为词。”又写信给唐训方说:“朱万隆、李万春两人同系苗逆死党,未便姑容。……宋、康既杀朱、杜,又锁押蒋立功,应不致再有余怒。李昭寿不敢归咎于宋、康,而指名系苗景开所杀,是其善于避实击虚,即有不敢搆难之意。”

十二月二十七日,僧格林沁奏称:颍州绅练程凤三等联名控告吴琪树及其子吴正谊王金奎、朱鑫,另有方金一名,均并诛枭示。陈国瑞逮捕苗姓21名,苗希年已移交唐训方正法。苗妻顺圣太后、子苗连生已交蒙城县正法(。又奏称:苗景开供称由他令李万春、朱万隆出降。李万春供称豫胜营人未戴官帽,他和苗景开不让进城,互相争斗,将豫胜营人杀死,后来才知道内有提督2人。朱万隆供称曾购买磺斤,并正阳厘金接济苗沛霖。邵徵祥供称本为花副将,苗沛霖扣留其全家老小,他遂为苗踞守蒙南蔡圩,战败之后,曾致信张士瑞,劝张撤退蚌埠市,献出怀远,又随官军收得各处城关。方长华供称本为五品蓝翎,为苗沛霖踞守颍上县,闻蒙城已败,遂杀赵玉蚤等献出城池。苗景开、李万春、朱万隆已经正法。邵徵祥系二品大员,张士瑞献怀远后任苏会云逃走,应革职,发黑龙江省严加管束。方长华应革职免议。康锦文带领苗景开收复寿州,于该犯等滋事时不能弹压,应革职交吴棠差遣,以观后效。僧格林沁的这一系列奏请,均得到了慈禧的照准。 

镇压捻军

苗沛霖失败之后,陈国瑞于同治三年(1864年)实授浙江处州镇总兵,驻扎正阳关。太平军、捻军活跃于湖北麻城一带,僧格林沁调陈国瑞前往镇压,他迁延月余不到,僧格林沁将其所部移交郭宝昌管带,并奏准将陈国瑞严加议处。陈坐降三级调用。萨尔图·英翰乔松年禀报陈国瑞率部谋叛,图袭商城,与太平军陈得才部合队。郭宝昌也向僧格林沁密报其谋叛。陈国瑞闻讯,疾驰至僧营,伏地哀诉,愿作前驱。陈屡经恶战,始得免于处分。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僧格林沁败死于山东曹州。陈国瑞所率步勇2500名只留下900余名,陈因身受重伤得以免议。捻军围攻嘉祥县,陈国瑞率部增援,嘉祥解围。当时,淮军刘铭传部已占领济宁市之长沟,陈国瑞既恶刘铭传之得功,又欲夺淮军之洋枪,自率亲兵500人突袭,见淮勇即杀,凡杀数十人,刘铭传闻变亲自指挥反击,陈部兵器粗劣,500人被全歼。陈国瑞跃登民屋,仍被执,置空楼中三日,仅供糜粥,使饥而不至于死。陈向刘哀求,始释之。陈、刘皆禀诉于曾国藩,曾国藩批数千言,指出各地对陈国瑞之评价,毁之者七,誉之者三。漕运总督吴棠河南省布政使苏赓堂、宝应县编修王凯泰灵璧县编修张锡嵘等皆称陈国瑞骁勇绝伦,清江、白莲池、蒙城县等役皆能以少胜众,临阵决谋,多中机宜,亲近名儒,素不好色,不甚贪财,常有出世修行、弃官为僧之志。另有不少人则称陈国瑞忘恩负义。黄开榜曾有收养之恩,且袁甲三欲捉拿陈国瑞正法,又经黄夫妇极力营救始免,陈国瑞反以为仇。陈国瑞在临淮与袁甲三部将屡开明仗,在寿州与李昭寿部下开明仗,在正阳捆缚李显安,抢盐数万包,在汜水与米船口角,特至湖西调2000人与米商开明仗,骚扰百姓,凌辱州县,吸食罂粟,喜怒无常,动辄杀人,不听调度,动称造反,郭宝昌之告变,事非无因。饬令陈国瑞将所部8000人裁至3000以下;一年之内,不准与淮军及英、康等军同扎一处;官衔宜去钦差字样,不准独树一帜。陈国瑞收到此项批牍之后,写了一份复禀。曾国藩认为“情词虽极谦谨而毫无悔过之意”,即奏准撤去陈国瑞帮办军务,革去黄马褂,暂留处州镇戴罪立功。陈国瑞见势不妙,称病请假,将所部交已革按察使张学醇接带,驰赴徐州市,拜谒曾国藩,谨受约束,然后至淮安市。养子陈振邦官至总兵,陈国瑞忽欲杀之,陈振邦求救于吴棠,吴为缓颊。陈国瑞不可,陈振邦走匿漕运总督衙门。陈国瑞再三索之不得,自率亲兵数百驰赴督署掩执,时已二更,署中闻变,急闭大门。陈国瑞督队攻之,守门者叱曰:汝赖漕帅卵翼扶持以有今日,乃敢反耶?陈曰:以子叛父,非反而何?吾捕反父之子,且讨匿反贼之人耳。破大门而入,复破二门,署中人退守宅门,猛攻不克。署中人骂愈厉,陈怒不可忍,以头触门,痰涌气厥,颓然扑地。吴棠命数人之置古庙中,奏称陈国瑞患病疯狂。清廷命押送回籍,其售盐资本提充淮徐兵饷,宝应田产归公,其存银25000两解交官文存储,分年交陈国瑞收领,维持其生计。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陈国瑞呈缴盐本银两,清廷命永广湖北应城县学额4名。同年八月,疆吏张之万谭廷襄等交章论荐,令赴部引见,听候录用。十二月,赏头等侍卫,发山东省巡抚丁宝桢差遣。接着,又改发左宗棠军营差遣。这时,陈国瑞已与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拉上了关系,由奕譞主持的神机营拨给白银30000两,令他招集旧部,镇压捻军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初七日,奕訢、奕譞又奏准陈国瑞部归其指挥,派为神机营管队侍卫,该部称神机营锐勇队,所需军饷、军械由神机营发给,并换给“管带神机营锐勇队头等侍卫”记一颗。于是,同在镇压捻军战场的刘铭传“因陈国瑞为六、七王所倚爱,恐为中伤,浩然回里”,退出了战斗。左宗棠奏称:陈国瑞遣人在保定市至左宗棠营中勾引勇丁,许以每月给银7两5钱,赌博、罂粟不禁,抢夺不禁,左营被勾去勇丁880余名。左宗棠至邯郸市,亲赴陈寓,命陈查禁勾勇、抢夺等事,清交原赃,陈当面答应。左候至半夜,陈并未照办。左部又被截去勇丁、长夫89名,大小洋枪70杆,线枪2杆。战马9匹,骡18头,驴8头,银200余两,子药、军装、器械、米粮难以数计。左发公牍咨催,至初八日,陈复函称白昼必无抢夺之事,连当面答应查交之说也不再承认。次日,左行至磁州,接陈咨呈:查获勇夫2名,并录供粘送,隐以左军不能打仗,减发口粮,故勇丁多逃附陈军。左指出现在前敌诸军如刘松山郭宝昌、程文柄、张曜宋庆郭松林、莫组绅等无不遭陈毒害,畏陈险诈,避之唯恐不及,“其徘徊邯郸市不敢前进,亦自知不为诸军所容耳。”谕旨令陈召二三千人。陈称每月需饷30000两。有谓人数决不止二三千人,“其军不穿号衣,半穿金黄马褂,半穿全红马褂,令人称己为大帅,在顺德区时曾杀伤民团百余人。”清廷下诏解释说:“陈国瑞勇而无私,朝廷素所深悉,……并非宠待优崇,不料该侍卫谬妄至此,……即著仍旧归左宗棠节制,……令其将神机营前给钤记缴回,……侍卫虽系京员,岂可与钦差、督抚平行,……倘或仍前狂妄,即著治以应得之罪。”同年四月初五日,清廷因陈国瑞部调往山西省陕西省交界一带,距左宗棠较远,命陈部暂归署山西巡抚郑敦谨调遣。闰四月初二日,郑敦谨奏称:陈国瑞于四月廿二日咨称拟率部至天津市剿捻。同月初十日,奕訢、奕譞等奏称:本月初九日接陈国瑞禀,称于初四日至临清,愿与萨尔图·英翰合力剿贼。七月初十日,西捻军失败,陈国瑞得赏还黄马褂、花翎、勇号,开复总兵,记名提督,仍赏给云骑尉世职。不久之后,陈国瑞部2000人由英翰带至安徽,予以遣散。 

死于关外

陈国瑞称病告归,侨居扬州之宜园。同治八年(1869年),奉命回神机营,道出天津。翌年发生天津教案。陈国瑞与奕譞支持反对洋教。群众将焚教堂,崇厚遣人拆浮桥以阻其前进,陈国瑞命将浮桥搭上,使群众顺利通过。外国胁以兵威,要求以天津市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及陈国瑞抵命。陈国瑞得到奕譞的全力护持,直隶总督曾国藩多方敷衍,陈由奕譞派员伴送至天津,由曾讯供后令原派之员将陈伴送回京。然后,曾国藩奏称陈国瑞亲供与天津教案并无干涉,就算了事。“赖朝廷加恩保全,令仍回扬州市治病”。

同治十年(187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来信及马领事来文,称陈国瑞在扬州分散银钱,刊刻《辟邪实录》,怂匪徒进攻洋人。曾国藩认为陈国瑞粗气未除,性喜多事,宜劝其早离扬州,至少“亦宜杜门谢客,闭口不谈洋务,乃为自全之道。”后查无其事,遂不了了之。接着,李昭寿又至扬州。先是,同治元年陈国瑞在高良涧曾劫去李昭寿之船物,二年在寿州曾截杀李之部将,三年在怀远曾劫留李之盐船、马鞍及衣。此次,陈又硬要李之戏班到处送演,并加以扣留,还强索李之山石。旧仇新恨,李遂率众拖扭陈上船,并把头发揪落一绺,还逼写家信,勒取财物。经曾国藩奏准,李昭寿革职,陈国瑞降为都司,均勒令返回原籍。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说:“陈借此远徙,外人称快。……威使(案:即英国公使威妥玛)前来津时亦谓陈国瑞在扬可虑。”曾国藩在答复李鸿章的信中则称李昭寿已经回籍,“陈国瑞则徘徊淮扬外县,尚无回籍之意。能否保全末路殊不可知。”

詹启纶杀胡士礼,光绪元年(1875年),经审讯,詹启纶供称陈国瑞曾带领多人将其家中金银等物抄抢,陈还曾向他勒派会馆捐资,未遂,乃挟嫌唆使胡士礼服毒陷害。清廷以陈国瑞系勒令回籍交地方管束之员,却仍在扬州市进行不法活动,决定将他发往黑龙江省当差。数年后,有人建议起用,李鸿章称其性情未改,精力已衰,遂不复用。光绪八年(1882年),病死于黑龙江戍所。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杀身死的。给事中邓承修山东巡抚福润,安徽巡抚沈秉成,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奏陈战功,清廷允准复其原官,并于立功处所建专祠。

人物评价

陈国瑞是流氓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清朝在他可以充当鹰犬的时候,不惜以高官厚禄加以拢络,等到他对清政府造成麻烦的时候,就弃之若敝履。他没有好下场也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的。

研究书目

清史稿

参考资料

清史稿.豆瓣读书.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