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亚述

亚述

亚述(英文:Assyria)是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605年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国家。亚述前后存续时间共计2000余年,大致可分为古亚述或早期亚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世纪),中期亚述(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605年)。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土著苏巴列亚人与迁徙而来的塞姆人逐渐融合,形成了亚述人。亚述人逐渐聚集交通要道苏巴尔图,形成早期的亚述王朝。在前萨尔贡时期(公元前2370 年以前),亚述存在过17位王,并先后受制于阿卡德帝国和新苏美尔帝国。约公元前2025年,普祖尔阿舒尔一世建立了新的王朝,该王朝经历了9任国王,持续了216年。沙希姆亚达德一世上台后,征服了马里帝国,亚述势力一度扩张到地中海东岸一带。之后,亚述臣服于巴比伦国,直至汉漠拉比政权崩溃。公元前15世纪中期,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米坦尼国攻陷了亚述都城,早期亚述时代结束。

公元前14世纪左右,在亚述王阿淑尔乌巴里特一世的领导下,亚述摆脱了米坦尼的控制,恢复独立,进入中期亚述时代。此后,亚述王恩利尔尼拉里、阿达德尼拉里一世、沙尔马纳赛尔一世、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等,先后率领亚述军队进攻巴比伦、叙利亚、米坦尼等国,并取得成功,相继吞并了哈尼加尔巴特王国和巴比伦尼亚、腓尼基等地区和城市,疆域范围不断扩大。亚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死后,国家陷入内战,亚述国势衰微,领土面积缩小。公元前11世纪左右,亚述遭到阿拉美亚人毁灭性的袭击,中亚述时期结束。

公元前9世纪前后,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二世趁周边国家衰落之际,趁机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最终控制了整个喀布尔河流域,使亚述重新复兴。之后继任的亚述王不断开疆拓土,先后降服了那伊里国、巴比伦国、叙利亚乌拉尔图王国以色列埃及等国。到阿淑尔巴尼拔执政时,亚述帝国的疆域面积几乎囊括了古代西亚和北非的文明发达地区。公元前616年,新巴比伦国与米底国结成的反亚述同盟攻入亚述本土,占领了卡尔胡。两年后,米底又攻下亚述城并洗劫一空。公元前612年,联军占领了尼尼微城,亚述王辛沙尔伊什库恩自焚于宫廷中。皇室成员阿淑尔乌巴里特二世率军冲出重围,在哈兰城自封为亚述王。公元前605年,阿淑尔乌巴里特二世被新巴比伦王国军队打败。至此,亚述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历史上消失。

公元前7世纪中期,亚述疆域范围东接伊朗,西达地中海东岸和埃及,北起南高加索,南濒波斯湾。早期亚述的政治机构由罗马元老院、伊沙库·阿舒尔和名年官里模组成。元老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期亚述时,国王脱离元老院的控制,权力日益增强;亚述帝国时期,中央政权掌握在国王的手中,国王集军事、司法、行政、财政和神权于一身。亚述贯彻宗法家族制,强调父权制至上的原则。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时期均存在社会阶级的划分,特权阶级和特定人士享有赋税豁免政策。亚述货币以黄金、白银和黑铅为主,且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发达。亚述的文字是简化后的楔形文字。亚述自创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整理并保留下许多国外的文学作品,如成为犹太教经典《圣经》中诺亚方舟故事来源的《吉尔加美什史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亚述的浮雕造型艺术被誉为“亚述人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独创的成就”,对西亚诸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伊斯兰教的建筑造型艺术。亚述的科学吸收了巴比伦的科学成就,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方面卓有成就,其所创制了“星期”的历制,至今仍在使用。

名称由来

亚述王朝的名称来源于其都城亚述城的名字(Assyria)。在古代文献中,亚述王国、亚述城市和亚述的主神、国家和城市的保护神都是同一个名字,即 Ashsur或Ash-shur。为避免名称混乱,西方学者通常用罗马化的名称Assyria 称呼亚述国家,把亚述城称为Assur,把城市和国家的主神称为Ashur。

历史沿革

早期亚述时代

先王时代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处于交通要道之上。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苏巴列亚人(自称为胡里特人)。约公元前3000年代左右,塞姆人(闪族)从沙漠湾迁徙至此。之后,两个民族开始融合,出现了亚述人。亚述人逐渐聚集到交通要道苏巴尔图(Subartu),形成了早期的亚述中心,并逐渐发展建立了早期的亚述王朝。根据在霍尔萨巴德(Khorsabad)出土的《亚述王表》(ThAssyrian King List)记载,在前萨尔贡时期(即公元前2370 年以前),亚述存在过17位王,他们被描述为“居住在帐篷里的人”。阿卡德帝国的萨尔贡大帝统治时期,亚述成为阿卡德帝国的一部分。到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它又成为新苏美尔帝国的一部分。

普祖尔王朝时代

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9世纪,亚述逐渐发展成一个联邦国家,控制了卡尼什城(Kanesh)等地。亚述通过与小亚细亚地区的商业贸易,使财富得到了快速的积累,其国力迅速攀升。大约公元前2025年,普祖尔阿舒尔一世(Puzur-Ashur I)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他也是亚述统治者中第一个使用阿卡德语名字的人。新王朝持续了216年。普祖尔阿舒尔一世之后,其子沙里姆阿赫(Shalim-ahum)即位。根据出土铭文证实,沙里姆阿赫是亚述最早独立自主的统治者。约公元前2008年左右,其子伊鲁舒玛(Iushuma)继承父位,之后他率军成功攻入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巴比伦尼亚地区,攫取了靠近埃兰边界的德尔城。

在伊路舒玛的儿子埃瑞舒姆一世 (Erishum I)统治时期,继承了父亲的免税政策,并鼓励发展对外商业殖民,先后建立了卡尼什和哈图沙(Hattusa)等超18个商业殖民地。伊里舒姆一世还颁布法令,规范商业贸易,又对土地使用权作了规定。伊里舒姆一世的儿子伊库努姆(Ikunum)统治期间,加固了亚述城的防御工事,并积极发展在小亚细亚半岛的殖民地建设。

公元前1920年,萨尔贡一世(Sargon I)即位,他继续加固亚述城的防御工事和维护在小亚的亚述商业殖民地。在他统治时期,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姆在巴比伦建立了政权。萨尔贡一世之后,亚述先后经历了普祖尔阿舒尔二世(Puzur-Ashur Ⅱ)、纳拉姆辛(Naram-Sin)和埃瑞舒姆二世 (Erishum Ⅱ)的统治时期。在伊里舒姆二世统治不久,即被沙希姆亚达德一世(Shamshi-Adad I)推翻。

沙希姆王朝时代

沙希姆亚达德一世上台后,模仿巴比伦的专制君主政体,加强个人专制统治;他还抛弃了“伊沙库”的称号,自称为“宇宙之王”。沙希姆亚达德一世时期的亚述,形成了一套官僚体系,各地的神庙经济也收归于王室的统一管理之下。在军事上,亚述先征服了马里王国,沙希姆亚达德一世的儿子雅苏玛-阿达德(Yasmah-Adad)成为了马里王;后又在大肆扩张中侵占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据点,迫使周围国家和部族向亚述称臣纳贡,亚述的势力一度扩张到地中海东岸一带。

沙希姆亚达德一世去世后,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法典立刻进攻亚述,逐走了雅苏玛-阿达德,恢复了马里旧王室的统治。沙希姆亚达德一世的继承人伊施麦达甘一世(Ishme-Dagan I)无力抵挡汉漠拉比的攻势,后继的三位亚述国王都臣服于汉漠拉比及其继承人。

阿达西王朝时代

汉漠拉比政权崩溃后,巴比伦王国迅速解体,逐渐失去了对亚述的控制。约公元前1732年,亚述摄政王普祖尔辛废黜了亚述王阿辛努姆,扶持阿舒尔-杜古尔(Ashur-dugul)登上了亚述王位。在不久后的内乱中,阿舒尔杜古尔又被阿淑尔阿普拉伊迪(Ashur-apla-idi)废黜。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亚述先后有四位王继位,平均在位时间不足2年。

约公元前1726年,阿达西(Adasi)继位后,才彻底平息了亚述国内的斗争。在阿达西之后的十余任亚述王统治的时期里,亚述王国相对强大和稳定,没有受到相邻的外敌侵袭。

早期亚述的结束

约公元前16世纪末,巴比伦崩溃,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新兴国家米坦尼趁机崛起,并征服了叙利亚北部地区。公元前15世纪中期,米坦尼进入强盛时期,米坦尼沙乌沙塔尔(Shaushtatar)王率军攻陷了亚述都城,亚述因此臣服于米坦尼。

中期亚述时代

脱离控制

公元前15世纪,米坦尼王国遭到喜特人的不断打击,逐渐丧失了霸主地位。亚述王阿淑尔乌巴里特一世(Ashur-Uballit I)趁机交好于埃及和巴比伦,以图东山再起。公元前1350年左右,在米坦尼被喜特国王苏庇路里乌玛打败后,阿淑尔乌巴里特与赫梯联姻,攻打米坦尼,并最终彻底摆脱了米坦尼的控制,恢复了独立,还吞并了米坦尼位于亚述城以西、以北的肥沃农田。

阿淑尔乌巴里特一世(Ashur-Uballit I)去世后,恩利尔尼拉里(Enlil-nirari)继位,随即引发了亚述与巴比伦之间的战争,亚述不仅打败了巴比伦,还夺走了巴比伦的部分土地;其子阿里克登伊里(Arik-den-ili)即位后,成功地将亚述的疆域扩张到扎格罗斯山脉以东,并征服了叙利亚的闪族游牧部落;阿里克登伊里的儿子阿达德尼拉里一世(Adad-nirari I)击败了米坦尼王沙特图阿拉一世 (Shattuara I),使其向亚述臣服;阿达德尼拉里一世的儿子沙尔马纳赛尔一世(Shalmaneser I)则最终打败了米坦尼,将其属国哈尼加尔巴特王国并入为亚述的一个行省。沙尔马纳赛尔一世还穿过米坦尼全境,占据了东方进入叙利亚的交通枢纽卡尔凯美什

王室内乱

公元前十三世纪后半叶,继位亚述王的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Tukulti-Ninurta I)继续对西部和北部的征战。他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将巴比伦尼亚地区纳入了亚述的统治之下,并在当地建立亚述的管理者队伍和布防军队,开始实施亚述对巴比伦长达7年的统治。之后,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停止了对外征战。不久后,亚述国内开始内乱: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被儿子阿淑尔那丁阿普利(Ashur-Nadin-apli)杀害,亚述的统治权曾一度落入到行省总督手中。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的另一个儿子恩利尔库都瑞乌苏尔(Enlil-Kudur-usur)利用反巴比伦的政变,攫取了王位。

公元前1192年,尼努尔塔阿匹尔埃库尔(Ninurta-apal-Ekur)登上亚述王位,在他统治时期,亚述虽然保持着名义上的独立,但其领土面积却降到了最低点,只保有亚述最初的故土。直至另一位亚述王阿淑尔瑞什伊什(Ashur-Resh-Ishi)继位后,亚述才再一次获得独立。

阿淑尔丹一世(Ashur-dan I)继位时,亚述国内政局已趋于稳定,他趁加喜特巴比伦王朝衰落之机,趁机占领了巴比伦尼亚北部,缴获了大量战利品。而埃兰国也趁亚述和巴比伦战争时,夺取了亚述城市阿拉普哈。阿淑尔丹一世去世后,亚述再一次经历了王室内讧。阿淑尔瑞沙伊什一世(Ashur-resha-ishi I)继位时,西亚强权只剩下亚述和巴比伦。为阿拉米地区,亚述和巴比伦经过数次战斗,最终击败了巴比伦,吞并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古提人的领地和扎格罗斯山脉加喜特人的领地。

中期的扩张

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十一世纪初,亚述王阿淑尔瑞什伊什之子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Tiglath-pileser I )登上王位时,周边国家的威胁已不复存在,于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把战争引向了国外。他赶走了企图侵占幼发拉底河流域上游的亚述领土的弗里吉亚人,占领了科马基尼王国、西里西亚王国和卡帕多西亚王国,又将赫梯势力赶出了马拉蒂亚东北部的苏巴尔图地区,还在乌拉尔图王国,接受了马拉蒂亚的投降。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统治的第15年,亚述再次攻打科马基尼国西里西亚国和卡帕托西亚王国,并征服了腓尼基城市西顿和阿尔瓦德等城市。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还两次入侵巴比伦,使其依附于亚述。

中期亚述的结束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死后,其两个儿子阿沙利德阿帕尔埃库尔二世(Asharid-ApalEkur Ⅱ)和阿淑尔贝尔卡拉(Ashur-Bel-Kala)先后接任王位,但都因内部反叛而下台。在期间的近一个半世纪的里,亚述国势衰微,领土面积缩小,只剩下亚述城和尼尼微等地区。

而这一时期,原居住于幼发拉底河东岸、后被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赶到西岸去的塞姆族游牧部落阿拉美亚人相继在亚述西部、南部和东部崛起,并大批返回美索不达米亚,对亚述发动了毁灭性的袭击。亚述不仅丧失了过去侵占的土地,而且本国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公元前11世纪末,中亚述时期结束。

亚述帝国时期

重新崛起

公元前9世纪前后,亚述周边的埃及、喜特、巴比伦等国都已衰落,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等则处于纷争之中,其余国家势力也不能与亚述相提并论,于是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二世 (Adad-nirari Ⅱ)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先赶走了贾贝尔·哈姆林(Jebel Hamrin)地区的巴比伦人,攫取了重要的军事驻防城阿拉普哈城;又出兵底格里斯河以西诸省份,迫使当地的阿拉米人部落屈服,并向亚述纳贡;阿达德尼拉里二世收回了幼发拉底河中游原为亚述的城镇、打败了尼斯宾地区(Nisibin)的泰曼尼特人、占领了古扎纳,最终控制了整个喀布尔河流域。

在阿达德尼拉里二世的儿子、继任者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二世(Tukulti-Ninurta )统治期间的前期,亚述降服了那伊里国,又趁巴比伦虚弱时,获得了对杜尔·库里加尔祖遗址 (Dur-Kurigalzu)和西帕尔城的控制权,并洗劫了小亚细亚半岛的穆什库。

公元前883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Ashurnasirpal Ⅱ)成为亚述王,在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并取得胜利,迫使阿拉美亚的小国臣服纳贡,并将整个两河流域都置于亚述的统治之下。阿淑尔那西尔帕二世将亚述城、尼尼微(遗址在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底格里斯河东岸)作为首都外,又在卡拉赫(在亚述城以北、尼尼微以南,今尼姆鲁德)建设新都,在豪华的宫殿里并绘制浮雕,用以歌颂和赞美国王远征的胜利。

阿淑尔那西尔帕二去世后,其子孙继续执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其子萨尔玛那沙尔三世(Shalmaneser Ⅲ)在执政的三十五年间就曾发动了三十二次远征,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对叙利亚巴比伦乌拉尔图王国的战争,并最终于公元前841年,占领了叙利亚,同时迫使以色列等国臣服。在与巴比伦战争的同时,萨尔玛那沙尔三世还发动了对北方乌拉尔图的战争,但并未能征服该国。公元前9世纪末叶,乌拉尔图成为了亚述的劲敌,取代了亚述在西亚的优势地位,并切断了亚述同叙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地区的联系和商业贸易往来。亚述在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的同时,国家内部也动乱不断,原征服的国家也在逐渐脱离亚述的控制,亚述帝国的国力大为削弱,此后几十年,亚述暂时停止了对外扩张。

扩张战争

公元前745年,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 Ⅲ)继位后,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军事和行政改革,使亚述帝国从一度衰弱转向强盛,之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随即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公元前743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发动对乌拉尔图王国的战争,并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基斯坦、哈普尔城之间的康马汗地区一次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致使乌拉尔图国王萨尔杜里弃城而逃,幼发拉底河沿岸地区成为亚述帝国的领地。公元前735年,亚述军队再次入侵乌拉尔图的本土,尽管此次战役以失败告终,但亚述凭借该战役,重新恢复了在西亚的优势地位。公元前734年至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进行一系列西征,成功恢复了对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的统治。之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不又挥戈南下,向巴比伦进攻。在反戈的巴比伦祭司集团的帮助之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于公元前729年攻占巴比伦城。此时亚述征服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势力又一次延伸到波斯湾沿岸。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自封为巴比伦王。

公元前727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儿子萨尔玛那沙尔五世(Shalmaneser V)继承王位。在当政的五年间,他曾两次率兵西征,打败腓尼基城邦推罗并击败了它的同盟者以色列。萨尔玛那沙尔五世在国内取消亚述城、巴比伦等城市所拥有的招兵、捐税方面的特权,因此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富贾和祭司们的利益,遭到这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在一次官廷政变中,萨尔玛那沙尔五世被推翻,贵族们把他的异母兄弟萨尔贡二世(Sargon Ⅱ)推上了王位。

萨尔贡二世登基时,南部原臣属于亚述的巴比伦、北方的乌拉尔图王国和西方的叙利亚等国,均发动了反亚述的起义。萨尔贡二世镇压了叙利亚地区的起义,攻陷撒玛利亚,摧毁了以色列王国,并将其国土并入亚述版图;接着打败了推罗、伽萨以及援助伽萨的埃及军队,并迫使埃及法老和阿拉伯萨贝亚诸部落的女王向他缴纳贡物;公元前714年,萨尔贡二世征伐乌拉尔图,打败了乌拉尔图国王鲁萨一世的军队,攻占了乌拉尔图城市穆萨希尔,并将其抢掠一空;公元前710年,萨尔贡二世兵分两路,征伐巴比伦,并大败巴比伦军队。在萨尔贡二世执政期间,不仅在被征服的地区,包括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也承认亚述的帝国地位,并向它纳贡。

萨尔贡二世死后,其子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袭位。辛那赫里布在执政期间,主要对付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反亚述起义。公元前680年,辛那赫里布在一次宫延政变中被杀死。辛那赫里布的儿子阿萨尔哈东(Esarhaddon)登上王位后,继续发动对外战争。叙利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常常在埃及支持下发生反亚述起义,因此,阿萨尔哈东把埃及当成主要敌人,同埃及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公元前671年,阿萨尔哈东率军攻陷了孟斐斯,取得了“下埃及、上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王”的尊号,埃及从此每年向亚述缴纳黄金一百八十公斤和白银九吨。

阿淑尔巴尼拔(Ashurbanipal)继承亚述王位后,曾多次派遣军队征伐埃及并深入到尼罗河上游,占领并洗劫了埃及古都底比斯。经过历代国王的向外侵略扩张,亚述帝国到阿淑尔巴尼拔执政的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60年),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几乎囊括了古代西亚和北非的文明发达地区。

帝国灭亡

阿淑尔巴尼拔执政的后期,埃及一个省的统治者普萨姆提赫与小亚细亚半岛吕底亚国王古顾结成了同盟,普萨姆提赫夺取了埃及法老的王位,并消灭了亚述在埃及的驻防军;与此同时,吕底亚、叙利亚、腓尼基也相继脱离亚述。

阿淑尔巴尼拔去世后,亚述帝国陷入长期内战。阿淑尔巴尼拔的儿子阿淑尔伊提尔依拉尼(Ashur-etil-ilani)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推翻,亚述将军辛舒姆利什尔(Sin-shumu-lishir)登上亚述王位,同时宣布为巴比伦王。辛舒姆利什尔继位的同年,遭到阿淑尔巴尼拔的另一个儿子辛沙尔伊什库恩(Sin-shar-ishkun)的讨伐,并被赶下台。

亚述内战直接导致了巴比伦的反叛,亚述殖民地纷纷停止向亚述进贡。公元前620年,迦勒底人攻占了巴比伦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也称迦勒底王国),并与伊朗高原上的新兴国家米底结成反亚述同盟,共同对抗亚述。公元前616年,反亚述同盟攻入亚述本土,占领了卡尔忽。公元前614年,米底攻下亚述城并洗劫一空。公元前612年,米底与新巴比伦军队在底格里斯河会师,他们引水入城,淹没城区,最终占领了尼尼微城。亚述贵族全部被杀,辛沙尔伊什库恩则自焚于宫廷中。

在尼尼微城保卫战中,一部分亚述军队在阿淑尔乌巴里特二世(Ashur-uballit II)的率领下冲出重围,占领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哈兰城,并自封为亚述王。公元前605年,亚述军队与巴比伦军队在卡尔凯米什发生激战,并被打败。至此,亚述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历史上消失了。亚述帝国灭亡后,其领地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瓜分。

疆域

早期亚述的疆域变化

早期亚述是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公元前二十世纪,亚述的最高统治者伊路舒马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和底格里斯河以东的一些地区。沙希姆亚达德一世继位后,将亚述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向西直达地中海东岸。

中期亚述的疆域变化

中期亚述时,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占领了从哈兰到卡尔海美士的广大地区;公元前十三世纪后半叶,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又大大扩张了亚述的领域。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十一世纪初,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将亚述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叙利亚和腓尼基。

亚述帝国的疆域变化

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登上王位后,控制了整个两河流域。公元前841年,萨尔玛那沙尔三世占领了叙利亚,迫使以色列等国臣服,亚述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波斯湾沿岸。萨尔贡二世时,亚述完全占领了从小亚细亚边界到阿拉伯埃及边境的整个叙利亚地区。到阿淑尔巴尼拔执政的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60年),亚述疆域范围发展到了顶峰:东接伊朗,西达地中海东岸和埃及,北起南高加索,南濒波斯湾。

亚述都城

亚述城曾是早期亚述时代的宗教首都和中期亚述时代的首都。新亚述帝国时期,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将帝国的都城从亚述城迁移到卡尔胡;萨尔贡二世又从卡尔胡迁到杜尔·沙鲁金,辛那赫里布又将首都从杜尔·沙鲁金迁移到尼尼微。作为行政中心的尼尼微长期是亚述首都,但亚述城仍是帝国宗教中心。

人口与民族

人口

中期亚述时期,尼尼微的人口约为3.3万人,而在新亚述末期,该城市人口则多达12万人。

亚述王室铭文中,列举了新亚述帝国强制迁移的被征服地区居民的数量:从阿淑尔丹二世到阿淑尔巴尼拔,亚述共强制移民157 次,有记载的43次移民总数为1210928人,每次移民的平均数为2.8万人。据此推算,在新亚述帝国时期,亚述移民的总数约为440万;根据中亚述时期“亚述之地”的人口大致在150万,推算新亚述帝国时期,亚述本土和迁移到亚述的被征服地区居民与俘虏的总数应该不少于6、700万。

民族及后代发展

古亚述时期的亚述人主要由闪米特人和非闪米特人组成。闪米特人主要来自于南面,包括巴比伦和阿卡德地区;非闪米特人主要来自于西面而来,包括赫梯人。

亚述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亚述民族被消灭,亚述人的后代仍然在原来的地方繁衍生息,并逐渐与阿拉美亚人融合起来。目前,全世界约有300多万至500万的亚述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部分地区,其中最多的是伊拉克北部亚述人的祖居地。

内政

行政制度

中央行政

古亚述的政治机构由元老院、伊沙库·阿舒尔(issiak Assur)和名年官里模(Limmu)三部分组成。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城邦一切重大事务均由元老院决定和处理。首席元老称为伊沙库·阿舒尔,意为“阿舒尔神的管家”,是城邦最高统治者、最高祭司,负责掌管宗教、公共建设和召集元老院会议,战时则为军队统帅;伊沙库由元老院选举产生,权力受到元老院的制约和限制。里模是亚述的名年官,由元老院抽签产生,亚述的里模均来自某特定的社会集团,如名声显赫家族的成年男子或元老院成员。古亚述的另一个重要的官职名“乌库鲁”(Ukuru),主要负责土地、司法和行政事务,有时也会兼任伊沙库一职。

中期亚述时,国王的权力增强,是首席祭司,也是军事首领。名年官和罗马元老院已失去了实际作用,只图有形式。

亚述帝国时期,国家建立起一整套官僚统治机构。帝国的中央政权掌握在以奴隶主阶级为代表的国王的手中,国王集军事、司法、行政、财政和神权于一身。国王之下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协助国王治理国家。阿萨尔哈东时期,亚述的官职有150多种;阿淑尔巴尼拔时期,仅文官人数就达10万之众。国家事务的各个部门均由国王任命的具有特别官衔的专门长官管理,每个长官之下又有大批低级官吏和书吏。由于国家的全部管理制度都服务于国王对外侵略的政策,因此,亚述帝国的民政官职和军事官职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而且文武官职均由军事贵族担任。亚述的官员中,级别最高的包括军事领袖、宰相和司库或财政官,而一名官员的职位可以兼具行政职能、军事职能和宗教职能。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官职为吐尔塔努(Turtanu),意为“将军”;财务官仅次于将军官职,主要负责征收赋税。此外还有辅佐国王的各种大臣,如名为苏卡鲁·达努(Sukal-ludannu)的大臣、名为阿巴拉库(Aabaraku)的监督官、名为纳吉尔·埃卡利(Nagirekalli)的传令官和名为拉沙克(Rabshage)的持杯者等。

地方行政

亚述帝国时,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仿效巴比伦尼亚乌拉尔图王国的行政体制,把总督区改为行省,由国王任命省长代替原来的总督;行省以下设若干地区和市。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为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将全国原有的20个行省增加到了25个,省长负责维护本州的社会秩序、征收赋税、管理兵员输送及劳役等事务,享有该州的政权、兵权和财权。

移民管理政策

亚述早期的对外征讨是以劫掠为主要目的,因此亚述军队每到一地,便疯狂地烧杀抢掠;亚述帝国时,对外征伐的目的转变为掠夺当地人民,成为亚述国的奴隶,因此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执政时,对被征服地区的居民的屠杀相对减少,转而采取将大部分居民强行迁徙异地的政策,并强迫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其它劳动。据统治,在亚述帝国统治的三个世纪里,迁移的人口约为440万。

在对于被征服的国家和地区,亚述帝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第一种是将被征服的地区直接并入帝国版图,成为一个行省,由国王委派总督进行治理,如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叙利亚等地;第二种是保留占领区原有的统治者和地方政权,要求他们完全服从亚述王的命令,强迫他们按时缴纳贡物,如腓尼基、以色列埃及等地区;第三种是要挟对方同亚述结成“联盟”,允许保留自己的国王、法律和法庭,可享受部分免纳赋税和免除徭役及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的待遇,如巴比伦。三种方式尽管有所不同,但在这些被征服地区,亚述都保持着自己的统治地位,并派驻大量军队,依靠武力和采取高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社会制度

社会阶级

中期亚述的社会阶级由奴隶主(包括贵族和大工商业者)、公社成员(包括自由小农和农奴)和奴隶(包括战俘和债务奴隶)三部分构成。

亚述帝国的国民分为贵族、工商业者、自由民、农奴和奴隶五个阶级。国王、祭司阶级和大工商业者是亚述帝国军事扩张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不但在对外扩张中获取了大量财富、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隶,而且还享受免除赋税和徭役的特权。奴隶主集团除了靠剥削获得收入外,还占有所管理地区的一部分捐税作为薪俸。亚述上层奴隶主在帝国内各个地区拥有大量地产,由束缚在土地上的奴隶耕种。祭司阶级也拥有大量地产和奴隶。农奴和自由民须承担国家的各种义务和缴纳各种捐税。不是特权城市的自由公民的小手工业者和商人也必须承担各种义务和缴纳捐税。

宗法家族制

宗法家族制是存在于中期亚述的社会制度之一,以父权制至上为基准。在中期亚述,一般的家庭多为一夫多妻的父权制大家庭,男性家长对妻妾及子女享有主要权力:儿童和奴隶是父亲的私有财产,可以用来偿还债务。妻子是购买的,其地位和奴隶的地位相当;丈夫拥有殴打妻子、甚至杀妻的权力;丈夫去世后,妻子转归丈夫的兄弟或父亲或继子;只有在夫家没有10岁以上的男子的情况下,妻子才能成为寡妇,享有比女奴稍高的权利。

经济制度

奴隶制

在亚述,居统治地位的是奴隶主阶级,奴隶主对奴隶及其家室与财产有充分的占有权。奴隶主可以整户的方式,自由出卖奴隶;如奴隶主出卖土地,则需连同附着于土地的奴隶一起出卖。奴隶主还可以以奴隶作为借债的抵押品,如被抵押的奴隶逃走或死亡,奴隶主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王国内属于国王所有的王室奴隶,由国王分给每户一小块土地,由他们自行耕种;而奴隶必须用粮草、牲畜缴纳赋税,并从事各种劳役。被国王赏赐给神庙、贵族、官员以至士兵等大大小小奴隶主的奴隶,大多数从事农业劳动。

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存在于中期亚述时期。农村公社拥有自己的土地,其土地由份地、家族耕地和公有土地三部分构成。公社成员有权使用公有土地。土地可自由买卖,但买卖契约需要公社批准,并在国王的监督下签订。农村公社有承担服役和缴纳实物地租的义务。公社首领和长老负责征收赋税、派发徭役。

赋税豁免政策

亚述帝国时期的王室铭文、国王的诏令和书信等多种文献,记载了当时的赋役豁免情况。

帝国前期(约公元前934年一前745年):亚述主要存在有城市赋役豁免和地产赋役豁免两种方式,前者指城市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因神灵的庇佑而享有免除赋役的特权,主要的对象为巴比伦城;后者指土地所有者因国王的赏赐而被免除地产的赋役,主要对象是亚述本土的人员。地产赋役豁免的种类单一,仅限于与土地有直接关系的农业税,受益者多为神职人员和宦官。

帝国盛期(公元前744年一前669年):这一时期,亚述的地产赋役豁免政策基本上是先前赋役豁免政策的延续,仍以城市赋役豁免和地产赋役豁免为主,此外,亚述还创制了豁免士兵赋役的方式,豁免范围包括被征服地区和亚述国内。但地产赋役豁免仅限于向神灵提供供品的土地;而士兵赋役豁免是对入伍人员免除的赋役政策,其对象分别为阿拉米族士兵、“拉科苏”士兵和“扎库”士兵。

帝国晚期(公元前668年—前612年):亚述继续延续前期的城市赋役豁免和地产赋役豁免两种方式。城市赋役的豁免对象再次收缩为仅限于巴比伦尼亚城市。地产赋役豁免的内容较之以前有所扩大,不仅包括相关地产的农业税、还有豢养在相关地产上的牛羊的农业税、附着于地产上各类人员的劳役、兵役以及使用港口、 渡口的税费。亚述王阿淑尔埃特尔伊拉尼还豁免了出入城门的税赋和通过关卡的税费。这一时期赋役豁免的受益者多为新兴的军事贵族。

法律制度

1903年至1913年,德国考古学家在古亚述城遗址发现了《中亚述法典》。法典依保存下来的泥板主要分编为三表和若干断片。第一表罗列了20条,主要规定有关地产、房屋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表有12条,主要规定了有关债务、抵押买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表有59条,主要规定了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亚述帝国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法庭体系,包括公社法庭、寺庙法庭、王室法庭等。国家的最高审判权掌握在国王手里,一些由国王指派的直属于国王的“王室法官”,他们遵照国王的命令到全国各地进行审判活动。亚述的刑罚不仅包括常见的罚金、劳役、鞭打外,还有各类酷刑,如割嘴唇、鼻、耳、手指、脚指、乳头、挖眼睛、拔发、滚烫的沥清油浇头等。这一时期的亚述法律还保存了原始的习惯法残余、远古习俗的残余和宗教神学,如允许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审判时可采用投河定罪的神明审判法及向神发誓的重要作用等。但同时 ,亚述法典已经以成文法代替了不成文时代的习惯法,形成了包含刑法、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等法的亚述法典,法典中规定了必要的诉讼程序、诉讼手续、证据的充分必要性和量刑定罪等法律条款。

军事

军事改革

亚述帝国时期,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对亚述军队进行了军事改革。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创建了工兵,用来负担开路、架桥、修筑营垒等任务,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将工兵组建成一个独立的兵种;其次,他实行了募兵制,把失去土地或部分丧失土地的贫民吸收到军队中,由国家提供给养组成常备军;除在亚述人中征兵外,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还在其认为可靠的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中征兵,将他们一小部分编入步兵,大部分充当重兵和工兵,大大增加了军队的人数;除直属中央、国王的兵团及各兵种外,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还建立了地方兵团,以戍守地方或备征调。

兵制

最初,亚述军队主要采取征兵制,兵源来自于亚述本土的农民。随着亚述作战范围的扩大,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其士兵主要由各省的总督募集而来。常备军直接向国王负责,由国王亲自指挥,除了出征作战,还要充当国王的近卫军,负责王室和首都的安全,同时也是帝国的战略要地和行省的常驻军。此外,亚述还有一支专门的职业兵,他们来自于亚述南部的阿拉米族部落,被称作“伊图阿”(Itua);“伊图阿”在军队中常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应付一些突发性事件。

军队编制

亚述主力军队的编制大体是以十人为一组,设“什长”;五十人为一队,设“伍什长”;由队组成连、团,由连长和团长指挥。其余从被征服地区吸收来的附庸军,则作为主力军的辅助力量。

兵种

亚述军队的兵种包括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和工兵。战车兵是从拥有土地和奴隶的贵族中招募而来;骑兵则由亚述家产较少的部分人组成;其它兵种的士兵则从农民或奴隶中招募,从奴隶中招募来的士兵只能在部队里服劳役,并不配发武器。步兵是亚述军队的基本力量,由弓箭手、盾牌手、长枪手和标枪手组成。战车兵、骑兵、步兵之间有一定的搭配比例,通常一辆战车、十名骑兵和二百名步兵协同作战。

亚述军队中还有一支专职保卫国王的御林军。御林军和战车兵的长官都由贵族充任,家产较少的人只可充任低级军官。除上述兵种外,亚述军队还设有侦察兵和谍报人员,负责搜集敌国动向,散布有利于亚述的观点和谣言,以配合军事行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侦察兵和谍报人员通常由国家的重要人物和王子负责。

武器装备

亚述的攻击性武器包括矛、锤矛、剑、斧或手斧、匕首、弓箭、破城锤和投石机。亚述使用的矛的矛柄由木料制成,矛头则为铁或青铜制造,短矛长 5一6 英尺,主要由步兵使用;长矛长 9—10 英尺,主要由骑兵使用。亚述使用的剑短而直,主要有近身攻击性使用。锤矛是在一根细长的木棒上带有一个圆形的铁锤,下端有皮套或绳索以固定在手上,锤矛短而细。战斧为工兵的武器,斧柄短而斧头稍大,分双刃和单刃两种。亚述的弓较短,弓弦的最大长度约有 4 英尺,主要用于较长距离的袭击。投石机是利用牛筋的弹力来发射石弹,每颗石弹重约十公斤,可射五十米远;投石机也能发射装有树脂的泥罐,以使敌方阵地引起燃烧。破城锤是用巨木做成大槌,槌的表面蒙着金属皮,装于兵车上,用链子悬吊着;攻城时,工兵将兵车推逼敌城城下,用力荡动巨槌,把城墙撞毁。

亚述的防护装备包括头盔、甲和盾牌。头盔分为尖顶式和鸟冠式两种,尖顶式头盔为铁制,整体呈圆锥式;乌冠式头盔的顶部嵌以金属制或用一簇茸毛装饰的鸟冠,在头盔下缘还连结着下垂的护颈和耳盖。亚述早期的铠甲较长,有的可达足部,这一时期的铠甲只将铁鳞片和铜片缝在亚麻布或毡制的衣服上;后期的铠甲长度不过腰部。亚述的盾牌形式和结构多样化,有长方形的柳条盾,也有圆盾、凸面盾。

亚述的战车以木料制成,车门设在车体后面,盾牌挂在车箱出入口上,车厢两侧以嵌板镶嵌,并饰以精美的装潢。亚述战车轮缘较宽,轮辐因不同的战车而数目不同。公元前900年以前的战车整体低而短,萨尔贡二世之后的战车变得高而长,几乎与马背齐平。

作战技术

亚述军队善于急攻猛进,快速战斗,使敌方来不及集结兵力便遭到打击。他们也善于多兵种的协同配合。例如在作战时,一辆战车装载四名战车兵,其中一人驾车,一人攻击,另外两个人手持盾牌负责掩护。在作战路线的选择上,亚述军队常常占据交通要道、河边渡口等地区,截断敌军的水源、粮源,从而使敌方不攻自破。在战术的运用上,亚述军队善于使用围城术,也善于对被围困的城市和战俘使用心理战

经济

农业

在农业生产上,亚述人广筑水渠,实行人工灌溉,以保证粮食、蔬菜、果木的生长。在辛那赫里布阿萨尔哈东统治时期,各地还普遍使用一种叫作“沙杜夫”(即桔棉) 的汲水工具。此外,亚述人注重发展园艺业,除王室开辟和管理的大果园外,国内还有许多私人果园,果园里栽培着当地果木和国外引种的植物,如橄榄、没药等。

畜牧业

亚述人主要驯养的动物包括马、牛、羊、驴等性畜,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当政后,亚述开始发展驯养骆驼,以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亚述的骆驼除本地饲养的以外,更多是从阿拉伯掠夺而来。随着骆驼饲养业的发展,亚述的骆驼产量极高,在满足本国自用的同时,也远销到伊朗中亚一带。

手工业

亚述的手工业门类繁多,包括玻璃制造、金属制造、制陶业、纺织业、酿酒业、石器加工业、木器制造业、皮革业等等。亚述人制造各种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涂绘着各种彩釉的花砖和瓷砖,用来装饰装饰宫廷、神庙和巨大建筑物的墙壁和门窗。早在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时期,亚述就从小亚一带学会了铁器制造的技术,并运用于兵器和农业工具的生产上;在萨尔贡二世执政时期,亚述制造出大量的青铜器和铁器,如铁锤、铁锄、铁锹、铁型、铁绊等。

商业

亚述地处西亚水陆交通要道,是许多国家商品交换的中转站,因此亚述国内的商业及对外贸易都十分发达。早期亚述经常用本国生产的产品同周围地区进行交换,如从埃兰输入银和铜,从伊朗输入锡和宝石,从阿拉伯半岛输入香料和油脂,从叙利亚凡湖地带输入木材及其他物品,从埃及输入金子和其他金属,从印度河流域输入碧玉珠、棉花和猴子等。在亚述帝国辛那赫里布执政时期,运送到亚述的商品包括新巴比伦王国的芦苇、米底的天蓝石、阿拉伯帝国的宝石、埃及的象牙制品等。

亚述的商道以亚述城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路面铺着石块,沿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每隔一定的距离便设置有一个路标。各商道上,还设置有有保障道路安全的巡逻哨兵。

货币

亚述通常使用黄金来支付大宗贸易,而零售则用白银或黑铅支付。亚述人称量黑铅时,多采用称量单位“他连得”或“弥那”,白银的称量单位采用“弥那”。此外,他们还使用一种叫做“阿姆吐姆”(amutum)的贵重金属,其价值是白银的40倍。

度量衡

在亚述,最大的容量单位是伊美尔(imer/emar),字面的意思是“驴驮”。1个伊美尔又分为10个苏图(sutu),1苏图又分为10卡(qu)。每卡约在3品脱至2升之间。每伊美尔约等于5蒲式耳。

文化

语言与文字

亚述所使用的语言除亚述本族方言外,还有苏美尔语阿卡德语巴比伦语、阿拉米亚语、赫梯语、埃兰语、乌拉尔图王国语等。至今,在亚述人生活的地方仍以阿拉米语为主。

从阿淑尔巴尼拔图书馆的出土文物显示,亚述人使用的主要文字是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但亚述人将楔形文字进一步简化,通常使用的符号只有三百个,加上不常用的符号,总共约有五百七十个。而在一般作品中,亚述人则使用的是巴比伦文学语言;在来往公文上,则使用巴比伦方言。此外,在宗教经典中则还保留着苏美尔文。

亚述人简化后的楔形文字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影响,使之成为了当时国际外交和贸易的通用文体系,包括埃及与西亚细亚各国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也都往往使用楔形文字。

文学

已发现的文学作品中,属于亚述人自创的作品并不多。在亚述人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以描述军事远征的作品别具特色,其中少数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如在描述辛那赫里布远征的作品里,形象地描述了他如何率领全军攻打敌人设在山顶上象“鸟中之王老鹰的巢”一样的堡垒;又形容辛那赫里布象山羊似的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终于爬上了陡崖。关于大智阿喜卡尔的阿拉美亚故事,是亚述时期产生的文学名著,阿拉美亚故事最早见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一个抄本中,中世纪晚期,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得以流行。

除此之外,巴比伦国许多描写神和英雄的古诗,经亚述人加工整理后得以保留下来,如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最优秀的、经亚述人整理的巴比伦的文学作品《吉尔加美什史诗》。《吉尔加美什史诗》也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杰出史诗,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吉尔加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被后来的犹太人所吸收,改编成犹太教的经典《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基督教兴起后,经过基督教的大力宣扬,诺亚方舟的故事传到全世界很多地区,成为中世纪以来文学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建筑艺术

亚述所有建筑物均用生砖砌筑,外表则以陶砖和石块装饰。重要的建筑物(如王宫),大多建筑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亚述最典型的王宫建筑位于都尔·沙鲁金的萨尔贡二世的王宫,台基占地约十公顷,整体十四米高,台基内敷设砖砌的下水道;整个王宫有二百一十间大厅和三十个庭院,包括大殿、寝宫、厨房、马既、厕所、贮藏室、武器库等。王宫的正门两侧排列着人面牛、人面狮和吉尔加美什降狮雕像,另两道门内部的墙上也各有一对守护神浮雕

雕像是亚述古建筑的著名造型艺术。王宫门前的守护神石雕像,一般都是人头、狮身、翼、牛足,高三至四米。而刻在巨大石板上的浮雕大多以宫廷生活、战争和狩猎等场景为主,用以颂扬国王和军队的威力。

亚述的浮雕造型艺术具有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布局和谐、刚劲朴厚、技巧精湛的特点,被誉为“亚述人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独创的成就”。亚述的浮雕造型艺术通过军事征服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传播到东方,对西亚诸国,尤其对之后的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的西亚造型艺术,就继承和发扬了亚述的技巧、结构手法和刚劲朴实的艺术风格。亚述的建筑造型艺术又通过波斯影响了伊斯兰教的建筑造型艺术。

宗教

亚述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巴比伦,但又与之不同。巴比伦信仰的主神是马尔都克神,而亚述虽然也信仰马尔都克神,但把本部落古代的主神亚述神尊为诸神之首。亚述神作为最高的神,起初是专司降雨和收成的农业神,后来被赋予凶狠残暴的性格,成了象征战争和胜利之神。亚述人将亚述神的图像绘制在亚述军队的旗帜上,以鼓舞亚述军队不断对外侵征伐。在祭祀亚述神时,亚述人还有一套特殊的祷词和颂歌。亚述帝国时期,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亚述国王被视为亚述神的在世代表,反抗国王便是违背神意。除了亚述神和马尔都克神之外,在亚述存在的有名字的神还有一百五十多个,其中约有四、五十个神均配建有庙宇,并有专门的膜拜仪式。

在信仰神灵外,亚述人同样信奉巫术。亚述人信奉几十种恶魔和精灵,并随之产生了上千种生活上的禁忌。为了防备鬼怪的侵害,他们常常要戴上护身符,或者虔诚祈祷,或者携带英雄吉尔加美什和恩启都的神像以驱邪消灾。

科学

亚述人为了准确地掌握农时,很早就设立了观象台。亚述还接受和继承了巴比伦的天文学成就,能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与恒星区别开来,并知道五大行星回到原来位置的大致周期,还能将肉眼看到的星体按方位划分为星座,能观察出太阳的运动轨道。亚述人还通过分析星体运行周期,预测日蚀、月蚀和行星的会冲现象。亚述人还根据月亮运行规律,编制了太阴历。到亚述帝国时期,亚述天文学家根据月相周期变化,将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7天,这种“星期”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为了适应对外征战和维护统治的需要,亚述的地理学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关于被征服地区和城市的地理情况的概述,里面列举了各城市之间的距离、沿途经过的重要居民点以及路所需时间等等。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时,亚述人还绘制出一幅想象中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里中间为陆地,周围环水,并有八个岛屿;陆地上画着亚述、巴比伦等城市,幼发拉底河流贯其中;地图还标明陆地四周的岛屿,尤其是北边的岛,因见不到太阳,所以不适于人类生活。

亚述人吸收了四大文明古国数学成果,使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能在计算过程中,将二者有机位结合起来。亚述还掌握了加减乘除和分数的演算方法,能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能解二次方程式和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能推算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不规整的多边形的面积以及截顶角锥体的体积。

亚述人还将宰杀后动物去掉毛和内脏,利用掌握的防腐药物知识,做其做成标本。另外,亚述关于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冶炼、烧砖制瓷等手工业发展中,也得以发展。亚述流传下来的科学著作,包括了医药与化学的配方指南、植物和矿物的术语汇编等等。

帝王世系

亚述都城尼尼微

存在历史

尼尼微曾是亚述的首都,亚述灭亡后,尼尼微置于塞琉西帝国的统治下。古代晚期,尼尼微被限制在底格里斯河东岸。萨珊帝国时,尼尼微成为其统治下的城市。公元554年,尼尼微地区成为了东方教会的主教区。

公元627年,尼尼微是东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之间的战役发生地。公元641年,尼尼微被阿拉伯人占领,并成为其行政中心。在倭马亚王朝的统治下,尼尼微沦为基督教郊区。13世纪时,尼尼微再度被毁,随后被并入摩苏尔。2014年,尼尼微被ISIS摧毁。

城市规模

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称,原尼尼微是个四角形的城市,四边共长480斯达地,周长相等于96公里。目前发现的尼尼微遗址,面积大约为750公顷,被周长12公里的砖砌城墙环绕。

发掘经过

1761年至1767年,丹麦探险家卡斯滕·尼布尔曾记录库云吉卡一个名叫努尼亚的村庄时,提及附近的一座山为尼尼微城堡。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总领事保罗-埃米尔·博塔在发拙库云吉卡河对岸的巨大土丘时,在20公里外的科尔萨巴德村的土墩上发现了一座建筑物的废墟,并称该地是尼尼微。十余年后,楔形文字破解,证实该地只是亚述城市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再次进入这片区域进行考察,并在尼姆鲁德发掘出宫殿的城墙、精美的牙雕和刻有楔形文字的砖块、石碑。莱亚德认为尼姆鲁德就是尼尼微。两年后,莱亚德在库云吉克的大土丘下发现了宫殿遗迹,并最终证实,此处才是亚述首都之一的尼尼微。

考古发现

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在尼尼微遗址共清理出71个房间、27座装饰有巨大人面飞牛石雕或狮身人面石雕的宫门及总长给3000米的浮雕石板,其中包括著名的猎狮浮雕。在之后的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又发掘出三座主要王宫和近十座神庙,并从尼尼微的阿淑尔巴尼拔图书馆发掘出超三万块的楔形文字泥板,泥板内容包括宗教铭文、文学作品、天文学、医学以及文法书籍和辞典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两河流域的主要文化成果。除此之外,图书馆里还收藏了许多条约、法律、书信、命令、王室的经济报表、建筑房屋和开掘沟渠的报告、天体运行的观测记录等。在尼尼微出土的泥板文书成为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宝库,后世考古学家也正是在这些珍贵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亚述学”。

参考资料

Ashur.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2024-05-29

再访库尔德(二)——探访伊拉克“亚述人民主运动”武装力量.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2024-05-29

Assyrian.Britannica.2024-05-29

Nineveh.Oxford Reference.2024-05-29

伊拉克终于收复了摩苏尔,但古亚述五千年的文物什么也没剩下.澎湃新闻.2024-05-29

尼尼微:被ISIS洗劫的考古圣地.澎湃新闻.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