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太平寺

太平寺

太平寺位于安吉昆铜乡,钱坑桥左侧两公里,隐将村中,朱墓岭下。原名隐龙庵,明初改为太平庵,历沧桑,迁释道,具有规模。鼎盛时每届节期,游人香客竟达数万人之众,远及湖苏上海等地。

位置

太平寺位于湖州市安吉县昆铜乡隐将村境内,离县城30公里,湖州市56公里,杭州市80公里,上海市206公里,与德清县交界。

历史

太平寺原为隐龙庵,素以历史悠久,受中国传统教道教文化影响深远而闻名遐迩,历沧桑,迁释道,颇具规模,香火经久不息,鼎盛时期游人香客达数万人之众,曾在民国时期,有龙灯、舞狮、长大人、高跷、台架、抛车架集会。

太平寺坐落地隐将原为隐坞,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曾有孙吴安国将军朱治之子,武骑校尉朱才弃官隐此,卒世葬于岭,朱氏岭因而得名。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晋梁时期,曾有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株岭人《梁书本传》,精辟谷导引之法,隐此数十年《安吉志》,“年逾八十,面壮容”,卒谥贞白先生,常居州之铜山乡,名曰隐坞。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曾有陆羽陆龟蒙,字鲁望,吴江区人《湖府志》,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嗜好品茶,精辟医道,不喜与俗流交往,喜蓬席书茶,谓江湖散人,以高士召不至,后往来桃城东南,得贞白先生隐坞而居,供奉道教三清尊神,香火旺盛,传之于后,“焉及率韦庄表,赠佐补阙”。在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隐坞俞坞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明朝国师刘基为保朱元璋江山,将俞坞山劈斩龙壕,溪架锁龙桥,由此隐龙庵隐化为太平庵。

建筑

太平庵曾有庙宇群落,四进三天井。有韦陀、普贤、观音、纯阳四殿,东侧有香客房、斋堂、圣纸庵,西有土地庙及戏台,北有堂子庙。计有庙屋三十余间。民国期间由汪道士(于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正值汪道士持剑作法,日本鬼子到庙欲毁,被鬼子残酷杀害)主持数十年。期间,重修纯阳正殿,民国二十四年曾有莫干山施主施少卿,山门前独资建造观音桥一座。汪道士死后,由其三弟及老林和尚、谛峰和尚三人相继主持。民国三十三年由谛峰主持,将原观音殿等二进拆除,扩建楼房,正中三间二弄作观音殿,两边14间楼屋,设置其它神像殿堂,直至1949年,谛峰和尚离庙。后烧饭和尚老林管理,至上世纪60年代卒世,庙宇基本保留完整。文革期间破旧立新,庙内的一切全毁。改革开放,政通人和,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于1996年5月17日由安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合法道教场所(太平寺),委施发坤为法人代表,率全体寺管会教职员工和各位居士,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蒙十方各界善男信女,随缘乐助,建造起天降殿,观音阁,念佛堂,塑造纯阳、观音、天降等神像,购置宝鼎二座,钟、鼓、香炉等设施,寺庙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总投资365万人民币。在2001年由安吉县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立项,按照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要求,一次立项,分步实施,太平寺管委会按宗教政策,完善完成立项要求。

景观

太平寺地处群山怀抱,漫山苍松翠竹,野生南岳云雾茶芳香爽口,随手可采,花香鸟语,景色迷人,气候适宜,有世外桃源之感,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于十年浩劫,破坏几乎尽。近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十方善士,集资修建,并塑吕祖观音,以及陆羽陆翁龟蒙。于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七日,由安吉县人民政府批准注册,为宗教活动场所,委施发坤为法人代表,蒙十方善士乐助建成前殿山门,太平寺匾额由钱塘书画社社长、九旬秦老天孙书写。现拟重建三清、玉皇大帝吕洞宾、观音、东皇五殿,及其他辅房,敬希各界,仁人善士,慷慨乐助,玉成善举,芳名勒石,永垂千古。

隐将亦名隐坞,三国时,孙吴安国将军朱治之子,武骑校尉朱才弃官隐此,卒葬于岭,因而得名。

进坞口,为青狮白象,二山耸立,中为将台,前为朝芴,左为俞坞真龙山,右为绕寺青龙山,凭临四面山,面呈笔架山,以堪舆而论,实乃风水宝地,曾云:"浙江省无大帝,小小俞坞出真龙",因而明初刘基破风水于此。在俞坞,山劈斩龙壕,溪架锁龙桥,隐龙庵易名太平庵,尚有神化以及奇景多处,峭壁嶙峋,更胜者坞外铜山,传音倒影,堪称一绝,因而招致历代名人高士,来此隐居。如齐梁时有陶弘景之称陶弘景,唐朝高人陆龟蒙先后隐此。又如:诗僧皎然陆羽曾到此,对隐将细芽、梓房毛尖,做过高度评价,列为贡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