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彭而述

彭而述

彭而述,(1605~1665)字子籛(jian),号禹峰,邓州彭桥人,明末清初官吏、学者。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阳曲县县令。清顺治初年,任两湖提学事,守永州道,后为贵州省巡抚。永州失守后,被罢官,归故里,饮酒赋诗,抒怀咏志。后得王铎推荐,初补衡州府兵备 道,任副使,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壮族自治区右布政使。后被举荐云南省左布政使。后而述感到年事已高,与其追逐于战阵戎马之间,不如著书名山,随作《归田记》归乡专事著述。

彭而述被免官归里的十年间,著作甚丰,代表著作有《读史亭集》16卷《文集》12卷《读史外篇》8卷《宋史外篇》8卷《续读史外篇》8卷,其中《南游文集》《明史断略》《滇黔集》等今已不存。《读史异志》《读史别志》《读史新志》等,在国立北平图书馆有藏。

文学家

清史稿列传

彭而述,字子籛,邓州市人。明崇祯进士,官阳曲县知县,母忧归。顺治初,爱新觉罗·阿济格徇湖广,荐为提学佥事,迁永州道参议。孔有德湖南省,荐而述授贵州省巡抚,予兵三千以行。次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降将陈友龙叛,围州城,而述夜开西门出,营山下,选劲骑乘雾冲阵,贼溃且走,副将贺进才战死。城兵大噪,欲与友龙合,而述拔众退守宝庆,告有德益师,与贼相持紫阳河上。永州陷,劾免官。

吴三桂征水西土司安坤,而述谋曰:“乌蒙、乌撒、镇雄县东川区四府与水西为唇齿,土司陇安藩又与安氏婚。今四府虽名内附,狼子野心,势必顾惜其种类。以水西之强,而安藩与四府附之,安坤未易制也。莫如先定四府,馘安藩,然后西南可无患。”三桂用其策,诛安坤。迁广西壮族自治区右布政使。三桂荐为云南省左布政使,而述乞归,三桂留之,会有诏召,遂行,出会城三十里,一夕无疾卒。

人物生平

彭而述祖籍在江西省临江府新喻县。其始祖彭资孔,字学圣,壮年时游历天下。行至邓州西南禹山山麓,见禹山翠屏,茱萸河流锦,乐不思归,便定居下来。以姓氏取村名叫彭桥。生子名沂清,以农起家。彭资孔老年时,又返归新喻县。自彭沂清,传四辈而生彭彬,字斑均。彭彬是为彭而述之父。后来被清廷赠为中宪大夫,按察司副使。163年(明朝崇祯癸酉年),彭而述考中秀才。当时有关西名儒后来曾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之职的杨琦,知新野事。杨奇学识广博,惠政爱民。彭而述为继续求学上进,便亲自携带平时习作文稿十余篇,慕名前往新野,拜见杨奇,以求高师指教。杨奇见彭而述伟岸英俊,文采焕然,甚为嘉许。并每月给纹银二十两,资助彭而述继续攻读。从此以后,彭而述就寓居在新野县城打钟寺,闭门读书。杨奇又谕寺僧:彭相公在此读书,早晚用心奉侍,休以平常人视之。并给示寺门闲人竟不得入内。1636年(明朝崇祯丙子年),彭而述参加举子考试,以河南省试录第十九名而考中举人

熊文灿军,劝文灿乘张献忠求降时,袭其无备,文灿不能用。诗文雄奇,且以久历边陲,目击战争,可称诗史。有《读史亭集》。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授阳曲县县令,不满三年,因母亲去世,更兼农民大起义而去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始怀明背清之志而游走,寄望于南明朝,两年后失望而归,环境所逼加之用世之心炽烈使他终仕清朝。顺治帝四年 (1647 年),爱新觉罗·阿济格巡湖广,推荐他为两湖提学佥事,后迁永州道参议,次年春,见平南大将军定南王孔有德,受赏识而被荐为贵州省巡抚。赴任时遭叛将攻击,苦战不胜,且永州失陷,遭弹劾而被免官。归里后,赋闲于家乡,读书著述,赋诗饮酒。顺治十四年(1657年),满怀不甘之心北游京华,谒尚书王永吉,被荐至洪承畴长沙市军前,陈述黔、楚山川形势,战守方略,详细而周密,受赏识,奏补衡州兵备道副使,任云南省右布政使事。后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参政,分守桂林道。因平僮酋莫扶豹之乱有功,后又升为贵州按察使吴三桂吴三桂征讨水西土司安坤时,献"分而制之,孤立元凶"之策,三桂用之,诛安坤,迁广西右布政使。三桂上疏荐为云南左布政使,不久,上疏辞归。三桂留之,会有诏召,遂行,出会城三十里,一夕无疾卒。

据说而述“长身修,声若洪钟,一饮能尽数升,一食能尽一肩”。夙有奇负,好谈兵事,有磨盾横之气,不可一世之慨。举子时“参熊文灿军,张献忠势穷伪降,禹峰力言其伪,乞即诛之以杜后患。文灿意在苟安,受其降。献忠旋降旋叛,卒成大祸。由不用禹峰谋也。”成进士时,思陵校武,命射,九发九中。

彭而述一生,生当明末清初动荡的历史时期,初仕于明,时短而不著;后仕于清,颇有军功政绩显彰于西南边陲。就其思想而言,彭而述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一者,积极用世、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思想占据他思想的主流,主宰了他的一生。因此,他于晚明时代科举以求仕,并最终摆脱怀明而厌清的狭隘的民族观念而不止一次地进谒求仕,终至功成名就。实现了儒家宣扬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最高理想,表现在其诗作中。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功成名就的自豪的感情抒发。二者,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突出的表现。他的诗关注时事,关心民,诅咒征伐;相应地,对统治阶级敲骨吸髓的征敛及其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亦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著作

彭而述文史兼治,著作甚丰,计有《明史断略》《滇黔草》《南游文集》《读史亭诗集》16卷《读史亭文集》12卷《宋史外篇》8卷《读史外篇》8卷《续读史外篇》8卷《禹峰诗集》《读史新志》《读史别志》《读史异志》等,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余皆不可得。

读史亭诗集

《读史亭诗集》16卷,现仅存一、二、四、六、七、十、十一等7卷。一、二卷为乐府和少数四言诗,三至五卷为五言古诗,六至八卷为七言古诗,九至十一卷为五言律诗,以下各卷当为七律和绝句。其中卷四、六、七中文字有缺失。就现存的7卷诗中,大致可分为咏怀诗、咏事诗和风物诗等三类。

咏怀诗

咏怀诗多作于他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时期,基本主题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如:“汉宫不能容贾谊,唐人何用解刘贲。我有鸊鹈新霜十二尺,出匣光芒走太白。何不与君南定白粤西定羌,羞共累累若若之巾帼”(《晤曹变文》);“我有四方志,世人竟不知。迤逦三十年,华发集团照接离。栖栖以终老,羲驭不我迟。婆娑故山侧,白酒醉黑枕黄鹂。胡为徒录录,急之勿失时。或题日南柱,或勒燕然碑”(《送张竟伯归泗州》);“夜中醉摩铁兜,床头宝剑鸣。安能四十常碌碌,冯唐李广都白头”(《赵参戎歌》);“有时拔剑吼苍,白水泚泚水断咽”(《与见宾》);“啮膝围捕鼠,环颈雉欺孔雀。高才不任官,此理诚不错。古之卓人,强半在岩壑”(《长沙赠凌玉》),等等。这些诗直接抒发了苦闷情绪,同时,亦多表达了对时世的不满。而有一小部分咏怀诗则抒发了遁世隐居、纵情诗酒的情绪,其实内中隐含的真实情感依然是怀才不遇的苦闷。如:“伊余禄相不宜官,鸠拙辄与世网触。自怜壮士已成灰,何事虚名乃再辱”(《汉水舟次同许菊溪》);“汉江既不西北流,眼前莫负杯中。”“褐衣耒穰州,不妨为氓圣人世”(《霜髯歌》),等等。

与上述咏怀诗内容、风格迥异的少量咏怀诗,作于他功成名就之后。“驰驱十载暮,今日始言归。酒喜亲朋饯,明兼羽檄稀。却指关山月,刚逢牛女星。殷勤此夜酒,拼醉莫教停”(《吕武臣招饮白衣庵》);“圣明辞冕,垂老归江湖。策马昆明市日,犹然忆五铢”(《史质辅居》)。显然,这些诗中没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没有对时世的牢骚和对人生的消沉,有的只是踌躇满志地满足和喜悦。

咏事诗

他的咏事诗类若“新乐府”诗,多作于明、清之交的战乱时期,基本上主题是表达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如:“青稻高田死,征兵寡妇悲……时方忧旱魃,况复未休兵”(《乌观符》);“白骨苍梧山,血涌潇湘流”(《癸巳灯下走笔》);“相逢无父老,街头尽残骨比。黄昏吐青火,照耀潇湘西。官舍两丛桂,颓廓落日低。秋深犹未开,阴网蛛丝。出门见苍鼠,径尺分外肥”(失题),这是一幅幅民不聊生的凄惨图画。诗人为之苦痛,并殷切期盼动乱时代尽早结束,清平治世早日到来:“何时洗兵甲,四海归宁谧”(《麻将军驻邓》),这些都体现了诗人仁民爱物的儒家思想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可贵情怀。

咏事诗中还有一部分是“刺世”的。“谒车奔流水,积金如云屯。将军是家奴,奉觞天笑新。阿阁连霄汉,锦袍画麒麟。既嗤石崇俭,翻笑何僧贫。咳唾兴云雾,谩骂不敢嗔。”(《长安有狭斜行》)用直叙的手法暴露了权贵的炙手可热。《估客行》揭露了富商巨贾的作威作福:“平阳盐商黄河来,左右牙侩塞满街。货得新盐积如山,一时气焰倾两淮。扬州女儿姑苏紬,密蜡簪子茉莉花油。绮席笙歌无朝夕,醉后凭陵若王侯。”揭露了盐商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上述的咏事诗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正直和良心,亦是难能可贵的。

诗词特点

边塞经历

彭而述长期仕于西南边陲,西南的风土人情自然不同于中原,使他倍感惊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风物诗就是记载、描摹西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如:“黔山殊易了,值此忽惊人。象马空中下,鸾凰物外真。古柏蹲山脚,奇峰触面开。三山涌作柱,百怪结成胎”(《飞云岭》);“乌梢蛇长百尺,巨蟒大十围,倒餐驯鹿卷树枝”(《行路难》);“环山簇石笋,拔地起松根”(《平彝卫》),等等,写景状物,如在眼前。而其有些诗则侧重于表现当地人民,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特点。如“红藤腰围黄金齿,乡面花角来嘎理。双颊象牙环,髻插白雉尾。南山遮些郎,北溪地羊鬼,相约共赴陆梁会。”(《大(棘火)歌》)男女青年,身着独特的民族服饰,兴致勃勃地相约赴会,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特点描述

总之,《读史亭诗集》在内容表现上,有个人苦闷的倾诉、战乱生活的叙写、世道人心的评说、边陲生活的描绘。彭而述在亲身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具体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动乱年代比较广阔的社会现实。在艺术上,彭而述的古诗乐府,质朴通俗,多仿民歌之作,不乏清新的韵味;其律诗严守格律,平仄对仗,极见功力。诗人精研经史,博见广识,故作诗使事用典,得心应手。

人物评价

清史稿》:“而述、振芬、振姬、天鉴皆有才略,根本尤在廉勤。”

家族墓群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属物被毁,古树被伐。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于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铭等文物,从墓志铭内容可知,该处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通,御砚一块、御匾“公明尽职”一块,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等文物。

彭而述,彭始抟(彭而述五子) ,分别是明初、清代,出生于邓州彭桥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钱,号禹峰,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清官阳曲县县令,至清代,历任两湖提学佥事,贵州省巡抚云南省右布政使,广西壮族自治区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军政要职。康熙四年( 1665年)告老还乡时病逝,归葬故里。彭始抟,字直上、号方洲,而述第五子,康熙年间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御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客学士兼礼部侍郎,经筵讲官,教习官吉士等职,因官清政廉,康熙曾御赐“公明尽职”二匾。传任经楚讲官时,因严教雍正帝而获赐“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 ,雍正10年(1732年)葬于家乡。

彭而述墓群位于邓州市彭桥镇商城路北侧,东北距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90公里,东南距襄樊古隆中105公里,西南距道教圣地武当山185公里,北距内乡县衙90公里,距邓州城区八里岗遗址、花洲书院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吾离陵、福胜寺塔等景点35公里。

彭而述墓群已于九五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了保护标志碑,面积6亩。因彭而述、彭始抟清代很有名望的人物。镇政府已决定修建彭氏纪念馆,第一期工程修建墓亭,及仿古院墙,第二期工程修建大殿及东西厢房。

参考资料

彭而述.搜韵网.2022-01-18

清史稿(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微信读书.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