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捣衣图

捣衣图

《捣衣图》南宋画家牟益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捣衣图》描绘南梁谢惠连《捣衣诗》之诗意。画中庭院秋深,高槐叶落,景象凄凉,绘三十二位妇女捣练、裁衣、缝衣之劳动情景。画家通过建筑物的相连、人物的往来、花木的点缀,前后贯通,画中的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有致,面容圆润,衣裙宽大,犹有华人余韵。

画作内容

《捣衣图》绘谢惠连《捣衣诗》诗意场景。全卷共绘女子32人,其场景从右至左可分六个相对独立的画面:

第一段绘园菊傲霜,纺织娘(纺织娘)夜唱,槐叶飘零。

第二段写廊庑之下,她们聚集在一起,更换衣裳装饰,准备去工作之情景。

第三段写闺妇在侍女的簇拥下,三五成群地向工作场合走去,而前引侍女手持烛台,暗合诗句:“夕阴结幕,霄月皓中闺”之场景。

第四段写曲栏、双楹、湘帘、画幛,一女举杵,一女置杵、拭汗、理鬓,众女开始“捣衣(练)”的场景,而主妇则端坐文椅监视劳动。

第五段写“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中刀,缝为万里衣”之诗意情景,给六女,床上三女缝衣,中式屏风上画着平远山水画。

第六段写“盈自余手,幽缄候君开;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之场景,三个妇女坐在床上、一个站在床边,她们正悲切地向箧中装着衣服,眉宇间充满忧伤。

卷前有清乾隆《题牟益捣衣图用谢惠连韵》诗:“凉飒萧瑟,节序忽已催。络纬吟露莎,栖夜槐。佳人未忍眠,颦眉黯如啼。举首见明月,揽衣对空闺。忆远各呻吟,命侣聊招携。尺素出文笥,平砧列闲阶。女伴强笑言,默喻中怀哀。畏短准旧度,袭别新题。不裁双鸳鸯,留待君子归。王风咏执簧,七月廑授衣。图史堪起予,往复卷更开。高咏惠连诗,遑问学步非。”后有序曰:“乾隆丁卯首夏,御题於辰春书屋。即用谢惠连《捣衣诗》韵,兼效其体。”后“乾隆”(朱文)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宜子孙”(白文)等印。

之后卷首画作上方部位亦是乾隆《再题牟益捣衣图用高士奇旧题韵》诗曰:“溶溶凉露湿庭阿,双杆悲声散绮罗。暖殿忽思同展玩,顿教沾渍泪痕多。独旦凄其赋锦衾,横图触景痛难禁。江题句真清绝,急节曾悲树下砧。沼宫霭霭女桑低,盆手曾三玉腕提。盛典即今成往迹,空怜蚕月冷椒闺。”后有序曰:“昔曾用谢惠连韵题此图卷端,每读卷尾高士奇所题三绝句及识语,感其意而悲之,重为检阅,则宛然予意中事矣。夫人虽贵贱不同,其为伦常之情则一也,触景伤神,次韵再题,时戊辰清和月七日。”后钤“宸翰”(朱文)印。

画卷中部靠后又有乾隆《再题牟益捣衣图仍用谢惠连韵》其诗曰:“鸿龙运玉斗,纪序相嬗催,新烟引绿榆,兔目吐高槐。迩日频望雨,愁卜桑鸠啼,孰谓断魂节,忆昔别椒闺。东巡礼泰山,凤聊相携,大故遭登舟,银汉不可阶。兹辰值忌辰,戚戚余怀悲,遣绪展斯图,图间有旧题。传神擅老牟,宛似秋气归,佳人闹扫妆,相聚捣寒衣节。即今重织维,亲蚕馆复开,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后亦有序:“是卷题于乾隆丁卯,比戊辰再题,则已遭先孝贤纯皇后之戚,今甲戌,已七易星霜矣。寒食节前一日,适值忌辰追念。前徽抚怀节序,披图触绪,茧馆犹新,用写悲怀,仍赓旧韵。御笔。”后钤“中和”(朱文)印、“翰染”(朱文)、“御赏”(朱文)等印。

图后有作者款署:“嘉熙庚子良月既望,蜀客牟益德新书。”

卷尾则为董良隶书南梁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运倏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凌潇肃莎鸡羽。烈烈寒啼。夕阴结空幕。“汾阳”号驱逐舰皓中闺。美人戒裳服。端饰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后钤“董氏适适堂奇迹”(朱文)、“乾隆御赏”(白文)、“太上皇帝之宝”(朱文)等印。

创作背景

“捣衣”,这在六朝、唐朝诗画中是常见的题材,曾有误“捣衣”为“用木棒敲打水洗衣服”;而它实指捣春(生绢、流黄等制衣之料子),使之便于剪裁缝制衣服。有诗证之:“长安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洗黄”(温子昇《捣衣》),“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江淹《悼室人》)。刘宋诗人谢惠连也写有《捣衣诗》,词意清艳,笔调轻灵,诗见《古诗源》。

《捣衣图》即牟益以谢诗之诗意绘成,按图后作者自注“嘉熙庚子”,嘉熙庚子即嘉熙四年(1240年),也即此图为作者六十三岁时所绘。

艺术鉴赏

主题

《捣衣图》用连环画的形式直观地再现了谢惠连《捣衣诗》的意境,作者力求将诗句中叙述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出来,同时赋予许多新意。画中庭院秋深,高槐叶落,景象凄凉,并绘三十二位妇女捣练、裁衣、缝衣之劳动情景,各女眉宇间充满忧伤,到卷尾慢慢展现全卷主题:“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长。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闺妇们的哀思,故《捣衣图》亦可说是一幅闺怨图。

形象

《捣衣图》纯以白描轻墨,描绘了妇女32人在将寒时节,循序进行捣练、剪裁、制衣、装箱、封寄的过程,生动有致。画中诸女皆面容圆润,衣裙宽大,犹保有华人余韵。人物仪态,举止优雅,惟在眉宇间多有愁思之意,传透出对良人从军未归的挂念情愫。特别是结尾处三个妇女,她们悲切地向箧中装着衣服,此一装箧的动作形象更显得有一种意境深长、绵绵不绝的情调。

技法

从表现手法角度看,作品有十足的五代十国趣味,从仕女面相造型到动态、从线描到渲染都脱胎于周文矩《宫图》卷、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所代表的五代样式。花树庭槛等景物描写也追踪前代,但作者并没有选取南齐的时代背景进行描绘,际上是以南梁诗歌为主题五代绘画为楷模而表现当时现实生活的作品。形成这种面目绝非偶然。

画家通过建筑物的相连、人物的往来、花木的点缀,将六段情节分为六个独立画面,同时又相互掩映,前后贯通,表现了艺术的整一。这是国画特有体裁——手卷所独擅的手法,能够对时间、空间的关系以及诗、画的合一,作出大幅度概括和表现,随着画面的展开,一幕幕镜头像放电影般地映现在人们眼前,持续地给予观者以画中有诗的审美享受。

名家点评

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家刘凌沧:“《捣衣图》的主题,描绘的是妇女捣衣、缝纫的情节,和唐朝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同属一类题材。画中的人物造型准确,体态秀美,从画风上看,属于华人风格。”

中国文艺网副主席陈振濂:“《捣衣图》画古人诗意采取写实的方式,步步依循,以便对照——写实的对象不是自然形体而是古人诗句,这使之具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我们想起了五代十国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那也是一种写实,牟益无疑是会汲取它的养料,但其间微妙的差别是在于,顾中画《韩熙载夜宴图》是写眼见之实生活之实,而牟益画《捣衣图》却是写诗思之实文学之实,他更有一个古人诗句的规定性:必须先把古体诗转换成一种形象,然后作出准确的表现。如果对古诗理解不准确,则转换成的形象不对应,画出来的也不会有吸引力,这比顾闳中的只凭眼见与记忆作画,在思维程序上似乎多了几个环节。”

历史传承

《捣衣图》经清安歧高士奇卞永誉等收藏,后入清内府,原为北京故宫旧藏,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捣衣图》著录于《大观录》卷十四、《江村销夏录》卷一、《墨缘汇观》卷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五、《石渠随笔》卷三、《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卷四、《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重要展览

2017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捣衣图》为展品之一。

作者简介

牟益(1178—?),字德新,一作德彩。南宋书画家。原籍不详,客居四川省,活动于南宋赵昀赵禥两朝(1225—1274)。工画人物、山水,尤善仕女,师唐朝周法,得其各色状貌,所作情性神姿有华人风韵。仕女白描笔法如行云流水,神情意态生动传神。所画水墨山水,清润秀美,超逸绝俗。书法亦佳,晚年喜篆书。传世作品有《捣衣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牧牛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参考资料

捣衣人:万户捣衣声.新浪科技.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