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7月,2009年10月升格为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办公室和资料室等设在海南师范大学南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七楼。
基本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特约研究员10余人,图书资料一千余册,专业期刊十余种。
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将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的对外传播为经,以南海区域内各个国家人民为纬,将之有机地穿接起来,它强调区域文化的整体性,将整个南海区域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在泛南海区域范围内,既研究文化历史的同中之异,也研究历史文化的异中之同,从而存异求同,以便能更准确地反映南海区域内各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期推动南海区域的和平与发展,满足海南省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从而达到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出贡献的最终目的。
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的总体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的指导思想,在海南省社科联和海南师范大学的协调与领导下,紧紧地围绕着海南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一总体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在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挖掘南海区域历史文化及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相关重要领域和重大命题、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最终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建立南海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大型文献资料库和资料中心,壮大和完善学术队伍,形成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和学术梯队,力争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带动海南省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确立海南作为南海区域范围内历史文化方面区域研究中心的地位,同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一定影响。
学术队伍
专职研究员
张一平,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海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海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海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专门史(文化史)学科带头人、《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历史卷》主编、海南省文博学会理事、海口市软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史学理论、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等。
张一平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省级课题主要有:省教育厅课题:“构建为基础教育服务体系研究”;省社科课题:“海南特区现代化问题研究”;省教育厅项目《高校世界史学科体系改革理论研究》;省委宣传部课题:海南文博业发展战略与体制改革研究;主持在研的课题主要有:海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历史上南海区域各民族的互动与共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史观研究》,批准号:07BSS001。
张一平自1981年起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今已累计发表论文、译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在《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动态》、《史学月刊》等国家级学术刊物或核心期刊。累计出版专著、编著、教材共9部,获奖成果5项。其学术传记和学术成果已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词典》(英文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一平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曾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对非暴力主义应基本肯定》一文,在1985年布加勒斯特第16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被中国代表团学者向大会介绍并引用,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又如:《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整体观》一文,被刊载在国家一级刊物《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的刊首,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该文获海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该文还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选编的学术文集《全球化与全球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再如:《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初探》一文提出世界历史学科应加强对世界和平运动的研究后,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响应,反映在一些重要的论著、教材中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李植楠主编《20世纪世界史》、李巨廉著《战争与和平》等,一批学者开始投身于该领域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弥补了世界历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项缺憾。
严春宝:山东省莒县人,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及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自1998年起,在新加坡工作、客居十年有余。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新马华文教育及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课题:“从官方报告书看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嬗变”;在《哲学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等数十篇;已出版有专著《文化全息论》(与长兄严春友合著),个人独著《大学校长林文庆》即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林敏,海南文昌人,日本留学归国博士,专攻佛教文化研究。198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学士).1987-1991年5月、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1991年5月-1996年赴日本东京留学。1997年6月-2001年9月,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转至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任教。2001年10月再次赴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佛教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于2009年3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文学)。2005年~现在,参与(日本文部科学省私立大学学术研究高度化推进事业)学术前沿课题-奈良市平安古写经研究。2009年8月~现在,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为专职研究人员。2009年12月12日~现在,被聘为唐山市药师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先后在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关于《照明菩萨经》与《八师经》〉等11篇论文,发表了〈李盛铎旧藏《照明菩萨经》解题・翻刻〉等11篇论文,博士论文:《首楞严经》之语文学研究��以日本古写经本�七为中心(分上下册,近期将在日本出版),译著:木村清孝著《中国华严思想史》(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预定)。研究成果在国际佛学界产生一定影响,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旨性发言。
特约研究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1948年10月生,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海南大学教务长、社会科学部主任,现为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主要社会兼职为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共海南省委决策咨询小组成员。先后出版学术著作9部,其中专著5部,合著2部(第一作者),主编2部,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7 篇,约160余万字。其专著《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发展》一书,多次再版,获中国北方图书联评一等奖,并被团中央推荐为全国青年成才读物的十本书之一。
丘刚
海南省博物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海南省省馆藏文物专家鉴定组组长,海南省文博学会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海南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主要学术成果:《海南古遗址》,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版;《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南方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8年4月版;《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版;《豫东杞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福建文博》2007年1期。另在《考古》、《文物》、《史学月刊》、《文物天地》、《中国文物报》、《中州城市研究》、《中原文物》、《华夏考古》等学术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开平市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哲学教研室助教,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海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首、二任院长。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明清诗歌史论》、《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合作)、《苏轼思想研究》(合作)、《日月双轨》(合作)、《论东方诗化意识流小说》(合作)、《奥斯曼・阿旺和吴岸诗歌比较研究》(合作)等10余部著作。执行主编大型丛书《海南地方文献丛书》等,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文学30强,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海南省多种奖项。
1935年生,广东潮州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退休返聘)。1985年起,指导宋词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专攻唐宋文学,尤其是在宋词及苏轼研究方面,有较多成果。曾先后出版《苏轼文选》、《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东坡乐府研究》、《唐宋文学揽胜》等书。与周伟民合作撰写《苏轼思想研究》、《日月的双轨》、《论东方诗化意识流小说》、《奥斯曼・阿旺和吴岸诗歌比较研究》等著作,并出版散文集《访台掠影》。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曾获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现仍著述不辍。
郝思德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1年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来海南工作,曾任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从事文博考古工作30多年,负责带队完成40余次文物普查和专题考古项目,主持过十几项重要古遗址、古墓葬和古窑址的清理发掘。在文博考古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80余篇,出版有《平洋墓葬》、《三亚落笔洞遗址》等专著。1998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琼州学院历史学教授,历任政史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文科部副主任兼历史系主任、文科部负责人兼政史系主任、科研处长、教务处处长、宣传部长。现系学院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处处长,学院重点扶持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市研究会会员、全国师专史学会理事、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
袁澍
1950年出生于北京市,中共党员,教授,首都经贸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原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区)级重点学科《绿洲学》学术带头人。2003年引入海南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继续执教,现任教务处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系列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组专家,高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潜心钻研民族史、国际关系史、宗教史、边疆史、文化教育史等学科。出版专著:《新疆绿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 《风流遗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高教学会、大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教公共关系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发现杂志社理事。2001年由教育部派遣、应邀赴中国台湾参加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学术讨论会,还先后赴中亚和东南亚多国考察及学术交流,建立国际高校教育合作、学术交流和校际联系渠道。
1957年1月生,江苏大丰人。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员。2004年12月任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省港澳事务办)主任、党组书记,兼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海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海南省海外交流协会会长。系美国霍普金斯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近年来,深入研究南海问题并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和编著了《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论郑和下西洋与南中国海》、《南海资料索引》、《南沙争端的由来与发展》、《南海问题文献汇编》等著作和文章。
阎根齐
阎根齐,笔名阎道衡,1959年生,睢县人,七七届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2――2003年在商丘市工作,历任商丘市文化局文物科长、文物工作队长、文物管理处处长。2002年任研究馆员。2003年10月调入海口市博物馆工作,现为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海南省古代历史文化包括海南古代史、古代建筑、文物、考古、黎族文化。2007――2008年,承担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社科联的《海南古代建筑研究》、《见证千年――海南五公祠研究》、《粤东正气――海瑞》三项课题;目前正在承担海南大学的重点课题《海南古代社会发展研究》。独著《历史名城话商丘》、《海南古代建筑研究》书两部;主编《商丘名人名胜》、《商丘汉代画像石刻》、《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书三部;合著《粤东正气――海瑞》、《见证千年――海南五公祠研究》、《拜海瑞墓》书三部;任副主编或参加编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中国城墙》、《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卷》、《海南省志・文物志》等七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海南岛何时纳入中国的版图》等40余篇。
李鸿然
淮阳区人。中共党员。海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196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文系。历任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教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学报副主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主编、研究所所长、系主任,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湖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任秘书长,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鲁迅与文学、历史及其他》、《历史研究论集》(合作),长篇传记文学《海瑞传》,主编《文学理论基础》等。现海南大学教授,出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