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平原
长春平原是东北最肥沃的平原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长春平原是指东北中部平原,又名东北平原,主要指松辽平原中部。包括辽宁省东北部、吉林省中西部和黑龙江省南部的松花江上游流域、伊通河流域、饮马河流域、东辽河流域以及拉林河流域和嫩江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狭义的长春市平原即吉林省中部平原,包括长春、吉林、松原市、白城市、四平市、辽源市六座城市,土地总面积115,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超过五千万亩,人口2300.04万。
地质构造
长春平原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页岩、泥岩、细砂岩和砂页岩互层),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500米尚未穿透),岩层致密,转轴倾角很小( 5°~10°)。
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砾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25米,抗压强度20~2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4米米深处有一淤泥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砂砾层,抗压强度25~35吨/平方米,距地表6~1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地理特点
长春平原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
(1)低山丘陵。分布于市区东南部,属大黑山脉的一部分,略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大部分在于250~3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为50~100米;东部的大顶子山海拔407米,组成的岩石有花岗石、安山岩、极岩等变质岩系,其中以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久经侵蚀,已成浑圆状;山地丘陵面积在市区内所占面积比重甚微,山地丘陵中有森林,低丘之间有些冲积平原和盆从地,为农业区;伊通河出大黑山北麓,从南向北穿过市区东部,在狭口处有修筑水库的良好条件。
(2)台地平原。城区台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并高出伊通河一级阶地10~20米,地表微波起伏,土质主要由黄土状土构成,海拔在200~230米之间,最高压245米;浅谷谷坡漫长,市区有近80%的地面坡在10°以下。
(3)冲积平原。主要由伊通河冲积作用形成,在河河流两岸形成了比较宽阔的带状平原,面积近30%,地势低平,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沿河两岸的低洼部分,汛期常被洪水淹没,属河漫滩部分,组成物质多为粗砂或细砂,河漫滩两侧为宽窄不等的高漫滩或一级阶地,宽度一般在4~5公里间;一级阶地高出河床3米左右,其组成物质上部是亚砂土、亚粘土,下部是砂砾层,冲积物厚10米左右;二级阶地面积较小,河床两侧可提供建筑用砂;平原上的河迹洼地,因多为淤泥质粘土或亚粘土,并夹灰色砂质透镜体,大多排水不畅,土体抗压性较差,但在大部分台地平原上的沟谷系统则成为城市自然排水通道。
(4)火山锥体。台地平原西接松辽分水岭,系第四纪更新世末期沿断裂带呈地垒式隆起,并有火山活动,因此在长春市西南的富锋街道、范家屯镇一带,火山锥体突起在波状平原之上。多由玄武岩构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水系构成
长春平原地跨松嫩、辽河两大水系,是连结松嫩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重要区域。水系构成主要有松花江、嫩江、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双阳河、拉林河等大小几十条河流,水库、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农业特点
长春平原是东北平原中土地最肥沃的地区,有中国黑土地之乡的美誉,土壤、气候、温度、水分等自然条件优越,腐殖质含量多,通气和蓄水性能好,相对于东北其它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生长,是大豆、高粱、玉米、小麦、甜菜、亚麻的重要产区,也可以种植水稻,是中国早熟粳稻的重要产区之一。长春平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吉林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域,农业高度发达。中国十个产粮大县有七八个来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于长春平原。围绕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带动长春平原农牧业发展动力强劲,2007年长春平原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长春皓月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清真产品远销中东和阿拉伯国家,赢得广泛赞誉。
城市群
人口、土地:
长春市:868.72万,20604平方公里
吉林:482.5万,27722平方公里
松原市:286万,2.2万平方公里
白城市:200.82万,25692平方公里
四平市:337万,1.4万平方公里
辽源市:125万,5125平方公里
——总人口:2300.04万
——土地总面积:115,143平方公里
——耕地总面积:五千余万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