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层孔菌
火木层孔菌(学名:Phellinus igniarius (L.: Fr.) Quél.)基原为针层孔菌的子实体,子实体中等至较大。俗名有柳木层孔菌和火海绵菌,曾被视为引火材料,在阿拉斯加州,当地人燃烧它,将灰烬与咀嚼烟草混合以增强烟草中尼古丁的效果。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质,硬。菌盖宽3-12cm,初期有细行,浅褐色,以后光滑,变暗灰黑或黑色,老时龟裂,无皮壳,有同心环棱,边缘钝圆,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老的菌管中充满白色菌丝,管孔面锈褐色,圆形,每毫米约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4.5-6μm×4-5μm,刚毛基部膨大,顶端渐尖。子实体直径为5-20厘米,罕见情况下可达40厘米宽,厚度从2-12厘米不等,极端情况下可达20厘米。子实体是最持久的真菌子实体之一,显示出长达80个年轮的生长。孢子孔小而灰褐色,密度为每平方毫米4-6个。管状体长度约为2-7毫米,每年在旧层上形成新的管状体层。未释放的旧孢子经常被后来的生长封闭在管道中,呈现为褐色斑点。随着年龄和干燥,肉质变得更加坚硬,湿润时变软。子实体具有明显的蘑菇气味,肉质味道苦涩。与氢氧化钾接触后,肉质变黑。孢子呈白色。
生长习性
火木层孔菌以腐生营养方式生存,通过降解寄主树木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引起白腐病。常见寄主树种是柳树,但也常见于桦树、桤木和其他阔叶树上。它的位置常被啄木鸟科选择作为挖掘筑巢腔的好地方,因为周围的木材会变得柔软和脆弱。
经济用途
果胶酶用于纸浆发酵,麻脱胶等。纤维素酶用于食品、糖化饲料生产等。蛋白酶用来皮革、丝绸脱胶等。另有草酸、虫漆酶等。火木层孔菌被认为是不可食用的。
鉴别
经典的真菌学著作都认为:桑黄(中药名),就是针层孔菌(中文学名),也叫火木层孔菌(也是中文学名),拉丁名一般记作:Phellinus igniarius。市面上的桑黄却是五花八门,一般顾客缺乏检测手段,对桑黄(针层孔菌)不甚了解,所以只能听任经销商一言堂;客观上桑黄(针层孔菌)外观形态变化很大,给顾客检查产品种质带来难度。鉴别者需准备放大镜一,标尺一。放大镜下鉴别,是在外观形态鉴别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看两个部位:
1. 看菌管口面。桑黄(针层孔菌)菌管口圆形,这是形状;每毫米约4--5个,这是指每毫米菌管口的个数。肉眼一般看不清楚,但是在放大镜下就可以很容易查出来。
2. 把子实体砍开,看菌肉层和菌管层。桑黄(针层孔菌)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层多层,注意,桑黄的菌管层中有很多白色菌丝,这是一个典型的独特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