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威廉·渣甸

威廉·渣甸

威廉·渣甸(Dr. William Jardine,1784年2月24日-1843年2月27日)是一位苏格兰医生、鸦片商人和商人,他共同创立了总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企业集团怡和洋行。他在推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在从远东返回英国后,于1841年至1843年期间担任了代表辉格党的阿什伯顿的国会议员。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威廉·渣甸出生在苏格兰邓弗里斯郡的一个农庄,是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的父亲安德鲁·渣甸(约1750年-1793年)在他九岁时去世,使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尽管如此,渣甸的哥哥大卫(1776-1827)还是给了他上学的钱。1800年,他进入了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在那里学习解剖学、医疗实践和产科学等课程。1802年,他从爱丁堡医学院毕业,并获得了爱丁堡外科医生学院的全套文凭。他选择加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服务,并于1803年,19岁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助手登上了东印度公司的布伦瑞克号。

渣甸的第一次海上亚洲之旅相当平凡,但他在第一次航海时遇到了2个在他后来经商时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第一位是医生同行,托马斯·威丁,护航船格莱顿号的外科医生。第二位是刚刚在1801年初抵达广州市的26岁的查尔斯·马格尼亚克。

工作经历

1817年,渣甸离开东印度公司,先是成为孟买几间小商行的代理商和小股东,最后在1823年在广州加入了在中国开业的最古老的英国私人公司——马格尼亚克商行(Charles Magniac Co.)。渣甸在孟买的代理商之一是詹姆斯·杰吉伯伊勋爵,后来成为他毕生的好友。

准备工作

1820年5月,渣甸遇到了詹姆士·马地臣,一位苏格兰从男爵的儿子,这个人的名字将和渣甸放在一起,组成东方最强大、最富有、最有影响的公司。1820年代中叶,渣甸邀请马地臣,组建一个从事中国贸易的企业。马地臣因为未能将一封重要信件地送给一位船长,刚刚被叔父安排送回英国,但他拒绝离开亚洲,加入了黎萨利公司。合伙人黎萨利去世以后,没有继承人,在公司的股份全归马地臣。这给了两人商业合作一个理想的机会。马地臣被证实是渣甸完美的合伙人。詹姆斯·马地臣和他的侄子亚历山大·马地臣,在1827年加入马格尼亚克公司。渣甸和马地臣优点互补,配合默契。渣甸是公司出色的计划者,强硬的谈判高手和战略家,詹姆士·马地臣是听话的职员,掌管公司的文件和财务账本。马地臣熟悉大部分公司的商业运作。两人形成鲜明对照,渣甸瘦高而马地臣矮胖;马地臣有优越的家庭教养,而渣甸来自于卑下得多的背景;渣甸强硬、严肃,而马地臣坦率、活泼;渣甸以工作狂著称,完全是商业头脑,而马地臣爱好艺术、非常有口才。理查德·休说:“两人对于个人和财务方面都谨慎”。两人都非常尊重印度和中国南部的当地社会,默默地帮助许多陷入经济困难的人。尽管他们的慈善绝不过分,但大家公认确实出于诚心。渣甸强硬的外表和公正的语言掩盖了他富于同情心的本性。两人都不断寄钱给在苏格兰不那么幸运的家人,也提携他们在公司内工作的侄子们。

事业高峰

他们以诚实经商、创新的管理,和严格的财务政策建立了声誉,在一个经营环境极其不稳定的时期取得了商业运作的成功,那时成功与破产之间的界限极其稀薄。

渣甸以其专横高傲而知名。他被当地人冠以“铁头老鼠”的绰号,渣甸在广州俱乐部被围观者用石头击中头部后,面不改色,只是以顽强的苏格兰人的达观耸肩蔑视伤口。在他广州十三行的"义和行"(Creek Hong)的办公室只有一张椅子,只有他自己能坐,客人永远只能站着,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渣甸是一个很忙的人。渣甸还是著名的危机经理。1822年,他视察广州分行时,发现分行出现人事危机,雇员和管理层势不两立,业务陷入瘫痪。渣甸只用了几天功夫就将各方面摆平,使分行恢复运营。渣甸的性格非常精明,在沿海鸦片走私期间,甚至能够说服普鲁士传教士郭实立牧师同意,在这些走私行动期间牧师得到更多的皈依者。马地臣声称拥有亚洲唯一的钢琴,并且还是一名熟练的演奏者。马地臣还负责强迫开除一位拒绝在安息日装卸鸦片箱的船长,他说,"我们每个人都遵守严格的宗教原则,但我们担心太正直的人不适合毒品贸易。"

洋行成立

1832年7月1日,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and Company, Ltd.),一个普通合股公司,在中国广州成立,渣甸、詹姆士·马地臣是主要合伙人,次要合伙人有霍灵沃斯·马格尼亚克、亚历山大·马地臣、托马斯·比尔(时钟和自动机器发明者)等人,中文名称'怡和',意为'快乐融洽',买卖鸦片、茶叶和其他货物。1833年,国会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英贸易的专营权。怡和洋行抓住了机会,填补东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公司的第一次航海,是渣甸的快速帆船“莎拉号” 运送茶叶到英格兰。渣甸从东印度公司的主要代理商变成了亚洲最大的英国洋行。这时渣甸被其他商人称为“大班”,一个中国俗语,意思是'总经理'。

个人生活

渣甸去世时仍是单身,但他的侄子大卫和安德鲁继续帮助詹姆士·马地臣经营怡和洋行。马地臣在1843年退休,将经理职位交给渣甸的另一个侄子大卫·渣甸,然后是罗伯特·渣甸,家族中布产南-渣甸支脉的祖先。

洋行的影响

今天,怡和洋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仍然相当活跃,仍是香港仅次于政府的最大雇主。今日香港的一些地标仍以怡和洋行及其创办人命名:如渣甸山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勿地臣街、怡和大厦怡和午炮。怡和还活跃在中国、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中东和部分非洲。经过19世纪和20世纪,怡和洋行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内部变化,甚至在1984年,洋行总部迁往百慕大,威廉·渣甸医生的家族成员仍控制着董事会。

参考资料

鸦片战争幕后玩家--英国怡和洋行. 北海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