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黎13区

巴黎13区

巴黎13区是法国首都巴黎市的20个区之一,位于巴黎的左岸,有着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也被称为“小亚洲”。

巴黎13区始建于1860年。1860年,拿破仑三世命令塞纳省行政长官奥斯曼帝国实施大规模改造巴黎的计划。经过改造,13区的雏形得以形成。13区建成后,因其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和便宜的地价,许多面粉厂、炼油厂、汽车厂等相继在这里落户。如今巴黎13区的“中国城”之所以有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中餐馆最多,各类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也比较齐全。

13区又称“中国城”。13区的“中国城”之所以这样有名,是因为这里的中餐馆多,华人超市、理发店、房屋中介所等都很多,可以说为旅法华人提供的生活服务应有尽有,所以聚集的华人也最多。13区是巴黎的一个大区,有人口18万,其规模相当于土伦(16万人)、圣太田(18万人)或里尔(19万人)等法国中等城市,因华裔族群居住较多,华裔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因此被称为巴黎的“中国城”或“唐人街”。

历史沿革

巴黎13区始建于1860年。旧时13区多半是农牧区和葡萄园。

1860年,拿破仑三世命令塞纳省行政长官奥斯曼实施大规模改造巴黎的计划。对巴黎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改造:建设两条道路轴线连接城市的南北东西;开辟林荫大道及主干道。经过改造,13区的得以形成。13区建成后,因其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和便宜的地价,许多面粉厂、炼油厂、汽车厂等相继在这里落户。铁路的修建,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大批工人从外省或者外国迁徙到这里。19世纪,新兴工厂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移民来到这里。科研机构和大学也开始进入13区,如古生物学院、手工艺学院、建筑学院等。自此,原先以贫穷和文化落后示人的13区逐渐聚集了大量的学院和科研中心,成为一个“新拉丁区”。13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了不少高楼大厦,其中大部分是亚裔族群所建。

位于东南亚的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居住着许多华侨华人。1975年后,这几个国家相继发生战乱,不少当地的华侨华人以难民的身份,通过各种途径来到法国,80年代末,从东南亚来到法国的华人已达到10多万人。上世纪70年代初,在巴黎13区意大利门(Ported'Italie)一带,原先厂房被拆迁后,建起廉价高楼,1975年后陆续从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来到法国的华人就开始在这里租住下来。这些华人在这里生活繁衍。随着华人和亚裔人士在巴黎13区的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中餐馆、越南餐馆也开始增多。吸引许多爱好中国和东南亚菜肴的人到这里,其中也包括很多法国人。如今巴黎13区的“中国城”之所以有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中餐馆最多,各类中国食品也比较齐全。

上世纪80年代初,陈氏和巴黎士多超市诞生,为巴黎13区“中国城”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兴旺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两家超市吸引了各地顾客。一些较大规模的中餐馆如“中国城”大酒楼、国都大酒楼等也先后落户在13区。与此同时,一些符合政府认可的卫生标准、高质量的亚洲食品工厂也纷纷进驻此地,以其产品价廉物美而名扬四方,不仅是法国巴黎,欧洲其它国家的中餐馆或食品店也都会专门来这里进货,随着在巴黎13区居住和置业的华人越来越多,为华人日常生活服务的各类商店也越来越多,如蔬菜水果店、糕饼店、服装店等。

1990年,在Butte-aux-Cailles街区,塞纳河畔,法国国家图书馆拔地而起。在巴黎左岸计划的推动下,13区建起了众多新颖的城市建筑。2007年7月12日,巴黎13区议会召开特别会议,指定热罗姆·顾梅(JEROMECOUMET)为新任区长。

自然地理

巴黎13区曾有一条河流蜿蜒穿过,那就是比耶夫尔河。从南部的城市边界开始,也就是现在13区的凯勒曼公园,河水为沿途的工厂和制革厂提供水源,直到与5区的塞纳河汇合。20世纪初,比耶夫尔河被严重污染,掩埋在地下,河水改道进入下水道。2021年夏天,Arcueil市和Gentilly市(距离巴黎最近的南郊城市)在Coteau-de-Bièvre公园展示一个联合重启项目,恢复河道的自然河床。

地理环境

巴黎13区的中国城主要集中在由绍瓦西、伊夫利和马塞纳三条大街构成的一个三角区域。

亚洲移民的到来改变了13区的经济与人文景观。在他们到来之前,巴黎13区是一个走向萧条的工业区,有汽车制造厂、巧克力工厂、皮革作坊等等。现在是亚洲特色的商业区,华裔商人在13区接手闲置店面重新创业,早期的服装加工厂被出售亚洲商品的商店和餐厅所取代。30多年后,这里有近300家由亚洲人持有的店铺,其中大部分为餐馆,这里近80%的华人都在商海中沉浮。1976年由老挝华人陈氏兄弟开办的陈氏超市,如今已经从当年的亚洲食品小店发展成有5家分店、雇员450多人的大型超市。13区华人社团的构成与人文版图逐渐变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开始频频收购早一代华人无法持续经营的产业。他们有更加符合时代的经营思维,更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行政区划

巴黎13区是法国首都巴黎的20个区之一,位于巴黎的左岸,有着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

政治

祖籍广东省、8岁时随父母移居法国的陈文雄于2008年当选巴黎十三区副区长。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华裔副区长。

人口

13区成为新的移民中心,波兰人、意大利人、亚美利亚人纷纷来到这里驻扎下来。巴黎十三区是多个种族共同生活的典范区份,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多个族群。巴黎十三区的华裔多是从柬埔寨越南老挝的华侨移民。在十八万居民中,华裔族群约占人口的25%。

经济

法国国立图书馆周边的塞纳左岸区域,是最新兴的经济中心,大批企业在此扎根落户,其中有埃森哲,赛诺菲-安万特,CaissesdesDépôts,Natixis,BanquepopulaireRivesdeParis,Bricorama, 雅高酒店集团,以及2016 年即将落户于LaHalleFreyssinet 的1000 家数字化自主创业公司将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年轻企业孵化器。华侨为十三区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位于十三区的两家大型亚洲食品超市便是华人企业中的佼佼者--陈氏兄弟和巴黎士多。以华人为主的企业在十余年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沿街商店几乎全被买下,华人商业的经营范围从商场扩展到房地产公司、旅行社、金融兑换店、快餐店、糕饼店、肉店、金行、理发美容店、时装店、照相冲洗店、电讯器材店、电脑商店、工艺品商店、印刷厂和出版社等各行各业。

旅游

十三区是保留巴黎历史风貌最好的区之一,不仅旧式的街道建筑基本保留完好,各国游客也对这个充满东方文化气息的地方频频光顾。在陈文雄副区长的大力支持下,十三区已然成为巴黎的著名旅游区。金发碧眼的欧洲游客在传统中式餐馆的落地窗前,小酌一口红茶,熟练地拿着筷子夹起面条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餐馆比肩继踵,几乎每家店的招牌都是用斗大的“方块字”写成,大红色的灯笼装饰着门面,传统样式的屋檐为路人们细细叙说着中国古老的历史。

社会事业

无论在巴黎13区的一个半世纪,还是在13区“中国城”的30多年发展历程中,都体现着一种鲜明突出的社区精神,这就是公正团结。这种社区精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那时,现在的13区地带还是一片贫瘠的区域,被称为“封喉之地”。于是,各种慈善机构纷纷在这里设立,如著名的慈善机构MiedePain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教士与神职人员还用心良苦,专门从15区、16区请来一些好心的妇人来这里照顾贫困儿童。数百年来,这种讲求社会公正和与人为善的社区精神在这块土地上连绵不绝,一直贯穿至今,很多社会福利机构如今都在这里设址。随着“中国城”在巴黎13区的形成,这种公正团结的社区精神在华人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突出的标志就是众多的华人社团在这里诞生,并且在团结凝聚华人的力量,开展公益事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教育

13区拥有科研机构和大学,如古生物学院、手工艺学院、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等。13区从原先贫穷和文化落后逐渐聚集了大量的学院和科研中心,成为一个“拉丁区”。

 巴黎最大的大学城,被命名为新拉丁区,有五万名以上的学生,老师和研究学者,及各大精英学校,如巴黎高科Télécom,ArtsetMétiers,巴黎第七大学,东方语言学校等。十三区有着众多的中文学校,是巴黎首位在公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的大区,华裔后代以及法国学生可以从小学六岁开始学习中文直到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巴黎十三区区政府的这项举措使很多华人后代在异国继承了中华传统语言和文化,同时也提供了机会让法国学生更好的了解东方文化的韵味。在就业机会上,这项措施让就业者掌握了双语运用的能力并加速促进中法文化贸易交流。另外,十三区还有世界闻名的艺术设计及动画设计学院,如EcoleEstienne,EcoleBoulle 和EcoledesGobelins。服装设计方面,国家时尚设计学院Institutdelamodeetdudesign 也坐落在十三区塞纳河岸。

医疗

LaPitié-Salpêtrière 是欧洲最大的医院, 座落在巴黎十三区,设备先进拥有几乎所有的医学专科分支。从2011 年起,中医部门正式成立,在陈文雄市议员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各大中医院在法国医院的中医项目顺利进行。中医部门的成立增强了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也促进中西医在欧洲地区的学术交流及研究。

交通

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地铁、公交车和轻轨都有,购物也极其方便,不仅有许多亚洲食品商店,法国人的超市也很多。如果想吃中餐就更方便了,这里中餐馆林立,不难找到正宗美味的中餐。

文化

巴黎十三区成为了现代艺术产业的集中地,很多大师的艺术作品被安放在区内的各个角落,巴黎时尚设计学院也落户在巴黎十三区。为保留及延续中国佛教传统,十三区建有几所寺庙,著名的还有潮州会馆。在十三区区政府和陈文雄市议员的大力推动下,区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如春节,中秋晚会,茶文化周等。“中国城”举行一年一度的迎新春大游行早已成为巴黎的一大看点,中国传统新年之际规模逐年扩大的嘉年华彩装大游行吸引超过二十万人沿街观看,张扬的锣鼓也反映出这里华人社团的人文变迁,与此同时,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它也渐渐成为法国人甚至世界人民的春节。2012 年5 月4 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巴黎十三区区政府签订《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巴黎十三区区政府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举办展览、音乐会、演出、讲座、艺术节、研讨会和会见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共同推动和发展中法两国在文化、艺术和宣传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巴黎13区唐人街华人彩妆游行活动

本地华侨华人和亚裔协会参加游行。一些新成员也参与到游行中,包括法国山东同乡会、法兰西巴黎大区奥林匹克和体育委员会、镰状细胞病信息和预防协会等。新成员的加入,使这个已有30多年历史的传统春节彩妆游行活动更具国际性,更能体现狂欢节的热烈融合与祥和的春节气氛。

其次,参与游行的协会团体也增加了新的节目及方阵设计。法国华裔互助会的“仕女方队”中不乏金发碧眼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她们排练了全新舞蹈,身着中国多个朝代传统服饰,踏着民族与现代相结合的乐曲节拍,在行进中翩翩起舞,成为游行队伍中一道靓丽风景。

游行队伍中,除了中国传统的舞龙醒狮、龙船舞、秧歌舞、民族服饰舞、潮州锣鼓、武术表演等弘扬华族传统文化的表演方阵,还有带着兔子头饰的非洲鼓舞、身着改良旗袍的巴西桑巴舞等其他文化的融合表演。据巴黎警方统计,当天慕名到唐人街的法国民众和外国游客超过十万人,春节嘉年华已成为巴黎的标志性文化活动之一。

巴黎13区春节嘉年华是整个欧洲地区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这一活动显示了亚裔移民既为自己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又能很好融入当地社会,给巴黎带来了多元化活力。兔子是聪慧快乐的动物,希望兔年给世界带来和平幸福,希望嘉年华彩妆游行队伍把欢乐祥和气氛传遍巴黎各处街头。

著名景观

密特朗国家图书馆

它没有围墙,没有大门,站在其中你会感到自己如此的渺小。由四座玻璃幕墙组成的密特朗国家图书馆,外型宛如四本打开的巨书,四“书”相对,又构成一本完整而更壮观的书,象征着图书馆在城市中的位置和文化意义。

密特朗国家图书馆是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也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大型图书馆之一;是由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于1988年7月14日的巴士底日宣布的一个跨世纪宏伟工程。来自世界各地的244个建筑师参与了竞标,最终由法国36岁年轻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赢得了设计权。古典拱廊、石雕和那些象征财富和权力的装饰被玻璃、钢铁和饱经风霜的木头所取代。不过建筑工程曾因前卫的设计和高昂的费用等争议,几次面临停顿状态,后来工程设计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在1997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世界报总部大楼

位于巴黎13区的世界报总部大楼,建筑的像素化表皮由超过20000个玻璃元件和772种图案组成,使建筑的外观随着天气和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每个玻璃元件为一个独特的像素,根据位置的不同,从透明到完全不透明,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光。这种高度复杂的模式参考了报纸和杂志上的印刷字母,当从远处看这10000平方米的立面时,可以更清晰地阅读它。

著名人物

2008年3月16日初次参选的法籍华人陈文雄先生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十三区历史上首位华人区议员兼副区长,也是三百年来第一位成功登上巴黎政治舞台的华裔,他推动成立巴黎十三区商家联合会,推动中文语言教学在中小学的普及,推动中医与西医的交流及在法国临床上的应用,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并进行街区改造,推动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潮州市等多地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十三区也因此成为巴黎市接待来访的中国各类团组最多的一个区。

参考资料

巴黎十三区.中华网文化.2024-01-05

奥运在即,法国城市准备好了吗?.凤凰网.2024-01-05

欧洲时报:巴黎13区唐人街——不一样的“平民区”.百家号.2024-01-05

一个半世纪沧桑 巴黎中国城凝结华人心血汗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4-01-05

巴黎13区区长寄语华人:携手共建多元文化(图).中国新闻网.2024-01-05

走遍巴黎:巴黎第13区 - Gobelins.沪江.2024-01-05

被混凝土掩埋的巴黎传奇河流有望恢复.百家号.2024-01-05

巴黎13区中国城变迁:老侨低调 侨二代学业卓著(图).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2024-01-05

巴黎十三区华裔副区长:欧洲华人政治融入并不遥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4-01-05

巴黎13区华人彩妆游行嘉年华:农历兔年春节隆重回归 规模超前.百家号.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