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若谷

李若谷

李若谷,字颜回,徐州丰(今沛丰邑)人,进士出身。历任赵光义赵恒赵祯三朝,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80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康靖”。

人物生平

按《宋史·李若谷传》:“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今丰县)人。少孤游学,依姻家赵况于洛下,遂葬父母缑氏镇(地名。今河南省偃师),举进士,补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县尉。”李若谷出身于书香名门,官宦世家,其祖父李光义,字匡正,五代十国时进士。早以博士受经,历任陕西扶沟县主薄、上县令、太子右赞善后汉刘知远朝议大夫等。

其父李良弼,字刘禹锡,五代时进士,历任济州防御巡管、宿州市团练推官、庐州府录事、观察节度使等职。李若谷虽寄人篱下,但吃苦耐劳,学而勤奋,于赵光义时中为进士,补为长社县尉。在任期间,因州上修建兵营,让百姓捐送木材。

主管衙役为了勒取贿赂,多以不合征用标准为由,让其退回,使百姓叫苦连天。李若谷知悉后,让百姓将木材按长短粗细分类集中在一起,自行组织送到州上交差,免去了其中的盘剥。

为此,晋升为大理寺丞,知宜兴市县令。宜兴地区历来是产茶区,茶农则以茶叶抵税。李若谷到任之前,官府对老百姓所交茶叶凡不合格者一律没收充公,实为盘剥茶农之恶道。他到任后立改此弊政,将不合格的茶叶退给茶农,另行变卖,换回好茶叶重交,深受百姓爱戴。

李若谷担任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辖区至洞庭湖湖区)知府,他发现本地有一些从流放地或刺配地潜逃回来的罪犯屡屡作案,手段残忍,大多是以前那些在洞庭湖杀人抢劫而没有定成死罪的惯犯。他秘密部署破案,抓获后将这些人以前后几件杀人案一起上报,判处死刑,并在市场上公开执行凌迟处死酷刑。

李若谷在宜兴市任职不久,便升任连州(今四川省锡连县境内)知州。上任前,受到皇帝的召见,改命为亳州市通判,免去旅途劳顿之苦。

之后,累迁陕州、渭州、延州、太原市等知州,度支员外郎、三法司主管、户部判官、工部侍郎、京东转运使、江宁府尹、河南省府尹,加太常寺少卿、集贤殿大学士、枢密院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知府,拜参知政事(以其它官职居宰相之位的官员称为参知政事)。后以耳朵有病为由,多次上书辞职。

不久,敕封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掌管会灵观之事。终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80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康靖”。

历任职务

赵光义时,李若谷中进士,补为长社县尉。后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之后又升任为连州知州

赵恒时,皇帝要去参拜老子庙,选拔李若谷为亳州市通判,又多次升迁他为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又调外任担任京东转运使

李若谷调任为陕州知州,后又改任梓州知州。

赵祯天圣(公元1023-1032年)初期, 李若谷担任判三司户部勾院,出使到辽朝。若谷到宫里辞别皇帝,但他没有等在垂帘外边接受询问,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李若谷改任潭州知州,后又多次升迁至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滑州知州。黄河冲蚀韩村的河堤,李若谷连夜骑马前往,督促兵士建造大埽(筑堤用的一种材料),到早上大堤就筑好了,他因而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担任延州知州

官府的粮仓依山而建,存贮的谷自很少,李若谷让人制作了露囤,每个囤可以存二万谷子,别的郡大多都效法他。他也被升迁为给事中、寿州知州。

李若谷兼任集贤院学士、江宁知府,后升任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南省知府,再升任为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市知府、兼参知政事。

李若谷因为耳朵有病,多次上奏辞职,后被改任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

李若谷以太子少傅的身份退休,死时八十岁,被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为「康靖」。

历史评价

《宋史‧卷二九一》列传五十:"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李若谷后裔

李若谷之子李淑,字献臣。自幼聪慧过人,12岁时受赵恒赏识,赐童子出身(宋制:15岁以下儿童可授童子出身,即可安排官职),试任秘书省校书郎。深受当时正任宰相的寇凖垂爱,被他举荐为校书郎馆校勘,后屡迁至礼部员外郎郑州市知府应天府知府、河中府知府,加端明殿学士、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等。在任河中府知府之时,因暴感风寒而卒于任上,追赠为尚书右丞。李淑之长子寿朋,字延老,庆历元年(1041年)赐同进士出身。因才干出众,受司马光举荐入舍人院,后任户部盐铁副使。次子复圭,字审言,庆历年间进士,为王安石器重,历任滑、相、泾三州知州,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省成都市等六处转运使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入直龙图阁,知庆州;后任户部盐铁副使,终于集贤殿修撰,知南平,卒于任上。

滔滔华夏文化,巨流奔腾不息,滋育了无数的英雄志士。古丰李氏一门腾起了六朵绚丽的浪花,汇成一股不泻的墨柱,凝聚在华夏文化的彩屏上,为沛丰邑的历史抹上了精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