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何祖华

何祖华

何祖华,男,出生于1962年11月,来自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山下湖镇,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

何祖华1979年至1986年在浙江农业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何祖华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2月—1998年12月,何祖华在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植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1月—2000年8月,何祖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病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11月,何祖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和博导。2008年1月,何祖华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2017年,何祖华与研究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2020年4月,何祖华担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员、博导。2021年12月,何祖华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登。2023年7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何祖华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刘军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的研究论文,揭示了OsSGS3-tasiRNA-OsARF3模块平衡水稻耐热性和抗病性的机制。同年11月22日,何祖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祖华在广谱抗病机制与育种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建立了抗病与产量性状互作的创新研究领域。还曾获得第二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个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何祖华1979年至1986年在浙江农业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9月,何祖华担任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教授。1996,何祖华获得浙江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何祖华分别在美国加州Salk研究所植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分校植物病理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2000年11月,何祖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和博导。2004年10月31日,何祖华担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2007年,何祖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1月1日,何祖华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2017年,何祖华与研究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2019年8月1日,何祖华担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监事长。

2020年4月,何祖华担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员、博导。2021年12月16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何祖华研究团队的重大发现。该研究揭示出一个全新的植物基础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并由此找到了通过加强水稻天然免疫力,长期筑起稻瘟病“防护墙”的抗病策略。2023年7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何祖华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刘军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OsSGS3-tasiRNA-OsARF3 module orchestrates abiotic-biotic 应力 response trade-off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OsSGS3-tasiRNA-OsARF3模块平衡水稻耐热性和抗病性的机制。同年11月22日,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有133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何祖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

何祖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信号转导、功能基因和信号途径互作。 其主要研究模式为植物(水稻和拟南芥)抗病调控基因的克隆与信号转导, 重点研究水稻对真菌病害(稻瘟病和纹枯病)和拟南芥对水稻病害非寄主抗性的调控机制和信号途径,尤其是作物广谱抗病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植物抗病(SA,JA途径)与发育(GA和auxin)和逆境信号间的cross-talk,逆境信号记忆机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及其对田间(基础)抗病性的调节,并致力于广谱抗病和高产水稻资源的创造,目标是高抗与高产性状的协调与平衡。研究主要涉及分子遗传、植物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

研究成果

何祖华在广谱抗病机制与育种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抗病性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稻瘟病是水稻的“癌症”,我国水稻品种审定采用抗瘟性“一票否决”制,但广谱与持久抗病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其课题组发掘了广谱抗瘟位点Pigm,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其编码两个序列相似但功能拮抗的受体,通过蛋白互作和表观遗传调控广谱持久抗病与产量的平衡,由此解析了一种全新的植物免疫和广谱抗病机制,有效地解决了抗瘟育种的瓶颈问题,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育种,已有品种大面积推广。其课题组揭示水稻广谱抗病NLR免疫受体蛋白通过保护初级防卫代谢通路免受病原菌攻击,协同整合植物基础抗病性(PTI)和专化性抗性(ETI)两层免疫系统,赋予水稻广谱抗病性的新机制;系统解析细胞死亡因子等调控广谱抗病的新机制,并创造性地研究免疫嵌合受体的信号激发, 由此发现新的植物逆境记忆机制。

何祖华建立了抗病与产量性状互作的创新研究领域。抗病性往往伴随产量下降等抗性代价,机制复杂,是高抗高产育种的关键制约因子,受不同激素信号的调控。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抗病与产量等农艺性状协调的理念,并通过系统剖析激素(SA,JA,GA等)交互作用,水稻钙离子感受器ROD1精细调控水稻免疫反应从而减低广谱抗病引起的生存代价、平衡生殖生长-产量性状等,受体激酶ER调控细胞死亡新机制等,将植物免疫与发育和抗逆信号耦合,创立了抗病—生理性状互作的理论体系,研究理念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同。此外,为结合高抗与高产性状,课题组长期研究重要生理性状形成机制及其对田间抗性的影响,拓宽了植物病理研究方向,也为育种家创造了优异的高抗高产育种材料。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专利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人才培养

何祖华致力于教书育人,被评为优秀导师,培养毕业博士35名,其中2人获中科院优博论文,12人聘为教授,1人评为杰青。

人物评价

何祖华来自农村,对水稻生产常受稻瘟病侵害而颗粒无收的状况深有感触,立志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辞劳苦,潜心科研。(上观新闻评)

参考资料

诸暨何祖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澎湃新闻.2023-11-23

何祖华.中国科学院.2023-11-23

何祖华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11-23

何祖华.浙江大学.2023-11-23

何祖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2024-08-12

来自农村,何祖华研究水稻数十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澎湃新闻.2023-11-23

何祖华研究组合作在水稻平衡抗病和耐热性的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2023-11-23

何祖华.植物生理生态研究.2023-11-23

增强植物广谱抗病性的转录因子及应用.万方数据.2023-11-23

禾本科植物抗病调控的酯酶基因.万方数据.2023-11-23

PHOSPHORUS-EFFICIENT AND HIGH-YIELD GENE OF CROP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万方数据.2023-11-23

一种作物磷高效和高产基因及其应用.万方数据.2023-11-23

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菌基因及其应用.万方数据.2023-11-23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何祖华研究员荣获2022年中科院感动人物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11-23

与水稻“顽疾”死磕,破解育种瓶颈——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何祖华 | 最美.上观新闻.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