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自然》(Nature)是首次发刊于1869年11月4日的国际科学周刊,创办者为亚历山大·麦克米伦(Alexander Macmillan)、首位编辑诺曼·约瑟夫·洛克耶(Norman Lockyer),出版社为Springer Nature,是Nature Portfolio的旗舰期刊,每年51期。
1869年,亚历山大和洛克耶出版第一期《自然》杂志。1890年代末,经长达30年的发展变革,《自然》开始盈利,吸引了高质量的投稿,巩固其日益成功的科学出版物的地位。此后,《自然》在历任8位主编的带领下,凭借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视角,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社会动荡,逐渐走向现代化,逐步扩大全球影响力,推出专业姊妹期刊,建立《自然》品牌。
《自然》基于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跨学科影响力、即时性、传播力和成果的突破性,发表所有科学和技术领域出色的经过同行评审的原创性研究,还针对重要的热门科学新闻和事件,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获奖新闻、领先评论和专家意见。
《自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科学周刊之一,是全球引用量最高的多学科期刊,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中排名第439。
历史沿革
1860年代
亚历山大·麦克米伦(Alexander Macmillan)与兄弟丹尼尔·麦克米伦于184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创立了书店和出版社。1857年,丹尼尔去世后,亚历山大开设伦敦分店;1863年,总部从剑桥迁至伦敦。在剑桥和伦敦的生活背景下,亚历山大结识许多科学家,他主持讨论小组,交流科学、艺术和当今的热门话题。1859年,亚历山大创办《Macmillan’s Magazine》,由大卫·马森担任编辑,旨在将科学、文学和艺术统一在一个出版物中。
英国政府陆军办公室职员约瑟夫·洛克耶(Norman Lockyer)是一个敏锐有才的业余天文学家,他与亚历山大的朋友出版商约翰·勒德洛和作家托马斯·休斯结识,两人邀请洛克耶担任周刊《The reader》的科学编辑,该周刊涵盖艺术、文学和科学领域。
麦克米伦和洛克耶会面后,发现彼此关于科学和出版有着共同的志趣。1868年,麦克米伦邀请洛克耶担任他的出版社的科学顾问。1869年初,洛克耶与麦克米伦联系,提出了出版新科学期刊的计划。1869年11月4日,《自然》出版,洛克耶担任编辑。
1870年代
1870年代,《自然》有着许多同名外国竞争对手,《自然》尚未成为科学传播的首选场所,从创刊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直到1870年代末,亚历山大才将价格从4便士提高到6便士,并将其扩大到28页。
1880年代
在十九世纪,英国学者多专注于古希腊语等经典学科,而非科学。1880年代末,在许多伟大的科学教育家的推动下,《自然》杂志宣布科学运动终于真正诞生。
1880年10月28日,亨利·福兹(Henry Faulds)写了一封题为“手上的皮肤皱纹”的短信,首次详细说明如何将“皮肤皱纹”用于身份识别、人种学、遗传研究和医学法律调查,本质上勾勒出了指纹识别的基础,这可能是《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最早对科学具有重大意义和原创性的贡献之一。
1890年代
1890年代,在创刊三十年后,《自然》开始盈利,吸引了高质量的投稿,巩固其日益成功的科学出版物的地位。
1900年代
1900年代,英国的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下降,其工业实力与德国和美国相比也在减弱。教育资源、科学与工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多的科学方法被政府应用。到1900年代末,该杂志的结构自创刊以来仍没有显着变化。
1910年代
1910年代,世界大部分地区来充满变革和剧变,《自然》凭借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视角,经历了艰难的岁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政治和科学格局。随着国家和世界经济体适应战争,来自全球的投稿量不可避免地放缓,《自然》杂志的订阅量首次下降。《自然》还面临着适应德国作为敌人的新流行观念的挑战,此前,德国在科学、特别是化学方面的成就曾被誉为现代组织成功的典范。
1920年代
1920年代,随着英国和世界许多地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崛起,一些工业化国家出现经济萧条,工人要求更多权利,将社会问题推向前台。在格雷戈里的领导下,《自然》每周都会发表有关社会问题的社论,继续讨论科学教育、改革和国家参与的传统问题,并受到物理学重大发现的支持。
1930年代
1930年代,《自然》在前十年的变革基础上,开始走向现代化。社论继续敦促更大的社会正义,并呼吁科学在社会中占据更突出的地位。在此期间,《自然》被宣布为“也许是最重要的英文周刊”,并被纳粹德国禁止。
1940年代
1940年代,英国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瑟·盖尔(Arthur Gale)和杰克·布林布尔(Jack Brimble)共同担任编辑的情况下,《自然》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持续运行,在伦敦闪电战中幸免于难,尽管有一些延误,《自然》仍像以前一样在世界各地发行,发表了许多物理科学领域的重要论文。
1950年代
195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和巩固的十年,《自然》的订阅量有所增加,将其社论页数扩大到约40页,一定程度适应了新兴的信件栏目。1950年代,战后技术发展,生物学逐渐占据中心舞台。
1960年代
1960年代,在文化变迁、美苏冷战和技术加速发展的全球背景下,《自然》发生巨大变化。盖尔于1961年底退休,布林布尔成为唯一的编辑,1965年11月15日,布林布尔在家中突然离世。1966年6月,约翰·马多克斯(John Maddox)接任,使杂志在内容、美学和组织方面焕发活力。
1970年代
1970年代初,为扩大全球影响力,《自然》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新闻大楼的一个小房间内设立第一个美国办事处。1970年代末,《自然》杂志在美国的第一个办事处已在科学和商业上获得良好回报,有三分之一的订阅量和一半的稿件来自美国。
1971年1月,《自然》杂志分裂为三份独立刊物:《自然物理科学》《自然新生物学》和《自然》,分别于周一、周三和周五出版。马多克斯谈到,有一天《自然》将成为一份日报,每天专注于不同的科学领域。1973年,大卫·“戴”·戴维斯(David ‘Dai’ Davies)担任第六任编辑,这些期刊从1974年第一期开始重新合并。
1980年代
1980年,马多克斯在中断七年之后重新担任编辑,在他的领导下,该杂志基本上达到了现代格式。
同年,《自然》杂志首次涉足电子出版领域,在英国邮局的可视图文系统Prestel上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该系统在连接电话线的电视机上显示文章。
1980年代初,《自然》杂志第一份成功的姊妹期刊《生物/技术》(现在的《自然生物技术》)诞生,标志着出版业新时代的开始,一系列期刊将在《自然》品牌下创建。
1980年代,《自然》扩大其全球业务,在世界各地设立了一系列办事处。
1990年代
1995年,《自然》杂志首次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系统管理稿件,建立《自然》杂志的第一个网站(www.nature.com)。
1990年代,《自然》杂志推出专业姊妹期刊,涵盖广泛的科学学科。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出版物数量,1999年,斯托克顿出版社(Stockton Press)与哈罗德·麦克米伦杂志(Macmillan Magazines)合并,自然出版集团诞生,斯托克顿出版社出版《ONCOGENE》等专业学术期刊,麦克米伦杂志出版《自然》及其姊妹刊物。
2000年代
2003年1月,诺曼·洛克耶(Norman Lockyer)的永久纪念馆在洛克耶的故居揭幕,故居位于伦敦伯爵宫(Earl's Court)佩尼韦恩路(Penywern Road),洛克耶于1876年至1920年间居住于此。
2005年,《自然》杂志邀请位于剑桥的科学媒体爱好者组织“裸体科学家”(Naked Scientists)帮助制作《自然播客》(Nature Podcast),该播客通过采访科学家和《自然》的编辑来重点介绍本周的新闻和发现。《自然播客》很快获得成功,促使自然出版集团制作了其他播客。2005年底,《自然》杂志开始与制作人合作,为主要论文制作视频片段。2006年,《自然》杂志尝试开放同行评审。同年,为迎合用户论坛和博客的流行,《自然》新闻网站建立《自然新闻博客》(Newsblog),便于读者发表评论。
2010年代至今
自2010年起,《自然》期刊集团和《自然》本身越来越多地参与多学科研究主题和社会挑战。
2018年,遗传学家马格达莱纳·斯基珀(Magdalena Skipper)被任命为《自然》杂志编辑,她是《自然》的首位女主编。
期刊内容
《自然》基于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跨学科影响力、即时性、传播力和成果的突破性,发表所有科学和技术领域出色的经过同行评审的原创性研究。《自然》还针对重要的热门科学新闻和事件,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获奖新闻、领先评论和专家意见,分享最新的科学发现,不断启迪着全世界的研究人员、临床医师以及学术和行业专家们,并为他们带来宝贵的科学知识,推动全球科学界的讨论。
《自然》系列期刊
《自然》系列期刊汇集了Nature Portfolio旗下多学科研究和综述期刊,自1869年起一直致力于理解、探讨和分享科学。截至2022年,有27本在一个或多个学科中排名第一,在影响因子排名前20的期刊中占据11席,在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期刊中占据21席。
每年,Nature Portfolio (《自然》旗下期刊与服务集合)都会推出全新的《自然》系列研究或综述期刊,旨在为现有出版物供应不足的研究领域提供发表平台,以满足不同研究群体的需求。与所有《自然》系列期刊一样,新刊也将由专职的编辑团队运营,他们负责原创研究及(或)约稿内容的精心挑选、约稿、公平严格的同行评审、准确编辑、快速出版和广泛传播。
《自然》及《自然》系列期刊采用基于被引用次数的评估指标。2年中位数指2014-15年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2016年被引用次数的中值;2年影响因子指期刊过去2年中发表的文章在当前JCR(《期刊引用报告》)年所获引用总数,除以期刊过去2年中发表的学术文章(包括论文、综述和会议论文)总数。2年中值与2年影响因子不同,不受异常值扭曲的影响。
《自然》系列研究期刊
《自然》系列研究期刊涵盖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发表基础研究、综述、批判性评论和分析。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1日)
《自然综述》系列期刊
《自然综述》系列期刊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和强化的内容并附有上下文和联接,提供各个领域权威的、易于理解的、意义重大的综述内容。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1日)
杂志主编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0月22日)
中国与《自然》
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
2015《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中国中山大学的生物学家黄军就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科学家鲍哲楠入选。黄军与他的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改人类胚胎DNA,为治疗地中海贫血症提供可能;鲍哲楠带领研究小组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了一种具有触觉、能分出轻重的人造皮肤,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华人科学家张进入选,他和团队发明了细胞核移植“三父母”技术,从根本上规避了线粒体疾病的遗传风险。
2017《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中国物理学家潘建伟入选,他带领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2018《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中国物理学家曹原与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入选。曹原发现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角度会产生超导效应,开辟凝聚态物理的新领域;贺建奎编辑了一对双胞胎女婴的基因组。
2019《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中国科学家邓宏魁入选,他利用基因编辑手段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失活CCR5基因,并将编辑后的干细胞移植到HIV感染合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体内产生效果。
2020《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张永振和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入选。张永振研究团队从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并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率先向全球公布并发出警示;李兰娟在武汉市实地研判疫情时提出了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有效应对疫情。
2021《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入选,他组织完成了天问一号任务,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2022《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入选,他帮助追踪新冠病毒的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部分突变。
2024《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中,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利用供体来源的基因编辑T细胞成功治疗了毁灭性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首位亲手拿到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刊登论文
2012年,中国作者的研究类论文占《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所有发表论文的8.5%,《自然》杂志增刊编辑将中国确定为“五大重点关注国家”之一。
2022年,共有235篇来自中国作者刊登在《自然》上的原创研究论文,贡献的中国机构包含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相关事件
《自然》就新冠病毒污名化道歉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并委婉提醒曾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市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包括《自然》。2020年4月9日,英国《自然》杂志微信公众号“Nature自然科研”在社论《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中道歉:“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自然》论文被指可能涉嫌造假
2022年7月21日,Matthew Schrag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调查报告指出,2006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可能涉嫌造假,该论文通过小鼠模型,提出一种特定的淀粉样蛋白(Aβ56)可能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这篇论文是阿尔兹海默症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论文,Schrag称其可能误导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
《自然》150年间撤稿86篇
2023年3月6日,《自然》撤稿美国行为生态学家Jonathan Pruitt发表于2014年10月1日的文章,这是《自然》在2023年的首次撤稿,理由为数据不可靠。《自然》截至2023年3月6日撤稿共计86篇,最主要的撤稿原因为数据或图片失实,67%的撤稿由文章作者提出,超过50%的撤稿来自美国研究机构。
《自然》首次遭遇罢工
2024年6月,创刊155年以来,《自然》(Nature)杂志迎来了员工的首次罢工,这可能导致这一著名的期刊首次缺席出版。6月20日,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全国记者工会(NUJ)的成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罢工。6月24日,NUJ成员进行了第二次为期的一天罢工。罢工波及到施普林格自然旗下60 余种期刊,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自然》杂志及其系列刊物。此次罢工得到了科学界的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等签名声援。
影响与评价
国际地位
《自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科学周刊之一,是全球引用量最高的多学科期刊,2022年引用次数将近100万,在2022年已连续11年在多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
品牌排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自然排名第439。
参考资料
首页 | 自然中国.naturechina.2023-10-21
Nature subscription.nature.2023-10-21
Corporate Governance.springernature.2023-10-21
History of Nature.nature..2023-10-21
《自然》是怎样炼成的.光明网.2024-07-24
About Nature Portfolio.nature.2023-10-21
3年,9本新刊︱2022-2024年《自然》系列全新期刊.腾讯网.2023-10-21
高影响力期刊推荐!《自然》生命科学系列.腾讯网.2023-10-21
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www.worldbrandlab.com.2019-12-23
自然中国 - 评估指标.naturechina.2023-10-21
《自然》杂志评2015年度十大人物 两中国面孔上榜.uk.people.com.cn.2019-12-23
浙大校友作为唯一华人入选2016年《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搜狐网 - 浙江大学.2023-10-21
2016年《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一位华人科学家上榜.微信公众平台 - Nature Portfolio.2023-10-21
《自然》公布2017十大人物 中国科学家潘建伟入选.央视网.2023-10-21
《自然》发布2018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居首.中国日报网.2023-10-21
中国科学家邓宏魁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澎湃新闻.2023-10-21
《自然》杂志年度科学界十大人物出炉:中国两名专家入选.人民资讯.2023-10-21
《自然》2021年度十大人物公布 中国火星探测总设计师等入选.中国新闻网.2023-10-21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央广网.2023-10-21
《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科技日报.2023-10-21
《自然》公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国两学者入选.百家号.2024-12-10
中国去年在《自然》发表论文总数不如哈佛.中国青年报.2023-10-21
2022年高引用的10篇中国作者《自然》论文 | 新春集锦.微信公众号平台 - Nature Portfolio.2023-10-21
以科学之名:《自然》杂志为何要道歉.新浪财经.2023-10-22
BLOTS ON A FIELD?.science.2023-10-22
他曾举报Nature重磅论文造假,如今亲手打假自己导师.澎湃.2023-10-22
《自然》150年间撤稿86篇,超过一半来自美国.中国科学报.2023-10-22
顶刊Nature首次遭遇罢工,颜宁潘建伟等签名声援.凤凰网.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