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创立于1912年,是省政府直属的多学科、综合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唯一农业科研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的职责任务是围绕全省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等对科技的需求开展基础性研究;开展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开展粮食作物学、麻类等经济作物、食用菌、花卉、蚕桑蜜蜂属、甘蔗、农业资源等利用研究;开展植物保护、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高山经济植物、热区农业技术、生态治理、农业生物技术、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等开发研究;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教育培训等工作。
根据2017年11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有在职职工1671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315人,其中正高级人员224人,副高级人员429人;联合培养研究生63人;全院下设17个专业研究所,拥有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7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7个,省级平台106个。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1912年,北洋政府在昆明市创办了省农事试验场,在蒙自草坝成立现代农业试验所,并建设了中原地区第一口农村沼气池。
1936年,云南省开蒙垦殖局成立。
1938年,云南成立稻麦改进所和茶叶改进所。
1940年,省农事试验场并入稻麦改进所。
1946年,建立云南农业改进所。
1949年,垦殖局撤销,另成立草坝垦殖区管理处。
1950年,省政府组建了云南省农业试验站。
1951年,原草坝垦殖区管理处与蚕业新村公司合并改组,定名为云南省农林厅草坝农场,隶属农林厅。
1956年,西南蚕丝公司草坝制种场更名为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草坝蚕种场。同年,食品工业部制糖工业管理局云南甘蔗试验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前身)在开远市成立。
1958年,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试验站合并,成立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同年,云南甘蔗试验站下放云南省轻工厅领导,更名为云南省轻工研究所开远工作站。
1961年,云南甘蔗试验站下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领导,同时开远甘蔗试验站和曲溪棉作试验站合并成红河州作物研究所。
1963年,红河州作物研究所收归云南省农业农村厅领导,改名开远甘蔗试验站。
1970年,草坝蚕种场下放由红河州革委会领导管理。
1973年,草坝蚕种场更名为云南省蚕桑研究所。
1974年,开远甘蔗试验站划归云南省农业厅领导,改名为云南省甘蔗科学研究所。
1976年,云南省甘蔗科学研究所划归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改名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撤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并对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甘蔗研究所等所实行全面领导。
1979年,云南省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成立。
1990年,蚕桑科学研究所和蜜蜂属研究所合并为蚕桑蜜蜂研究所。
2005年,云南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成立。
2010年,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柠檬研究划入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
2022年6月21日,云南省国防工业学校(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师资队伍建设、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校院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9月6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签订洱海流域特色油菜控污种植与高效模式研究合作框架协议书。
主办研讨会
2022年8月25日-28日,第六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南亚东南亚农作物区域科技创新院启动会在云南昆明、丽江市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16个国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云聚一堂”,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此次会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原地区南亚东南亚农作物区域科技创新院主办。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4人,云南省省科技领军人才(院士后备人才)2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2人,云南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人;引进9名院士专家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院内35名专家获准设立38个专家基层工作站;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115人,省委联系专家23人,省级团队10个,农业部团队3个,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含海外高层人才)10人;全院29名专家担任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48名专家担任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专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番兴明、程在全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王继华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番兴明、吴才文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王继华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番兴明
农业部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王继华
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袁平荣、番兴明、王继华
科研部门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全院下设17个专业研究所,其中昆明市有11个研究所,其他6个研究所分布在楚雄、保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丽江市等5个州(市);拥有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73个。
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国家水稻改良(云南)分中心、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砧木资源圃、中国绿色食品定点监测中心(昆明)、国家糖料云南甘蔗品种改良分中心、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国家种质海茶树分圃
农业部科研机构(5个):农业部南方大豆原原种繁育中心、农业部南方高原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花卉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昆明)分中心
云南省科研机构(3个):云南省农作物原原种繁育中心、云南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共建科研机构(7个):共建云南省农科院文山丘北辣椒研究所、共建云南省农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共建云南省农科院曲靖万寿菊研究所、共建云南省农科院文山药用植物试验研究基地、共建云南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共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茶研究院、共建云南省农科院中国茶业Inc.普洱茶研究院
院属研究所(17个):粮食作物研究所、园艺作物研究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花卉研究所、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际农业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蚕桑蜂蜜研究所、甘蔗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
设备资源
数据资源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院内有7类数据库资源可供搜索。
种质资源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院内有9类品种作物资源可供查询。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十二五”以来,全院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鉴)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36个,国审品种数占全省的100%;新品种保护授权70项、专利授权195项。
学术期刊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农业科技》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入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库源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科学院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大理大学等6所院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
2007年,机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签订了合作培养研究生协议,在院内建立了云南省教学点。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农业
教学建设
研究生培养
根据2017年11月机构官网显示,科学院内科技人员56人次入选各合作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或兼职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63人,在院内攻读研究生80余人;院内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为8千元/人至1.1万元/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为博士研究生每年3万元/人,硕士每年2万元/人。
文化传统
院训
笃耕云岭、致惠民生
院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标由蓝色与绿色两个同心圆组成,科学院中英文环绕在外部蓝色同心圆,内部下方有科学院英文缩写“YAAS”,两边环绕着黄色的麦穗;中心有一个飞舞的白色标识,类似于人形以及植物小麦胚芽,象征人民生活与农业的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
云南开放大学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日头条-云南网.2022-06-21
大理州与省农科院和华中农大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今日头条.2022-09-08
第六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在昆明启幕.中新网.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