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姑嫂塔

姑嫂塔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宝盖山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年,是古代泉州市海上交通的导航标志,“关锁烟霞”为泉州一大胜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姑嫂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至1162年,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季,姑嫂塔遭遇强烈的雷击,后石狮乡绅陈元老、林振嵩等人捐资重修。1979年为了防止台风、雷雨等气象灾害对姑嫂塔带来的威胁,福建省文物局拨款为万寿塔安装避雷设施。1981年福建省文物局拨款,对姑嫂塔缺失的塔石构件、石护栏进行复位、修补、加固。1996年,石狮市人民政府拨款对万寿塔避雷设施进行检测维护。2016年石狮市设立姑嫂塔保护管理站。同年12月,万寿塔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启动实施。2017年2月至4月,石狮市开展姑嫂塔本体保养维护。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为花岗岩材质修建,仿楼阁式,空心耸立。

姑嫂塔作为郑和下西洋船队返航“航标塔”是古泉州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泉州市宋元时期繁盛的海外贸易景象,其独特的石构建筑巧妙运用抗震减压工艺,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典范。它所透视出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信息值得深入研究。2006年,姑嫂塔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点。

历史沿革

建筑初期

姑嫂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至1162年),处大旱历史的前段。正因为这段历史,才使得旅居海外的石狮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等“番客”达30万之众,石狮市总人口中有八成与“番客”沾亲带故。也正因为这段历史,造就了石狮人“衣食四方”的商人气魄,造就了石狮特有的商海文化。《泉州府志》载,从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这650多年中,泉州发生大旱11次,造成“民多饿死”“民多游移”“种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惨情景,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困迫下,人民大量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到菲律宾等东南亚诸国谋生。明朝著名文人何乔远在《镜山全集》中说:(华侨)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未返者,返则儿子长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晋江、石狮一带乡民出洋的原因及辛酸历程。

历经沧桑

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季,姑嫂塔遭遇强烈的雷击,最顶上的塔刹葫芦尖被击毁。7年后,石狮乡绅陈元老、林振嵩等人捐资重修。台湾姑嫂信仰文化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1813年),信仰文化伴随移民开垦台湾的进程传入,与石狮移民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背景相吻合。石狮宝盖山姑嫂塔奉祀“姑嫂”神像,起源于宋代绍兴年间,延续至清代。姑嫂塔内保留一件清代石香炉,可作为石狮曾经流行“姑嫂信仰”崇拜的佐证。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为了防止台风、雷雨等气象灾害对万寿塔带来的威胁,福建省文物局拨款为万寿塔安装避雷设施。1981年,福建省文物局拨款,委托晋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万寿塔缺失的塔石构件、石护栏进行复位、修补、加固。1996年,石狮市人民政府拨款对万寿塔避雷设施进行检测维护。2006年5月,万寿塔作为“泉州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石狮市设立万寿塔保护管理站。同年12月,万寿塔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启动实施。2017年2月至4月,石狮市开展万寿塔本体保养维护。

2017年6月6日到6月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广播媒体一行五十多人,来到闽南文化富集区——泉州石狮市,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文化采风活动,就闽台文化、“一带一路”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参观了姑嫂塔。2017年7月,万寿塔遗产点监测系统完成安装调试,与泉州遗产监测中心实现联网。2018年,姑嫂塔又有了新的记录,台湾著名导演田宗玄先生来石狮接洽拍摄电影取景时,说起“台湾有姑嫂信仰”之事。2019年2月中旬,经由家住台北的“闽台对渡文化节暨射江海上泼水节”台湾参访团执行长蔡崇熙先生进行实地考证,发现台湾供奉姑嫂神的庙宇有三座,均以姑嫂塔内“二女石刻”为原型:云林县土库镇“圣安宫”、云林县斗南镇“建顺宫”、台南市后壁区“正心堂”。2021年7月,姑嫂塔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点。

名称由来

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姑嫂塔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宝盖山上,石狮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33′46″—118°46′51″,北纬24°39′52″—24°48′48″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至西南分别与晋江市的西滨镇、新塘街道、永和镇、龙湖镇接壤,南濒深沪湾与晋江市深沪镇为邻,北隔泉州湾丰泽区惠安县相望,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

气候

姑嫂塔位于石狮市宝盖山上,石狮市地处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而冬短,多干旱,盛行风向随季节更替,季风气候显著,无严寒天气,台风影响显著,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仅102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小时,日照率50%,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率大。气温差异小,夏长无酷暑,冬短不严寒,秋温高于春温、冬季后期低温和秋季高温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5℃,月平均气温11.6℃。境内各地常年最热月份为7—8月,月平均气温在28~30℃。最冷月份常年为1月(部分年份为2月),月平均气温在12~14℃;秋温明显高于春温。气温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般是1月(或2月)达到最低值,以后逐渐上升,7月(或8月)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年较差平均值为16.3℃,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很小,偏差值在士0.9℃。石狮市9月至第二年4月多东北风或偏北风,5—8月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市区年平均风速2.8米/秒,距离海岸线越近,风速就会越大,沿海乡镇平均风速多数在6米/秒以上。石狮年平均相对湿度74%,最大的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的年平均相对湿度71.5%;相对湿度随着冬夏季风的更迭,全年各月均有变化,就季节而论,春季最大,夏季居中,秋冬最小。

结构特色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为花岗岩材质修建,仿楼阁式,空心耸立。

建筑布局

塔身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匾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

价值意义

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市便可出洋。“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姑嫂塔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地区侨乡的标志。姑嫂塔不仅是早期石狮乡民背井离乡、移居他国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赤子回乡参与故园建设,为家乡人民造福的见证者。

“万寿塔作为泉州湾外海航标,见证了泉州宋元时期繁盛的海外贸易景象,其独特的石构建筑巧妙运用抗震减压工艺,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典范。”僧人介殊能够募集资金在宝盖山绝顶兴建这一奇观,它所透视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文化活动

历史典故

明代何乔远的《闽书》载,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

历史见证

台湾姑嫂信仰文化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1813年),信仰文化伴随移民开垦台湾的进程传入,与石狮移民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背景相吻合。石狮宝盖山姑嫂塔奉祀“姑嫂”神像,起源于宋代绍兴年间(1131—1162年),延续至清代。姑嫂塔内保留一件清代石香炉,可作为石狮曾经流行“姑嫂信仰”崇拜的佐证。“姑嫂信仰在台湾传播之时,被赋予保护航海平安的特殊功能,同时被作为庇佑乡民、消灾避祸的乡土保护神。”姑嫂信仰流传中出现的不同说法,恰恰印证了信仰在不同的区域必然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生联系,并由此出现不一样的传播渠道和信仰的再塑造,但闽台姑嫂信仰的文化本质,便是唐山过台湾的历史见证。

当地传说

闽南地区是有名的侨乡,乡民为了生活,纷纷出海谋生。有一位名叫海生的年轻小伙子,刚刚新婚,马上要到海外谋生。于是,他与新婚的妻子、妹妹约定,在三年以后就会回家。三年以后约定时间到了,姑嫂二人就到宝盖山上垒石头望大海,眼看海上的船就要进港了,天气突然起了变化,把船打翻了,姑嫂二人很悲痛,从山上跳崖自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山上建了姑嫂塔。

诗词歌曲

明代苏紫溪有诗写到:“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写姑嫂塔的。

姑嫂塔引多少文人墨客纷至否来、竞相吟唱,陶思耀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名师一起,游历宝盖山姑嫂塔后,创作了一首《情系姑嫂塔》。

《情系姑嫂塔》

故乡有座姑嫂塔

动人的故事传天涯

浩荡的海风筷拥着她

传送着耳语一唱一答

姑嫂塔啊姑嫂塔

深情寄托给满山的相思花

姑好嫂好哥哥好

爱的种子年年发芽

故乡有座姑嫂塔

屹立在海边多挺拔

归航的人儿看见了她

仿佛回到了温暖的家

姑嫂塔啊姑嫂塔

深情化成了一幅神奇的画

山好水好侨乡好

游子心中甜蜜的牵挂。

观赏活动

2017年6月6日到6月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广播媒体一行五十多人,来到闽南文化富集区——泉州石狮市,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文化采风活动,就闽台文化、“一带一路”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参观了姑嫂塔。

保护措施

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季,姑嫂塔遭遇强烈的雷击,最顶上的塔刹葫芦尖被击毁。7年后,石狮乡绅陈元老、林振嵩等人捐资重修。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为了防止台风、雷雨等气象灾害对万寿塔带来的威胁,福建省文物局拨款为万寿塔安装避雷设施。1981年,福建省文物局拨款,委托晋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万寿塔缺失的塔石构件、石护栏进行复位、修补、加固。1996年,石狮市人民政府拨款对万寿塔避雷设施进行检测维护。2006年5月,姑嫂塔作为“泉州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石狮市设立万寿塔保护管理站。2016年12月,万寿塔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启动实施。2017年2月至4月,石狮市开展万寿塔本体保养维护。2017年7月,万寿塔遗产点监测系统完成安装调试,与泉州遗产监测中心实现联网。

荣誉纪录

古塔评价

姑嫂塔和六胜塔、石湖码头并称为石狮“海丝三宝”。(AM585东南广播评)

作为郑和下西洋船队返航“航标塔”的万寿塔,位于泉州湾海岸制高点宝盖山顶。作为古泉州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泉州市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中国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航拍千年“海丝文明”航标塔——福建石狮万寿塔.百家号.2024-02-02

万寿塔.央广网.2024-02-02

宝盖山巅筑石塔 外海航标留传奇.光明网.2024-02-02

泉州宝藏 | 这座“姑嫂塔”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返航“航标塔”.今日头条.2024-02-02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姑嫂塔”的动人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石狮:万寿塔昔日“海丝”航标 今朝文旅胜地.今日头条.2024-02-02

【两岸媒体石狮行系列报道】凄美姑嫂塔 海丝侨胞情.搜狐网.2024-02-02

建制沿革.石狮市人民政府.2023-10-02

石狮概况.石狮市人民政府.2023-10-02

行走小城 读懂福建|石狮:跨越千年 共赴蔚蓝之约.百家号.2023-10-16

姑嫂塔.新浪旅游.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