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比顿
杰克·比顿(?—1982),阿拉伯人,真名叫“雷法特·阿里·斯拉曼·埃·卡莫尔”。曾为埃及安插在以色列的间谍,潜伏在以色列境内长达17年,为埃及情报部门服务近30年。1982年去世,从未被以色列当局发觉。
人物生平
1952年7月雷法特持着伪造证件企图出国,被负责安全的英国边防人员查获,随后加入埃及情报部门,并改名“杰克·比顿”。
1954年7月打入亚历山大的犹太社区。7月,杰克·比顿协助埃及警方破获了以色列情报机构企图嫁祸埃及的“拉冯事件”。
1956年6月杰克·比顿进入以色列。10月传回了以色列将向埃及发动进攻的情报和以军的具体作战计划。
1965年初协助叙利亚政府清除了以色列间谍埃利亚·科恩。
1973年向埃及政府传回了以色列军队在西奈半岛的布防图以及“巴列夫防线”的详细构造图。
198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医院逝世。
人物轶事
早年出国闯荡
杰克·比顿,生于埃及杜米亚特,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出身望族。少年时的雷法特精力充沛、聪明过人,会讲几国语言,并先后在3部电影中扮演过角色。此后,他干过远洋货船上的船员,还曾闯荡过英国、法国,并受雇于利物浦的一家旅游公司。后来他辞职去了美国,却因为签证问题受到美国移民部门的驱逐,在取道加拿大返回欧洲时,又不幸将护照丢失。所以,他一到法兰克福机场,就被德国警方扣压,并被遣返埃及。
回到埃及后,他很快就获得了释放,但由于没有合法证件,只能靠打些零工维持生计。1952年7月,埃及革命爆发,国内局势一度动荡,雷法特怀揣着从黑市上买来的伪造证件,企图出国闯荡,结果,在途经利比亚时,被负责安全的英国边防人员查获,并因持有假冒瑞士护照和英国护照再次被遣返。
加入埃及情报机构
雷法特遭到了拘捕,而且移交他的那名英国军官还怀疑他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的情报人员。在埃及,这些指控一旦成立,足以让他被判重刑。于是,他开始运用自己的表演才能,在接受埃及警方审讯时,不但编造出一连串离奇的故事,极力否认自己的违法行为和犹太人身份,还百般隐瞒自己的历史,搞得那些审讯人员无可奈何。最后,警方为了弄清他的真实身份,只得向成立不久的埃及情报署求助。
埃及情报署迅速选派了一位名叫哈桑·豪斯尼的高级情报官,哈桑·豪斯尼精明能干,很快让雷法特吐露了实情。随着审讯不断取得进展,哈桑·豪斯尼越来越被雷法特出色的语言表述、灵活的应变和沉稳而真切的表现能力所打动,哈桑·豪斯尼认为雷法特可以被打造成一名出色的谍报人员。
埃及情报署同意了哈桑·豪斯尼的提议:把雷法特发展成一名间谍,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雷法特的断然拒绝。哈桑·豪斯尼立即亮出底牌:要么坐穿牢底;要么参加情报机构,另起新名,重新生活。
雷法特考虑良久,终于接受了后一个选择。埃及情报署很快为他弄来新的合法身份证,办理了新的个人档案,并给了他一个全新的名字——杰克·比顿。档案中他的简历是:1919年8月23日出生,父亲是法国籍犹太人,母亲是意大利人,属于犹太人的阿什肯纳兹部族。
杰克·比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情报部门的安排下,他接受了基础性强化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埃及革命的目的、埃及的经济状况、经济学、如何经营跨国公司、税务知识、金融管理等,他系统研究了犹太宗教、语言、日常习俗、礼仪等。此外,还接受了军事与情报专业培训,包括武器使用、自卫以及情报业务技能,如拍照、发报、密语使用等。
这期间,埃及情报部门专门把他送到意大利、法国和中东其他国家,帮助他熟悉各种情况,并让他与档案中父母在国外的亲戚建立了正常联系并保持通信,从而让一切恰如其分的真实。
1954年,被埃及情报总局精心打造的杰克·比顿,羽翼渐丰。
埃及境内从事谍报工作
埃及情报总局向他下达了第一项任务:设法打入亚历山大犹太人社区,融入到犹太人之中,及时收集和报告犹太聚居区内的情报信息。
对于杰克·比顿来说,完成这项任务,没有太多的困难。一是因为他小时就曾在亚历山大生活过;二是他刚刚系统学习过犹太宗教文化方面的知识;三是前些年生活的磨难给了他更多的处事经验。
杰克·比顿回到亚历山大后,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借助于这个掩护身份,他很快就与犹太社区的居民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并结交了一大批犹太朋友。为了进一步取得当地犹太人的信任,他还加入了一个代号为“131组织”的以色列间谍机构。这个机构由一群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组成,不受“摩萨德”领导,直接听命于以色列军事情报署,专门在埃及开展情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他结识了马谢尔·奈努、马克斯·贝纳特、埃利亚·科恩等骨干成员。
对于这一切,埃及情报总局非常满意,他们深感,杰克·比顿已经在情报这块土地上移植存活并扎根成长。
1954年7月,埃及几大城市相继发生恐怖爆炸事件,目标直指居住在埃及境内的英国、美国人以及他们在那里的财产设施。这就是由以色列军事情报署一手策划、企图嫁祸埃及、离间埃及与英美关系的“苏珊娜行动”。埃及警方迅猛出击,顷刻间破获了此案,不但打掉了“131组织”,还抓捕了以色列安插在埃及的十多名情报人员,挖出了以色列精心建立的2个间谍网。随后,埃及又对犯罪成员进行了公审,并将整个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世,使以色列的国际声望受到沉重打击。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以色列当时政府的垮台,和最大的政党——工党内部的分裂,与策动行动毫无干系的国防部长拉冯也被迫辞职,因此,这一事件又被称为“拉冯事件”。
在“拉冯事件”这一案件的侦破工作中,杰克·比顿发挥了巨大作用,此举也是他谍海之役首战告捷。
以色列境内从事谍报工作
1956年6月,杰克·比顿乘船离开亚历山大,来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而后,转往以色列,加入到回归以色列定居的海外犹太移民大军之列。
在特拉维夫,杰克·比顿用3000美元资金注册了一家旅游公司,地址设在了市区的布兰纳大街2号,取名“城市旅游公司”。杰克·比顿再次凭借个人出色的综合素质,很快在以色列站稳了脚跟。随着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杰克·比顿也得以结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同时,他开始结交到以色列一些军政高层人物。据埃及情报总局的解密材料透露:杰克·比顿甚至与后来成为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摩西·达扬和后来出任以色列总理的本·古里安,都相继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在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即杰克·比顿定居以色列仅仅4个月之后,他就传回了以色列将向埃及发动进攻的情报和以军的具体作战计划。只是,由于埃及情报总局武断地认为,杰克·比顿刚到以色列展开工作,作为一名新手,根本不可能搞到如此准确的机密情报,因此,就没有对这一重要情报予以应有的重视。
1965年元月初,杰克·比顿全家回到德国休假,丈夫在法兰克福火车站等车时,无意中看到,当天的报纸上登载有一幅叙利亚总统视察戈兰高地的新闻图片。照片中,陪同总统视察的还有几位政府高级官员,其中一位名叫“卡米尔·哈比特”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仔细辨认那个人的照片,发现他竟是10年前与自己一起在亚历山大“131组织”中共事的埃利亚·科恩。杰克·比顿清楚地记得,这个人逃脱了当年埃及警方的追捕,从此销声匿迹了。结合在阿以历次交战中,以色列方面总是占尽先机,屡屡得胜,杰克·比顿怀疑此人是以色列安插在叙利亚的间谍。
杰克·比顿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德国的联络人。很快,联络人通知他,埃及方面要求他务必回国汇报情况。第二天,他告诉沃特劳德夫人要去巴黎为公司办事,并让夫人亲自开车把他送到机场。其实,他却搭乘飞机辗转回到了埃及,会同埃及情报总局,查出了埃利亚·科恩的底细。
埃利亚·科恩在1954年“苏珊娜行动”出逃后,很快就加入了以色列“摩萨德”组织,并在“摩萨德”的巧妙安排下,先是以叙利亚商人的名义移居南美的阿根廷,结识了当时正好也在那里的许多叙利亚人,其中就有后来执掌叙利亚国家大权的现任总统本人。然后,他于1962年初返回叙利亚,在政界平步青云,成为叙利亚总统的亲密助手。作为以色列打入叙利亚的超级间谍,他利用自己身居政府决策层的独特优势,不断向以色列提供着大量绝密情报。
不久,叙利亚方面以苏联帮助截获并破译了埃利亚·科恩发往以色列的密电为名,迅速逮捕了埃利亚·科恩,并于1965年5月18日,将他公开绞死在大马士革的共和国广场,从而清除了以色列安插在叙利亚的超级卧底。
杰克·比顿在以色列生活期间,曾向埃及提供过许多重要情报。比如,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对埃及发动进攻的准确日期;以色列在沙漠地区进行核试验的详细情况及相关核设施的部署情况等。不过,让杰克·比顿名留史册的,是他向埃及送回了一份最为重要的情报:以色列军队在西奈半岛的布防图以及“巴列夫防线”的详细构造图。这份情报,对于埃军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夺取战场主动权、迅速突破苏伊士运河长江、一举击溃以军的抵抗,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杰克·比顿深入虎穴,长达17年之久,始终把自己的身份隐藏得天衣无缝。
1982年初,杰克·比顿病逝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医院。
人物评价
1985年元月,在杰克·比顿去世3周年后,他的私人律师根据杰克·比顿的遗嘱,把保存已久的杰克·比顿的其他重要日记,交还到杰克·比顿的妻子沃特劳德夫人手里。这些日记全部用阿拉伯语写成,真实记录了杰克·比顿涉足谍海后的经历和感受。沃特劳德夫人在征得埃及情报总局的同意后,开始把这些日记逐一整理出来。1986年,埃及最大的英文报纸《开罗时报》以“杰克·比顿是谁?”为题,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这位阿拉伯民族英雄:
“他(杰克·比顿)是天生的间谍,为埃及立下了赫赫功勋;他一生都生活在谎言中,却对祖国和家人充满真情。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一刻,人们才发现,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埃及谍王。”
杰克·比顿的儿子丹尼尔·比顿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我与母亲(沃特劳德夫人)有同感,从没有发现过父亲有什么超级英雄之举,但他关爱家庭,感情细腻,不愧是一位恪守真情的男子汉!”
有的埃及人说:“杰克·比顿是一位做大事讲原则、对家人用真情的英雄,我们一定把他的英名和故事代代相传。”还有的说:“杰克·比顿将永远活在埃及人心中,因为他是阿以冲突中最成功、最伟大的间谍!”
主要成就
1987年2月4日,埃及著名作家萨勒·莫西,出版了他的以杰克·比顿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我在以色列当间谍》;1988年,埃及以杰克·比顿为原型拍摄的15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出,并很快风靡其他阿拉伯国家,创造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电视收视率新高。各界民众不但为他坚强的爱国品质和高超的谍报技能所折服,更为他忠于爱情、热爱家庭的人格魅力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