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于1956年分迁来渝组建而成。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在药理学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逐渐发展而成,于1999年成立药学系,2006年正式组建药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药学专业院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市级教学团队、市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市级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内优秀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下设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临床药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6个教研室和药学实验管理中心。学院现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药理学、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药学专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药学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招收3个专业(方向)本科学生: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学科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于1981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西部地区最早的博士点之一)、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得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自设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药学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药学学科在参评高校中排名并列第11位,列重庆市第1位。2016年,药理学毒理学学科入选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正高27人,博导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1.67%。其中,长江学者、863首席科学家、国家专家等国家级人才6人次;重庆市杰青、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6人次;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人次。

教师兼任教育部药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药学会理事长、重庆市执业药师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88人次。

另有外聘兼职研究生导师13人(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俄亥俄州立大学Robert J.Lee等)

教学建设

药学院下设临床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学6个教研室和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主、参编教材89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20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重庆医科教学成果奖等共计1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2篇。

我校于1989年招收药学专业证书班学生,1993年开设药学专科,1999年设置药学本科。截止目前,药学院共设置有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专业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

研究生培养方面,药学院以培养高素质药学研究科研后备力量和学术精英为目标,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硕士研究生60-70名/年;博士研究生5-10名/年。建立完善的校院两级研究生管理体系,三助一辅体系完善,奖助学金充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参会研究生约15人次/年;获各级优秀学位论文38篇;获“施维雅”奖、“全国药苑论坛”一等奖等25人次。与芝加哥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15名学生到国外合作高校进行联合培养或进一步深造。

我院生源质量优秀,就业率100%。累计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近万名;其中,国家杰青1名、大学校长3名、高校教授32名和大量药企高管、药剂科主任;已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毕业生遍布中西部地区,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药学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

另外,药学院海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从本科到行业人才培训的多种教育模式,开设专升本成人教育、执业药师考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课程。

学术交流

重视内部整合、优化、提高的同时,药学院还注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辛辛拉提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斯望西大学及国内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平均每年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前来讲学10人次,每年公派出国进修教师2-5人次,参加学术交流访问或国际会议约20人次,并聘请客座教授4名。

学院历史

药理学化学教研室

1956年

重庆医科大学成立,在基础医学部下组建了药理学、化学教研室。

1978年

首次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统编《药理学》教材。

1981年

获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全钰珠教授被批准为首批药理学硕导,开始招收药理学硕士生。

1982年

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药理学助教进修班。

严和教授研制的硝硫苯类抗血吸虫药物Phenithionate发表在《药学学报》上,次年被国外药学权威杂志《Drugs of the Future》收录;成为该杂志报道的较早由中国学者创制的新药。

1983年

徐昌喜教授首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会议。日本

1984年

严燊和、徐昌喜、吕余庆三位教授被批准为首批药物化学硕导。

1985年

开始招收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

1986年

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钙调素对递质释放的调节研究(薛春生)。

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首次获科技奖励:硝硫苯酯衍生物7720的抗血吸虫作用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严燊和等)。

全钰珠被批准为首批药理学博导,当年开始招收药理学博士研究生。

1989年

四川省卫生厅委托和四川省教委批准,开始招收药学专业证书班学生。

药学教研室

1993年

组建药学教研室。

开始招收三年制药学专科学生。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

开始举办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考前培训班。

首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氮杂甾体化合物、制备及其用途(余瑜等,2001年获授权)。

首次主编专著:图解中央英汉医学辞海(薛春生)。

1996年

首次主编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医用化学基础》教材(汤先觉)。

1998年

获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重庆市执业药师培训中心。

药学系

1999年

成立药学系。

开始招收四年制药学本科学生。

2000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获批为重庆市教委重点实验室。

首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果糖-1,6-二磷酸钠镁、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药品上的用途(王驰)。

2001年

“坚持五个结合,建设药学专业实习基地”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董志等)。

2004年

药理学获批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06年

成立药学院。

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开始招收四年制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学生。

2007年

开始招收四年制药学(药物分析方向)、四年制药学(工业制药方向)学生。

重庆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获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

获批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8年

全新结构麻醉药丙泊酚衍生物转让江苏恩华药业(李勤耕)。

2009年

药学专业获批为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开始招收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学生。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重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新结构多西他赛衍生物转让联邦制药(李勤耕)。

2010年

获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开始招收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学生。

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重庆市科委批准成立。

主办“川渝两地临床药学研讨会”。

2011年

首次在SCI期刊(Am J Pharm Educ, 2011, 75(3):57)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2012年

协办首届“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先进制造方法国际研讨会”。

获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

药学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位列参评高校第20位,重庆市第1位。

2013年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3+4”PharmD联合教育项目。

“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首批组建科研团队3个:神经精神药物研发团队、肿瘤药物研发团队、炎症和免疫药物研发团队。

2014年

新增药物分析、药剂学研究平台300㎡,完成了药物化学实验室改造;搭建了药学院公共科研平台,科研平台条件进一步改善。

引进美国辛辛拉提大学《药物经济学》部分课程。

2015年

引进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性疾病药物治疗学》课程。

组建了纳米药物研发团队、非专利药物新工艺和创新药物研发团队2个研究团队。

2016年

药理学毒理学进入ESI排名前1%。

首次完成药学院标识系统设计。

科研情况

科研平台

拥有“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建立了“药物分析测试中心”、“药物制剂技术实验室”、“化学药物设计与合成实验室”等院级平台;实验室面积2万平方米,可利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图书100余万册,期刊1000余种,各种医药数据库30余个。

科学研究

药学院围绕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侧重于神经精神药物、抗肿瘤药物、炎症药物、纳米药物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组建了“神经精神药物研发团队”、“肿瘤药物研究团队”、“炎症和免疫药物研发团队”、“纳米药物研发团队”和“非专利药物新工艺和创新药物研发团队”5个科研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与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曾在抗脑血吸虫病疾病药物的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研制出左旋吡、硝硫苯酯类抗血吸虫药物;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丙泊酚衍生物、多西他赛衍生物成功转让给药企。

近五年,主持973、863和NSFC等科研项目192项;经费5490.16万元;专任教师年人均纵向科研经费11.93万元;发明专利授权46项;发表科研论文1032篇(SCI收录365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举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年会9次;出版教材及专著60部;主办专业期刊2本(《Genes \u0026 Diseases》、《儿科药学杂志》)。在新药设计合成、制剂、药品质量标准、药理学毒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喹奴普丁、特拉司酮醋酸酯等工艺优化转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发展前景

发挥医科大学学科优势,聚焦社会需求,强化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力争把药学专业院构筑成学科交叉融合、办学特色明显、科研水平一流的药学教育和科研高地,成为国内一流药学院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