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兔尾鼠
蒙古黄兔尾鼠(学名:Eolagurus przewalskii),是仓鼠科、兔尾鼠属的动物。蒙古黄兔尾鼠个体大小与黄兔尾鼠接近,耳朵短,尾也短,尾长短于后足长,脚掌有浓密的毛,爪粗大,背毛浅沙黄色,胸部的毛基部有灰蓝色的色泽。
蒙古黄兔尾鼠群居性,白天活动,以草木植物绿色部分为食,附近植物被吃光后,再迁往植物丰盛处另营洞群,每年繁殖3窝,每窝平均产仔6只,栖息于山前或低山蒿属一禾本杂草草原和多种半灌木荒漠平原,分布于中国、蒙古。
蒙古黄兔尾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形态特征
蒙古黄兔尾鼠个体大小与黄兔尾鼠接近,体长为116(100-140)mm,尾短,尾长短于后足长,尾长占后足长的74%,占体长的12%。耳朵短,耳长6(4-7)mm,但若和其它两种兔尾鼠相比,却稍长。脚掌有浓密的毛,爪粗大。
蒙古黄兔尾鼠背毛浅沙黄色,有稀疏散在的黑毛,但脊背中央没有黑色条纹。体侧无斑鱾,毛色为浅黄色。腹部、四肢内侧,前后脚掌的厚毛均为纯白色。全身毛基部青灰色。但胸部的毛基部有灰蓝色的色泽。尾明显二色,尾上面浅黄,底面白色。脚背面白色,但中央有一层淡黄色泽。
蒙古黄兔尾鼠头骨粗大而棱角鲜明。颅全长30(24.6-34)mm,颧宽18(15.8-19.9)mm,均比黄兔尾鼠稍小,但听泡却明显较大,听泡长为11(10.0-12.5)mm,向下延伸超过枕髁,两侧乳突向外突伸超过侧枕骨外侧。后头宽稍小于颧宽,其宽为17(15-12.9)mm,平均值仅比颧宽小1mm,整个头骨的轮廓显得短而宽。眶上嵴不发达,眶间纵沟浅。眶后部的鳞突似钉子状。嵴明显,左右颞嵴向后与顶间骨汇合。门齿孔似裂缝。腭骨后缘有一个似田鼠属的典型骨桥。顶间骨的形态个体变异大。
蒙古黄兔尾鼠颊齿没有齿根,终生不断地生长。折皱(即凹角)口敞得宽,折皱里面没有白垩质。第1上臼齿顶端有一个倒置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4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内侧有两个,外侧有两个。此臼齿外侧形成3个突角,内侧形成3个突角。第2上臼齿顶端也有一个倒置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3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有两个,内侧有一个。此臼齿外侧有3个突角,内侧有2个突角。第3上臼齿顶端有一个倒置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两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内、外侧各一个。内侧的三角形个体变异大,有的封闭,有的不封闭,与最下端长的坠状后齿环汇通。此臼齿外侧有3个浅折皱,但由于后坠齿环垂直,仅形成3个突角。内侧只有两个既又宽的凹角,而也由于后坠状齿环垂直,仅形成2个突角。第1下臼齿后端有一个横齿环,上面有5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3个,内侧2个。最上端是一个近似椭圆形,近乎直立的简单的齿环。此颗臼齿内侧形成4个或5个突角,外侧有4个突角。个体变异大,有的近似椭圆形的齿环直立,其外侧没有突角,于是其外侧仅有4个突角;如果顶端椭圆形的齿环倾斜,则外侧有5个突角。第2下臼齿和第3下臼齿的齿型相似,每颗牙齿的后端均有一个横的菱形齿环,上面有4个交错排列的三角形,但个体变异很大,有的个体4个三角形是封闭的;有的个体第1与第2三角形,以及第3与第4三角形彼此汇通。然而,无论个体如何变异,此两臼齿内、外侧均各有3个突角。
栖息环境
蒙古黄兔尾鼠栖息于山前或低山蒿属一禾本杂草草原和多种半灌木荒漠平原,荒漠开垦后常大量集中在农田周围或灌渠岸边,避开较为湿润的山地草甸草原。
生活习性
蒙古黄兔尾鼠群居,白天活动,喜欢在河岸、干河床、风沙成丘等生境挖洞栖居,鼠洞呈集群分布,洞群占地面积最小约2-4㎡,最大约20㎡,高密度区洞群相互融合,连成一片。洞口扁圆形,直径5-7cm。洞道浅,全长约10-20m,距地面20-30cm,但蜿蜒曲折。有1-3个窝,位于洞道最深处。窝内垫有狗尾草等植物。洞群内有几个比窝大的储食仓库,食物在库内填满。
蒙古黄兔尾鼠以草木植物绿色部分为食,取食范围小,仅在洞口附近数米内,咬断植物,迅速拖回洞口或洞内洞口。附近植物被吃光后,再迁往植物丰盛处另营洞群。深秋吃种子,9月以后,储藏食物越冬。冬季吃储粮,很少出洞。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蒙古黄兔尾鼠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繁殖,直至9月下旬。每年繁殖3窝,每窝产仔6(3-11)只。妊娠期20天左右。当年出生的第一窝幼鼠,参加繁殖。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种群数量有波动,暂无具体数据,发展趋势也未知。
在中国,蒙古黄兔尾鼠数量较多,数量年度变化大。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为害特点
蒙古黄兔尾鼠啃食牧草,挖掘洞穴,且常吃空一区域后转移到另一区域,对草场破坏严重,并危害小麦等旱作物。数量高的年份,危害更严重。它是鼠疫的宿主动物,与鼠疫、土拉伦菌病、类丹毒和李斯特菌病流行有关。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从该种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为世界首次发现。黄兔尾鼠种群中有相当多的个体对鼠疫具有抗性,这一现象值得研究。
治理策略
应监测蒙古黄兔尾鼠数量,压低其数量。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保护其天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