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渔庄秋霁图

渔庄秋霁图

《渔庄秋霁图》是元代画家倪于至正十五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纵96.1厘米,横46.1厘米,外观形式为轴,主题为山水、树、石、秋。

《渔庄秋霁图》描写晴秋的山光水色,选取自然景色中的一段:图中水势浩瀚,远景山脉连绵起伏,石面精心擦,笔墨松灵;近景小山一丘,其上植有嘉树五株,参差有姿;树荫下的坡石上,以富有层次的墨色点缀丛杂滋生的苔藓植物,从墨色的浓淡深浅中反映出坡石的阴阳向背。其图上有倪瓒自题五言诗一首,并有跋语:“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日。瓒。”

《渔庄秋霁图》采用了倪瓒所擅长的“一江两岸”式的构图手法,倪瓒在前人基础上将笔墨和画面的意蕴进行提炼,融入其内心的“逸气”,使得画格天真、意境更显苍茫辽阔,从而创造出一种荒寒旷远的幽深意境,将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通过这幅画不仅可以了解倪瓒的个人性格特征和创作风格,也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主体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画作内容

画面写的是江南渔村秋景。近处为山石坡陀,树木四五枝,无交错与盘曲,树干挺劲,株叶秀整,四面生枝,参差有致。中幅为水平如镜的湖面,毫无波纹,湖光波色一片空明。近景坡石呈横势,与纵向的树木构成纵横走势;远处的彼岸的山峦,两层岗峦逶迤,在烟雾的笼罩下,只露出半截或山头,或隐或现。

图上有题画诗: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慷慨。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郑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画幅右侧遥岑下的空间里,倪瓒自题诗跋,跋曰:“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愿子宜友契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裱边有明董其昌的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和宋旭题识。

创作背景

倪瓒创作《渔庄秋霁图》之时,已经有55岁的年纪了,这幅图画与其在45岁所创作的《六君子图》对比而言,在艺术的面貌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固定。

该图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秋,倪瓒在寄居在友人王与浦渔庄时所画,七十二岁时倪瓒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便补题诗款。

艺术鉴赏

构图

整幅《渔庄秋霁图》采用了三段的方式进行构图,在图画中,近处的景色有六棵树木,这六棵树木的枝叶非常萧疏,但是高低大小,错落有致。远处的景色主要是描摹了一个较为平缓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木遥相呼应。中部的景色主要是留下了比较大面积的空白,用以呈现出水面的平静以及辽阔,在这个平静并且辽阔的水面之上,此处既没有飞鸟惊扰而飞,也没有点点的渔船帆动,更加没有人的痕迹。

风格

从此画的风格来看,其山水胎息于董源矾头雨点,坡石走向横势,石上横施披麻,皴法清逸。由董源山水平远,又结合江南太湖一带的岩石,变化其法,创折带皴,别具新意。树木喜作枯树,以枯笔擦之,墨色浓淡、干湿富有变化,显得滋润浑厚。

技法

倪瓒在《渔庄秋霁图》之中,近处的景色上摹画了坡石,并且在上面画了六株树木。这六株树木虽然都是同为树木,但是倪瓒在摹画的过程之中却用了不一样的手法去表现这些树木。从右边开始数起来的第一株、第二株以及第六株树木,倪瓒使用的都是仰头点的画法。倪瓒运用仰头点的绘画方式,处理了这三株树木的乔柯以及细腻的枝,略微带上一点郭熙的面貌,主要还是运用了渴笔的方式,在这些树木的枯枝上面的夹杂米点方式,点出这些树木枝叶。这样看起来就有一种苍劲古远的感觉,对于另外的树木而言,容易形成层次。

而从右边数起来的第三株以及第四株树木,主要是互相依靠在一起,稍微带上一些李成杂树的绘画技法,倪瓒用了淡淡的墨迹,以极为稀疏的方式和破笔的方式,点出小树叶。

从右边数起来的第五株树木是一株柳树,这一株柳树,倪瓒仅仅是取其意境,并不追求这株柳树的必然神似。这六株树木之间,互相之间看起来是十分清晰而且是单纯的,看起来一株或者两株树木成为一个小组,几个小组之间是互相分离的,但是因为这几株树木之间的姿势和形态互相之间已经在画面当中形成了对比,枝干之间互相穿插以及呼应,有着一种独特的浑然一体的质感。

倪瓒在《渔庄秋霁图》当中,对于树木的摹画过程中,往往不喜欢让树木的根部露出来,并且在绘画这些树木的时候,更多重视使用渴笔的手法,并且在渴笔与渴笔之间,辅助使用了顿挫以及笔力的轻重,注重对用笔的变化起伏,进而使渴笔当中,也存在着干和湿之间的密切联系,有着微妙的变化。并且倪云林还侧重在某一个渴笔上,更多根据这一个渴笔所形成的具体形态,然后再对这一笔画的具体变化略微继续勾勒,进而使得本来已经具备丰富变化的树木枝干,更具备千姿百态。

倪瓒在《渔庄秋霁图》当中的叶子摹画,喜欢以破笔的手法,然后垂笔的方式,把叶子点染出来,最终倪瓒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破笔垂叶点的手法。这种属于倪瓒的绘画技法,对于后来的山水画派也都有着非常大的示范性影响。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渔庄秋霁图》是倪云林艺术格局中的定鼎之作,也是他的技法发挥得最称极致的得意之作。

历史传承

此图经明人王禹声、陈继儒,清人方濬颐、释明基和近人庞元济收藏。经《画惮室随笔》《味水轩日记》《佩史斋持画谱》《书画鉴影》《梦园书画录》著录,现藏上海博物馆

重要展览

2002年11月30日,为庆祝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展,《渔庄秋霁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倪家为江南豪富。家筑“清阁”“云林堂”等亭堂馆阁,收藏书画极多。倪瓒自幼饱览经史,工诗文,善书画,谙熟音律。性情孤高,一生不做官。40岁前,过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活。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卖田产,疏家财,弃家隐遁于太湖。后半生的20多年,他浪迹宜兴市常州市吴江区湖州市嘉兴市松江区一带,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为家,随水漂泊;但仍勤于书画,以寄情怀。正是这种跌宕起伏、放浪江湖的生活和他那抑郁悲凉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别开生面,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倪瓒的作品,保存下来的较多,如《六君子图》《松林亭子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等。

参考资料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上海博物馆.2024-01-30

"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今天开展(72件国宝全名单).中新网.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