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戏院
1912年建立的中华大戏院前身为春桂茶园,民国元年10月10日开幕,1924年拆除。1913年建立的中华大戏院座落于老西门中华路上。
介绍
前身为春桂茶园。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0日开幕,称中华大戏院,由王又宸、俞振庭、朱德山等首演。是年10月16日孙中山在此作有关铁路国有化演讲。此后戏院多次易主更名,民国6年改名亦舞台。民国8年五四运动爆发,在此演出的演员冯子和提出罢演的号召,组织“伶界救国十人团”并在此召开伶界大会,在戏剧界和整个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民国9~13年间,荀慧生与王又宸合作演出《诸葛亮招亲》一剧,具有南派风格。盖叫天的《宝莲灯》成为他早期代表作之一。民国11年(1922年)马连良在《打渔杀家》中巧妙地解决角色服饰中的“鞋靴之争”。赢得好评。是年秋邀程砚秋首次在沪演出于此,一炮而红。民国13年(1924年)戏院被拆除。
简介
中华大戏院,座落于老西门中华路上,始建于1913年,建成于1914年,系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为上海市现存最老的一座戏院。该戏院,初名共和影戏院,为老城厢内最早放映无声影片的戏院。1940年改名为中华大戏院。1946年6月,戏院停放电影,改演越剧。解放后,该戏院仍演越剧。1969年停演越剧,改放电影。1989年,该剧场与珠海华夏装修工程公司联营承包,开设上海华夏幻彩音乐喷泉游乐场,从该剧场业务变更中,可以看出电影和戏曲事业的起伏,经营剧场的难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