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
马连良(1901年-1966年),回族人,字温如,回名尤素福,小名三赏儿,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马连良是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1901年2月28日,马连良出生于北京。1908年,马连良投身有“梨园界君子”美誉的叶春善主持的“喜连成”科班,排二科“连”字辈,总教习萧长华先生为之起名“连良”。1916年,富连成科班重排《三国志》,马连良饰演诸葛亮,由此声名鹊起。1917年2月10日,马连良自富春班毕业,正式出科。1924年,他加工改编了传统戏《甘露寺》,创作新唱腔“劝千岁”。1927年,马连良独立挑班春福社,创编完整剧情的“本戏”,如《武乡侯》《火牛阵》《白蟒台》《清风亭》等。1930年,马连良成立扶风社。1938年,马连良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新剧《串龙珠》《春秋笔》,前饰张恩,后饰王彦丞。随后,他又编排了《临潼山》和《十老安刘》等大型戏,被誉为三四十年代马派的“四大名剧”。1952年8月,组建马连良京剧团。1955年11月,马连良剧团与北京京剧二团合并,成立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1959年,马连良于工人俱乐部首演新编剧目《赵氏孤儿》,饰演程婴。同年,马连良邀请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编剧,排演了《海瑞罢官》。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海瑞罢官》遭到猛烈批判,因出演海瑞一角色,马连良受到牵连,于1966年12月12日(一说为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终年六十六岁。1978年8月30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马连良平反昭雪。
马连良的艺术表演兼取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声腔新颖细腻,流畅委婉,雄浑中见俏丽,豪放而不失精巧,身形做工飘逸潇洒,代表作有《赵氏孤儿》《借东风》《一捧雪》等。戏曲作家翁偶虹评价他为“面面俱到”。1952年,马连良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1989年,马连良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个人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1年2月28日(清光绪27年正月初十),马连良出生在北京阜成门外檀家道174号的一个回族家庭,在家中排名第三,小名三赏儿。马连良的父亲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马西园原本家业不薄,祖产有长顺茶肆,因其地处阜成门人来人往最热闹的门脸位置,西城一带便称其为“门马茶馆”。
1906年,马连良入北京三里河清真寺小学读书并学习《伊斯兰教圣经》。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要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业萧条。到1908年(光绪34年),门马茶馆已难以为继,全家就靠马西园推着轱辘车做小买卖过日子。此时马连良刚勉强读了两年清真小学,父亲希望给他找个学手艺吃饭的营生,于是把他“写”给了花脸樊顺福做手把徒弟。
根据规定,花脸樊顺福包教戏,徒弟满师后若干年内为师傅唱戏。但这位师傅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儿子偷钱,徒弟挨骂,三赏儿愤然辞学。
1909年农历正月十五,经广德楼叶春善社长同意,马连良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排“连”字辈,后经萧长华先生起名连良,字温如。
演艺生涯
初入艺坛
马连良由茹莱卿先生开蒙,先习武小生戏《石秀探庄》。学戏半年后,首次于广和楼登台,演《大赐福》中张仙。
1910年,马连良师从叶春善、萧长华、蔡荣华等先生学习老生,先学基础小戏,习演配角。同年,马连良在老生泰斗谭鑫培及有铁嗓钢喉美誉的陈德霖合作参演的《朱砂痣》中,饰演娃娃生。马连良上台沉着冷静,唱、念、走位纹丝不差,认父一场感情戏也相当准确,整场演出叫好不断。
1912年,喜连成科班因出资人变动,改名为富连成,马连良已经是富连成科班挑大梁的老生,甚至连老旦、丑角也能顶上。
1914年,马连良开始担任主演老生,第一次演出正戏《黄鹤楼》,饰刘备。他一月之内学习大小角色戏37出,逐渐成为科班中培养的老生主力。
1915年,科班重排重头戏《三国志》,萧长华安排马连良饰演诸葛亮,并为其增益了“祭风坛”一折。《借东风》从此唱响,成为马连良的代表作。10月10日,马连良于广和楼演出《八大锤》,饰后部王佐。他私淑前辈贾洪林,且模仿得惟妙惟肖,科班内称其为“小贾洪林”。
二次入科
1917年2月10日,马连良自富春班毕业,正式出科。后经友人介绍,跟随贾洪林学戏,获益良多。虽然马连良未举行正式拜师仪式,亦居弟子之列。6月23日,马连良加入三叔马昆山在福州市的上天仙班,以“谭派正宗”头衔任老生主演,于广资楼演出打炮戏《失街亭》。
1918年,马连良返回富春班,要求二次坐科。
1919年5月20日,马连良于广和楼首演《四进士》(即《四进士》),饰宋士杰。 7月13日,他于广和楼首演《白蟒台》,饰王莽。 8月30日,马连良于广和楼首演《焚绵山》,饰介子推,马富禄饰介母。 同年,他与王宝珍结婚,夫人婚后更名王慧茹。
1921年底,马连良再度出科。此后,他不断观摩名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艺术道路。
1922年3月2日,马连良以“初次新到真正独出心裁唱做须生”为头衔,于上海市亦舞台演打炮戏《琼林宴》。此次演出为期四个月,其间与白牡丹(即荀慧生)、小杨月楼合作,并参演南派剧目《对金瓶》《石头人招亲》等。
5月,马连良应上海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之邀,首次灌制《借东风》《定军山》等六张唱片。 7月22日,他与红生泰斗王鸿寿合作,于北京庆乐园演出《三国志》,饰诸葛亮。 10月7日,马连良于汉口兴记大舞台演出月余,其间与欧阳予倩合作演出《打鱼杀家》《法门寺》等剧目。 12月13日,马连良于天津张宅堂会与程砚秋合演《宝莲灯》。 12月16日,搭入玉华社,于中和园与尚小云合演《宝莲灯》。
1924年,他对传统戏《甘露寺》加工改编,创作新唱腔“劝千岁”,成为马连良的又一代表作。像《借东风》中的诸葛亮、《甘露寺》中的乔玄这样的角色均归末行,统称“做工老生”,即以念白和身段表演为主,唱功次之,在剧中位列配角,业内谓之二路老生。马连良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末行的角色增添唱腔、丰富身段、加强念白。将以唱为主的“生”与以念、做为主的“末”两行技艺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唱、念、做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突破了传统的表演方式,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同年8月,马连良参加荣蝶仙组班的和胜社,与朱琴心并挂头牌。 9月13日,他于城南游艺园为京汉同人赈灾游艺会演出《盗宗卷》,饰张苍,刘景然饰陈平。
1925年,马连良搭入尚小云的协庆社,于三庆园合作演出《宝莲灯》。
1926年2月初,马连良随协庆社赴上海,于丹桂第一台与尚小云并挂头牌,合演《红鬃烈马》《珠帘寨》等。 11月20日,军警界为京师及四郊贫民开办粥厂义务戏,马连良于第一舞台与杨小楼、郝寿臣、余叔岩等合演《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饰黄忠。 12月23日,马连良搭入协合社,于开明戏院与朱琴心并挂头牌,首演全部《玉镯记》(又名《朱砂井》),饰赵廉。
1927年2月2日,马连良于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并挂头牌,因琴嗓音失润,遂与周信芳首次合作,合演全部《借东风》、全部《雪杯圆》及《摘缨会》等,为期六十余天。
同年,马连良独立挑班春福社。此时北京老生多以演出折子戏为主,南方同行则擅演连台本戏。他却别出心裁地创编出一晚上演出完整剧情的“本戏”,如《武乡侯》《火牛阵》《白蟒台》《清风亭》等。
1929年3月24日,马连良于中和戏院首演全部《南天门》,饰曹福。 6月26日,徐凌霄在《京报》首次提出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为“须生三大贤”。
9月4日,马连良与荣蝶仙、李玉安合组扶荣社,于中和戏院演出打炮戏全部《借东风》,前饰鲁肃,后饰诸葛亮。 10月20日,他于华乐园首演新排剧目全部《十道本》,前饰褚遂良,后饰李渊。 11月中,马连良于上海荣记大舞台与胡碧兰、姜妙香、金少山合作演出,其间《大晶报》沈睦公主编《温如集》出版,由于右任题眉,“马派”之说见诸特刊。
巅峰时期
1930年1月4日,荣记大舞台特别挽留,马连良与梅兰芳并挂头牌, 合演《探母回令》《法门寺》等剧。3月,经天津市刘髯公介绍,马连良拜孙菊仙为师。 5月10日,马连良于天津中原公司大剧场首演《辕门斩子》,饰杨延昭。 8月12日,他与朱琴心合组双永社,并挂头牌,于天津明星大戏院演出打炮戏全部《玉镯记》。演出半个月后,因朱琴心受伤而辍演。
1930年,马连良在叶春善的指点、文人们的推动和观众“马迷”们的支持下,决定独挑戏班。9月26日,扶风社正式成立。
1931年5月13日,马连良于吉祥戏院首演改编戏剧《苏武牧羊》。传统戏《北国奇缘》描写苏武被匈奴单于发配北海后与胡阿云的爱情故事,虽然也体现了苏武的爱国情操,但毕竟剧情简单感染力薄弱。马连良为提升该剧格调,铺垫了“馆驿”,嘲讽了叛徒;增益了“金殿”,痛斥了敌人;特别是在“望乡”中创作的“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一段荡气回肠的唱腔,抒发了苏武思念家国的拳拳赤子情肠。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这出宣扬“抵抗到底不投降”的马派名剧《苏武牧羊》,正好契合了时代脉搏,表达了观众的心声,也恰恰反映了马连良命名扶风社的真正含义:扶持正气之风,演出君子之剧。
1932年2月29日,北平市各界人士、梨园公会于第一舞台为慰劳上海市抗日将士大会筹款演义务戏,马连良与杨小楼、梅兰芳等演出《龙凤呈祥》。 3月13日,华乐戏院为慰劳上海伤亡将士演义务戏,马连良与李万春、马富禄等演出全部《八大锤》。12月10日,他于上海天蟾舞台与梅兰芳并挂头牌,合演《汾河湾》《法门寺》《甘露寺》等剧。
1933年,夫人王慧茹去世。4月13日,马连良于天津春和戏院与周信芳二次合作,合演《十道本》《小桃园》《武乡侯》等,被媒体赞誉为“马北周南,俱负时誉”。
1934年,马连良赴武汉演出返京后与陈慧琏结婚。
1935年,马连良父亲马西园逝世。在服孝期满后,马连良遵父遗嘱在北平市(今北京)连演两天义务戏。9月16日,马连良在吉祥戏院演《清风亭》,除必要开支,筹款四百三十八元五角八分,全部由湖北旅平同乡会汇往灾区;9月17日,马连良在华乐戏院演唱全部《甘露寺》,筹款一千二百余元,完全捐给西北小学第二部。
1936年3月9日,马连良于新光大戏院演出《法门寺》,美国影星查理·卓别林前往观剧并进行艺术交流。7月28日,北平梨园公会改组大会,马连良当选董事。9月19日,他主持天津中国大戏院开幕式并剪彩,演出《跳加官》《天官赐福》及《群英会·借东风》。11月,马连良在《实报半月刊》上发表署名文章《演剧近感》,提出"剧艺要复古,含义要取新"的艺术理念,并以此作为毕生的艺术指导思想。
1936年,马连良为改良京剧,征股筹建新新大戏院,1937年3月正式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剧院改为首都电影院。
1938年4月23日,马连良于新新大戏院首演新剧《串龙珠》,饰徐达。由于该剧表现反抗异族压迫,立即被日伪当局禁演。
9月19日,马连良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串龙珠》,该剧被媒体誉为“富有民族意识,描写人民痛受异族压迫,恨而抗争”。10月5日,马连良于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新剧《春秋笔》,前饰张恩,后饰王彦丞。随后,马连良又编排了《临潼山》和《十老安刘》等大型戏,被誉为三四十年代马派的“四大名剧”。在沪演出期间,马连良与张君秋、叶盛兰、刘连荣、马富禄被观众誉为“扶风五虎”。
1939年11月28日,马连良于新新大戏院首演新剧《临潼山》,饰李渊。
1940年5月20日,马连良赴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由孙兰亭、汪其俊约请上海文化名人著文,编辑出版《马连良专集》。 9月中旬,新新大戏院被迫出让。
1942年5月25日,马连良于天津中国大戏院首演新剧《十老安刘》,前饰彻,后饰张苍。9月,马连良携扶风社到东北地区演出。11月1日,为扩建伊光中学、推广中文教育,马连良于沈阳中央大舞台连续义演十天,为该校筹款。
1944年,上海市大戏院开幕,马连良演出《跳加官》《天官赐福》及《火牛阵》。
1945年7月5日,马连良于华北广播协会清唱,与尚小云、谭富英合演《战蒲关》,饰刘忠;与谭富英、金少山、江世玉合演《百寿图》,饰管格。 9月1日,为慰劳西苑被营救脱难将士,于净慈寺将士招待所演出义务戏《苏武牧羊》。
遭受挫折
1946年1月15日,马连良于国剧总会发起成立戒烟办事处,作为主要出资人提倡梨园界同仁集体戒烟,并起草戒烟登记启事。3月7日,马连良受邀赴沪,参加包括宋庆龄主办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赈济湘北及各省饥民筹款义演,宋美龄、莫德惠主办东北地区救济会赈灾义演,中国劳工协进会筹募基金义演等演出。
1947年7月22日,马连良参加包括北平国民互助协进会主办的救济难民义务戏、河南旅平同乡会救济豫籍难民义务戏、热河同乡会赈灾义务戏等演出。
9月,马连良与京剧界的南北名伶梅兰芳、周信芳、谭富英等人参加完杜月笙六十大寿的大汇演后,于上海展开了为期四个月的“还债演出之旅”。所谓还债演出,是指国民党为了达到敲诈马连良的目的,诬告他于1942年的东北演出之行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官派”,称马连良犯有“汉奸罪”。为打这场“官司”,马家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大员们中饱私囊后,该案以“查无实据,不予起诉”而告终。
1948年,“淮海战役”即将打响,京沪之间交通中断,马连良有家难回,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纷纷筹建国营京剧团,不少剧团都把目光瞄准了困居香港的马连良。1952年,马连良辗转回到北京,并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参加庆祝建党31周年联欢会。
1952年初,马连良与张君秋在天津市合作演出京剧《霸王别姬》,反串霸王。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其后在中南海与梅兰芳合演京剧《龙凤呈祥》。8月,组建马连良京剧团,而后赴天津、沈阳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等地演出。巡演期间,与袁世海排演新编历史剧《将相和》 。
1954年,马连良担任北京市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理事会理事。1955年11月,马连良剧团与北京京剧二团合并,成立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12月3日,于天桥剧场举行建团演出,马连良与谭富英、裘盛戎合演《群英会·借东风》,饰诸葛亮,谭富英饰鲁肃,裘盛戎饰黄盖。
1956年 9月1日、3日,为庆祝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马连良于音乐堂与尚小云、张君秋、吴素秋、谭富英、奚啸伯、陈少霖、李和曾等演出《四郎探母》。9月20日,马连良任首届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第一副主任委员。
1956年冬,他参加北京电影制片厂彩色舞台艺术片《群英会·借东风》的拍摄工作,饰诸葛亮。 12月21日,马连良于长安大戏院演出整理重排剧目《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饰诸葛亮,谭富英饰刘备,裘盛戎饰张飞。
1958年7月,马连良于工人俱乐部首演改编剧目《大红袍》《铡美案》。
1959年,马连良于工人俱乐部首演新编剧目《赵氏孤儿》,饰演程婴。同年,为了响应毛泽东“学习海瑞敢说真话,为民请命”的号召,马连良邀请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编剧,排演了《海瑞罢官》。
1960年底,京剧《海瑞罢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礼堂正式公演,马连良饰演海瑞。
1961年,马连良在根据汉剧《铜台阵》改编的京剧《状元媒》中扮演状元吕蒙;在根据传统戏《羊角哀》改编的京剧《舍命全交》中扮演左伯桃。此外,应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约,录制唱片,个人录制:《甘露寺》选段,《赵氏孤儿》选场、选段,《十老安刘》《清官册》选段;与他人合录《遇龙酒馆》《打侄上坟》《审头刺汤》《三娘教子》《桑园会》《清风亭》等剧唱段,以及《赵氏孤儿》全剧 。
1962年,马连良灌制《失空斩》全剧唱片;同年,任北京戏曲学校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63年秋,率北京京剧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营业演出,演出了《赵氏孤儿》《四进士》《淮河营》《秦香莲》等京剧剧目;同年,拍摄京剧电影《秦香莲》,饰演王延龄。
1964年,参加全国现代戏会演,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演郑老万。1965年,赴太原市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在表现越南抗美斗争的现代京剧《南方来信》中扮演杨老青;同年,与张君秋合作排演现代戏《年年有余》,在剧中扮演农民雷老四 。
晚年经历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海瑞罢官》遭到猛烈批判。因出演海瑞一角色,从1966年8月开始,马连良的家庭遭到洗劫,自己被囚禁,家属遭株连。在半年多时间里,马连良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尽侮辱与折磨,忧愤成疾,于1966年12月12日(一说为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1978年8月30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马连良平反昭雪。
主要作品
剧目作品
发行唱片
电影作品
书法绘画
艺术特色
唱腔
马连良的唱腔以潇洒、俏丽、明快的风格著称于世,特别是以散板、摇板、流水板最为典型。他主张唱腔要口语化,像说话一样出情出意传达给观众,既要好听,也要好懂,既要新颖别致又不脱离传统。马连良的唱如行云流水没有闲腔废字,声调和韵律上规范协调,以字生腔,和谐一致,不别嘴,不松散,腔虽少而不平淡,节奏从容,听起来轻松,没有一点华而不实、轻浮空洞的感觉。因此在众多的京剧艺术家中,马连良是灌制唱片和录音数量最多的一位。
《借东风》是马连良的代表剧目。马连良这出戏演过千百场,为了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他对传统剧目《借东风》进行重大修改,增加唱词,提高了唱词的文学性并设计了新的唱腔。修改后的《借东风》板式运用丰富,结构严谨,从而形成独特新颖的唱段。这段唱腔在唱法上做了润饰,吸收了孙菊仙和萧长华的唱腔和唱法,使整个唱段丰满华丽。这段唱腔已成为马派唱腔中的精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念白
马派艺术的另一个突出风格是念白更浓于唱。他的念白主要学贾洪林,兼及刘景然和刘春喜。他以学贾洪林念白为基调,兼学刘景然念白的老吏断狱、斩钉截铁的“苍”劲儿,和刘春喜扎靠武戏念白的语挟风雷、英气逼人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京剧传统念白的中州韵和湖广音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合了北京音,形成了一种韵味浓郁而又清晰爽朗的念白,加之念白口语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使观众入耳即明。他演出的多个剧目中塑造的如王延龄、褚遂良、陆炳、程婴、宋士杰、诸葛亮、寇准等等以念白为主的多个人物都非常精彩动人,令观众拍手叫绝,回味无穷。
表演
马派的做(表演)、舞(身段技巧),以其潇洒、帅美、舒展、大方为世人所称赞。他有着深厚的基本功,在运用身段上从来都是从剧情人物出发,从不乱用技巧。
在京剧《赵氏孤儿》中,马连良所塑造的“程婴”是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独树一帜、鲜活动人、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马连良对于“程婴”的表演,一切从人物出发,不卖弄技巧,一唱一念、一举一动都在矩度中而成方圆、在规矩中求生动,以节奏而表内在、以美感而塑外形,并没有丝毫的造作、炫耀、招摇、轻浮之嫌。马连良潇洒飘逸的舞台风范,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文皮武骨的舞台表演张力,在《赵氏孤儿》一剧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彰显了马连良博大精深的艺术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特色。
扮相
马派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整体美”。他对所有参演演员要求都很高,演员化妆前必须理发刮脸已经成为规矩。他提倡的“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已为戏曲界广泛采纳。另外,马连良十分讲究服装扮相。他每演一出戏,都反复推敲服装的样式、用料、色调、图案以及和其他角色搭配,从不凑合。为了使自己创造的角色更符合剧情、人物和戏曲舞台审美要求的需要,他大胆地对服装等进行创新和改革。如,他为《赵氏孤儿》中老年程婴所设计的服装,就是参照了赴朝鲜慰问演出时看到的朝鲜老汉所穿的生活服装;在《临潼山》中,马连良大胆尝试,把角靠旗改为方靠旗。
成就影响
所获荣誉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马连良获得演员一等奖。
1989年,马连良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个人奖。
开创“马派”
马连良是中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马派”艺术创始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便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身于前“四大须生”之列,三、四十年代以后,马连良又居于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之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剧目和宝贵文化遗产。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他博采众长,广学多师,在京剧表演、剧目编创和舞台美术等方面,均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创新,充分体现了艺术大师大胆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流派形成
马(连良)派是由马连良创立的老生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马连良在喜连成科班坐科时曾得、、、、茹莱卿传授,后潜习做工老生,表演讲究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飘逸潇洒,注重人物感情,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马(连良)派。马派是马连良思想主张、艺术特征的集中体现。
代表剧目
马派常演的传统戏有《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群英会·借东风》等,新编历史故事戏有《》《海瑞罢官》《》等,现代戏有《》《年年有余》等。
流派传承
马派传人有、、、言少朋、、、、、朱秉谦、、、等。
“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由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北京京剧院、共同举办,2017年面向全国专业戏曲院团招收了24名中青年主演成为学员。项目由京剧表演艺术家、马派传人朱秉谦、、杨汝震、、进行教学,戏曲学者傅谨、、,马派专家迟金声、,京剧音乐专家、等举办讲座。
人物评价
同期评价
1922年3月,著名作家老舍在《申报》发表评论文章《记马连良》,文中言道 :“观得《打棍出箱》《南天门》《珠帘寨》《卖马》《贩马记》《盗宗卷》《庆顶珠》诸剧,以《南天门》及《盗宗卷》最佳,均做胜于唱,限于嗓音,凡高处皆避去,改从低出,变化神奇,多别饶韵味。”
1929年11月,马连良应荣记大舞台的邀请赴沪商演。演出的头一场戏特别安排了马连良的首本名剧《借东风》。演出期间,《大晶报》主笔沈睦公为马连良编制特刊《温如集》,特别请大书法家于右任题签。沪上名家婴宁写道:“马连良的嗓子,宽窄自如,运腔声声,高处如大江东去,抑扬动听;细处如空际游丝,宛转悦耳……马连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唱来潇洒非凡,毫不吃力,简直可以自成马派。”
戏曲研究家朱家溍用“一派仙音绕”评价马连良的唱腔。
戏曲作家翁偶虹评价马连良开创的马派“后来居上,在全面之外,更显全面”。
剧作家马少波在纪念马连良先生八十五诞辰座谈会上,指出“马连良是爱国者,他热爱党,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他艺无常师,大胆创新,是老生艺术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世评价
2001年11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佩伦在马连良百年诞辰发表祭言,对马连良做出高度评价。在为人方面,“马连良身居声色货利之中,而无声色货利之欲。台下风度,台上风采,儒雅风流,却始终不为利诱,不为色迁”;在创作方面,“马连良一生在艺术追求上以创新为目标,紧紧把握着内向的精益求精,外向的跟上时代。”
2014年1月,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张卫东发表文章《马年缅怀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文章指出:“马连良先生从传统戏到改良戏,从新编历史剧到‘文革’前夕的现代戏,经他创作的舞台人物形象鲜明,演唱腔调早在青年时期便自成体系,是近代舞台生命力最为旺盛的艺术大师。”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在“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中指出“马连良是京剧艺术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四大须生’之首,由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
人物关系
父母
马连良的父亲是马西园,母亲是满氏。其父马西园经营着一家“门马茶馆”,其中设有清音桌,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京剧票房,由此结交了梨园中的许多伶人朋友,对家中亲人走上戏剧道路影响深远。1935年8月1日,马西园逝世,享年68岁。1952年,母亲满氏逝世,享年九十多岁。
妻子儿女
马连良原配夫人是王慧茹,二人于1919年结婚。1933年,王氏逝世,遗长子崇仁、次子崇义、三子崇礼、四子崇智(后用名马健)、幼子崇延及长女萍秋、次女马莉。 1934年,马连良三十四岁,赴武汉演出返京后与陈慧琏结婚。陈慧琏十分精明强干,人们皆尊称“马三奶奶”,为马连良生子崇政、崇恩,女静敏、小曼。
其长子马崇仁自幼跟在父亲身边,获益匪浅,后拜侯喜瑞为师,不仅能够扮演老生、花脸,还能演武戏的角色。其幼女马小曼幼时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青衣、刀马,后成为梅派艺术继承人,现为中国戏剧院主要演员。
其他亲属
马连良的三叔是马昆山,他在上海的京剧戏班里唱老生,以嗓音洪亮、气力长足著称。在《四郎探母》里“见娘”表演中,他一边唱“儿去去就来”,一边走入下场门,声音在后台延绵不断,然后再从上场门走出来,声音再渐渐收住。这一手绝活,让他在上海滩扬名立万。后来,马连良的四叔马振东、六叔马沛霖也来到了上海。其中,马振东唱青衣,马沛霖唱丑行。
人物轶事
善于识才
1937年,马连良观看了张君秋与雷喜福合演的《审头刺汤》,发现仍在学习期间的张君秋是位才华出众、有潜力、有前途的青年,便毫无顾及论资排辈的社会风气,破格约请君秋合作,携他往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
1940年,袁世海随马连良赴天津市演出。为了提携人才,马连良改变了他多年来规定的前三天打泡戏(也叫“打炮戏”),将原《群英会·借东风》《四进士》和《苏武牧羊》更换为《夜审潘洪》《取洛阳》《白蟒台》《三顾茅庐》《要离刺庆忌》这几出早年与袁世海师傅郝寿臣合演的生净并重的对儿戏。
还债演出
在日伪统治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不再唱戏,马连良客观上成了京剧界的领军人物。恰逢伪满政权成立十周年,日伪想要邀请扶风社到沈阳市进行“祝贺演出”。马连良起初想要推脱,但在日伪软磨硬泡下,于1942年9月,带着扶风社去了伪满,演出筹得的善款悉数捐赠沈阳回民中学。但是伪满当局为了达到粉饰“满洲国”的目的,将这次演出说成是为了庆祝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而来的“华北演艺使节团”。这个名头使马连良被冠之以各种罪名,也让马连良倾家荡产,只好赴沪“卖唱”,开始漫长的“还债演出”。
被误传的《八大锤》事件
马连良在天津市演唱《八大锤》时,他饰演断左臂的王佐,返场时一时疏忽“断”了右臂。因此,有人传马连良因失误要跳天津万国桥,也传跳了墙子河又被救了上来,从此便不再演出《八大锤》了。
马连良嫡孙马龙称马连良与叶盛兰在天津演出《八大锤》,前面的“断臂”一折并没有出现失误,演到王佐“说书”那场时,由于受到剧目《要离刺庆忌》的影响,负责换服装的余师傅错绑了右胳膊。马连良上台后就听见台下有观众议论,但仍继续把这出戏演完。演出结束后,余师傅十分自责,提出辞职,最后被马连良挽留了下来。马连良也没有因此去跳河,《八大锤》此后也多次上演。
“马连良鸭子”
马连良与西来顺掌灶的厨师褚连祥交谊甚厚。当年褚连祥在“又一村”饭馆掌灶的时候,受到过马连良的帮助。后来褚连祥到了西来顺,为了报答马连良这一恩惠,他先把鸭坯子用多种食材腌制,然后上锅蒸,再配以鲁菜的香酥法,特制了香酥鸭,并亲自冠名"马连良鸭子"以表达敬谢之意。
社会活动
为国义演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以后,马连良与朱琴心一起挑班和胜社,为了支持上海市的罢工工人,他联合和胜社及华乐戏院全体同人发起义演。于6月15日夜场,他主演大轴《四进士》和压轴《盗宗卷》,将所得收入汇交上海总商会,并在上海《大报》上刊登启事,以表达自己的立场。
1933年3月,喜峰口长城抗战之际,北平市妇女救护慰劳联合委员会号召筹款,敦请社会各界捐购飞机。马连良再次发起扶风社全体艺员为前方抗战将士筹款义演,决定在3月6日于华乐戏院演出拿手好戏《马义救主》。
救灾兴学
1935年,马连良父亲马西园逝世。在服孝期满后,马连良遵父遗嘱在北平(今北京)连演两天义务戏。1935年9月16日,马连良在吉祥戏院演《清风亭》,除必要开支,筹款四百三十八元五角八分,全部由湖北旅平同乡会汇往灾区;9月17日,马连良在华乐戏院演唱全部《甘露寺》,筹款一千二百余元,完全捐给西北小学第二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北平清真二小的班级增多,校舍不够用,校董会决定建立一座两层楼的新校舍,马连良为此大唱义务戏,终于集资兴建了北京穆德小学,“二小”自此与该校合并。1943年校舍落成后,回、汉、满、维吾尔等各民族学生剧增。1960年,“穆德”更名为东花市一小;1988年,命名崇文区回民小学;现为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此外,马连良还捐助过沈阳回民中学、昆明培忠中学、南昌回民幼稚园等。
1956年底,政府发下一笔救济金,马连良代表“联合会”和文化局的负责人亲自下基层访查。走访中发现了一位叫陆凤琴的老艺人,曾是很有名的旦角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为年老无力登台,又无子女,穷困潦倒。发现他的时候,他住的是半间破房,衣着、用具也很缺少。于是立刻给他购买了床铺、家具,找了房,做了棉衣棉裤,发给了救济金,又介绍他去保定教戏。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2009年6月,“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从艺100周年”在北京召开,与会嘉宾客观总结、评价了马连良先生对京剧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缅怀了马连良先生非凡的一生。
2020年2月,为纪念马连良先生诞辰 119周年,“纪念马连良先生诞辰119周年京剧演唱会”在线上举办,此次演唱会由马连良先生亲传弟子李玉书的高徒、天津温玉铭国剧社社长李金铭组织。
2021年1月,“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市首都博物馆展出。2021年是马连良诞辰120周年,展览以马连良的生平经历和舞台艺术为主线,通过100余组件珍贵文献、京剧文物以及图片、影像资料,展现他的舞台生涯和“马派”艺术精华,以此纪念马连良对京剧艺术传承的延续性和为中国戏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021年4月,北京京剧院推出“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 120 周年系列展演、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 80周年专场演出、宋昊宇个人专场演出、张凯个人专场演出,以及“马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等,以综合展现马派艺术在北京京剧院历经四代传承有序的蓬勃之势。
纪念雕塑
2006年6月10日,沈阳市回民中学举办了该校校庆70周年暨马连良先生半身塑像的揭幕仪式,马连良的家属马建、马小曼、马龙出席了这次活动。
研究机构
2017年9月,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旨在弘扬马(连良)派艺术,培养戏曲马派人才,普及马连良先生艺事生平及马派历史沿革、发展脉络等学术知识,现任(截至2023年11月)负责人是马连良嫡孙马龙。
纪念作品
画册
2009年6月,“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从艺1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由马龙主编的大型画册《京剧大师马连良》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
光盘
2009年,《京剧大师马连良》光盘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该套光盘汇聚了自1922年至1949年前马连良先生录制的全部唱片。
邮票
2009年11月,为纪念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入行梨园10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马连良舞台艺术》特种邮票1套2枚,分别是《借东风》和《赵氏孤儿》,每枚面值1.20元,整张20枚,影写版。
书籍
2006年,马连良嫡孙马龙阅读大量史料,撰写了《我的祖父马连良》一书,介绍了马连良生活历程及艺术特点。
2012年,上海李世强主编的《马连良艺事年谱》出版,该书收录了有关马连良的大量历史资料、戏曲报道、艺术评论等文章,让读者清晰地看到马派艺术的发展轨迹以及马连良的道德、人品、戏曲理念和艺术思想。
2020年,马龙又编出版《梨园春秋笔——马连良文集》,进一步介绍了马连良艺术人生的几个重要结点,如早年如何实践自我,中年如何提升自我以及晚年如何超越自我等。
参考资料
马连良偷师余叔岩 在余宅墙外从夜里两点站到五点.中国新闻网.2023-10-27
马连良.民盟-中央艺术团.2023-10-28
南北剧坛两海瑞.上海文联.2023-10-27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四).中国青年报.2023-11-25
资料: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完全获奖名单.新浪娱乐.2024-01-04
马连良先生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是京剧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北京日报.2023-11-01
马连良:须生泰斗留千古绝唱.人民网.2023-11-08
《中国文艺》 20211225 向经典致敬 本期致敬——京剧表演艺术家 马连良.央视网.2023-10-27
戏里戏外马连良.中国民主同盟网站.2023-11-01
马连良.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3-11-08
两次入科、不断创新,难怪马连良同时名列前后“四大须生”.北京日报.2024-01-03
一生为戏尽身心.今日头条.2024-01-04
文联简介.北京文联网.2024-01-04
海瑞在1966.新浪娱乐.2024-01-04
马连良(1901.2.28 - 1966.12.16)老唱片专辑.中国京剧老唱片.2023-11-25
马连良 Lianliang Ma的全部作品(8).豆瓣电影.2023-11-25
梅龙镇.豆瓣电影.2024-01-02
马连良作品.雅昌艺术网.2024-01-04
重温马连良的文化温暖.中国文艺网.2023-10-28
“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将汇报学习成果.中国文艺网.2023-10-28
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0-28
天津小洋楼马连良旧居:“疙瘩楼”里的一代须生.北方网.2024-01-04
马连良嫡孙为祖父立“画传”.新浪娱乐.2024-01-04
马连良的拿手菜.今日头条.2024-01-04
你所不知道的马连良:爱捐钱,常义演.京报网.2024-01-04
马连良:优孟薪火至今传.今日头条.2024-01-04
翁天信丨千金白口四两唱——漫谈《四进士》的念白.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纪念马连良大师从艺100周年 梅葆玖领衔唱大戏.搜狐娱乐.2024-01-04
《马连良舞台艺术》特种邮票发行.搜狐网.2024-01-04
我的祖父马连良.豆瓣读书.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