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雪艳琴

雪艳琴

雪艳琴(1906年—1986年),原名黄咏霓,雪艳琴是艺名,出生于北京,回族,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史上最早的女演员之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京剧界就享有“女梅兰芳”之誉,同时被称为“美艳亲王”,“四大坤伶”之冠、“梨园回族三杰”之一。她戏路颇宽,不仅长于青衣、花衫,且精于刀马和花旦。

雪艳琴自幼受家庭影响,7岁开始学艺,8岁起登台演出,13岁以金筱仙的艺名独挑戏码,16岁时唱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1931年她挑班组成北京第一个男女合班的京剧班社“成庆社”。同年,与谭富英合拍过中国第一部整出戏曲影片——全本《四郎探母》,成为京剧艺术走上银幕的珍品。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后,雪艳琴一度息影舞台,靠典当度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雪艳琴隐居兰州市。1953年,雪艳琴加入中国国家京剧院,排演了《二堂舍子》和《打金枝》等优秀传统剧目。1958年,参演了现代京剧白毛女》,剧中她突破京剧行当限制,饰演黄母,为旦行艺术的开拓作出新尝试。同时,在《林海雪原》中饰蝴蝶迷,颇受观众好评。雪艳琴最后一次登台,是1959年与贯大元一起合作《游龙戏凤》。1960年雪艳琴到中国戏曲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文革”结束后,曾出任中国戏曲学院顾问。1986年,雪艳琴逝世于北京。

雪艳琴的嗓音清婉甜脆,高低、宽细切换自如,曾有“金笛仙”之誉。剧评家方家评价其为:“得华之神彩,含御霜之缠绵,具小云之清越,兼留香之绮丽。总四家而擅美,跨南北而孤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雪艳琴1906年生于北京,本名黄咏霓,回族,祖籍山东济南。她自幼受家庭影响,7岁开始学艺,梆子、二簧兼学;梆子老师是天鹅旦,二簧老师是张彩林、王瑶卿

声名鹊起

雪艳琴自8岁起登台演出,13岁以金筱仙的艺名独挑戏码,16岁时唱红,是我国最早的女演员中艺龄最长,成就最高的。当年京剧界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四大坤伶,雪艳琴享誉“四大坤伶”之冠(其余三人是:章遏云新艳秋、杜丽云)。她还与侯喜瑞、马连良齐名,被称为梨园回族三杰。常演剧目有《玉堂春》《雷峰塔》《贵妃醉酒》《四郎探母》《京剧《霸王别姬》》《宝莲灯》《十三妹)》《辛安驿》《花田八错》等,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

1931年她挑班组成北京第一个男女合班的京剧班社“成庆社”。与周瑞安杨宝忠、郭仲衡等合作,演出《十三妹》《杏元和番》《天河配》等剧,风靡一时。雪艳琴还与谭富英合拍过中国第一部整出戏曲影片——全本《四郎探母》,是为京剧艺术走上银幕的珍品。该影片于1931年在北京东安市场吉祥戏院首映,第二天放映五场,场场爆满,这种盛况,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的。

暂别舞台

雪艳琴艺术生涯70余载,曾有两度息影舞台。一次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地区之后,她谢绝演戏,闭门不出。尽管她生计拮据,靠典当度日,仍两次坚拒权贵的重金邀请。只有一次例外,那是1940年各界爱国人士为赈济河北省水灾募捐发起义演,她应邀以黄咏霓的本名挂牌登台,为赈济灾民献艺。

重放光彩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雪艳琴隐居兰州,直到1951年天兰铁路通车时,为庆祝盛典,雪艳琴才重施粉墨,再现舞台。1953年,经梅兰芳举荐,雪艳琴加入中国京剧院,排演了《二堂舍子》和《打金枝》等优秀传统剧目。1958年,她和李少春、杜近芳合演了现代京剧《白毛女》,剧中也突破京剧行当限制,饰演黄母,有人向她讨教黄母一角应按什么行当演,她强调“一切表现手段都必需服从于黄母形象的塑造”。对此,戏曲界曾给予高度评价,也为旦行艺术的开拓作出新尝试。同时,在《林海雪原》中饰蝴蝶迷,颇受观众好评。雪艳琴最后一次登台,是1959年与贯大元一起合作《游龙戏凤》。1960年雪艳琴到中国戏曲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培育出刘长瑜、李玉芙等出色的学生。“文革”结束后,曾出任中国戏曲学院顾问。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求教者,仍有增无减,她不负后学,带病说戏,精益求精,用心良苦,不肯稍有疏忽。师德高尚,令人钦敬。

1980年,雪艳琴逝世于北京。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艺术特点

雪艳琴在继承和发展京剧旦角艺术方面,很有成就。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瑶卿等剧界前辈仍然健在,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也正值盛年,她却能众长博采,不拘一格,善于学习,勇于消化,渐渐地形成了自己情韵兼致的演唱风格。当年,四大名旦经常上演的许多代表剧目,她都唱过,各种角色,她都演过。如端庄凝重的王宝钏,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泼辣刁钻的阎婆惜,俊俏活泼的孙玉姣,经她演来,都维妙维肖,入木三分,唱、做、念、打,无一不精。

雪艳琴对京剧艺术的革新精神,同样难能可贵。她演戏不演行,注重从人物出发,人各一面,各有千秋。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演戏要在人物性格中找动作”,“演唱要注重表情,要唱出感情来”。基于这种观点,她在《天女散花》《贵妃醉酒》《四郎探母》《黛玉归天》《霸王别姬》《玉堂春》《十三妹》《杏元和番》《冤孽姻缘》和《天仙配》中塑造的角色,都十分富有生气。

雪艳琴的嗓音清婉甜脆,高低、宽细任其使用,曾有“金笛仙"之誉。扮相俊美大方,擅长表演,戏路颇广。她不仅工于青衣、花衫,且精于刀马旦、花旦戏。雪艳琴不仅有着优越的嗓音条件,而且精于唱法。她的演唱不仅具有王瑶卿圆美大方的特点,而且吸收了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诸家之长。她的演唱腔调悠扬,情韵兼致。方家评其演唱艺术是“得畹华之神彩,含御霜之缠绵,具小云之清越,兼留香之绮丽。总四家而擅美,跨南北而孤出。”在20-30年代,她名噪大江南北,有“坤旦领袖”之誉。她还擅长念京白。演旗装戏时在念白、做派上描摹旗籍妇女,惟妙惟肖。

荣誉影响

刘云厂(北平雪社,1932年3月20日)撰写的《双艳集》,对雪艳琴、雪艳肪推崇备至,其中有两人的角记《雪氏双艳小传》;发表《现代坤伶泰斗雪艳琴》《雪艳琴为今日第一名旦》等文,将二人推为坤伶泰斗。刘云厂更是推崇雪艳琴,发表《雪艳琴可为现代坤伶大王》《雪艳舫之前途不可限量》等捧角文章。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二人的作品、能戏等。

2006年8月12日,由雪艳琴公子、北京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黄世骧发起,联合中国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分别按照回、汉两族习俗,为雪艳琴这位贡献卓著的艺术家举办诞辰100周年、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雪艳琴是第一代京剧女演员,创下了几项划时代的纪录,虽已离世多年,但其业绩仍然为京剧界人士津津乐道。

2019年12月1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咏霓(雪艳琴)先生艺术人生追思会在北京举办。黄咏霓(雪艳琴)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士骧与其妹丁士娥、丁士、丁士鸾以及黄咏霓的学生们齐集一堂,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参演作品

舞台剧

参考资料:

电影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雪艳琴是青衣花衫佼佼者。《探母》也是她的名作,曾与谭富英合演制成影片。但她的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虹霓关》,特别是东方氏的《思春》一场。(《大公报》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雪艳琴是京剧的“坤旦祭酒”。事实也是这样,京剧自有“坤旦”以来,要讲允文允武,能唱能做的全材,几乎只有雪艳琴一个人。(《大公报》评)

得畹华之神彩,含御霜之缠绵,具小云之清越,兼留香之绮丽。总四家而擅美,跨南北而孤出。(剧评家方家评)

为人宽厚谦和、淡薄名利、团结同仁、爱护学生的黄咏霓在京剧界有着极好的口碑。(光明日报评)

轶事

雪艳琴与舞蹈还有一段佳话。中国歌舞剧团舞蹈演员赵青,1957年为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电影节,准备编演中国风格的“红绸舞”,向她求教。她先向赵青传授京剧天女散花》,再根据此戏中的舞绸编成独立的“红绸舞”,赵青以此获奖。

溥侊追求雪艳琴下的是“水磨功”,送花篮、送行头、送衣服,送这送那都不难,有钱就行;难得在他,每天不但自己听戏,还买几十张戏票请人去听。这听戏捧场,夜夜如此,年年如此,好似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追求雪艳琴的人多了,有钱的,有权的,论起真心与耐心,谁也赶不上这位大爷。最后他们谈到了嫁娶。雪艳琴提出的条件:一是正式婚姻,不做姨太;二要随她信回教。这对已婚且不信教的溥侊来说,真是两大难题。溥家全体反对,可溥侊却件件依从。先离婚入教。那日举行婚礼,是轰动北京城的大事。

参考资料

梨园记事:雪艳琴.三庆园.2024-04-24

雪艳琴.猫眼.2024-04-24

“坤旦”头牌雪艳琴(图) .人民网.2024-04-24

【道中华】为什么说京剧艺术的发展蕴含着民族交融的血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5-07

四郎探母 (1933) .豆瓣.2024-04-24

梨园纪念黄詠霓.光明日报.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