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君秋

张君秋

张君秋(1920年10月14日—1997年5月27日),原名滕家鸿,字玉隐,江苏丹徒人,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流派“张派”创始人,被列为“四小名旦”之首,

张君秋幼年跟随身为梆子戏演员的母亲张秀琴长大,母亲发现其戏曲天赋,带他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1935年首次出演于吉祥戏院表演《苏三起解》并走红,而后经王瑶卿介绍拜梅兰芳为师学习梅派京剧,也曾向尚小云程砚秋等戏剧名家学习。1942年张君秋开始拍摄戏剧电影,先后拍摄了经典作品《凤双栖》《游龙戏凤》《庆顶珠》,返回大陆后凭借上海市首演的《望江亭》风靡全国,1957年成立北京京剧团,以张君秋创始的“张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京剧流派。

晚年恢复工作后注重教育事业与京剧文化传承,1957年成立北京京剧团,曾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总顾问,1997年因心脏病于前往工作途中去世,享年77岁。

张君秋创始的“张派”京剧艺术因科学的发声与成熟的技巧而受到后世的喜爱与继承。身为京剧名家张君秋认为艺术是互通的,喜爱从绘画与书法汲取灵感,自创“三点一圈”的小鸡画法。

1989年,张君秋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1990 年,获得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美华艺术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林肯大学授予人文科学概论荣誉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0年张君秋出生于北京,父亲滕联芳,母亲张秀琴是河北梆子戏青衣演员,在前门外大栅栏戏园享有声誉。张君秋幼年时期从父姓,原名滕家鸿,后随母姓张,改名张君秋。张君秋自幼长相俊美,外加母亲喜欢将他打扮成女孩模样,街坊都称他为“青衣胚子”。他从小具有戏剧天赋,耳音强、音律感好,可以演唱皮黄腔里的《斩黄袍》《斩马谡》等等。张君秋自幼家贫,随母亲一同长大。1926年张君秋在私塾与平民小学求学,并跟随母亲到保定市张家口市演出。1933年,张君秋拜师李凌枫学习京剧青衣艺术,李凌枫的老师王瑶卿也向他隔辈授艺。

演艺经历

拜师学艺

1935年张君秋在王府井东安市场内吉祥戏院初次登台,演出《苏三起解》中的经典曲目《女起解》,戏迷称演员初次登台选择扮演苏三是为了借其红色的罪衣罪裙图个开门红的说法,张君秋也凭借自身优秀的实力一炮而红。走红后曾与京剧名家李多奎同台演出《大登殿》,与谭小培郝寿臣慈瑞泉同台演出《法门寺》,同姜妙香同台演出《三堂会审》,而后得到“四大名旦”尚小云的赏识,因戏剧传统张君秋已认师傅李凌枫,尚小云便认他做义子,传授了《虹霓关》《刺红蟒》《琵琶缘》《福寿镜》等剧目,张君秋曾跟随他同台演出《九曲黄河阵》,由尚小云自饰琼霄仙子,张君秋演碧霄。30年代,张君秋加入了马连良的“扶风社”,立志“成好角儿”而不是“当好角儿”,先后前往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剧目《四郎探母》《龙凤阁》,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龙凤呈祥》《法门寺》等。上海市同马连良出演《红鬃烈马》扮演“王宝钏”一角后,在后台首次见到了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梅兰芳体谅他家境清寒,转天到梅府简单的拜师仪式,而后向张君秋传授了《京剧《霸王别姬》》《宇宙锋》《贩马记》《生死恨》等梅派名剧。1940年,张君秋被北京《立言画刊》投票选举为“四大童伶”,被誉为“四小名旦”,1941年,李凌枫学戏期满,张君秋脱离了“扶风社”,继续向“四大名旦程砚秋学习《朱痕记》《红拂传》《贺后骂殿》《金锁记》等曲目。

自组班底

1942年,张君秋自组班底“谦和社”并担任主演,出演第一出新戏为赵世泽根据李渔的《玉搔头》传奇改编的《凤双栖》,在天津市大受好评,打响了“谦和社”的名声,该剧1943年上海演出时被标为“赵叔彦编剧, 王瑶卿导演, 继程砚秋《锁麟囊》后的权威杰作”。1942至1943年,“谦和社”先后到天津、上海市两地演出,最终于1944年9月宣告解散。1945年,张君秋成立“秋社”,吸取“谦和社”失败的经验,决心不再反复编排已有的经典曲目,更要自己创演新曲目,先后排演了《凤双栖》《奇烈记》《怜香伴》《银屏公主》等。1947年9月,张君秋参加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1949年,因演出经费无法解决,应香港胜利影片公司之约,张君秋同马连良拍摄戏剧影片《游龙戏凤》《渔夫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翡翠七彩’的京剧电影”,同年与俞振飞拍摄戏剧影片《玉堂春》,创新地在长短中使用了闪回的蒙太奇手法。1952年,张君秋历尽辛苦返回大陆,同马连良在北京饭店受到接见,而后成立了北京京剧三团专心发展京剧事业。1956年,张秋君曾参加慰问代表团赴往朝鲜进行慰问表演。

张派形成

1956年张君秋在上海首演改编自川剧的《望江亭》,戏剧按照西皮、二黄进行编排,抛弃了回龙、慢板、原板的老旧传统,采用梆子、四平调、二六、二黄摇板转原板的新形式,张君秋使用的“南梆子”新腔更是从未在大戏的重点选段中使用过,其精心编创的成套唱腔一时风靡全国,“张派”由此呼之欲出,著名导演王雁曾评价《望江亭》“是君秋先生走上创新之路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从此奠定了张派艺术的基础”。1956年9月1日,张君秋参加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的义演。1957年,北京京剧三团同马连良京剧团、北京市京剧二团合并,组成北京京剧团,形成了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五大头牌阵容。1958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戏剧影片《望江亭》,1959年至1951年,先后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作演出《铡美案》《赵氏孤儿》,同中国国家京剧院叶盛兰杜近芳合作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曲目创演《西厢记》,同马连良、谭富英合作演出《状元媒》,同谭富英合作《楚宫恨》、创演《诗文汇》。60年代初,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各带小组至两地交换演出,该演出形式被《人民日报》称之为“走马换将”,在梨园传为佳话。50年代至60年代是张君秋京剧事业、审美理想逐渐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他“创自己的唱腔风格”,吸取名家梅兰芳唱腔的平宽、尚小云的高亢、程砚秋的婉转精髓并加以创新发展,“塑造有较新面貌的妇女形象”,不止将其视为三从四德的遵从者而是歌颂其善良勇敢的反抗精神,“同时代的脉搏相吻合”,主张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饱满的艺术享受减少慢板等形式,改编陈旧的慢节奏叙事,巧妙安排情节展开,深受当时观众推崇喜爱。1965年后,受文革影响,张君秋暂停文艺事业发展。

晚年教学

文革后张君秋重返北京京剧团恢复京剧工作,参与创排《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红灯照》,并于1978年恢复了张派名剧《望江亭》演出。1979年,在中国戏剧学院校长史若虚努力下戏剧学院发展为大学规格,邀请张君秋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自此张君秋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京剧的教学传承工作,先后演出《春秋配》《银屏公主》《状元媒》作为教育示范,培养杨淑蕊、薛亚萍等人做为张派传承人。1980年4月,占滚秋赴往上海市参加俞振飞舞台生活60周年庆祝活动,同台演出《写状》,1986年,天津日报社主办的庆祝张君秋舞台生活50周年在天津中国戏院展开,张君秋参加观看弟子参加演出,同年受邀担任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的艺术顾问,1989年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1990 年,获得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美华艺术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林肯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1993年,首都戏剧界、文艺界举办庆祝张君秋舞台生活60周年活动,1994年,张君秋主持抢救京剧经典剧目工程,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总顾问,亲自指导审核100多部戏。1997年5月27日因心脏病去世。

个人生活

1940年,张君秋同梨园会长赵砚奎的女儿赵玉荣举行包办婚姻,1944年同国华银行董事长的千金吴励箴相恋并结婚,婚姻中吴励箴凭借英语能力、家庭财力与文化修养支持并帮助张君秋事业。张君秋母亲于1968年去世,妻子吴励箴于1969年去世。1974年,夫人赵玉容去世,同年,张君秋同京剧演员谢虹雯女士结婚。张君秋子女多选择继承京剧事业,知名的有国家一级演员张学敏、北京京剧院名家张学津、武生转京剧艺术家的张学浩。子女张学津、张学浩、张学济、张学敏曾于天津张君秋诞辰85周年演出京剧经典曲目。

张君秋热爱书法与绘画,喜欢从书画作品之中获取艺术灵感、提高表演品味,他曾说“绘画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喜欢看画,凡有书法、绘画展览,我必定去看。”他称自己的画法为“三点一圈”,擅长花鸟画,尤爱绘制“老来红”,代表作品《双吉祥》。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戏剧作品

音配像精粹

荣誉奖项

艺术特征

科学的发声

张派唱腔成为京剧舞台的典范,优势在于科学的发声方式,京剧旦角以唱功为主,正确地使用丹田至关重要。气与声音关系密切,气息足则声音洪亮、气息弱则声音细弱、气息衰则力气竭尽、气息竭则声音嘶哑。正确的发声方式要求胸腔和腹腔同时呼吸,并且控制口腔,而张派唱腔尤以共鸣发音为主且比例均衡。张君秋先生具有极好的声音条件,甜、亮、脆、美,高低音俱佳且气力充沛,他凭借良好的自身条件,不墨守陈规,在实践创作中树立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多变的唱腔

张派唱腔是以梅派唱腔为基础,吸取各家精华,加以恰到好处的点缀。张君秋的唱腔复杂多变,主要体现在对唱腔旋律、节奏、力度、对比等音乐处理手段的运用上,追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给观众更多的艺术享受、更多的有益的东西”。但是张君秋的唱腔不是单一的炫技,也不是简单的叠加,凡是拖沓的、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过度的都会被他删除或改动。如传统戏剧《祭塔》中,他将原本36句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改革为24句,虽然唱句少了,但是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唱腔更加精妙,受到观众认可。张君秋还擅长运用对比、排比等艺术手法,以及理唱腔中长短句不规则类型的唱词,如《状元媒》《西厢记》中对比句式的使用与“垛唱”手法的运用,都使剧情发展自然结合。

乐队的配合

张派唱法的技巧中,与乐队的配合非常重要。张派剧目的唱段较为灵活,相对应的大胡拉法也更为繁杂,要求琴师与演员配合默契,需要两者的配合与练习。张派唱法在气的“偷、缓”、音量控制的“收、放、轻、重”、行腔的“抑、扬、顿、挫”等方面,都需要乐队的配合与衬托。张君秋先生的唱段中,唱腔的小技巧融入胡琴之中,达到藕断丝连的结果,有的音一带而过,有的同胡琴融为一体,增加了唱段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使得戏剧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的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唱腔与乐队的配合,在代表作《望江亭》《状元媒》《春秋配》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乐队中月琴京胡也互相成就、彼此配合。

高尚的思想

张君秋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在生活里做到思想上的人民性,他放弃了每场演出260元包银的个人利益,1952年组织成立集体所有制的北京京剧院三团,随剧团参加工矿企业落成典礼并连演《法门寺》《白蛇传》《京剧《霸王别姬》》至凌晨三点,带领团里演员参加义演,捐赠农业机器,将两处个人住所捐出以买公债等等;同时也在艺术作品中,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大众喜好,如历史剧《状元媒》中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愿景,《年年有余》中贴近生活的生产队故事,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体现了对女性形象的人文关怀。

亲传弟子

吴吟秋、李瑛、季小兰、杨秋玲李玉芙、卢山、王晓湖、刘雅明、李兰、王婉华陈瑶华、薜亚萍、张芝兰、张秀琳、王晶玉、曹毅林、吴玉萍、宋玉珍、玉红、钟萍、高小鹏、朱玲妹、庞盈俠、刘美娟、王金娥、佟娜、朱晋齡、赵静、黄汝萍、杨淑蕊、关静兰、蔡英莲王蓉蓉、张静琳、徐美玲、张学敏、刘明珠、雷英、陈小燕、孙爱珍、彭泽林、张晓虹、王小军、张新、翠娜、赵秀君、张萍、鲁霞、翟萍、张曼、章宝明、肖香生、侯胜梅、马忠月、沙淑英、程青、顾正秋、黄汝宜、冯百葵、赵文瑜、关小燕、李近秋、夏美珍、周爱芝、陈梅英、李忆萍、任月娥、陈杨洁茹、计隐、刘瑛、钟维娜、庄陈碧云、曹复莲、安娜

纪念活动

天津塑像

2005年,为缅怀艺术家张君秋对京剧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与同天津人民的深厚友谊,在天津宾馆小礼堂举行了张君秋青铜塑像揭幕仪式。

纪念演唱会

2015年,张君秋先生诞辰95年纪念演唱会在长安大剧院举办。

艺术研究会

2016年3月29日,民政部准予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成立登记。

秋实满园——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2020年,由张君秋先生的家属策划,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天津市张君秋艺术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秋实满园——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活动”宣传展开。活动以弘扬普及张派艺术、展示张派艺术成果和培养张派艺术新人为宗旨,包括网络演唱会、纪念演出、生平展和《张君秋》传记出版等多个节目,并邀请到张君秋子女、弟子和合作者录制专题采访,共同缅怀张君秋先生。受客观条件限制,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天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联合主办的网络演唱会于7月1日至10月19日率先展开。

第三届“梨园雅集”张派经典折子戏专场

2020年9月29日晚,由北京京剧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暨第三届“梨园雅集”两岸京剧名家张派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张君秋亲传弟子王蓉蓉领衔主演了经典曲目《诗文会》《祭塔》《状元媒》中的精彩片段,并以数字媒体手段实现了张君秋先生同亲传弟子演唱《《忆秦娥·娄山关》,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翟墨、方旭及优秀青年演员裘识在专场中演出折子戏片段《三关宴》《断密涧》,共同缅怀张君秋先生、欣赏张派京剧。

人物评价

“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

参考资料

大师生平.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纪念官网.2023-07-04

纪念张君秋诞辰100周年 第三届“梨园雅集”张派经典折子戏专场上演.中国文化人物.2023-07-04

中国金唱片奖历届获奖名单.新浪网娱乐.2023-07-04

《望江亭》风靡40年 “富二代”曾为张君秋出走.中国新闻网.2023-07-06

梅兰芳弟子、京剧名家谢虹雯逝世 享年93岁.凤凰网.2023-07-06

张君秋.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7-18

京剧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科普中国网.2023-07-04

青衣张派篇(上).北京日报.2023-07-06

张君秋的书画缘.团结网.2023-07-06

张君秋.新浪微博.2023-07-04

京剧男旦的最后辉煌纪念张君秋先生.民初思韵.2023-07-06

梅兰芳.人民网.2023-07-04

京剧 梅龙镇(马连良张君秋录音主演).央视网.2023-07-04

在京剧文脉中创造.人民政协网.2023-07-04

北京京剧院四大名旦五大头牌“聚首”.北京青年报.2023-07-06

学院新闻.中国戏曲学院.2023-07-04

在《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搜狐网.2023-07-04

1997年5月27日,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去世.网易.2023-07-04

张君秋.黔江图书馆.2023-07-06

京剧名旦张君秋:15岁便登台演出,拜多位师傅,后开创“张派”.今日头条.2023-07-19

四小名旦之张君秋.戏剧网.2023-07-04

纪念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汲取“四大名旦”及各家之长形成张派.北京晚报.2023-07-06

一代名伶张君秋.光明网.2023-07-04

15岁登台,16岁成名,他是京剧旦角艺术的集大成者.京报网.2023-07-06

历史上的今天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逝世.搜狐网.2023-07-06

四郎探母 壹.豆瓣音乐.2024-01-13

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新浪科技.2023-07-06

京剧日历:1956年9月1日,北京市京剧界举行筹款义演.网易.2024-01-09

电影《望江亭》张君秋主演(1958年).搜狐网.2023-07-04

[典藏]京剧《秦香莲》 表演:张君秋 马长礼.央视网.2023-07-04

【预告】戏谈丨经典再现,不朽的《赵氏孤儿》.网易新闻.2023-07-06

“好戏·好角”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101周年专场演出.戏剧网.2023-07-06

四十五年前的梨园佳话——走马换将.央视网.2023-07-06

杜近芳:《红色娘子军》,与张君秋先生一块设计唱腔.手机凤凰网.2023-07-06

安志强:张君秋一生所做的三件大事.搜狐网.2023-07-04

俞振飞演剧生活60年纪念.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7-04

张君秋和他的学生们(十一).张君秋微博剧院.2023-07-06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艺术家追忆京剧大师张君秋.新浪娱乐.2023-07-04

第六节 交流、咨询、促进、振兴机构.天津文化信息网.2023-07-06

京剧旦角艺术集大成者张君秋.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19

前辈名家.天津京剧院.2023-07-19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病逝.新京报网.2023-07-19

张学浩:从武生到名旦.央视网.2023-07-19

天津将举办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系列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9

跨界画家张君秋:他画的鸡人见人爱.搜狐网.2023-07-06

《渔夫恨》电影.纪念官网.2023-07-04

大师剧作.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纪念官网.2023-07-04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张君秋专辑.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纪念官网.2023-07-04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_CCTV节目官网.央视网.2023-07-04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20190408 京剧《彩楼记》 .央视网.2024-01-12

张派传承.张君秋纪念官网.2023-07-04

张君秋塑像今揭幕.新浪网.2023-07-04

纪念张君秋诞辰95周年 四代传人将悉数登台.中国新闻网.2024-01-01

关于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成立登记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1-11

秋实满园-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 系列纪念活动将举办 规模盛大的网络展播先期拉开帷幕.京剧艺术网.2023-07-04

张君秋大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网上先行.新华网手机版.2023-07-04

纪念张君秋诞辰100周年.人民网.2023-07-04

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逝世23周年,举办网上京剧交响乐伴奏演唱会纪念.北京日报.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