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尾草
大狗尾草(学名:Setaria faberii Herrm.)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支柱根。秆粗壮而高大、直立或基部膝曲,高可达120厘米,径光滑无毛。叶鞘松弛,边缘具细纤毛,部分基部叶鞘边缘膜质无毛;叶舌具密集的长叶片线状披针形,无毛或上面具较细疣毛,少数下面具细疣毛,先端渐尖细长,基部钝圆或渐窄狭几呈柄状,边缘具细锯齿。复总状花序紧缩呈圆柱状,通常垂头,主轴具较密长柔毛,小穗椭圆形,刚毛通常绿色,少具浅褐紫色,粗糙,花柱基部分离;颖果椭圆形,顶端尖。叶表皮细胞同莩草类型。7-10月开花结果大狗尾草(学名:Setaria faberii Herrm.)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支柱根。秆粗壮而高大、直立或基大幽狗尾草(学名:Setaria faberii Herrm.)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支柱根。秆粗壮而高大、直立或基部膝曲,高可达120厘米,径光滑无毛。叶鞘松弛,边缘具细纤毛,部分基部叶鞘边缘膜质无毛;叶舌具密集的长叶片线状披针形,无毛或上面具较细疣毛,少数下面具细疣毛,先端渐尖细长,基部钝圆或渐窄狭几呈柄状,边缘具细锯齿。复总状花序紧缩呈圆柱状,通常垂头,主轴具较密长柔毛,小穗椭圆形,刚毛通常绿色,少具浅褐紫色,粗糙,花柱基部分离;颖果椭圆形,顶端尖。叶表皮细胞同莩草类型。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台湾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等省区;日本西南至南海诸岛也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田园或荒野。
大狗尾草的秆、叶可做牲畜饲料。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通常具支柱根。秆粗壮而高大、直立或基部弯曲,高50-120厘米,径达6毫米,光滑无毛。叶鞘松弛,边缘具细纤毛,部分基部叶鞘边缘膜质无毛;叶舌具密集的长1-2毫米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40厘米,宽5-20毫米,无毛或上面具较细疣毛,少数下面具细疣毛,先端渐尖细长,基部钝圆或渐窄狭几呈柄状,边缘具细锯齿。
复总状花序紧缩呈圆柱状,长5-24厘米,宽6-13毫米,(芒除外),通常垂头,主轴具较密长柔毛,花序基部通常不间断,偶有间断;小穗椭圆形,长约3毫米,项端尖,下托以1-3枚较粗而直的刚毛,刚毛通常绿色,少具浅褐紫色,粗糙,长5-15毫米;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宽卵形,顶端尖,具3脉;第二颖长为小穗的3/4或稍短于小穗,少数长为小穗的1/2,顶端尖,具5-7脉,第一外与小穗等长,具5脉,其内稃膜质,披针形,长为其1/2-1/3,第二外稃与第一外稃等长,具细横皱纹,顶端尖,成熟后背部极膨胀隆起;鳞被楔形;花柱基部分离;颖果椭圆形,顶端尖。叶表皮细胞同莩草类型。染色体2n=36(Kishimoto)。花果期7-10月。
近种区别
大狗尾草与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高大植株的类型近似,但花序垂头,小穗长约3毫米,第二颖长为小穗的2/3-1/2,第二颖顶端尖、较粗的横皱纹等特征可以区别。
生长环境
大狗尾草喜生于湿润而肥沃的耕地,田边,路旁,荒地。多单生,有时在谷田成单一优势种。对土壤要求不严,pH4.5-8.5均可生长,适宜的降水范围是400-1300毫米,要求的温度为7.5-22℃,35℃以上也能生长,但较为缓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台湾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等省区;日本西南至南海诸岛、印度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在中国安徽省3月中、下旬出苗,4月上、中旬拔节,4月下旬至5月中旬孕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抽穗,6月中旬至7月下旬开花,8月上旬至8月下旬结实,生育期165天左右。晚春出苗或夏季出苗,抽穗开花延迟到10月中旬,11月上旬结实,种子不能成熟。大狗尾草分蘖力强,每株可分蘖30多个,依环境条件变化,分蘖力不同。再生性强,全年可割4-5次。拔节前生长缓慢,拔节后日均增长2.5-3厘米,开花后又缓慢。条件适宜株高可达1.3-1.5米。种子产量高,每株可达万粒以上,发芽率高达95%。
生长繁殖
选择不宜种植农作物的丘陵岗地,每公顷施基肥5吨,耕翻粑平,播种行距30厘米,播深3-4厘米。春播2-3月或冬播寄籽,也可与紫苜蓿、车轴草属、沙打旺混种,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拔节后即可刈割,做打草利用为好。
主要价值
大狗尾草在孕穗以前,茎叶柔软,是马、牛、驴,羊的好饲草,抽穗以后,粗纤维增加,适口性降低种子产量高,是各种畜禽的优质精饲料。大狗尾草可用来放牧,亦可刈割调制于草。每公顷产青草25吨,抽穗期茎叶比1:1.4。该草粗蛋白含量较高,钙磷比例适中为良等牧草。
参考资料
大狗尾草.中国自然标本馆.2021-08-06